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個研究生武痴在傳統武術的低谷中談希望在哪裡

眾所周知,過去的四個月,傳統武術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在格鬥狂人徐某的叫囂中,估計所有真正熱愛傳武的人都是巨石壓心,憤悶之極。傳遍全球的徐雷之戰後,記得李連杰還出來為傳統武術站過台,大家心升希望,然不了了之。後有馬大掌門挺身而出,大夥翹首以盼,期待馬掌門為傳統武術正名,然帶來的卻是更深的傷害!七月底,又有徐某空降朱利堯在北京昌平的太極培訓班約戰,大夥看到視頻雖然將信將疑但仍抱一線希望,渴望出現奇迹,然而八月下旬朱利堯發表的《回應比武的公告》,讓傳武人這一絲希望徹底破滅,特別是公告后徐某近乎瘋狂般犀利的言語,更讓傳武人痛徹心扉,倍感屈辱。難道傳統武術真的就那麼差勁?真的就完全不行了?作為一名武痴,我想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談談傳武的路到底該如何走?

我先大概的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叫張三軍,今年35歲,過去十年在廣東惠州生活,201312月開始堅持學習陳式太極拳,學習內容是陳式老架一路,在堅持太極半年後,我身體的三個老大難問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一是失眠,二是鼻炎,三是百日咳(一到冬天就咳嗽,直到春天才能好),當時最大的感慨是「太極真是好,誰練誰知道」。因此我成為太極的忠實冬粉和各種活動的活躍分子,時不時參加個套路比賽,拿個金牌,然後擺個POSE,發到朋友圈,總是引來點贊無數,這讓我自信滿滿,感覺良好。促使我有心深入研究太極的時間是在201510月,我參加了師傅組織的太極尋根問祖之旅,第一次激動的來到了陳家溝。這次旅程我收穫巨大,我被人打了一個肩靠,我當時莫名其妙的被彈出去兩三米遠,正是這一肩,成了我傳統武術之旅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我只是帶著身體卻沒帶腦袋去拳館,每次都是熱身、纏絲、站樁各十多分鐘,然後是打兩遍老架一路,再然後就是揮揮衣袖什麼都不帶走的走人!腦袋裡除了套路中的手高手低,沒有思考過關於武術的其他任何問題。現在來看,這應該屬於養生武術了,但就是這養生太極,把我三個老大難問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這是中醫西醫都難搞定的大問題啊!我想養生正是太極風靡全球的原因吧,傳統武術確實是咱老祖宗留給世界人民的瑰寶啊!

挨這一肩靠後,我開始帶著腦袋去研究太極了,一出於熱愛與興趣;二是覺得隨著中華民族的強盛,以傳統武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勢必興旺繁榮起來,傳統武術是大有可為的寶藏之地;三、有一個尷尬我需要解決,有時朋友會說:「你POSE擺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來來來,咱們試一下!」就是這個試一下的要求,讓我十分尷尬,動起手來跟沒學過武術的沒有任何區別,我自己也覺得不論怎麼說,我學的是武術,練過的跟同級別的普通人多少還是要有一點區別吧!

愛之深,求之切,20167月,有點瘋狂的我辭掉工作,來到陳家溝埋頭求藝,在陳家溝,我先學了一個月的小架,最終因接收不了小架的外形而又重新回到大架,第二個師傅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站樁,纏絲(雲手),套路(老架一路),只是加大了強度,開始是上午下午都站樁,每次兩小時的樁功,一個月之後改為上午兩小時纏絲,下午兩小時站樁,後來師傅教我套路后,我是上午兩小時纏絲,下午兩小時套路,晚上自己抽兩小時站樁。這一練,我又整整專職的呆在陳家溝練了六個月,這期間,我真實的感受過樁功的入地三尺,感受過感覺不需要口鼻而是全身的細胞都在一起一伏的呼吸,也感受過如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中所談兩腎如湯熱,自我感覺,仍然良好。

但徐某KO雷公之戰打醒了我的夢幻,自我感覺倒是不錯,可是跟人交手的方面我仍沒有任何的改進,這跟我的初衷仍然大相徑庭啊!於是,我想走出去看看,為此我成為了「傳統武學」公眾平台的會員,平台運營者叫蔡明主,群里稱他為蔡班代,因為他沒有門派之見,邀請不同門派的老師為會員講課,搭建傳統武學各門各派的學習交流平台,在他的影響下,我拓寬了自己的視野。617日,我來到山西臨汾參加了由蔡班代組織的三圓九纏亂環套會員直播公開課,主講者就是蔡班代的師父樊漢武老師。實話實說,直到這時侯我才知道洪洞通背拳,但一接觸,洪洞通背拳就吸引了我,因為我發現這門拳跟陳式太極十分相像,兩者的拳譜(洪洞通背拳母拳與陳式太極拳纏拳)只有個別文字的差異,其核心精神都是「纏」,且洪洞通背拳不僅有母拳(108式排子),還有許多子拳(散手,套手等),各種練法,功法,體系十分完整,帶著研究與學習之心,73日,趁著孩子放暑假,我帶著老婆孩子轉戰臨汾找樊老師開始了我的洪洞通背拳學習之旅。

第一天,樊老師帶我到訓練場地,首先不是教我站樁,也不是教我套路,而是直接讓我跟師兄弟去交手,我有點懵,我的媽呀!太極推手在我的知識體系里是一個高大上的東西,需要多年套路基礎才能接觸,我面露難色的對樊老師說:「我不會……」,這時有個姓賈的師兄站出來說,沒事,你隨便來,能把我推倒就是你的本事,這倒是激起了我的戰鬥慾望,沒有任何規矩,我向他衝過去,可是我發現我完全站不住腳,在賈師兄手中,他是讓我東就東讓我西就西。交手結束后,樊老師對我的定性是:你身體的柔韌性還算不錯,但武術基礎比較差!這個結論讓我失望,同時又讓我燃起一些希望,基礎差,可以學,有一天,我能像賈師兄那樣讓一個普通人東倒西歪,不就是我所追求的練過與沒練過的區別嗎?

樊老師第一個月沒有教我其他東西,教了三圓,五手,五個散手,四個定勢,然後就讓我戴上拳套去推,去打,去對抗!他告訴我傳統武術雖然養生功能很重要,但也不能缺少「武」這個本質啊!樊老師說我雖然踏入武術有好幾年了,最大問題就是從來沒有對抗過,雖說站樁纏絲是得到了一些東西,可是你不會用啊!簡單的說,你站樁追求的是力沉腳底吧!為什麼在交手中,人家一拉你,你連身體下沉都不會呢?怎麼用怎麼練,邊練邊用,在用中去悟,在悟中去學。

樊老師的訓練體系完全顛覆了我對傳統武術的認識,我都三十五歲了,我是想學傳統武術的,樊老師你這是讓我學散打嗎?那一拳一腳的散打正是我之前所不屑一顧的東西啊!當然,這種顧慮很快我就消除了,因為樊老師打人不見手,身體處處都可以打人,以及師兄弟們的功夫你是可以去交手的,是可以展示給你看的,目標是很清晰的呈現在面前,不像有的老師,老是說我師父怎麼樣,我師爺怎麼樣,到他自己就因為各種原因不行了。於是這五十天來,我一直堅持四種訓練方法:一、基本功踢腿出拳;二、散手與定勢小套路;三、兩人相對比較溫柔的對抗,我們叫纏手(跟太極推手相似,但規則更開放,隨便推);四、戴上拳套直接散手。

就這樣,我憨憨的練了五十來天,樊老師與師兄弟們都說我進步很大,反正在纏手中那個讓我折服的賈師兄已經不能隨便讓我東倒西歪了,一個普通人我應該也可以讓他東倒西歪了,在散手中,我應該跟沒練過的還是有一些優勢了。

哥倆同師父在乾元山道觀師父的卧室中

說了這麼多,可能會有非傳武界的朋友來一句,別說那麼多,你師父或者師兄弟跟散打去試試呀,去跟徐某某幹上一傢伙呀!為傳武證明一下嘛!在此之前,面對這一問題,我無法避免內心的尷尬,然而現在,經過在這受樊老師耳濡目染的影響以及親身的訓練體會,我覺得我可以從容的面對這個問題了。

(一)傳統武術能破散打那「直勾擺」三把板斧嗎?我的回答是這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首先散打那幾招本來就來自於傳統武術,當代的散打與當代的傳統武術其實都是適應時代需求的產物,真正的武術是殺人技,人體哪裡薄弱哪裡是要害就打哪裡,散打不是禁止踢襠插眼打後腦嗎?而現代的傳統武術老師雖然給你講講「雙風灌耳」、「下海擒龍」、「二龍戲珠」這些招數,你敢去真練真用嗎?所以,現在的散打與現在的傳統武術都是適應時代的產物,都是為了健身與娛樂化的展示,只是散打更加傾向於武,傳統武術更加傾向於養生而已,君不見基本都是年輕人學散打,年長者學傳統武術嗎?說白了,是徐某某把我們帶到溝里去了!至於傳統武術能破散打的直勾擺嗎?大夥去翻翻樊漢武老師所著《洪洞通背拳》,在母拳108勢以外,散手有101招,定勢還有115個!從拳理上來說有出招就有破招,不存在哪個招破不了!就連讓許多傳武人心生畏懼的MMA,巴西柔術一上手就把你撞倒,在地面是制服你的招數咱洪洞通背拳裡面也有啊!比如散手第八十七式「黑驢打滾」是這樣描述的:如人向我打來,我上挒左騰,右拳下撩打,就勢卧地,左腿蹬右腿橫掃即返回,接左腿橫掃,再以金絞剪式起立。這不就是「地面技」嗎?咱中華民族老祖宗的智慧你還用懷疑嗎?問題不在拳而在練習的人!咱傳統武術裡面的招法技法比散打比西方的東西多很多!

(二)怎麼說傳統武術也是武術,為什麼那麼不能打?徐某某經歷MMA專業訓練,不好打可以理解,為什麼許多練傳統武術多年的人越練越「軟」?在此,我說一下樊老師觀點,樊老師也強調,此觀點僅供大家交流參考,他認為第一種人是一些傳統武學習練者只重視內形功法不注重外形功法所致,外形功法就是一拳一腳的東西,而內形功法主要是樁功、內功心法、無極功、內行功法等類修內的東西,許多人認為練外形功法的就叫外家拳,練內形功法的就叫內家拳,因為標稱自己練的是內家拳,所以對那一拳一腳持瞧不起的態度。這一點也可以從「傳統武學」微信公眾平台2017年8月24日文章談內形功法的《武學之陰松陽緊》大夥評論十分火熱,驚呼此文價值黃金萬兩!而第二天25日文習武者必記諺語,按我說,這裡乾貨更多更全面,而評論者寥寥,從這裡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啊!

第二種人是把打套路當外形功法,站樁當內形功法,也內外結合練習,但發現仍然無法交手,樊老師認為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對套路的理解,套路是由招數組合而來,而交手是對各種招數嫻熟的使用,這就比如咱們學語文,招數是認字,套路是看人家的文章,而交手是要求自己組合招數自己寫文章,而自己寫文章,得先學會基礎工作認字吧?因此套路拆招是能交手一個最基礎的工作,會打套路不會拆招的人就如小孩子《三字經》背得滾瓜亂熟,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你說這樣的小孩可以直接寫文章嗎?拳譜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為什麼叫「懶扎衣」?為什麼叫「玉女穿梭」?搞清楚名字的來歷,你就搞清楚了招式的內涵,這才算搞清楚了那個字。

總之,樊老師認為習武猶如建房子,地基、牆壁、門窗、頂都要建,而功夫也一樣,內形有內形的功夫,外形有外形的功夫,外形中手有手的功夫,腳有腳的功夫,頭也有頭的功夫,都得練!如果有人問我,跟著樊老師學習,最大感慨是什麼?我覺得是他讓我從雲里霧裡落到了地上,腳踏到了實地,樊老師所講的纏手(推手),是從力學原理跟你講的,武術就是一門利用身體開展攻防的科學技術,一點兒也不玄乎。

(三)傳統武術該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我估計絕大多數傳統武術愛好者都思考過,而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有一位白髮蒼蒼,年近八十的老者,不僅是在思考,而且在行動!他就是我的師父,洪洞通背拳樊漢武大師!他對此的主導思想是一句話:保持武術本質,順應時代發展。中華傳統武術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最好的展現,內涵十分豐富!在新的時代下,它應該發揮出多重功能,一是健身表演,二是娛樂交流,三是防身護體。對如此三個功能,樊老師構思了一個傳統武術的發展體系,應該有三個層次,可以開展三種類型的競賽:

1. 套路表演,徒手套路,兵器套路在咱傳統武術里都非常的多,非常的適合健身與表演,就拿洪洞通背來說,大家可以查查網路,可以說但洪洞通背拳就是一個武術博物館,給健身表演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2. 纏手(推手)比賽,這是一種安全的弱對抗,是在新時代下,以武會友,娛樂交流的極好方式。人講究圓融通達,圓是人性格的最大特性,也是中華傳統的最大特色,樊老師的的「三圓九纏亂環套」纏手體系就是十分寶貴的運動方法,把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拳理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其最大的吸引之處在於這套體系適用與跟任何人交流,也就是說對方隨便如何出手都可以,不局限於雙方固定的姿勢,這種交流就從門內走出到門外了。

3. 對於防身護體,這是目前傳統武術面臨的最大質疑,這一方面原因是如我在文章的前面所說,是現代文明社會限制了傳統武術的殺人技,另一方面也是跟咱中華文明的總體思維方式有關係,咱中華文明講究柔弱勝剛強,體現在傳統武術裡面就是以小打大,以巧以方法以智慧勝笨力,強調「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但是落實到具體招數上基本都需要一個特點:近身打法,就是這一點,需要大膽氣,大信心才能實現。咱中華文明的智慧很多時候都是反其道而為之,習慣上,對方來拳,後退躲閃是一個正常的反應,但是,基本所有的傳統武術都是要求你堅定的衝進去,近身之後,全身各部位都巧妙的調動起來,所謂「聽勁」、「化勁」,「明勁」、「暗勁」都可以施展了,所謂「打人不見手,處處都是手」便是在這個基礎上而來的。但現在上擂台一般都要求戴拳擊手套以保安全,這個笨拙的手套大大的限制了傳統武術的靈活性,另外,散打打法老是跟你保持距離,而MMA,巴西柔術等喜歡是把你撲倒再打,雖然我們理論上有招法,但要真正能實際解決問題,還是困難重重啊!

但我們這位滿頭銀髮,一生痴迷於武術的老武術家樊漢武老師,卻從來沒有放棄,他說第一要摒棄勝負之心,先打起來,武術作為一門利用身體開展的攻防技能,一定不是閉門造車而得,一定需要「用」「練」結合,在「用」中去學去悟,至於其他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1. 對於帶手套降低靈活性問題,他說拳譜有云:長更長,短更短,時代要求你打長的那一面,那你就得順應時代跟上步伐呀!為了讓我們適應拳套,樊老師不僅僅讓我們戴上拳套去打去推,竟然讓我們戴上拳套練套路,我想這在全國範圍內,是絕無僅有的!剛開始,我也覺得有點怪怪的,但樊老師告訴我:「為什麼戴拳套?順應時代,回歸本質嘛!時代需要你保證安全,以健身為主,而武術的本質在於對抗,樂趣也在於對抗,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吸取散打的先進方式,戴上拳套,保證安全,用以提高對抗性,提高了對抗就增加了樂趣,同時也促進了健身。就一個拳套的問題,我們為什麼不能放開觀念,與時俱進呢?」近八十歲的樊老師在武術領域的創新精神令我這個八零后肅然起敬啊!

近八十歲的樊老師親自戴上拳套帶弟子纏手

2. 對於其他傳統拳,以及散打、MMA、巴西柔術、泰拳等等,樊老師總是說讓我們去多看多研究人家的東西,理論上說,只要有「出招」就一定有「破招」,武術就要研究百家功夫,取長補短,樊老師說他一生跟隨過十多位各種門派的武術前輩,太極、八卦、形意、通背、面掌、螳螂等等他都學過,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尊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出道是對樊老最貼切的評價。他說對於其他拳術首先不要怕他,你要去學習他!所以樊老師對外來學習者從不禁錮,他說:井挖三尺得好水,拳學三門得好藝。你來學習洪洞通背,不能就此把之前所學的丟了,各門各派武術的本質都是一樣的!當然針對目前傳統武術確實無法跟散打、MMA抗衡的局面,樊老師對臨汾市洪洞通背拳協會計劃開展的洪洞通背拳擂台賽中,要求目前在規則上要有利於傳武一些,現在是需要扶持發展的階段,等到哪天可以放開規則了,那就是傳統武術莫大的進步了!但門內的擂台賽一定要開展起來,在洪洞通背門內開展擂台賽,條件已經基本具備,臨汾通背弟子就好幾百,有2000多平方米的通背武館,有高規格的擂台,只有對抗才能吸引年輕人,同時在規則上加以引導,才能培養出具有傳武風格的後繼之輩。

咱中華有這樣的武術老前輩在耄耋之年仍心繫傳統武術,身體力行的做著傳統武術的改革與創新,莫不令人心生鼓舞啊,受樊老師的感召,我與師兄蔡明主目前正以學習繼承整理樊漢武老師的拳學體系為己任,繼承老師的衣缽,立志於為傳統武術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造福於民做出應有貢獻。

親切的樊老師騎著電動三輪帶著我們哥倆,比悍馬更兜風啊

樊漢武老師簡介:山西洪洞萬安鎮樊村人,現年79歲,洪洞通背拳第八代傳人,山西省十大武術明師之一,八十年代在河南焦作授拳十餘年,1984年在焦作市體育運動委員會領導下著有《無極通背纏拳》,2013年出版《洪洞通背拳》,曾應邀武術院為國家級武術運動員授課,曾應邀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講學,曾任山西臨汾堯都武館總教練,黃河武校校長,北京人文大學傳統拳總教練、武術名家高級研究所班導師,山西師大體育學院武術系客座教師,曾任CCTV5康龍武林大會洪洞通背拳評委,現場點評散打實況。

張三軍簡介:湖北恩施人,1982年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管理科學學士,華南理工大學儀器儀錶與工程碩士,現跟隨樊漢武老師,居惠州臨汾兩地,以太極和洪洞通背為研究方向,專職從事傳統武學的繼承、傳承與發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