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最全 | 福建各縣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沒見過這麼完整的!

廈 門

廈門

新垵古民居

海滄區新陽街道的新垵村內約有70座閩南傳統建築,均為清末民國初期下南洋的僑民回家建設的,是典型的閩系紅磚建築群。新垵古建築群的核心地帶至今仍保存有近30座連綿成一體的十分龐大的合院式傳統聚落建築和十幾座宗廟、宮寺建築等。這在廈門是十分罕見的。

泉 州

泉州市

土坑劉氏古厝

土坑村地處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中部,湄洲灣南岸,是泉港區革命老區據點村之一。村內現保存較完好的古大厝有15座,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庭院式磚石木結構,具有閩南建築特色。蚵殼厝

蚵殼厝,即用蚵殼建造的房屋(閩南語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帶均有分佈,當地人拾蚵殼拌海泥築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殼厝,是東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貝飾古民居,其建築的巧妙與精湛,是東南沿海甚至在內地都是絕無僅有的一種建築形式。蟳埔村蚵殼厝始建於宋末元初。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位於南安市官橋漳里村,2001年0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永定土樓並稱為福建的兩朵民居奇葩。



景勝別墅



熙寶樓

番仔樓(又稱:番客樓)是閩南一帶對於洋樓的稱呼,是一種中西合璧的閩南民居建築,多為民國時期,由閩南的南洋歸國華僑所建,建築材料多為南洋直接運輸而來,(「番仔」是過去閩南一帶對南洋人的貶稱)。其中以石獅永寧鎮豐富的番仔樓樣式及豐富內涵為代表。

蓬萊白頭格是僑建古民居,位於蓬萊鎮上智村,現存較完整的建築有7座,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白頭格古民居群呈U型分佈,以新安宅為中心,向山谷兩邊修建,分別有和安樓、德安樓、娛山樓、玉安宅、聯安樓、泰安樓、美安宅等。1906年由菲律賓華僑胡典成與兄弟一起建造了這些房子。

永春蓬壺鎮沈家大院又名德興堂,於1941年建成,是永春籍台胞、著名企業家沈逢源的故居。這座典型閩南僑鄉特色的古民居,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為二進懸山式土石木結構,全座有房間32間、5個天井,精雕細作,結構講究。尤其是正廳兩根杉木柱上,雕刻著左鸞右凰、仙人騎鳳等圖案,並有對聯一副。

上涌鎮杏仁古街,鵝卵石街面,兩旁吊腳樓錯落有致。千年前的宋朝,這裡就是交通要衝的驛站;民國時,更成為當地最繁華集市。古街兩百餘米長,店面數十家,布行、棺材店,甚至銀行,一應俱全。

龍 岩

連城縣

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位於連城縣西部,距縣城40公里,培田的建築風格迥異於永定土樓,相較於永定土樓的封閉和堅固,培田民居則顯得開放和優雅。其精緻的建築,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是漢族客家建築文化的經典之作,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南方莊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

永定縣

洪坑土樓

洪坑土樓群為林氏民居,現有建於公元16世紀中葉(明代)至現代的圓形土樓、方形土樓、宮殿式土樓、五鳳式土樓、府第式土樓等各種類型的土樓數十座,為漢族傳統的生土民居建築藝術和傳統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見證。

三洲鄉三洲村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古村落,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停舟駐馬,留下御書贊三洲為「古進賢鄉」。三洲鄉歷史文物豐富。三洲古城,原始形狀為船形,城中和周邊的主要文化遺迹有:古城牆、南城門、關帝文武廟、四角亭、戴氏總祠、丘氏宗祠、俞氏宗祠、溫氏宗祠、肖氏宗祠遺址、黃氏宗祠、東宮圓井、回龍庵(遺址)等。

泰安堡坐落於漳平市靈地鄉易坪村,被稱為「漳平古民居第一」。始建於清乾隆(1768)年,歷時13年告竣。整個泰安堡坐北朝南,二層二圍,東西寬37.3米,南北長37.3米,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是一座圍廊式土樓與廳堂院落式綜合的民居。

上杭縣

院田村客家古民居

院田村古民居位於上杭縣太拔鎮,村落自然環境優越,屬丘陵地貌,四面環山,古民居沿儒溪兩岸,錯落有致。村落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是上杭城第一古村落,為最精美的客家古民居、最古樸的夢裡老家、最典型的客家文化、最美麗的朦朧詩發祥地。

林屋是一座客家圍龍屋,位於武平縣岩前鎮大布村,當地人稱為土圍樓。圍龍屋呈扇形半圓狀分佈,以當地林家祠堂為中心,以扇形向外擴散,裡外共四層,與祠堂前面的圍牆合攏,正好圍成一個圓。每層樓之間寬約3米,建築古樸而又厚實,通道四通八達,如同迷宮。福 州

福州市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宏琳厝俗稱新壺裡,是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坂東鎮新壺村的古民居,是目前最大的單棟建築古民居。宏琳厝由藥材商人黃祖嘉(1755-1815,字作賓,號寅軒)始建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並由其子宏琳建成於1823年,前後歷時28年。

平潭

石頭厝

平潭島上多產花崗岩石,於是當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花崗岩建造如碉堡般的石頭厝。石厝依山傍海而建、錯落有致,多為青黑色亂石砌牆、灰泥勾縫、青瓦覆頂,再壓上密密麻麻的碎石,幾段優美的馬鞍牆浮出屋頂,給村落增添了濃濃古意。

下坂厝是福州唯一國家級歷史古鎮——嵩口鎮保存最好的古民居典範,位於永泰縣嵩口鎮下坂村中,清乾隆年間鄉人陳用坦(又名上珍)所建。距今二百多年,共有200多個房間。由於它的建造技藝、諸多窗欞雕刻、壁面彩塑、彩繪、書法及石刻書法門拱,整整花了祖孫三代,堪稱古厝中的瑰寶。

閩侯縣

新坡古民居

閩侯縣白沙鎮新坡村有一座近300年的江氏古厝,又稱永奮永襄厝,佔地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是我省目前為止發現的保留較完整的清代建築之一。江氏古厝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開始建設,江永奮、江永襄兩兄弟歷時59年才全部建成。

東關寨位於福清市一都鎮的東山村,始建於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為當地何氏家族興建。東關寨從東向西,堡牆之內的相傳有99間房、馬頭牆、柱礎等一些建築元素,極具福州民間特色。

「九頭馬」古民居位於長樂市鶴上鎮岐陽村福廷自然村,建於清嘉慶年間,佔地9500平方米,因建築內圍有九塊馬形岩石而俗稱「九頭馬」。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3000米。共25座,五落透后五落排,現存22座。結構布局錯落有致,富於變化不拘一格。堪稱福州地區古建築精品。

連江縣

鄭氏三落厝

鄭氏三落厝古民居位於丹陽鎮板頂村,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古民居總佔地約15畝,為木石結構,依山伴水,坐東朝西,由三座水平三進、以過雨亭相連的四合院組成,三落厝大小房間共計200多間,是連江縣目前保護得最好、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民居群。

陳太尉宮

羅源縣中房鎮有上百座明清時期古民居,其中位於乾溪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太尉宮,是當地古民居的「代言人」。陳太尉宮始建於五代梁開平三年(909年),總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后歷宋、明、清擴建,形成集以上4個朝代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物。

漳 州

漳浦縣

趙家堡

趙家堡的始祖是南宋末年的皇族閩沖郡王趙若和,從此宋代趙氏皇族後裔在這裡聚居四百多年。趙家堡的建構是模仿宋代的建築布局由趙家後人慢慢擴建的,因此趙家堡也被稱為「閩南小汴京」。

南靖縣

田螺坑土樓

田螺坑村是一個土樓村落,由1座方形、3座圓形和1座橢圓形共5座土樓組成,居中的方形步雲樓和右上方的圓形和昌樓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后又相繼建起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五座土樓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之中。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埭尾村位於龍海市東園鎮西部、南溪下游。埭尾社為陳姓聚居地,由「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第25世孫陳均惠的第八世後裔開基。四周環水,30多米寬的水道,蜿蜒繞村而過;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的大片古厝,構成了一個極富閩南建築風格的水上的紅磚古厝建築群。

莆東村張氏宗祠群位於雲霄縣莆美鎮,大都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代。圍繞宗祠群,莆東形成了規模宏大的閩南古民居群,是極具閩南風格的古建築群。由大宗祠致思堂、大房支祠世澤堂、二房支祠谷詒堂、祖厝怡詒堂等四座宗祠組成。

二宜樓位於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是華安土樓景區有代表性的圓形土樓二宜樓被稱為「土樓之王」,有九個「土樓之最」。規模宏大、設計科學、布局合理、保存完好。二宜樓依山傍水,風光秀麗,青山綠水與大樓黃牆黑瓦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宜山宜水」。

清代仿杭州城建築的閩南古建築——樓仔厝,又名祥雲堂,建於清康熙年間,坐北朝南,屬石磚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屋頂,由門廳、四列正房和東、西廂房及石板埕、花園、練武場組成,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大厝內共有11廳、13天井、51間房,置4個石圓門、31個路門、巷廊門,規模之宏大、風格之奇特,在閩南一帶實不多見。

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有內外三圍,內圍為祠屋三間,外圍二層,中圍三層,外、中兩圍房屋共320間,其直徑達94.5米。在田樓曾經被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主辦的雜誌譽為「現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土樓」,是國內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徑的生土樓。三 明

三明市

忠山村古民居

三元區岩前鎮忠山村原名叫十八寨,明洪武年間才改叫「忠山」,距三明市區28公里。忠山村歷史悠久,古迹眾多,石街、石橋、古剎、古墓、宗祠、家祠、官廳、民居等古建築隨處可見,僅列入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就有七處。其中尤以先賢祠、楚三公祠、繩武堂、蜈蚣街、隆武橋、蒙古墓、永興庵等保存最為完整。

永安安貞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永安市槐南鄉洋頭村,為當地鄉紳池占瑞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建造,歷時14年完工,是福建省罕見的大型民居建築。安貞堡是一座城堡式建築,外觀宏偉。全堡共設有房間350間,可容千餘人居住。堡內裝飾華麗,浮雕、彩塑眾多,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土堡是一種防禦建築,外部為高大土石堡牆,內部為院落式民居,可供人居住,也可封閉禦敵。大田土堡群中,最具特色的有明代山崗類型的琵琶堡,清代山坡類型的安良堡,清代水田類型的潭城堡、鳳陽堡和泰安堡等,這些是福建土堡的典型代表。

清流縣

賴坊民居

賴坊的古民居位於清流縣賴坊鄉,是閩西北客家民居建築的傑出代表。古村落形成於宋,繁榮於明、清時期,保存較好。村落溝渠相貫通,其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土木結構為輔,以各家族聚居為主要形式。有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彩映庚」、「翰林第」等6處代表古建築。

鄭氏大厝,即玉井坊,距尤溪縣城50公里,亦稱「孔時公大厝」,系清乾隆貢生鄭孔時(1764-1856)歷時十餘年建成。玉井坊坐北朝南,主體建築為三進位懸山頂石木結構。有108個房間,佔地面積近4485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建築群平面呈長方形,由圍牆圈護。是集閩南、客家、江西建築風格為一體又極富個性的典型閩中鄉土傳統民居。

明溪縣

御簾村古民居

御簾村位於明溪夏陽鄉,全村人均為張姓,是北宋大儒張載的後裔。御簾村名是宋帝趙昰所賜。經濟、文化中心。御簾村古民居包括了:香泉祠、金鳳祠、松屏映翠、凌霄閣、風雲禪寺、等。御簾大祖祠與雍睦堂曾是東方軍司令部與東方軍醫院所在地。

寧化縣

下曹古民居

下曹古民居,位於曹坊鎮下曹村,下曹村內有古迹古建築51處,其年代最早的到元末明初,最短的也有200來年的歷史。建築類型多樣,有村落街巷、 寺廟,還有古井、古橋等,最多最具特色的是宗祠、祖廳和民居,被譽為客家祖地寧化的明清古民居標本。

沙縣琅口大水灣的孝子坊,原是一座孝子牌坊,後由陳姓人家建起 「陳氏大厝」。背靠群山,面朝洋麵,一條小河繞村而過。該建築建於公元1829年(清道光九年),坐南朝北,佔地面積約8980平方米,是沙縣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

萬全鄉良地村基本保持原貌的古建築約23座,民居體積較大,外觀簡潔,內部卻雕樑畫棟。自梁姓始祖於北宋年間開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由廟、祠、宅、倉、橋等各類古建築組成的良地古建築群,是閩西北客家鄉土建築的完美展現。

泰寧縣

尚書第建築群

泰寧尚書第建築群為明代民居建築群——尚書第俗稱「五福堂」,位於泰寧縣城區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代天啟年間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師李春燁的府第。尚書第建於天啟三年至七年(1623~1627年),府第坐西朝東,南北長87米,東西寬60米,佔地面積5220多平方米。

上坪古民居位於建寧縣溪源鄉的上坪村,村內存有五代同堂牌坊、大夫第、古香園、司馬第、得水園等26處古迹,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全村姓「楊」,系楊家將後裔。

寧 德

寧德市

霍童古民居群

霍童古民居群,主要分佈於霍童溪沿岸的霍童村、興賢村、外表村、石橋村、邑坂村、鳳橋村等古民居群,而最大的古民居群則坐落於霍童鎮區。

南鎮半月里村,半月里,曾名「半路里」,是畲族聚居的村莊,被譽為「畲族歷史文化名村」,有近3百年歷史的龍溪宮、雷世儒大厝、雷位進故居、雷志茂故居、秀才院、雷氏宗詞。村民鍾其松自費辦起「畲族民俗博物館」,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涉及畲族人民生產、生活、風土人情的歷史文物。

樓下古民居位於福安市溪柄鎮樓下村,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9)至咸豐(1854年)年間,目前保存完整的古宅仍有30幢,這些古民居為村中劉、王兩姓的先人所建。

古田縣

杉洋古民居

杉洋鎮境內文物古迹眾多,依照原貌重建的藍田書院,還有遠近聞名的獅岩積雪、一線洞天、雲梯接漢、古洞流雲等藍田八景和號稱「瑞士風光」的白溪萬畝草場。同時明清代的古民居保存完好仍有180餘幢。

屏南縣

漈頭古民居

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始建於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至今千餘年歷史,是屏南歷史上「四大書鄉」的領銜者。這裡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廟,古墓群、古龍井、古楹聯、古牌匾……無不古香古色,古意盎然,令人頓生時光倒流之感。

福鼎市

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是迄今為止在江南地區所發現的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古民居位於白琳鎮翠郊村翠郊,是吳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 )。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由360根木柱支撐而起,共圍出24個天井,6個大廳、12個小廳,共有房192間,總佔地面積為13980平方米(20畝

純池鎮禾溪村古香古色,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湫溪穿村而過,主要古建築有明清風格的古民居14棟,房屋面溪靠山而建,錯落有致,房屋為穿斗式懸山頂土木結構。禾溪村古民居是古代民居建築的典範和古代藝術的寶庫。

莆田

莆田市

蘆埕楊氏古民居

楊氏民居位於涵江樓下溝河縱橫水系中,從清道光年間起,楊氏花費了25年時間建起並排三大座四進的大宅院。民居坐東北,朝西南,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每一座,每一進,每個房間都十分亮堂,宅院除了有9個天井外,還有前埕、後院,空間寬闊,空氣流通順暢。三大座並排的結構中間有兩條筆直的小巷相隔,曲徑幽深。除了祠堂,民居還設有私塾。

仙游縣蓋尾鎮前連村19座古民居毗鄰而建,從清嘉慶至道光年間,逐漸構成縱橫長達2.5公里的「丁」字形古民居群。佔地二十幾萬平方米,較完整地保存著清代傳統風貌的大型古民居群。以「丁」字形格局排列的古民居群,仙游前連村是全國唯一一處。古民居群規模宏大,造型獨特,體現了地方古民居的特色,莆仙紅磚建築的代表。

南平

順昌縣

元坑的古民居

古稱園坑,后以「元」音代替,稱為元坑。2010年授予第五批「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元坑古鎮至今還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時期古建築,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蕭氏祠堂年代最為久遠。

和平古鎮有200多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城內住著600多戶人家。貫穿南北長7達600米的一條古街保存最為完整,木板房、青磚房,都透著一份古樸氣息。

伍石山莊被譽為「建甌西出第一家」,佔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由三大院落環連一體,民居建築上吸收了徽派建築和江浙民居的特點,具有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結構為多進院落式,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築考究,規範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

五夫古民居位於武夷山的五夫鎮,自古就有"鄒魯淵源"之稱,是理學宗師朱熹的故鄉,朱子理學的形成地,在五夫從師就學長達40餘年。境內遺址遺迹豐富,歷史文物古迹豐富。鎮內有籍溪勝境、興賢書院、朱子巷、劉氏家祠、劉氏節孝坊等古代建築物。

詹家大院位於浦城縣忠信鎮上同村,是全縣保存較好,面積最大的古民居群,是典型的徽派建築。詹家大院建於清代,距今100多年。當年整個大院佔地一萬多平方米,100多間房,是當年當地最氣派的宅院。

福州人家(fzrj88)綜合整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