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忻州隨手拍幫打聽:他跑出了近50 萬里路程,繞地球10 圈

忻州隨手拍(網址www.034000.gov.cn,微信公眾號pp034000)網友諮詢:他跑出了近50 萬里路程,繞地球10 圈。

忻州隨手拍《忻州日報》相關報道,幫你打聽到如下信息:

清晨,忻州街頭一個「躍動」的身影

從蘭州城的黃河岸邊,到鋼城包頭的大街大道,再到古城忻州的街頭巷尾,這個看上去瘦弱且矮小的古稀老人,堅持60 多年用腳步與城市對話,用長跑書寫健康人生,用勤勞與生活結伴。他被村裡人稱為「解原名人」,被城裡人稱為「忻州長跑達人」。

他,就是忻州城西解原村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老農民盧志文。他,就是培育出一個中專生、一個大專生、一個大學部生的父親。

望著眼前的盧爺爺,不禁讓記者回想起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的身影,回想起傳唱在人們心中的《父親》形象……

60 余年光陰,如果說每天20 里路,60 年他用腳步跑出了近50 萬里路程,相當於20 個「長征」,繞地球10 圈。

榮譽多多

68 歲參加了最後一次正式長跑比賽

數十年來,伴隨著每一個寒來暑往與春夏秋冬。清晨的忻州街頭,一頂鴨舌帽,一雙老式白網鞋,一條洗得泛白的運動褲,渾身短小精幹的裝束,以及微微一點駝背,一個瘦弱健碩卻不停歇跑動的身影,就是盧志文的畫像。有人說,他就是一個城市流動的音符,一個忻州大街上跳動的節奏。從風華正茂到頭髮花白,76 歲的盧志文沒有停止過跑步。

3 月23 日,雖已是春分時節,但天氣卻一下子冷了起來。記者在解原村村委會門口見到盧志文時,他穿著灰色秋衣、運動褲,站在穿著棉衣、大衣的村民中顯得格外醒目。一聽說是要採訪,村民們紛紛圍了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這老漢可精神呢」,「他每天都去跑步,還拿了好多獎呢」……盧志文被說得有點不好意思,招呼記者去他家,說著就邁著穩健的步伐在前面帶路。

盧志文的家在四周小二樓、大紅門的建築中略顯破舊,但卻乾淨整潔,院里放著剛剝好的玉米,玉米棒也被放進袋子里整齊地擺放著。家裡的陳設很簡單,牆上貼著一張毛主席畫像,地上放著一個大躺櫃,一台三十多英寸的液晶電視、一部電話是這個家裡最有現代氣息的物件。

「這是我1995 年跑越野賽拿到第一名的榮譽證書,也就這個保存的最好,其他很多都找不見了。」盧志文拿出了自己以前參加比賽獲得的榮譽證書,有一個已經殘缺的只剩一小塊,依稀能看得出年份,盧志文拍拍上面的灰塵,對記者講述了自己參加比賽的經歷。「第一次參加長跑比賽,是在上世紀70 年代,那個時候村裡有很多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有個北京來的知青叫李世雄,一米八幾的大個,特別喜歡跑步,我就是在他的鼓勵下報的名。那次比賽選手一共有200 多人,有市裡各個單位的職工,還有籃球運動員,反正沒有個子像我這麼矮的,呵呵……6000 米的比賽,我拿了第八名。那時候發了一張獎狀,上面寫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還發了幾本毛主席的著作。」說起那時參加比賽的情景,盧志文記憶猶新,但他對跑步的熱愛卻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

8 歲那一年,盧志文跟隨母親從老家赴蘭州和父親一起生活,他在那裡度過了快樂的國小和國中時光,也培養了自己跑步的興趣。「那時候學校的短跑比賽,我老是拿第一,跑400 米只要一分多鐘,課外活動我也不幹其他就是跑步。住的地方距學校有5 里地左右,每天都是跑著上下學。」說起那段快樂時光,盧志文顯得非常激動,彷彿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只顧著「瘋跑」的少年時代。18 歲,盧志文去了包頭當學徒工,19 歲回到解原村務農,這期間雖然生活忙碌,但盧志文一直都堅持能跑著到的地方,就絕不坐車,跑步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情況下,以1 米67 的個頭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拿到了第八名的好成績。

最後一次參加長跑比賽是盧志文68 歲那一年,他以老年組參賽者的身份已經跑了十多年,連續三年破了紀錄,跑3000 米只要11 分零8 秒。老年組參賽選手從最初的四十多人逐年減少,但盧志文一直堅持了下來。「最後一年參賽的時候,加上我只有兩個人,另外一個人比我年長兩三歲,還破過我的紀錄呢,但一般還是我比他快,後來就沒再舉辦比賽了。」盧志文說到這兒不禁有些失落,來串門的鄰居李福梅打趣道:「你還想參加比賽呢,看看你跑到70 多歲也沒掙下什麼。」盧志文聽了也不生氣,笑笑說:「獎品給過鞋給過掛歷呢,咱也不為那,就是喜歡跑步。」

談到作息,盧志文說,數十年來早五晚九是一貫的生活習慣,夏天最熱的時候,頂多加個半點四十分的午休,而在飲食上,雖說日常粗茶淡飯,可也沒有什麼忌口。說到長跑,要學會跑步,享受跑步,有序鍛煉,量力而行,否則,身體容易受傷。

古稀之年,眼不花,耳不聾

用勤勞與健壯撐起一個家

「姑娘一直學習好,國中、高中都是在師院附中上的,因為成績好還減免了一年學費。聯考之後上了山西農業大學,現在在太原工作,馬上就要在太原安家了。」女兒的一張大學畢業合影擺在躺柜上最明顯的位置,說起這個小女兒,盧志文的言語里滿是驕傲。一直以來,生活雖然清苦,但盧志文特別重視對三個孩子的教育。大兒子中學畢業以後本來可以上軍校,但因為眼睛近視被卡了下來。二兒子今年42 歲,是大專畢業。「我也沒什麼其他本事,靠著上工地當小工供養了三個孩子,就想讓他們好好讀書成才。我們家族出過很多大學生,我叔叔是山西大學政法系的學生,再往前還有北京大學的。」

盧志文還回憶起了一次跑步給女兒送書的經歷。三年前,妻子因為腦梗住進了忻州市中心醫院,女兒周末在醫院照顧母親。有一次從醫院離開時落下了一本書,眼看著一早女兒就要返回學校,為了不耽誤女兒學習,天還沒亮,盧志文就從醫院出發,一路跑回在解原村的家,趕在女兒走之前把書送了回來。

現在盧志文主要靠種地生活,他是個種地能手,除了耕地用機器,其他全是自己動手。大兒子年輕時去了重慶,並在那裡成了家,離開的十幾年當中回來的次數並不多。「大兒媳婦去年因病過世了,在生病的幾年間我每年都會給他們寄點錢過去,沒想到最後人還是沒留住。」盧志文說著神情有點落寞,介紹說現在就是二兒子在家照顧他和老伴。他的二兒子因為年幼時的一次意外,導致手腳行動不便,使不上勁,幹不了重活,大專畢業以後選擇了回鄉務農。「我現在身體還算硬朗,不想拖累他們,嫁女兒我也沒要彩禮錢,還添了點兒讓他們買房。只要身體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嚮往參加一次馬拉松(半程)賽事

早上五點鐘起床,出門,從高鐵站到團結路再到通崗路、和平街、牧馬路然後再返回高鐵站,這是盧志文現在的晨跑路線,兩個小時,二十里左右。晨跑的習慣已經堅持了六十多年,居住環境在變,路線也一直在變,忻州的哪條路是什麼時候修的,盧志文記得一清二楚。每次跑回村之後,他會在廣場上活動活動,然後回家吃早餐。因為起的早,中午盧志文一般都會午休一會兒,下午三點到六點打打乒乓球,晚上看會兒電視,九點鐘就睡下了。他的作息非常規律,飯量也特別好,但體重卻一直保持在90 多斤。他告訴記者:「每天中午這麼大的碗我能吃滿滿一碗面,夏天就吃自己院里種的菜。」

每天下午打乒乓球的時間是盧志文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間。跟他一起打的都是村裡的鄰里鄉親,每天都是固定的四五個人,最大的77 歲,最小的66 歲,大家相互切磋技藝也活動筋骨。「我們幾個中就數盧志文腿腳靈活,我這腿的骨膜磨損了,蹲不下去,坐久了僵得不行,打打乒乓球活動一下還舒服點兒。」盧潤苟是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乒乓球台就放在他家。盧川海年齡最大,從農機局退休以後回到村裡居住,「這打乒乓球還是我組織起來的,農閑的時候沒事兒干,閑在家裡也是閑著,大家聚在一起運動運動挺好的。」劉國安是他們當中打得最好的,「以前上學的時候就老打,後來忙著工作也就顧不上了,現在不管打得好壞,主要是心裡高興!」

熟悉盧志文的人都知道他從來不跟醫生打交道,連感冒也很少,盧志文把這都歸功於跑步。「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比賽,看你怎麼把握、能否堅守,跑步不僅是一項運動,也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盧志文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能夠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他覺得以自己現在的體力,跑個半程還是沒有問題的。

「你們不要喊我盧爺爺,就喊我老盧,我跑了60 多年了,還能接著跑,我孫子今年15 歲,我希望體育精神也能伴隨他一生。」盧志文說。

老朋友劉志傑說,老盧用自己的長跑愛好,見證了忻州城市的變化,從舊城到新忻州,從過去的小街小巷,到「四縱七橫」通衢大路,他的體會最實在,最接地氣。

晨跑之餘,熱心「乒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