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共享單車:我們離共享文明還有多遠?

共享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方向,而與之相適應的是必須要有共享文明來做支撐。

當下,共享腳踏車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注意,很多城市引進了共享腳踏車,在校園、捷運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腳踏車腳踏車共享服務,作為一種分時租賃模式的新事物,雖然給城市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還是深得城市居民的歡迎,符合居民日漸追求的低碳出行的理念,據不完全統計,共享腳踏車進駐的城市已超過了30個。當然除了共享腳踏車,共享汽車也相繼亮相一些城市。

共享腳踏車相比於之前一些地方政府提供的城市公共腳踏車,優勢在於通過GPS定位,免去了之前公共租賃腳踏車需要定點歸還的麻煩,有效地緩解了「最後一公里」的難題。近年來,「共享經濟」一詞一直很熱,百度百科對於共享經濟的解釋是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把共享腳踏車作為「共享經濟」並不准確,它不具有閑置資源的屬性。但它具有共享的屬性,腳踏車的使用權為支付一定費用的其他人共同擁有。其實共享腳踏車除了方便最後一公裡外,更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

從這些進駐了共享腳踏車的城市現實運行情況來看,政府對於這一事物還是提倡的。當然共享腳踏車終究是市場產物,是要尋求經濟利益的,相比於城市公共交通,共享腳踏車的這些經濟效益中會有一部分效應共享給「使用人」。當然市場的產物就不可避免的會有市場弊端,也就是我們說的市場失靈。互聯網帶動的經濟,資本積累相對迅速,也無法避免一些失靈之處,需要政府的適當干預。摩拜腳踏車所遭遇的尷尬,很多媒體都報道過,被搬進樓道、被鎖在了辦公區、甚至被千裡帶回農村……這要一種極其自私的不文明的行為,其實也就是共享腳踏車所的外部性所在。除此之外,共享腳踏車對於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效用仍有待考察。

以筆者在廣州的觀察來說,捷運站周圍的公車、電動機車、私家車一點沒見少,只不過是劃定了專門的腳踏車停放區,在公交和私家車繼續上路的情況下,增加共享腳踏車只不過是在擁擠的道路上再增加一些交通工具罷了。很明顯的是騎共享腳踏車的那部分人不過是從公車上擠下來或者是放棄電動車的那部分人而已。「低碳出行」作為一種「文明」出行,代價是消耗了道路公共資源。而對於個人而言,共享腳踏車的負外部性,更多的是一種時間的消耗。這個時間不一定是騎行時間,而更多的是「找車」時間。就以筆者來說,經常能在APP上看到摩拜腳踏車,然後花費了很長時間找到的時候卻發現被鎖在了院里,對於腳踏車運行方來說,這其實失去了一次資源被利用的機會,對於用車人來說,這也是去了一次「共享」資源的機會,而共享腳踏車的最大價值也只有通過「共享」才能發揮出來。共享腳踏車的現實狀況也說明,文明的程度還沒達到那種意識里就有「共享」的精神理念。

當然,摩拜腳踏車曾稱,如果一輛車24小時未移動,將會派人查看。如果說摩拜能規避一些弊端的話,那麼ofo小黃車就赤裸裸的看到了人性。清明假期期間,筆者在深圳、廣州的一些校園周圍看到,很多國小生都在騎共享腳踏車,其實這兩座城市都有過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禁止騎摩拜腳踏車。這個規定也僅僅就是個規定而已,姑且不說這個安全問題,就說說小黃車是被怎麼破壞的。ofo的弊端在於,每一個車牌號對應一個固定的密碼,也就說只要掌握了固定的車牌號,第一次掃碼用車得到密碼后,就能夠重複的使用固定車牌號的車,不用任何花費。

其實在任何時候,「經濟人」的假設都是成立的。在深圳的時候,在一個國小旁邊,筆者想掃一輛小黃車卻發現二維碼被颳了,車牌號也被卸掉了,但是車子是鎖的。中午下課的時候,看到了有國小生輸入密碼騎車,並且聽到他們對話說,很多大人都是這麼乾的,這樣一種錯誤的示範效應在下一代中影響了城市文明。在廣州筆者也在很多小區附近見到了沒有二維碼、沒有車牌的小黃車。這就是小黃車的弊端所在,一旦一輛車的密碼和車牌號被人掌握,那麼刮掉車上的二維碼和車牌號,共享的腳踏車就成為私人所有,並且還能滿大街放不擔心被人騎走,更有甚者拆掉了ofo的車頭或者輪胎。這種行為已經不僅僅是「文明」、「自私」來概括的了,更是涉及到觸犯了法律。

當然從運行商管理來說,其實一點也不規範。12歲以下禁止騎共享腳踏車,其實用身份證實名註冊就能很好的規避,當然像ofo之類的共享腳踏車,搭上互聯網經濟的順風車,能夠較快的實現較大規模的融資,再加上人性的懶惰,我們不可能每天在用腳踏車時才把押金押進去,用完了就退出來,通過押金回收來的資金,實現現金流的擴張,這也是一條比較清晰的盈利模式,再加上短距離出行是剛需,共享腳踏車幾乎是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不過運行商利用了人性的懶惰,卻也沒有克服管理上的懶惰。筆者沒有統計過在廣州有多少被報故障的摩拜靜靜地停在路邊受著風吹雨打,一點也不像摩拜公司宣稱的那樣,24小時未移動將會派人查看。而小黃車更是傷痕纍纍,沒有了車頭、沒有了輪胎、被亂七八糟的扔在路邊,在珠江邊的漁港旁邊,筆者都發現了沙子里埋著一輛小黃車,筆者似乎就很少看到過小黃車有人維修過。

當共享腳踏車因為亂停放、受破壞等問題屢屢受到輿論關注的同時,城市管理問題也隨之成為輿論焦點。共享腳踏車帶來的種種負外部效應,已不僅僅是道德問題,還需要運行商和政府相關部門做出進一步的硬性要求,克服「經濟人假設」的弊端,克服 「有去有回」導致的強烈的「公車私有」的動力,都需要加大用車人的「違規」成本,或者說是「道德成本」。這種蓄意被破壞的行為也是在一個沒有規則和法律約束的環境下,人性的負面因素被放大和顯露,當這種破壞沒有實質性的懲罰時,我們口中 「人性惡」就會被討論抨擊的「淋漓盡致」。

在推進城市文明的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和監管者。對於共享腳踏車,政府應該履行宣傳教育職責,讓每個使用者即為管理者;同時作為監管者對於肆意破壞共享腳踏車的行為進行一定的處罰,加大違法成本。對於運行商進行一定的監管,規避外部效應,比如規範停車、投放區域和數量的合理胡劃分和限制等等。共享腳踏車的便利性恰恰是政府公共腳踏車的短板所在,補齊短板也能夠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出行環境。

雖然不能說共享腳踏車就是共享經濟,但是共享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方向,而與之相適應的是必須要有共享文明來做支撐,一輛被破壞的共享腳踏車已足以見共享文明離我們有多遠?一個文明、開放、大氣的社會,不應該處處透露著市儈和小氣,未來是一個「共享文明」的社會,那些私自佔有的行為應該被切割。

共享首先要「共愛」,對於一個新事物 ,應該體現出一座城市的「愛」,更應該體現出一座城市公眾的文明素養。在共享經濟越來越被接受的今天,「共享文明」也應該日漸普及。在理念還沒有更上經濟的時代,在還未能克服「經濟人」弊端的社會,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文明」也需要一定的規則來倡導和守護。說到底,現階段,文明指望公眾自覺還不如交給政府的規則,這條路,任重道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