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憎恨完700頁的《尤利西斯》,你還是得佩服讀過它的人

編輯/日京川

舊流行OLD-FASHION

直到今天,對於讀者來說, 第一次閱讀《尤利西斯》 和《芬尼根的守靈夜》 依然會成為一次不安的體驗。喬伊斯大膽冒險, 他要求讀者跟隨他一起去嘗試語言的可能性, 以捕捉人的每日體驗而言, 他的嘗試比其他任何一位作家都要大膽。

然而, 喬伊斯挑戰的條條框框並不只存在於昨日世界:今天大部分小說和電影依舊因循百年之前主導文學世界的某種敘述方式、角色設定和文字風格的規範。

但我們無須將傳統故事敘述方式的持久影響力視為弊端;不過, 我們也需要意識到, 語言的一大作用是表現我們尚未習慣其去表現的事物, 語言應帶領我們去那些我們並不熟悉但卻精彩有趣的領域。

第一版《尤利西斯》

1922年, 巴黎的一家小書店出版了《尤利西斯》 ——當時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該書。 一個評論家如此描述這一章:「 整個就是一鍋大雜燴, 緊張混亂, 缺乏邏輯,晦澀難懂, 這種文字一直持續到文末, 最後就像決堤的陰溝淹沒整座城市, 帶來充滿病毒的污穢瘴氣。」

這些人有理由抱怨。 喬伊斯小說中的許多人物都有原型, 就是當時切切實實生活在都柏林的人,一讀就知道說的是誰, 比如喬伊斯的舊友奧利弗·聖約翰·戈加蒂(Oliver St. John Gogarty)[戈加蒂發現喬伊斯把他寫成了小說里的丑角兒瑪拉基·穆利根(Malachi Mulligan) ]。 戈加蒂憤怒地抱怨道:「虧得我年輕的時候還跟那個該死的喬伊斯是朋友, 他寫了一本你在都柏林所有廁所的牆上都能讀到的書。」

《尤利西斯》 的出版引起了時人激烈的反應。事實上, 頗有意味的是, 人們對這本「 淫穢之書」 的憤怒是表面上的。引起人們憤怒的其實是另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原因:《尤利西斯》 的閱讀難度。 喬伊斯自創了一種敘事風格,在這種風格下, 思想時斷時續, 在各章間從一種形式演變為另一種形式,某一節的風格被塑造成一系列模仿小品文, 另一節則可能是一部無法演出的戲劇, 下一節又變成了奇異的問答(這裡只列舉了喬伊斯的幾種創新手法)。 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喬伊斯在傳統小說形式上進行的語言和結構試驗是一種冒犯, 而非獨具匠心?

問題的答案與人們的期望相關。就像 1922 年的讀者並未料到會在出版物, 包括任何受人尊敬的出版物上讀到某種文字和人物體驗一樣, 他們也從未預料到,原來虛構的事件和人物會以一種具有生命的語言表現出來, 而非僅僅充任描寫和敘述的工具(就算這部大開本的小說厚達 700 頁也於事無補)。謝恩·萊斯利(Shane Leslie) 就《尤利西斯》 的出版發表了評論, 而她不是唯一相信這部大部頭的問世只是為愚弄全世界讀者的人。

Ulysses art by Roman Muradov

17 年以後, 當喬伊斯出版了更加挑戰小說和英語語言傳統的《芬尼根的守靈夜》 后, 人們對該書難度的強烈抗議遠高於對作品中描寫性的禁忌詞語的訝異。當《芬尼根的守靈夜》的部分內容——這一部分以《進行中的作品》(Work in Progress)為名提前發表之後,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Wells)寫信給喬斯:「 你與普羅大眾背道而馳, 你忽視他們的基本訴求以及他們有限的時間和智慧。你費心寫就,但結果是什麼? 是無盡的難解謎題。」

但是喬伊斯也擁有許多堅定而有力的維護者,是他們使喬伊斯最終登頂文學巔峰: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T.S. Eliot) 寫過一篇極具影響力的評論,稱讚《尤利西斯》 具有「 如科學發現般的重要性」;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不知疲倦地推廣此書; 威廉·巴特勒·葉芝(W. B. Yeats)寫道, 在《尤利西斯》 中, 喬伊斯「 憑藉其敘事強度, 超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任何一位小說家」(儘管喬伊斯之後坦言自己沒能使這本書盡善盡美)。

喬伊斯《尤利西斯》手稿

雖然喬伊斯從未去過美國,可最初讓喬伊斯名聲大噪的是美國學術圈。 知名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 是喬伊斯作品的忠實支持者,曾就《尤利西斯》(1929) 和《芬尼根的守靈夜》(1939,《芬尼根的守靈夜》出版當年)寫過許多重要文章。 20 世紀 40 年代和 50 年代,許多美國學者都就喬伊斯及其作品發表過評論, 包括理查德·M. 卡因(RichardM. Kain) 、 休·肯納(Hugh Kenner) 。 理查德·艾爾曼(Richard Ellmann)1959 年出版的關於喬伊斯的傳記頗具可讀性,可以說這本書鞏固了喬伊斯作為 20 世紀最重要作家的地位。

喬伊斯於 1941 年逝世后的那幾年, 抵制喬伊斯的聲音在北美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不絕於耳。 20 世紀中期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評論家 F. R.利維斯(F. R. Leavis)宣告《尤利西斯》 已壽終正寢,並聲稱他沒有時間留給《芬尼根的守靈夜》。 而在英國,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 喬伊斯遭受到的唾棄與獲得的欣賞旗鼓相當。

喬伊斯的侄子、 在都柏林長大的肯·莫納漢(Ken Monaghan)說, 家人曾建議他不要承認自己與這位令人不齒的作家有任何關係。 愛爾蘭作家弗蘭·奧布萊恩(Flann O』Brien)和貝克特則十分推崇喬伊斯的文學成就, 不過貝克特長期定居於愛爾蘭之外。

儘管存在否定的聲音,但 20 世紀 60 年代以前, 喬伊斯作為 20 世紀最有分量的文學巨匠之一的地位已經基本穩固下來。 喬伊斯和同時代的作家被稱為現代主義文學家, 包括活躍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家,如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 威廉·福克納(WilliamFaulkner)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 、 托馬斯·曼(ThomasMann) 、弗 吉 尼 亞· 伍 爾 夫(Virginia Woolf) 、 華 萊 士· 史蒂 文 斯(Wallace Stevens) 和 路 伊 吉· 皮 蘭 德 婁(Luigi Pirandello)等。 當然, 同時期的許多畫家、 雕塑家、 作曲家、 戲劇和電影導演, 以及其他許多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也是那場席捲全世界的現代主義運動的先驅者。

閱讀《尤利西斯》的夢露,攝影by Eve Arnold, 1955年

因為喬伊斯的作品在歐洲廣為人知,他在這片大陸上一直保持著極高的名氣。 而對喬伊斯風格的欣賞則發軔於 20世紀70 年代及 80 年代的法國。 喬伊斯的作品在許多思想家的知識判斷形成過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 、 雅 克· 拉 康(JacquesLacan) 、 朱 麗婭·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和埃萊娜·西克蘇(Hélène Cixous)。

喬伊斯的作品長銷又熱銷, 他是媒體的寵兒, 國際詹姆斯·喬伊斯基金會、 兩年一度的國際會議(以及無數小型會議)、電影、期刊,以及數量不斷增加的名目繁多的作品都驗證了喬伊斯的火熱程度, 而這股喬伊斯熱在 21 世紀的今天也未見降溫。

今天人們對什麼樣的內容能夠或者應該付梓的預判與1922 年時截然不同。 今天, 對性和身體功能直言不諱的描述再也不會震驚到讀者。 但是,《尤利西斯》 至今仍被視為一本閱讀挑戰性極高的小說,一本為學術界以及狂熱愛好者而寫的書, 一本需要付出辛勞去閱讀卻無法帶給讀者很多娛樂享受的書。

喬伊斯

然而,《尤利西斯》 的早期讀者無意中將這本書對性和身體的忠實描寫與其閱讀難度合一而思,從而混淆了引起刺激感和困惑感的不同源頭。喬伊斯希望將其書中角色的精神過程完全展露, 這是史無前例的, 也需要挑戰正統的寫作技巧。 喬伊斯的目的是通過模仿去嘲弄前人,取笑小說傳統, 公正地對待夢中以及幻想中的精神意識過程。喬伊斯大膽走上了與所謂正統寫作背離的一條道路,這一點尤其值得敬佩。

喬伊斯在《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靈夜》 上投入了他人生的后 30 年。 這兩部作品固然難以理解, 但我們無法忽視的是它們在不斷拓展小說表達邊界上的成就——這兩部作品盡情探索了迄今為止任何一部小說都未曾涉足的人類體驗和文化歷史。喬伊斯大膽冒險, 他要求讀者跟隨他一起去嘗試語言的可能性, 以捕捉人的每日體驗而言, 他的嘗試比其他任何一位作家都要大膽。 同時, 喬伊斯也以戲謔的方式不斷挑戰老祖宗的文學遺產。這項冒險幾近失敗, 因為它與生產和分銷書籍產品的經濟團體、 協會組織理念相左, 也有悖於當時市場、 教堂、 國家以及讀者們的偏好和習慣。

標語:1922年出版社Sylvia Beach在巴黎的這間屋子裡出版了《尤利西斯》。

但是繼《尤利西斯》 之後,小說家們(用各種語言寫作的作家們)發現他們從喬伊斯及他的作品中獲取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思維、感受、 衝動和行動的方法。 同時, 喬伊斯的突破對小說界以外的文化媒介也影響深遠,不論是大眾流行文化還是精英文化, 喬伊斯的影響力滲透到了今天人們的生活之中。

然而, 喬伊斯挑戰的條條框框並不只存在於昨日世界:今天大部分小說和電影依舊因循百年之前主導文學世界的某種敘述方式、角色設定和文字風格的規範。 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 第一次閱讀《尤利西斯》 和《芬尼根的守靈夜》 依然會成為一次不安的體驗。

我們無須將傳統故事敘述方式的持久影響力視為弊端;不過,要想全面賞析喬伊斯的作品, 我們也需要意識到, 語言的一大作用是表現我們尚未習慣其去表現的事物, 語言應帶領我們去那些我們並不熟悉但卻精彩有趣的領域。 同時,喬伊斯的作品存在一個悖論,因為喬伊斯希望儘可能多地將人類體驗轉化為生動的語言來表達, 同時也希望能夠探索語言表現的可能性, 因而我們欣賞喬伊斯的語言表現力的過程與賞析其語言探索遊戲的過程是不可分割的。

許多作家都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複雜風格, 以捕捉思想和感受的微妙、 現代生活的多面性, 以及歷史事件的脈絡和紋理, 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並未突破對特定的語言的特定的忠實表達方式。與此相反, 喬伊斯在語言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中狂歡——我們所說、 所聽、 所寫和所讀的, 以及我們內心所想的語言。 所以,如果在閱讀喬伊斯的作品時, 僅僅局限於其所描述的事件、地點和人物,就會錯過其作品的廣闊深意

我們可以看到喬伊斯在「豐富性」 上的成就: 喬伊斯作品的每一頁所蘊含的意義不是僅僅讀一遍就可以完全領會的。這就是為什麼喬伊斯的作品值得反覆閱讀, 值得多人組成小組共同閱讀; 這也是為什麼,和其他小說相比, 喬伊斯的小說更「難」 的原因。

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拍攝的導電影《尤里西斯的凝視》(1995年)劇照

《尤利西斯》 的早期評論者們對這部作品有諸多抱怨,從中我們似乎能夠看出他們對這部多達 700 頁的、 閱讀難度極大的作品的一種憎恨; 如果《尤利西斯》 只有 50 頁、 100 頁,或許他們還會給予這部小說的每一個段落足夠的重視。因為喬伊斯的長篇小說會佔用讀者的大量時間, 讀者應當意識到,喬伊斯的作品要求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心思。

其實喬伊斯的作品與其他作家的文學作品並無本質上的不同, 因為所有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比平凡的文字更需要讀者專註、 開放地去閱讀,而喬伊斯的作品對讀者的要求也不過是適當的專註和開放的心態而已。 雖然喬伊斯的作品一部比一部長, 但他對細節的關注卻從未減弱。 實際上,越是後期的作品, 其作品中的每一句話越有分量,在品味每一個細微表達的豐富性時, 讀者的閱讀體驗就更愉悅。

本文由出版社授權轉載,節選自《用天才向極峰探險:喬伊斯導讀》-導言

《用天才向極峰探險:喬伊斯導讀》

(英)德里克·阿特里奇/著 馬霖/譯

中信出版社2017年3月

仍然「童真未泯」的人是不是特傻?

你以為兔子還會和烏龜賽跑嗎?

我是好人,你是壞人

世界上就是有那麼幾個人,不可替代又深諳人情世故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轉載聯繫後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