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浦炯的書畫人生

文/周存玉

可以說浦炯是個畫痴,他放棄一切名利,醉心於書畫之中,在外界看來他就是個「傻乎乎」的人;也可以說浦炯是個智者,他生活在紛擾的現實社會中卻能夠平心靜氣,不受外界干擾,全身心的投入到書畫創作和研究中去,正所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名利所誘,不為燈紅酒綠所吸引,守住心靈上的那片凈土,悠然地品味人生。還可以說,浦炯是個超脫的人,是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著名畫家董欣賓曾感慨的說:「相比起來,浦炯才是真正的書畫人,他除了作畫,別的什麼都不想。」在浦炯心裡,藝術是神聖的,是無價的,不能有絲毫的褻瀆。在他眼裡,金錢只是數字而已,和藝術創作本身無關。他的每一張畫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絕不單純臨摹,更不重複自己,一萬張畫有一萬個風貌,每一幅畫都成為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浦炯也是個有大愛的人,可以說他把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愛、對親人的愛…都傾注在書畫作品之中。

1945年浦炯出生於無錫張涇橋鄉雲坡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61年經上海畫院賀天健老先生推薦,成為著名畫家秦古柳先生的入門弟子,從此開啟了他濃墨重彩的書畫人生。

1965年,浦炯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染織專業。他以前沒學過素描,在這裡系統的學習了素描,畫幾何體石膏,畫圖案。1966年文革開始,不上課了。浦炯說:「我所得益的,是有機會接觸院里最好的西畫老師和高年級畫得好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繪畫實踐,接觸西洋畫。比較起來,我作畫的機會比同學們要多,進步很快,不但解決了素描造型問題,而且學會了油畫」。浦炯感覺最受益的是參加長江大橋建橋美工組,當時他是唯一的一個學生組員,先跟保彬老師(南藝院長)搞內部佈置設計,後來參加油畫組,給曹輔鑾老師當助手,參與了長江大橋上四幅巨幅油畫創作的全過程。在 南藝,他得到了謝海燕、陳大羽、李長白、劉菊清、蘇天賜、馮健親、楊培釗、曹輔鑾、陸國英等多位中西書畫大家的指點,為他今後的藝術創作鋪平了道路。

浦炯的書法造詣非常的高深並且善於左右開弓,左右手的書法水平都非常了得。無論楷、草、篆、隸、行,率性中點划精到,章法謹嚴,他那獨具文人逸氣的書寫秉賦與才情,在當下眾多從事書法或繪畫的人群中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把傳統的線條總結為「十九描」,在人物畫中他多用長線,他與師兄董欣賓切磋砥礪數十年,共同創造的以「雅線」為特徵的南派新畫,堪稱畫壇一絕,影響深遠。在他的《無量壽佛》、《彭祖》等眾多作品中,以線為主,跌宕飄逸,意到筆到,更強化了佛道高士的深沉、空靈、玄秘的宗教意蘊。

浦炯的繪畫題材廣泛,常見的一是佛道高士造像,二是戲劇人物,三是山水,純粹的水墨或寫意重彩,工筆花鳥也偶有涉獵,往往妙筆連連,精彩無比。其仙、佛、菩薩造像往往是六尺、八尺、丈二巨制,均用「十九描」雅線寫出,其筆墨運力勁挺健拔,行於當行,止於當止,堪稱精純。觀其作畫,真若壯士舞劍,呼吸吐納,天人合一。所畫人物格調之高有其不可思議之妙處。更為有趣的是,浦炯筆下的許多佛道高僧端坐於樹稍之上,安詳打坐,超然世外。此中似與不似、真與非真、象與象外的哲學關係,意味深長一、潑寫並舉的繪畫方式,更是構成畫面的顯著特徵。

黃賓虹說:「用筆之功力,如挽強弓,如舉九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強,不能自然。自然是活,勉強即死。」所幸者,浦炯在涉畫之初就受到了較為嚴格的筆墨訓練。秦古柳先生筆用長鋒,投人情感,站著作畫的勢態,使他永志難忘。老師關於「墨中須要存蒼潤,筆法還需人有無」, 「作畫要大膽落筆,細心收拾」的教導猶言在耳。在創作中,浦炯的驅墨運色,總是力求線面對照有致,計白當黑,虛實相生,構成「氣韻生動」的畫面旋律。他的用線,勁辣而俏美,用墨則滋潤多韻。浦炯的《山清水秀得靜氣》,與前述潑彩潑墨的作品格調、意境迥異,而令人賞心悅目的審美精神卻是一致的。同樣以線、面、墨、色構成有別有意味的山水畫的作品,如《神女峰下碎葉岩》、《舉杯邀月圖》等,書寫性濃郁而橫生妙趣。在《禪心墨相》的系列畫圖中,除墨彩紛披的《牡丹仙子》、《湘雲春眠醒》外,《南海觀世音菩薩》、《太白像》《龍女牧羊》等作品,很重視線、面和虛實的藝術駕馭。特別是《華清池》,對於唐玄宗愛妻楊貴妃的刻畫,可謂匠心獨運、美不勝言,線面對比,黑白照應,有情趣有韻味,堪稱上乘之作。

浦炯的畫作彰顯了一種富有作者個性、融匯中西藝術語言的探索和表達,是一種不拘程式、唯美是舉、高揚藝術本體內質的創作躍動。浦炯多年來融匯中西的書畫創作,正是在「洋為中用」的心思中求索、既區別於固有模式,又是將傳統繪畫向現代轉型的實踐。浦炯,這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畫作,也正是作者指向明確、精心勵志的收穫。浦炯說:「中西方繪畫,各種流派各種風格都有了,很難再出現新的東西。但有一個領域,即中西繪畫融合的領域,卻是畫未來發展的必然,林風眠、吳冠中走了這條路,但有不足,即畫的因子少了一點,他們的共同點是書法方面功力不夠,吳老「筆墨等於零"的觀點,阻礙了他藝術成就的提提高,我認為需要具備文化主要是畫深厚功底的人,而且對西洋畫又非常熟悉、理解的人去做這件事才行,從這個觀點來看,董欣賓超越了林風眠和吳冠中兩位大師,如果說林、吳的畫稱之為彩墨畫,董畫則名正言順稱之為現代畫,或新畫,而不是『新文人畫』。」

浦炯先生既擅巨幅大作,也常作尺幅小品。水墨大幅似宏大鋪陳的漢賦,小品似精緻雋永的唐詩絕句。大幅多為主題性創作,創作構圖嚴謹、主題鮮明;小品純屬即興之作,表現內容也輕鬆隨意。大幅章法布局慎穩,筆墨沉實厚重,更帶有新山水畫趣味;小品章法更加自由,筆墨恣肆奔放,更帶有文人畫趣味。不過,無論大幅還是小品,都可以看出畫家返樸歸真的性情。特別是他的近年來的創作的寫意重彩畫,以色當墨,色墨與水的交融,渾然一體,出神入化。尤其在小品構圖的疏密虛實處理和筆墨的濃淡乾濕變化上,在各種皴法和積墨、破墨、潑墨的運用上,更為豐富多樣,許多畫面疏朗松秀,清虛空靈,五彩氤氳,水墨淋漓,更直接地從物境進入情境,進而達到意境,更自由地營造出「象外心畫」的山水境界。

浦炯先生的畫,在富有詩情畫意的同時,還兼有謙和醇厚的書卷氣質及儒士風範;既給人以淋漓的質樸華滋之美,又具鼓盪生風的萬千氣象,更有耐得住歲月的沉澱、咀嚼的詩性回味。浦炯先生作品,既是畫的筆墨,又有西方化的用色特點,既傳統又現代,古樸而不雕琢,斯文雅潔,大氣精純。而他的繪畫幾乎全是用書法線條寫出來的,每一筆起、行、收,交待得清清楚楚,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成為畫家獨創的符號,也映照出畫家性情的本真。

秦古柳先生那種站著作畫,筆用長鋒,紙用生宣,憑記憶和靈感,水墨淋漓……這些寫意畫的精髓,永遠定格在浦炯的腦海里,對於他一生的藝術之路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浦炯先生在回顧總結半個多世紀的從藝經歷時這樣總結:「秦古柳先生給了我畫的靈魂,以蘇天賜、徐明華為代表的西畫教授群體,讓我接受了西洋畫的外來營養,從而形成我中西結合、互輔互溶的發展趨向,董欣賓的後期重彩鋪墊了我的風格路徑…」

選擇藝術的道路是需要勇氣的,人們看到的往往是藝術家的成功,卻看不到他們在探索藝術道路上的孤獨與艱辛,其中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使得很多人最終不得不離開或放棄,也正所謂大浪淘沙。作為一個沉浸在傳統畫中六十餘載的畫家,浦炯已經在繪畫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一代大家,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與傾慕。但從他那寫滿了人生閱歷的臉上,讀出的卻是淡定從容、豁達淳樸,而視藝術為生命的藝術家風骨,則會時時從他的言行舉止中自然流露。他既會婉拒並非尊重藝術的重金買畫者,他也會分文不取的把最好的作品奉送給熱愛藝術的初學者。

浦炯說:「我贊成百花齊放的方針,有許多畫家堅守傳統,深入鑽透,在傳統中闖出一條路,非常非常好,非常需要有人去做,但不能只有他是對的,別人都錯了,心胸寬一點,肚量大一點為宜,即使別人的探索錯了,作出犧牲的是別的個人,無礙大局」。他主張 "流派上風格上不要設框框,讓大家分頭去努力去闖,不要去互相攻擊,要有包容心。我不敢稱新畫而稱彩墨畫,膽氣不足,對這條路心存疑惑,主要是認識上的不足,只要堅守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畫的基因就不會丟失」。

本文作者周存玉與畫家浦炯

浦炯認為自己就是為繪畫而生的,的確,浦炯就是一個為繪畫而生,為繪畫而活的人,在浦炯身上除去那種如醉如痴追求繪畫藝術且不懈努力的精神之外,更有那種不慕虛名、不貪富貴、志行高尚,風格儒雅的文人品質。願這位書畫人,在探索書畫高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能給我們創造更多的驚喜和讚歎!

周存玉簡介

周存玉1961年出生,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國家一級美術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非遺鍛銅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5年5月非遺傳承人產業基地授予「傳統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現任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非遺傳承人產業基地藝術總監;其繪畫作品《奔馬》獲2015米蘭世博會藝術金獎;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屆獲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他主要從事書畫、雕塑、陶藝的創作,是一位跨界藝術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