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跟它相比,恐怖片都弱爆了

提起互相傷害,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與人類相提並論。

冷酷、卑劣、醜陋…任何辭彙都不足以形容人性中所積壓著的「惡」,這種惡潛伏在每個人心中,等待時機吐露爪牙給人以致命傷害。

歷史上,二戰中的屠殺猶太人、南京大屠殺,1994年胡圖族屠殺圖西族的盧安達大屠殺,1998年的印尼排華事件,一次又一次的,人類間的互相傷害,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和上述屠殺類似,發生於上世紀40年代的沃倫大屠殺,也是一次互相傷害的屠殺事件,屠殺中大約死亡了8~9萬波蘭人,1.5萬烏克蘭人。

對於這次屠殺,多數人所知甚少。

直到去年,一部名為《沃倫》的電影,才第一次將這次屠殺搬上了銀幕。

比起屠殺時的觸目驚心,事後對真相的掩蓋,同樣不可饒恕。

然而很不幸,沃倫的人民就這樣被屠殺了兩次。

於是,在片頭,導演引用了簡·扎爾斯基的名言——「他們第一次死於斧子,第二次死於沉默」。

影片主要講述了上世紀40年代,發生在沃倫的一次烏克蘭人與波蘭人之間的種族屠殺事件。

就地理位置而言,沃倫州處於一個很微妙的地帶,地處波蘭東部、烏克蘭西北部,受波蘭管轄。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沃倫成為了一個人口雜居地帶,囊括了烏克蘭人、波蘭人、猶太人、俄羅斯人在內的多種人種。

表面上,他們和平相處,實際上卻蘊含著種族、宗教、階級等複雜多變的矛盾。

烏克蘭人篤信東正教,而波蘭人則信奉天主教。

為了鞏固統治,波蘭人強迫烏克蘭人說波蘭語,改信天主教,拆毀東正教堂。

經濟上,波蘭實行私有領主莊園制度,將烏克蘭人置身於農奴的最低端。

烏克蘭人在怨聲載道的同時,一直也在蠢蠢欲動。

影片剛開場,是一場歡欣愉悅的婚禮。

婚禮上,一個名為海拉的波蘭姑娘嫁給了一位英俊的烏克蘭少年。

而本片的女主,則是這位新娘的妹妹索菲亞。

在姐姐的婚禮上,索菲亞也與另一位烏克蘭少年情定終身,這個少年成為了她的初戀。

為此她還專門搶下的新娘坐過的椅子,希望能早早的嫁做人婦。

可是沒成想,父母一轉頭就以不菲的價格,將她嫁給了一個富有的鰥夫。

別無選擇的索菲亞,只能和鰥夫、鰥夫的兩個孩子和他的老母親,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

這時候,正是二戰的前夜,他們不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臨。

沒過多久,蘇聯人來了,高舉著共產主義大旗。

索菲亞的丈夫被劃分成了富農。

家中的一切財產,都被蘇聯人強行霸佔。

而索菲亞一家,則被迫流放。

為了救下索菲亞,她的初戀偷了一箱伏爾加酒去賄賂軍官,最後東窗事發,被軍方爆頭慘死街頭。

初戀在街上死去的同時,索菲亞在屋內生下的她的孩子,一去一來盡顯生命的無常變幻。

後來二戰爆發,蘇聯人走了,德國納粹又來了,烏克蘭人熱烈的歡迎了納粹,企圖依仗納粹翻身做主人。

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惜出賣身邊的猶太人。

在納粹幫助下,往日里低聲下氣的烏克蘭人,第一次露出了他們最兇狠的嘴臉。

那些平日里笑容可掬的鄰里親信,一夜之間,變成了奪人性命的劊子手。

在烏克蘭人的淫威下,波蘭人徹夜難眠,他們不敢睡在自己床上,只敢躲在隱秘的穀倉里小憩。

即便如此,噩夢般的屠殺還是來了。

挖眼、扒皮、剖肚…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這種屠殺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只關乎種族。

如同慶祝節日一般,烏克蘭人將孩子放在火包點燃,享受殺戮帶來的快感。

僥倖逃生的索菲亞,面對屠殺后的村莊,彷彿看透了人性的荒蕪。

在仇恨面前,無數生命化為灰燼。

或許,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民族主義是人類的麻風病」,而人們,終將在這項病症面前,付出慘痛的代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