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黨人蔘是怎樣絕跡的

近年來,受經濟利益驅動,新疆天山雪蓮、西藏冬蟲夏草等名貴藥材被大肆採挖,高山草甸植被和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報道時見於新聞媒體。對此,專家警告說,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發展,若干年後,這些物種完全有從當地絕跡的可能。

人蔘是著名的補氣葯,產於東北三省,尤以吉林為最,長白山人蔘更是馳名天下。但在古代,則是以產于山西上黨者為人蔘的道地藥材,史稱「上黨人蔘」。如果說人蔘被稱作葯中之王的話,那麼上黨人蔘就曾經是人蔘中的王中之王。

關於上黨人蔘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春秋晚期的《范子計然》,書載:「人蔘出上黨,狀類人者善。」該書距今約2 500 年。《名醫別錄》曰:人蔘「生上黨山谷及遼東」。所稱「遼東」,即今東北地區;「上黨」,則指今山西省長治市及黎城縣的一部分。

長治,秦時置上黨郡,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 年)置潞州,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 年)改稱潞安府。新成立后改設晉東南地區和長治市。

長治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它東倚太行山脈,與河北、河南兩省分界;西屏太岳山脈,與臨汾接壤;南面是丹朱嶺和金泉山,與晉城毗鄰;北面為五雲山、八賦嶺等山地,與晉中交界。古謂長治「居太行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故稱「上黨」。

長治壺關縣東南60 千米處有山,名紫團山。古時的紫團山植被繁茂,氣候濕潤,是人蔘生長的理想環境。據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 年)上黨地方志《潞安志》載:「山頂常有紫氣,團圞如蓋,舊產人蔘,名紫團參。」紫團參為上黨人蔘中的珍品。

《壺關縣誌》云:「考方誌,人

參種類繁多,惟上黨紫團山者為紫團參,最為上品。」唐代詩人段成式想求上黨人蔘而不得,他的好友周繇想法搞到一株贈他,並賦《以人參遺段成式》詩一首,曰:「人形上品傳方誌,我得真英自紫團。慚非叔子空持葯,更請伯言審細看。」詩中明言所得人蔘產自紫團。在紫團山附近的森掌村至今仍有唐代乾寧元年(公元894 年)樂氏二女父母的墓碑,碑文記曰:「壺關上黨,地連三瓮,靈藥紫團。」

在唐以前,人蔘按產地不同分為三種:上黨人蔘、遼參和高麗參。遼參即東北產人參,高麗參為人蔘產於朝鮮者。歷代本草一致認為上黨所產人蔘品質最佳。日人吉益東洞(17011773 年)《葯徵》記曰:「在古代,上黨產之人蔘為上品,朝鮮產者次於上黨。」

傳在宋代有檢驗上黨人蔘真偽之法:「但使二人同走,一與人蔘含之,一不與,度走三五里許,其不含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其人蔘乃真也。」上黨人蔘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蘇頌曰:上黨人蔘「春生苗,多於深山背陰近椴漆下濕潤處」。人蔘適宜於寒冷、濕潤的氣候,喜生於樹林之下背陽向陰的環境,尤其在椴樹、漆樹下。古代上黨地區的氣候環境和茂密的原始森林,無疑為人蔘提供了最合適的生長條件。但後來,森林逐漸被砍伐,植被逐漸遭破壞,人蔘逐漸失去了賴以生長的條件和環境。

太行山自古以來就是燕趙大地最重要的木材供應基地,從三國甚至更早的時期起就開始了森林砍伐。據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編纂的《潞安府志》記載:「昔曹魏建鄴宮,伐上黨山材木,規制極盛,后歷代砍伐加樵牧日繁,雖深山,絕頂皆濯濯所呈。」

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同時,隨著商業活動的展開,人蔘逐漸被大量採挖。這種採挖基本是無序的,而在採挖的同時, 又不重視護苗繁殖, 這就從根本上破壞了上黨人蔘進一步繁衍發展的基礎。

此外,在圍繞人蔘的商業活動中,還不斷有欺罔啟釁、爭利為害的事情發生。官吏的巧取豪奪、繁重的苛捐雜稅,壓得參農喘不過氣,后竟至於發展到如《本草綱目》所述「民以人蔘為地方害,不復採取」的程度。

查閱史籍,可知壺關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計其數。在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 年) 和宣和末年( 公元1125年),西夏擾宋和宋金戰亂都曾殃及此地。金代《福岩寺補刻岑彥休游》云:「貞佑三年,元兵再破潞洲……是歲乙亥之冬,熊耳精藍遽遭兵火。」《元史· 列傳第二十八》: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 年),「察罕帖木兒……自將銳卒往赴召涿州。而曹、濮賊方分道逾太行,焚上黨,掠晉、冀,陷雲中、雁門、代郡,烽火數千里,復大掠南且還」。連年兵爭,「烽火數千里」,無疑也是上黨人蔘遭受破壞的重要原因。

早在唐代,上黨人蔘就是朝廷欽點的貢品。「唐潞州上黨郡大都督府土貢……上黨郡貢人參二百小兩」。到宋代時,上黨人蔘已經很少了。《夢溪筆談· 人事一》記述:「王荊公病喘,葯用紫團山人蔘,不可得。」王荊公即王安石,宋熙寧年間(1068—1077 年)宰相。連宰相患病要用紫團山人蔘亦不可得,可以想見上黨人參已被破壞到何種程度。

但是,上黨人蔘對朝廷進貢的數量則未減反增。據宋《元豐九域志》(公元1080 年)載:「潞州上黨郡貢人蔘一千斤。」可好日子已經到頭。至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 年),上黨郡再也無力向朝廷進貢人蔘。迄至明代,上黨人蔘已基本株絕,「所用者皆是遼參」,以致朱元璋不得不下詔:「朕聞人蔘得之甚艱,豈不勞民,今後不必進。如用,當遣人自取。」《壺關縣誌》(公元1881 年)記曰:「歷代入貢,逮明初,高帝詔止之。」乾隆年間進士馮文止曾賦《參園》詩,曰:「瑤光華采毓人蔘,天設園林得氣深。一自政和靈瑞絕,空山廖落到於今。」並特別註明:「古貢人蔘,自宋徽宗政和間遂絕,明初除其貢。」

至清,據《潞安府志》載:「人蔘出壺關紫團山,舊有參園,今已墾而田矣,而索猶未已,遍剔岩藪,根株鮮獲。」一派凄涼衰敗的景象。至此,中藥曾經的王中之王、有兩千多年文字記載歷史的上黨人蔘終於絕跡了。

作者介紹

程超寰1944 年5 月生。1966 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現復旦大學藥學院)。1981 年調入上海市中藥研究所藥材研究室,從事藥材研究和本草文獻研究。2004 年退休后致力於本草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 《苦杏仁的炮製研究》(國家「七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科研論文,內部存檔)、《本草藥名集成》《本草釋名考訂》。2005—2011 年,應邀加盟上海市執業藥師協會編寫組,合作編撰出版了《常用藥品集》《國家基本藥物用藥手冊》《社區用藥手冊》《上海市增補基本藥物用藥手冊》等,在編撰的全程中,均任常務編委,是中藥章節的主要撰稿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