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沙皇身邊的黑人

彼得大帝要證明,任何人哪怕是「野蠻人」或黑人,只要得到良好的教養培訓,也可以為國家和君主做貢獻。

2013年的美國普利策傳記獎,頒給了湯姆·萊斯(TomReiss)的《黑伯爵》一書。該書的傳主在今天不是很有名,但其實很有傳奇色彩,他是法國第一個黑人將軍,也是歐洲歷史上獲得軍銜最高——陸軍上將的非洲裔人。當然,他的兒子家喻戶曉,就是《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馬。

大仲馬的祖母是海地的黑奴,是他祖父的小妾。大仲馬的父親,也就是萊斯筆下的黑伯爵亞歷山大,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早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功赫赫,得到拿破崙的褒獎。法國畢竟有歷史悠久的海外殖民事業,所以有黑人出現在法國乃至飛黃騰達,並不奇怪。

倒是近現代的另一個大國俄羅斯出現黑人,更讓人意外。畢竟,俄國沒有法國那樣遍布世界的殖民地,與非洲的聯繫更是微乎其微。即便如此,白雪皚皚的俄羅斯的確有過黑人,而且這些黑人還在俄羅斯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

彼得大帝與他的黑奴。德國水彩畫,約1707年繪製。

彼得大帝的黑皮膚寵兒

1704年,駐君士坦丁堡的俄國使館人員在當地奴隸市場買了一名黑人男孩奴隸,名叫「黑摩爾人阿布拉姆」。他準備將這黑奴帶回俄國,作為禮物送給彼得大帝。

是誰想到要送給沙皇這麼別緻的禮物?一種說法是大臣加夫里爾·戈洛夫金,他是彼得大帝母親的親戚,曾陪同他去荷蘭學習造船技術。另一種說法是彼得·托爾斯泰,也就是後來的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祖先。如果是後者,那麼,俄國文學的兩位巨匠就有了一種奇妙的聯繫,一位巨匠是列夫·托爾斯泰,另一位是普希金。

據說彼得大帝在西歐旅行期間,看到路易十四的宮廷有黑人侍從,在英格蘭的貴族圈子裡也看到過黑人僕役,於是,這位始終對西方興趣盎然的俄國君主也想擁有自己的黑人。

買黑奴的俄國官員,未必會窮究這孩子是哪兒來的。後來有很多說法,比如衣索比亞,但根據最新的研究,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黑男孩的家鄉是今天喀麥隆的查德湖沿岸。他可能是被綁架然後賣到君士坦丁堡的。

男孩阿布拉姆被送到聖彼得堡之後,32歲的彼得大帝見他聰明伶俐,便龍顏大悅,讓他留在自己的內廷。彼得大帝南征北戰、巡視各地期間,常常帶著小阿布拉姆。1705年,在立陶宛維爾紐斯,阿布拉姆受洗,皈依東正教。彼得大帝親自當他的教父,給他取名為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Abram Petrovich)。根據俄語姓名的規則,「彼得羅維奇」就是「彼得之子」的意思。洗禮對阿布拉姆來說很重要,他不知道自己的實際出生日期,就把洗禮日當作生日。

他成為彼得大帝的黑人侍從。俄國宮廷里,這樣的黑人侍從後來有不少,被稱為努比亞人、阿拉伯人或阿比西尼亞人,一直到1917年都是羅曼諾夫皇朝一道富有異國情調的風景。

阿布拉姆在彼得大帝及其女兒伊麗莎白(后成為女皇)身邊長大,對他們忠心耿耿。他們也把他當作家人。阿布拉姆小小年紀就顯露出才華,是個學霸。彼得大帝注意到這孩子對語言和數學有天賦,於是送他去法國留學。據說,彼得大帝讓這個黑人孩子受教育,也是他的現代化改革的一部分。彼得大帝要證明,任何人哪怕是「野蠻人」或黑人,只要得到良好的教養培訓,也可以為國家和君主做貢獻。

留法期間,阿布拉姆開始採用「漢尼拔」的姓氏,以紀念迦太基傳奇軍事家漢尼拔。

漢尼拔於1723年返回俄國,在陸軍中擔任工兵軍官,后成為歐洲的第一位黑人將軍。1725年,彼得大帝駕崩,他的權臣和好友亞歷山大·緬什科夫公爵把持了朝政,他不喜歡漢尼拔,對這個受過極好教育的黑人滿腹狐疑,將他流放西伯利亞。1730年,漢尼拔因為軍事工程學方面的技能而被赦免。

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在1741年成為女皇,漢尼拔在宮廷得到寵信。

1762年6月9日的「白夜」,沙皇彼得三世(伊麗莎白的外甥,彼得大帝的外孫,繼承伊麗莎白的皇位)舉辦了多達四百賓客的宴會。宴會開始時,漢尼拔接到了罷免他的御旨。「忠心耿耿地服務幾十年之後,竟然就這樣被免職,」漢尼拔退隱到自己的莊園,頤養天年,1781年去世。

漢尼拔於1731年娶了一個希臘女人葉夫多基婭·迪奧波爾(Evdokia Dioper),夫妻關係不睦。葉夫多基婭鄙視自己的黑人丈夫,對他不忠,後來生下的孩子是白皮膚的,於是漢尼拔安排將她投入監獄,讓她坐牢11年之久,后與她離婚。隨後,她被送進修道院。他與第二任妻子克里斯蒂娜·雷吉娜·舍貝里(Christina Regina Si berg,出身德意志和斯堪的納維亞貴族家庭)生活美滿,生了10個孩子,其中第三子奧西普(Osip)的女兒娜傑日達(Nadezhda),就是大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的母親。

普希金為自己的外曾祖父寫了傳記《彼得大帝的黑人》。早在1875年,這本書就被翻譯為英文。俄國作曲家阿瑟·盧里耶(Arthur Lourié,1892—1966)將其改編為歌劇。蘇聯在1976年還拍了一部音樂電影《彼得大帝安排他的摩爾人結婚》,也是取材於普希金的這部作品。

有意思的是,通過普希金的後代,今天英國的一些貴族,如阿福康公爵夫人和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也有黑人將軍漢尼拔的血統。

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漢尼拔身穿軍服的肖像。

俄羅斯帝國海軍的黑人將軍

阿布拉姆·漢尼拔的長子伊凡(1735—1801),子承父業,是青史留名的海軍將領。

1768至1774年的俄土戰爭期間,34歲的准將伊凡·漢尼拔是阿列克謝·奧爾洛夫伯爵(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情夫格里戈里·奧爾洛夫公爵的哥哥)指揮的俄國地中海遠征艦隊的一員。這支艦隊從波羅的海的基地出發,繞過大半個歐洲,從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再進逼到奧斯曼帝國海域。

俄軍於1770年春逼近了奧斯曼軍隊的納瓦林要塞(在今天的土耳其沿海),伊凡·漢尼拔率領3艘艦船,運載三百士兵和一些火炮,炮擊納瓦林要塞數日,迫使守軍投降。隨後幾個月里,俄軍把納瓦林要塞用作臨時基地。伊凡·漢尼拔憑藉這個戰功,獲得聖喬治勳章。

這年末,漢尼拔還參加了著名的切什梅(在今天土耳其西部沿海)海戰。俄軍向停泊在切什梅港口的奧斯曼艦隊施放了火船。蘇丹的艦隊被殲滅,11000名奧斯曼水兵葬身海底。葉卡捷琳娜大帝歡慶此次大捷,俄國人暫時成了地中海東部的主宰。此役中,漢尼拔所在的戰艦爆炸,他負傷落水。

漢尼拔在1772年被提升為少將,1776年成為整個俄國海軍的炮兵總長,1777年獲得海軍部的一個席位。1778年,漢尼拔奉命參與新城市赫爾松(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建設,很快建造起了要塞和港口,成績斐然,得到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厚賞:聖弗拉基米爾勳章、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一個帶有女皇肖像的鑲珠寶的鼻煙壺、一座大莊園。漢尼拔被認為是赫爾松城的創建者之一,今天該市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廣場。

後來,漢尼拔與女皇的寵臣波將金公爵不和,他1784年退隱,最終軍銜至上將。

為俄國沙皇效力的美國黑人

從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大帝時期,宮廷的黑人衛兵和侍從都是來自君士坦丁堡市場的奴隸。1810年,美國駐俄大使的黑人男僕被俄國宮廷招募。消息傳到美國,美國黑奴們開始從美國船隻「叛逃」,以「努比亞人」的身份到俄國宮廷找工作。俄國人尋找皮膚較黑的人,以突顯制服的華麗。這些美國黑人被允許把家眷帶到俄國,並在節日期間回美國度假。在尼古拉一世時期,最有名的美國黑人是亞歷山大·加布里埃爾(Alexander Gabriel),他原是美國海軍的一名廚師,在一個俄國港口叛逃。但在1851年,尼古拉一世為了節約經費,把「努比亞衛兵」的人數從20人減到8人。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時期,皇宮裡只有4個努比亞衛兵,其中2個是美國人。沙皇的女兒們最喜愛的黑人衛兵是吉姆·赫拉克勒斯(Jim Hercules),一個來自弗吉尼亞州的前拳擊手,是奴隸的兒子。他每年回家度假,帶回女大公們喜愛的芭樂果醬,有一次帶來一頂印第安人的圓錐帳篷,它被擺在皇子阿列克謝的娛樂室里。

革命的風暴中,美國人赫拉克勒斯和其他的努比亞衛兵幾乎從歷史中完全銷聲匿跡。他們或許被困在赤色的聖彼得堡。法國駐俄大使莫里斯·帕萊奧洛戈(Maurice Paléologue)回憶說,在1917年春季,「我在夏園散步時遇見其中一個衣索比亞人,他之前曾多次引領我走進皇帝的書房。他看上去很悲傷。我們一起走了二十步。他眼睛含著淚水。我說了一些安慰的話,握了他的手……」多年後,在1920年代,一個到訪莫斯科的美國人看見一個高個子黑人在大街遊盪,仍然穿著已經破爛的宮廷制服。

隨著羅曼諾夫皇朝的滅亡,俄國不再有沙皇,黑人宮廷侍從這一道奇異的風景自然也消失了。進入蘇聯時代,有一些美國左翼黑人在共產國際幫助下來到蘇聯,提供工業和農業方面的技術支持,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國黑人奧利弗·約翰·戈爾登(Oliver John Golden),他在1930年代帶領一批棉花種植專家來到蘇聯,其中一些人後來定居在蘇聯,其後代仍然生活在俄羅斯。非洲反殖民解放運動時期,也有不少非洲人來蘇聯學習。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文/ 陸大鵬

編輯/ 陳祥

本文節選自《沙皇身邊的黑人》,原文刊載於《鳳凰周刊》2017年第8期,總第609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