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全球科創中心的發展實踐與運行機制研究——基於對北京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啟示思考

第23期(總第149期)2017-03-13

編者按: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既為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探索了新的方向,也為全面深化改革樹立了新的觀念,更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是北京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通過分析美國矽谷、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等科技創新園區發展實踐,梳理總結出了全球科創中心的運行機制和動力驅動,並對其內部協作與外部驅動特徵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對北京建設科創中心存在的創新成本高、人才供需不協同、科研基礎水平不高、融入全球版圖不足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集聚人才、培育環境、搭建平台、全球參與等為主要內容的政策建議。

創新能力是決定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擁有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匯聚全球創新要素,發展高能產業,從而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 2014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時強調,「要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首次把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科創中心)確定為首都的四大核心功能之一。這一全新定位為北京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進軍,並以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充實和引領全球城市發展提供了時代機遇。

一、全球科創中心的國際比較和發展實踐

美國矽谷、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以色列特拉維夫等科技創新園區,是目前世界上最頂尖科技創新園區的典型代表。分析這些國際科技創新園區的發展歷程和建設經驗,對北京加速建設科創中心具有較強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1. 產學研的緊密合作是國際高新技術園區強大的人才培養基地

一是依託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為科技園區輸送有價值的知識型員工。以美國矽谷為例,集聚了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學府,以及一些專科學校、技工學校等,通過不同形式培養各種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然後輸送給矽谷企業。二是建設高質量的國立科研機構,為科技創新園區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撐。目前在國際高新技術園區,國立科研機構一般承擔著主要的技術支撐,這些國家層級的科研院所,為高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創新屏障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助其突破技術瓶頸。

2. 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創新載體不斷提升

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是為創新創業提供持久活力的核心要素。一是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搭建企業內部生態系統。例如,英國劍橋創新園區依託劍橋大學,根據產業創新需要和市場需求,將學校與市場有機結合起來,並注重發揮出企業的主導作用,其中科技園區專門設立劍橋企業有限公司,負責劍橋大學在世界範圍內的專利申請和管理事宜,然後接受知識產權許可的企業負責支付相關的專利費用。二是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構建區域創新生態。英國劍橋創新園區注重構建創新生態系統,並注重利用劍橋企業有限公司,來構建直接基於劍橋大學的創新型企業。以劍橋科創中心為例,通過劍橋大學為中心形成了一個輻射面積40公里的大劍橋地區,該地區集中了1400多家高技術企業,創造了超過4萬個就業崗位,這個高技術產業集群被稱為「技術極」。[1]

3. 知識本土化為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提供內在驅動力

高新技術園區在全球化外部驅動的背景下快速發展,創新資源不局限於特定區域範圍,而是通過多種方式拓展創新載體,並逐漸向知識本土化轉型,這不僅帶來了內驅式創新型發展模式,而且使得科技園的發展更具穩定性、安全性和持續性。例如在法國索菲亞科技創新園區,目前大部分創新型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均來自於世界各地,而這些高素質人才的集聚,為科技園區的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4. 雄厚的創投資本搭建起精準高效的投融資平台

針對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融資需求,美國矽谷通過吸引風險資本的積極介入,初步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體系,將高新企業在產學研合作基礎上形成的技術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產品競爭優勢,進而有力地促進企業的收入回報。以色列2014年獲得風險投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34億美元,人均風險投資額全球第一。多元化的資金支撐渠道是國外科技創新園區企業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技術與產品優勢的資金保障。

二、全球科創中心的運行機制與驅動模型

全球科創中心的發展是整合了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風投機構等多方力量,以實現科技創新為目標而形成的新型合作模式。其動力來源於科技創新能力的穩步提高, 並在國際化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從而形成更有競爭力的科創中心。根據競爭優勢理論,資源、能力是競爭優勢的基礎,建立在資源、能力基礎上的核心能力是競爭優勢的源泉。[2]全球科創中心所形成的多樣化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運行機制,其主旨是將多種市場主體的優勢最大化,取其精華,揚長避短,通過不斷的培養,提升主體的綜合能力,從整體上協調各個主體的創新能力,構建一個牢不可破的創新聯盟,實現區域內科技創新主體優勢價值的最大化。每一個主體均具備相應的核心競爭力,從企業的層面而言,其核心能力聚集於面向市場的高新技術、產品品牌、企業經營管理能力以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等,這些能力成為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成果風向標。基於高校和科研機構而言,其核心能力是具備充足的基礎資源,在企業創新過程中起到有力的技術支撐作用。政府部門和風投機構則為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政策和資金保障。科創中心將創新資源與創新主體在區域內的科技創新核心能力有效匯聚在一起,致力於打破每個主體彼此間的隔閡,讓各自的創新要素煥發活力,藉此實現協同效應,繼而全面提升各自的競爭實力。全球科創中心的本質就是一種彼此作用的運行機制,激活了創新主體資源與創新要素間的存在關係,在外部環境驅動力及其內部相互作用下得到了持續激發。

圖1 全球科創中心動力驅動模型

在對全球科創中心的運行機制和動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如圖1所示的全球科創中心動力驅動模型。在內部協同與外部驅動的雙重作用下推動著全球科創中心的持續發展,其中,外部動力通過對系統內部協同產生作用來對中心繫統給予有力的支持,推動著內部協同,構建了全球科創中心繫統競爭優勢。

首先,基於外部驅動而言,市場需求被當作創新的切入點,也被奉為技術創新所追求的最終目標。需求拉動對科創中心聯合各方開展項目開發起到了推動作用,這也是一種最根本的客觀環境動力;市場競爭為科技創新營造出一種緊迫、危機的氛圍,對各個主體的心理預期帶來了強烈刺激,繼而轉化為強勁的外部驅動力;技術轉移和成果孵化驅動力的本質就是一種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趨勢,其在技術發展進程里起到了打破舊有技術規範、構建全新技術標準的作用,並由此在下一輪發展周期內不斷累積、日益完備、更加優化產生無法逆轉的發展傾向。在此過程中,政府和風投機構也存在著區域發展和投資收益的外部驅動,為科創中心的進一步發展營造出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資金保障。總而言之,全球科創中心受到了來自外部各驅動力的共同作用,在這當中,市場需求、成果孵化、技術轉移、投資收益、區域發展等為全球科創中心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的、刺激性的、發展性的、服務性的各種動力。

其次,基於內部協同而言,全球科創中心內部協同動力來自各創新主體的自身利益,利益是科創中心各主體自發生成的一定的內部協作關係,這種關係是長期性的,穩定的,互利互惠的,具備共生性,各方均可達成自己的目標利益。每一個主體受自身利益的驅使,自發地構建協同創新聯合體,藉此來有效提高區域內科創中心的競爭水平和創新能力。各方的戰略協同目標保持高度統一,這為全球科創中心活動順利進行提供了標準化的制度與能力保障,為戰略協同與利益驅動生成調節機制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作為一種內部協同模式,利益驅動實現了雙向互動的交互效果,對提高內部主體的創新、創造積極性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科創中心創新實力的持續提升也為內部主體的核心能力、主體優勢資源匹配優化、內部協同的進一步整合提供了機制保障。

三、北京創建科創中心的戰略意義

按照中央關於宏觀經濟政策和創新驅動戰略的頂層設計,北京作為的首都,在經濟新常態下,建立起具有引領和示範意義的科創中心,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服務和示範功能,這既是北京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外在要求。

1. 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尋求新方向

經過30餘年的高速發展,經濟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周期性減速問題逐漸顯現,這其中原因既有國內外環境的制約,也有主動調整經濟發展結構的考量。為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了首要的政策選擇和發展路徑。要想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穩妥轉型和高位升級,這時就更加凸顯科技創新的能量和魅力。縱觀經濟發展軌跡,社會生產力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發展的主導因素,而全面提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質量,就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驅動,堅持經濟發展中的市場需求導向和產業化發展方向,注重發揮企業的主體創新角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促進經濟向更高階段演進和發展。

2. 為全面深化改革樹立新觀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主題。[3]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專題研究科技創新工作,對創新驅動發展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建設北京科創中心,正是秉承著創新的發展理念和社會實踐,通過北京科創中心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進而推進在創新道路上奮勇前進。北京創新中心向社會宣揚著明晰的創新理念,昭示著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路徑,即要用創新的思路和創造性的辦法來解決當前改革向縱深演進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在「十三五」規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戰略設計中,創新不僅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被賦予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時代內容,而北京科創中心正是這種鮮明的時代背景下的發展主角。

3.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新動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當前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也是區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京津冀整體發展水平還不平衡,區域內部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北京的發展體量較大,集聚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嚴重製約了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目前從北京、天津、河北的地緣、人緣來看,三者具有天然的發展優勢,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通過北京科創中心的建設,加快退出一般製造業和區域性批發市場,加強京津冀區域間技術創新合作,在經濟結構方面突出「高精尖」,創新基地突出「智庫」,與天津、河北等主要承接區域,共建中心城市與其他城市區域技術創新協作網路,帶動技術、資本、人才、信息、管理等創新要素向周邊地區的輻射溢出效應,將有效地保障京津冀在更高水平上發展的創新動力,進而為推進京津冀產業聯動和產業升級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四、北京建設科創中心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北京建設科創中心具有先天的科技、經濟和區域優勢。 一方面具有高度密集的科技文化教育資源以及持續高強度的研發經費投入。另一方面,北京的區域定位使其具有集聚和融合的發展優勢,可以通過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創新創業發展。然而,北京在推進科創中心建設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難題,特別是在創新機制和創新水平上,受限於當前經濟和科技水平的整體形勢,仍然還處於追趕國際領先水平階段。在具體發展實踐中,內部協作和外部驅動還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

1. 相對較高的土地成本和不斷提高的人力資源成本,提高了創新企業的投資成本

在改革開放初期,藉助土地和人力的低成本,實現了經濟發展的初級積累。目前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了縱深階段,企業在土地、人力方面的成本不斷提升,從而弱化了之前企業發展的成本優勢。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度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數據可以看出,2014年度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77560元,月平均工資為6463元,居全國首位。[4]而從國際對比來看,目前國外發達國家科創中心的企業成本大都呈下降趨勢,而且一些科技創新園區為了促進就業而提供補貼,勞動力成本也呈降低趨勢。

2. 人才資源與創新創業需求融合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目前北京集聚了最多的高端人才,但同時也應該看到,與發達國家的人才優勢相比,還相對落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作為知名學府,在世界一流大學排名上卻相對靠後。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結果顯示,美英大學的優勢仍然非常明顯,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僅僅只能位列於世界前150名。[5]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再加上一些優秀人才流失到國外,進而導致創新型人才總體上仍比較匱乏。對於北京科創中心來說,人才是第一位的,創新型、創造型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做大人才總量的同時,做強人才資源與創新創業的協同發展,是北京科創中心人才戰略的現實選擇。

3. 基礎科技研究水平和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

基礎科技研究水平和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北京科創中心的根基和保障。諾貝爾科學類獎項是全球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水平的重要標杆,目前幾乎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科學家所包攬。到目前為止,除了2015年屠呦呦因發明青蒿素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外,一直沒有較多的世界性科技成果出現。以國家實驗室為例,近年來,在國家創新引領下,國家實驗室發展較快,其中大部分位於北京,儘管北京的國家實驗室數量較多,但由於國家實驗室的定位不明確、相應的財政支持機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對北京科創中心帶動有限等問題,從而制約了國家實驗室的創新和創造作用。因此,發揮好國家實驗室的原始創新能力建設,並將其納入到北京科創中心的統一發展規劃,將有助於提升北京科創中心的發展能力。

4. 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版圖的能力有待增強

在世界經濟版圖上,北京作為對外開放程度高、開放型經濟活躍的區域,借其強勁的力量,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由於當前創新經濟起步時間不長,創新能力和水平相對較弱,由此造成了一些創新型企業不敢或不願意到國際舞台上參與市場競爭。目前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全球範圍內的科研機構和人才合作開發已成新趨勢。因而,北京科創中心在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版圖中不斷發出聲音的同時,力求形成一批引領世界潮流的革命性技術,推動科技創新在更高階段、更深領域演進。

五、對北京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幾點建議

北京科創中心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藉助改革開放的宏觀設計,縱觀國內國際技術創新的發展實踐,北京科創中心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集聚人才、培育環境、搭建平台、全球參與等方面,形成具有北京自身特色的科技創新園區,併產生出服務首都經濟發展、推進區域協作進步、引領全國經濟提質增效的良好促進作用。

1. 優化「軟環境」,努力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生態環境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發動機,是北京科創中心實現經濟發展效能的核心動力。當前北京要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重點把人才作為最寶貴的資源,讓高端人才在北京科創中心幹事有舞台、發展有空間、出彩有機會。一是要採用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加強原創性基礎研究,注重發揮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大型科研院校的帶動和示範作用。二是加強創新人才自由發展的環境建設,打通人才成才與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三是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將國際領先技術人才吸引到中關村創業園區、科技孵化機構等創新經濟中來。

2. 培育「雙創」的主力軍,形成社會化創新創業的浪潮

在新的網路時代下,唯有營造並把握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特點和趨勢,才能營造適合創新並發展的土壤:一是在支持小微企業方面要主動作為,加快以百度、小米為代表的大批平台企業發展,助推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二是推動創業創新的主體多元化,注重扶持歸國人員、科研機構研發人員、企業技術骨幹、大學生等多層次群體進行創業。三是形成多種模式並存的「互聯網+」業態,實現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創新,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和創業空間。四是推動構建北京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化製造、開放標準平台軟體等創新產業技術聯盟,構建具有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創業創新體系,促進和保障創新要素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有序流動。

3. 推進京津冀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

京津冀具有地理上的緊密聯繫,因此通過構建北京科創中心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創新設計,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京津冀的發展品位和產業高度:一是依託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構建出京津冀一體化創業生態圈。二是加強科技孵化器平台建設,將北京的創新資源、環境、氛圍和條件,有機移植到天津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石家莊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科技園區,真正實現創新成果的落地轉化。三是注重聯想之星、車庫咖啡、36氪等創新型孵化器企業創新機制的培育和形成,打造出一些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創新載體,實現合理分工協作,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4. 立足全球視野,加強創新要素的集聚吸引和全球聯繫

一是在創新方式上, 加快由封閉式創新向共生式創新轉變,聯合建設實驗室、工程中心、中試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通過互補性協作,形成持續的創新能力,並逐漸向全球創新體系滲透和融合。二是在創新內涵上,從單一科技創新向跨領域全面創新轉變,形成科技、經濟、文化高度融合,創新、創意、創業相互交織的綜合性創新中心,有機地將創新體系納入到世界創新體系中進行演進和提升。三是在創新模式上,從單區域獨立創新向跨區域協同創新轉變,加強北京科創中心與美國矽谷、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以色列特拉維夫等科技創新園區的融合發展,緊密依託自身優勢,建設富有競爭力的創新產業集群,最終將北京科創中心打造成國際一流、引領全球的創新創造中心。

參考文獻:
[1] 熊鴻儒.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形成與發展[J].學習與探討,2015,(9):112-116.
[2] LEONARD BARTON D.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1992,(13):115-125.
[3]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四個關鍵詞」[J].理論導報,2015,(10).
[4]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2014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北京日報,2015-02-12.
[5]2015年上海交大版世界500強大學排名發布[EB/ OL].[2015-08-17].http://learning.sohu.com/20150817/n419060545.shtml.
[6] 楚天驕.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與政策體系[J].科學發展,2015,(3):61-66.
[7] 唐建民,黃菊.科技創業企業孵化協同關鍵要素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11):113-115.

文章來源

《創新研究報告》編輯:高曉巍

相關閱讀

【創研報告】布魯金斯學會:實踐者眼中的創新區

「創新研究」冬粉交流群成立啦!想了解最新的科技政策、創院資訊嗎?快來加入吧!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