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磅|解放軍陸海空戰力有多強,且聽三位將領一一道來

編者按

3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深厚土壤,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過去一年來,軍隊在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下,遵循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在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練兵備戰、軍民融合等方面取得系列階段性成果。為進一步宣傳習主席強軍思想、展現軍種主建新成就,繼推出「戰區主官話強軍」專訪后,解放軍報融媒體今天推出「軍種戰鬥力高端訪談」專稿,敬請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陸軍參謀長劉振立——

新型陸軍建設著力打造四種精銳力量

解放軍報記者錢曉虎

記者:習主席對陸軍建設發展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您如何理解陸軍在新時期的地位和作用?

劉振立:習主席強調,要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這為陸軍建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陸軍是維護黨的執政地位、維護政治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在打贏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戰爭、應對陸上方向安全威脅上都擔負著重大使命任務,對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具有戰略支撐作用。我們這代人必須強化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切實肩負起推進陸軍轉型建設的歷史重任。

記者:現在和今後一個時期,陸軍轉型建設面臨哪些機遇?

劉振立:當前,信息化進入成熟期,醞釀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國際戰略格局、全球治理體系發生重大變化,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推進,陸戰形態和制勝機理深刻演變,為陸軍轉型建設提供了時代機遇。國家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陸軍轉型建設提供了深厚土壤。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穩步實施,陸軍朝著體系重塑、結構重組、力量重構的目標闊步邁進,為陸軍轉型建設提供了強勁動力。我們必須抓住這些機遇,把陸軍建設發展推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

記者:新形勢下,您對加速推進陸軍轉型建設有什麼具體考慮?

劉振立:建設新型陸軍,首要是維護核心、聽黨指揮。堅決貫徹和維護軍委主席負責制,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大力弘揚陸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切實從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隊,確保始終與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保持高度一致。

根本是以戰領建、抓建為戰。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著力打造四種精銳陸戰力量體系,即:地空一體、反應靈活的機動作戰部隊,立體管控、機動防衛的邊海防部隊,平戰結合、軍地一體的民兵預備役部隊,前瞻探索、引領發展的訓練試驗部隊,統籌推進院校訓練機構和其他力量改革與建設。

關鍵是體系建設、融入聯合。堅持體系設計、體系建設的發展理念,把能否有效融入聯合體系作為陸軍轉型建設的重要標誌,突出網路信息體系的核心支撐作用,提高陸軍對聯合作戰的體系貢獻率。重點是創新超越、局部突破。以新型作戰力量作為突破口,超前布局顛覆傳統陸戰模式的軍事技術,加大天基信息支援、智能無人作戰以及新材料新概念新機理等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與轉化應用,力爭先期在局部領域形成趕超態勢,實施彎道超越。依託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打通「戰場」與「市場」的梗阻區,主動搭建軍地需求對接平台,引入地方優質資源和市場競爭,著力打造一批軍地合作示範引領工程,開創富有陸軍特色的軍民融合新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副參謀長王維明——

積極適應軍種主建格局 鍛造敢打必勝強大海軍

解放軍報記者 尹航

近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軍隊人大代表、海軍副參謀長王維明接受了解放軍報融媒體記者採訪,圍繞改革、訓練、科技創新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王維明副參謀長表示,海軍要積極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肩負新使命,全力抓好部隊建設管理,大力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全面提高部隊有效履行使命任務能力,努力鍛造敢打必勝的強大人民海軍。

記者:這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對我軍的領導指揮體制改革進行了歷史性重塑,形成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對海軍來說,如何適應新體制新要求,履行好「主建」之責?

王維明: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是習主席著眼解決我軍組織體系結構性短板、優化領導指揮體製作出的重大戰略設計。這一重大舉措改變了我軍長期以來的戰建一體,實現了作戰指揮職能和建設管理職能相對分離。在軍委統一領導下,戰區主要負責聯合作戰指揮,軍種主要負責部隊建設管理。

履行好軍種主建的責任,我認為首先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徹底轉變思想觀念,杜絕「身子進了改革后,思想留著改革前」。必須深刻領會習主席戰略意圖,充分認清海軍軍種主建的職能定位,不斷強化在聯合作戰大局下行動的政治自覺,把「建什麼」「怎麼建」的問題搞清楚,真正在新體制下樹立新的思維方式、工作模式。

二是把軍種與戰區的關係釐清理順,把「該抓什麼、不該抓什麼」的問題搞明白,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比如,以前海軍每年都要組織不同規模不同層級的實兵演習,那麼在新體制下,哪些演習由軍種組織,哪些由戰區來組織?再比如,戰區負責聯合作戰指揮,需要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那麼對海軍來說,如何訓練部隊,訓練到什麼程度可以滿足戰區需求?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細化研究。

從歷史上看,任何國家的軍隊改革都不會一帆風順,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我軍的這輪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大方向無疑是科學正確的,是順應了軍事新革命發展大勢的,因此我們要堅定信心,正確面對、積極克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建立健全新的運行機制,儘快讓新體制迸發出無限的生機活力。

記者:軍事訓練工作是「軍種主建」的大頭重頭,請介紹一下近兩年海軍抓部隊實戰化軍事訓練方面的情況。

王維明:軍種主建,練兵備戰是主課主業。近幾年,海軍深入貫徹習主席關於實戰化軍事訓練的重要指示,牢固確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研析戰爭制勝機理設計訓練,聚焦戰場打贏需要組織訓練,大力開展多兵種協同訓練、對抗訓練,不斷加大戰場環境構設難度,加強重難點問題專攻精練力度,訓練強度難度不斷提高。我感到有兩個特點非常突出。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比如每次演習結束后,都要組織檢討性評估,重點研究,梳理問題與不足,研究改進措施方法。再比如,這兩年海軍組織實兵演習時,都會邀請院校、廠方、研究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一起參加,針對演習中裝備出現的問題,現場研究解決方案,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二是堅持以戰載訓。海軍常年肩負戰備任務,特別是在東海、南海方向,我們堅持「逢艦必跟、來機必攔」,每年出動大量兵力執行跟蹤、攔截、驅離等任務。這幾年,我們堅持用任務牽引訓練,把每一次實際任務都當做練兵的平台,通過這種戰訓深度融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部隊遂行使命任務能力。

記者:12日下午,習主席在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下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作為高技術軍種,海軍應當如何貫徹落實習主席科技興軍重要思想?

王維明:的確,海軍是一個高技術軍種,一個國家的海軍發展水平,往往代表著這個國家整體科技發展水平。

這幾年,一大批新型艦艇加入海軍作戰序列。特別是近兩年,海軍一年新服役的艦艇數量甚至超過上世紀90年代10年的總和,艦艇信息化水平、作戰能力更是大幅提高。很多網友說如「下餃子」一般,甚至有外媒用「一年建造一支艦隊」形容海軍發展速度。海軍裝備建設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方面得益於綜合國力的大幅提高,另一方則是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集中體現。

科技創新對海軍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年,清政府斥巨資「買來」了北洋水師,當時實力在亞洲也是首屈一指,但最終在甲午一役灰飛煙滅。這充分說明,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戰鬥力也是買不來的,國家的海防安全更是買不來的。因此,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特別是自主科技創新,為海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一說到海軍的科技創新,我們就常常提到馬偉明。這位海軍乃至全國的「國寶級」科學家,帶領團隊在電磁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重大成就,比如艦船綜合電力系統等,可以說是為海軍下一步的裝備發展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就要培養和集聚更多像馬偉明這樣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以人才優勢贏得科技優勢,以科技優勢助推海軍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部戰區空軍司令員庄可柱——

空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駛入「快車道」

解放軍報記者 李開強

記者:新型作戰力量是戰鬥力新的生長點,也是促進傳統戰鬥力轉型、提升的重要牽引力,您能介紹一下空軍新型作戰力量的發展現狀嗎?

庄可柱:當前,空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四代戰機已經在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展現出了卓越的性能;三代戰機及其改進型已經成為主戰力量;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投入使用,讓空軍戰略投送能力上了新台階;新型無人機、新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等新裝備源源不斷列裝……這些都為加速實現「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轉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記者:您認為推動空軍新型武器裝備儘快形成作戰能力的關鍵是什麼?

庄可柱:空軍新型武器裝備快速發展,是習主席關於改革強軍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軍隊發展中的一個生動體現。推動空軍新型武器裝備儘快形成作戰能力,最關鍵的就是讓習主席深入推進練兵備戰、加快新質戰鬥力生成的決策指示,在軍隊各個層面、各個領域落地生根,使其轉化為官兵謀打仗、練打仗的實際行動。只有這樣,新質戰鬥力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向前的推動力。

記者:在推動空軍新型武器裝備形成作戰能力的實際操作層面,您有哪些高招?

庄可柱:我們中部戰區空軍這幾年列裝了不少新裝備,在推動空軍新型武器裝備形成作戰能力方面,我也有一些思考。概括地說,就是「三超一融入」。

第一「超」:超前儲備人才。戰鬥力生成的諸要素中,認識最重要的一環。這幾年,我們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新裝備部隊建設的第一資源,在戰鬥力結構優先提高人才素質,在法規制度建設中優先完善人才制度,在各項服務保障中優先保障成才環境。上級下達新裝備列裝計劃后,我們提前1-2年就在全戰區空軍遴選精英骨幹,採取部隊自訓、院校培訓、工廠見習等方式,進行人才的超前培養和儲備,做到讓人才等新裝備、不因人的原因拖戰鬥力生成的後腿,確保新裝備一列裝,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第二「超」:超常措施訓練。當前,軍事科技發展迅猛,武器裝備在軍隊中地位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人不再起決定作用了,而是人的因素和武器的因素結合得越來越緊密。這幾年,我們從新武器接裝開始,就制定了超常措施,加大訓練強度難度,拓展訓練深度廣度,使官兵在較短時間掌握了新武器裝備的技術原理,熟練戰鬥操作技能,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同時,大膽把新裝備部隊盡量快地推向實戰化演兵場,積極開展武器性能邊界和極限條件下高難科目訓練,在逼真的戰場環境下摔打錘鍊部隊,促進戰鬥力加速生成。

第三「超」:超越對手創新戰法。新質戰鬥力的快速提升,不能僅僅停留在裝備的追趕上。應該以新型裝備為物質基礎,在搞透制勝機理、創新戰術戰法上下足功夫,把手中武器裝備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力求實現戰鬥力的「彎道超車」,打下超越強敵、戰勝對手的能力基礎。

還有一個是「融入」,具體講,就是融入體系實現聯合。現代戰爭無戰不聯、無聯不勝。新裝備部隊只有儘快融入作戰體系,才能在未來戰場上有出色的表現。融不進體系,談新裝備部隊的戰鬥力,就是一句空話。

記者:在促進新裝備部隊融入作戰體系上,我們有哪些好的做法?

庄可柱:我把我們中部戰區空軍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總結為「三個強化」。

一是強化聯合意識。多平台、多途徑學習研究現代戰爭,通過經典戰例、經驗教訓,讓官兵普遍認識到,單一平台戰鬥力再強,如果不能與其他體系要素連成一個有機整體,不僅發揮不出應有的作戰功能,還可能拖累整個作戰集團,為戰局造成不利影響;只有融入作戰體系,能與其他作戰要素共同達成「1+1>2」的效果。

二是強化聯合素養。全體指戰員都要熟悉聯合作戰的基本原則、主要特點、作戰樣式、作戰行動、力量運用和基本戰法,掌握聯合作戰的內容、程序、方法。只有掌握這些聯合作戰知識、理念,官兵才明白在戰場上該怎麼聯、怎麼干,才會產生作戰中高效益等問題,從而提高聯合作戰行動的有效性、減少失誤。

三是強化聯合訓練。讓新裝備部隊盡量參加要素齊全的聯合訓練、演練,在演訓中堅持以信息為紐帶,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通聯、融合和滲透作用,使新武器裝備與其他系統要素橫向聯合、整體聯動,不斷提高新裝備部隊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策劃:孫陽 王通化 張磊峰 王衛東 曲延濤

作者:錢曉虎 尹航 李開強

編輯:陸金路

值班:錢宗陽

編審:曲延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