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石家莊工業遺址拾珍

對於擁有眾多千年古城的河北而言,石家莊是一座歷史不過百年的新城。但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在短短的一百年裡孕育了數不清的工業奇迹,也留下了眾多有著輝煌歷史的工業遺址。

工業遺址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主題和特點,記錄了城市發展的每一步。石家莊城市的興起與近代工礦、交通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割斷的聯繫,人們把石家莊稱作「火車拉來的城市」,可見近代工業在其發展中起到的突出作用。眾多的工業遺址是這座城市發展的見證,對其進行梳理和保護十分必要。

井陘礦區及其保護遺址段家樓

井陘煤礦始建於1898年,原名井陘煤礦局(又名井陘礦務公司),是由鄉紳張風起和德國人漢納根(德皇威廉二世的外甥,曾任北洋水師總教習)合資創辦的民營企業,煤礦機械化開採的歷史就是從這裡開啟的。1901年,袁世凱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覬覦井陘煤礦的巨大利潤,斥張風起為「刁生劣監」,繼而取消了張的礦權。1908年8月5日,清政府與德國方面簽訂了中德合辦合同,對該礦實行官商合辦,並正式定名為「井陘礦務局」,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100年後的2008年。

段家樓

1912年,北洋政府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應邀投巨資入股該礦。此後,段祺瑞又吸收了閻錫山、王士珍、曹汝霖等十餘位軍閥紳商入股,成立了正豐煤礦股份公司,其弟段祺勛和長子段宏業先後擔任公司總經理。為了正豐煤礦的發展和段氏家族的長遠利益,段祺瑞於1913年在正豐礦附近興建了具有西洋建築風格的大型花園式別墅樓群,人們稱其為「段家樓」。

段家樓俗稱段宅,也叫段氏公館,佔地50餘畝,是一座典型的以德國風格為主的建築群,主要建築包括總經理辦公大樓、小姐樓、公子樓、小偏樓、綜合娛樂樓等,共7座大樓。同時還有煤師院(德國煤礦工程師住的西洋院落)、涼亭、長廊、地道、水塔、學校等附屬建築,是一座集辦公、娛樂、休閑於一體的大型花園式私宅。

段祺瑞早年曾留學德國學習軍事,對德國建築非常欣賞,於是專門聘請德國專家對段家樓進行建築設計。考慮到戰亂避難、機密、安全和物資儲藏等方面的需要,在建築群地下8至12米深處修建暗道,將總經理辦公大樓、公子樓、德國工程師辦公大樓、煤師院、鳳山火車站、正豐礦廠區辦公大樓、高級職員辦公區、正豐礦電廠等主要建築相連通。段氏家族自1913年至1924年所修建地(暗)道全長約1850米,大部分為磚巷,一部分為石巷圓木頂棚,做工十分精細,有些地段百年之後還完好如初。當時因保密要求非常嚴格,外人多不知道地道的存在,直到1969年段家地(暗)道才被發現,有些暗道入口直到1983年拆除舊建築時才重見天日。

段家樓不僅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其附近還出現了一批英傑人物。共產黨的領導人,早在1926年就來到了正豐礦,1927年就建立了黨組織,成立紅色工會。在之後不同歷史時期,這裡湧現出了抗日鋤奸英雄耿晚子、抗日游擊隊長高先疇、護礦英雄張喊子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

1947年4月17日,井陘、正豐兩礦解放,比石家莊解放還早半年多。解放以後的井陘、正豐兩礦,成為晉察冀邊區政府的後方基地。當時晉察冀邊區政府在這裡實行軍管,第一任軍管會主任是楊成武,副主任是姚依林,可見其地位十分重要。這裡主要負責生產軍火,包括火箭炮、迫擊炮、手榴彈、子彈、炮彈等,還維修各種炮械、槍械,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正豐礦電廠專供礦區天戶村的「陝北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更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用電,正是該電台將「三大戰役」的捷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土地法大綱」的頒布傳播到全國乃至世界。

1947年春,我黨還在「段家樓」培訓南下幹部,華北大學工學院(1952年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即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學)就暫駐於此,為我黨順利接收和管理大城市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

1948年春,黨中央移駐西柏坡。正豐礦黨組織決定,將四大卡車「段家樓」內的桌、椅、沙發、電話、浴盆、文件箱櫃等運到西柏坡,供黨中央領導人使用。現在我們在西柏坡看到的屋內那些陳設,其實大多來自段家樓,均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段家樓見證了近代這段天翻地覆的歷史。它歷經百年風雨風采依舊,其獨到的設計、合理的結構、嚴謹的施工仍然是當代人在建築方面的榜樣。2001年被河北省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家莊老火車站及其周邊建築

石家莊火車站的發展經歷了四個不同時期。一是從1905年在石家莊建站至1984年修建新一代火車站。當時火車站的位置在目前老火車站的北鄰,車站郵局的旁邊。那時車站狀況相當簡陋,候車室小得裝不下三四百人,而且離火車站檢票口相隔一道街。無論是天寒地凍還是烈日炎炎,人們只得在露天的大街上候車。二是1984年至1987年。由於修建第二代火車站,在裕華路地道橋南側設石家莊臨時站,這是個過渡時期。三是1987年至2012年。修建完成的第二代火車站,今天又被稱為「老火車站」,自1987年11月9日開通使用,到2012年12月21日第三代新客站啟用,整整運營了25年,見證了石家莊的飛速發展。現在,隨著第三代新客站的啟用,石家莊火車站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

石家莊老火車站

老火車站是京廣、石德、石太三條鐵路的交會點,站房總面積13,600平方米,設有3個普通旅客候車室、1個母嬰候車室和1個軍人候車室;站台3座(2009年11月,受新客站「六線隧道」穿城入地施工影響,第4站台停用並拆除),人行地道6條,售票處總面積1655平方米,行包辦理處總面積3458平方米。

老火車站建築特色鮮明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樓頂大鐘。作為石家莊首個四面均有表面的大鐘,已經成為石家莊一個標誌性建築。二是二樓百平米的精美壁畫。該壁畫生動展現了女媧補天、人類繁衍、李春造橋等神話歷史故事和正定大佛寺千手觀音、滄州鐵獅子、白洋淀雁翎隊、冉庄地道戰等燕趙歷史名勝。雖已歷經歲月滄桑,但畫面依舊艷麗,惟妙惟肖。

目前,石家莊使用的是2012年12月21日啟用的新客站,老火車站已經圓滿完成了使命。不過,它並不會淡出人們的視線,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火車站有了另外一個重要「使命」:成為紀錄一座城市變遷、發展的鐵路博物館。當時的政府領導曾評價說:「石家莊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可以說與鐵路有著不解之緣,其意義和分量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城市。而這個城市註定與繁忙而綿長的鐵路線密不可分,不僅它的歷史是這樣,它的未來也應該是這樣。」

石家莊老火車站不僅自身文化、歷史價值大,而且周邊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如其不遠處的大石橋、正太飯店等火車站配套建築都極具特色,很能反映石家莊的歷史,它們與老火車站一起形成了一個老建築群,構成了石家莊的歷史文化中心。

位於老火車站北側的大石橋建於1907年,全長150米,高7米,寬10米,共23孔;橋身全系石灰岩砌成,坡面平緩;橋頭兩側各有石獅雕塑二尊。該橋因採用大塊方石砌成,故名大石橋。石家莊俗稱的橋東、橋西即以此橋為界。

正太鐵路(現石太鐵路)建成通車后,正太、京漢鐵路同時運行,又有振頭、石家莊兩個火車站並存,把市區自然分成東西兩部分。橫貫市區的鐵路給東西方向的交通帶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經常發生火車軋傷人、畜的事故。鐵路員工和各界代表聯名上書正太鐵路局的法國總辦,要求撥款建橋,法國總辦卻一直置之不理,正太鐵路工人對此非常氣憤,經部分工人倡議,全線華、法(國)員工2500人,每人捐獻一日工資,才籌齊了建橋經費。河北唐山人趙蘭承包了建橋工程,1907年春季開始施工,當年秋季便建成了跨越正太鐵路的大橋。從此,火車從橋下暢行,行人從橋上跨越,兩得其便。當時的市民被鐵路工人慷慨無私的精神所感動,編歌謠誇讚道:「大石橋,大石橋,工人血汗來建造。一塊青石一份情,青石哪有情義高。」

1940年,正太鐵路改成標準軌,鐵路隨之改線,石家莊兩個火車站合併,鐵路從此不再從大石橋下穿過。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黨軍隊搶佔了石家莊,把這座大橋改做核心工事和指揮部。1947年11月我軍解放石家莊時,國民黨石家莊警備司令(第三軍三十二師師長)劉英就是在大石橋處被解放軍活捉的。當時我解放軍正與敵人進行激烈的巷戰,晉察冀野戰軍10旅政委傅崇碧、參謀長陳信忠跟著30團1營,冒著槍林彈雨,一口氣攻到大石橋附近。當2連的戰士們往前搜索時,居然發現了敵軍三十二師的指揮所,他們大喊:「快投降,繳槍不殺!」沒想到裡邊出來的竟然是國民黨三十二師師長劉英。傅政委對他喊道:「我代表前線最高指揮官楊得志司令員命令你,限你十分鐘,命令核心碉堡里的敵人立即投降!」劉英帶著絕望的神色,寫下了投降命令:「我和團長們被俘,你們堅守待援無望,立即繳槍投降。」他派俘虜兵帶著投降命令進入核心工事里,裡邊的幾挺機槍立刻停了火,亮出了白旗,石家莊就此解放。1987年(石家莊解放四十周年)石家莊市又將此橋重新修建,作為重點文物加以保護。大石橋是石家莊革命歷史的見證,也是石家莊早期工人階級第一次向世人展示自己團結奮鬥的力量的見證。大石橋現已被列為河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老火車站北側的正太飯店始建於1907年,與正太鐵路同年建成。它是正太鐵路的服務性配套設施,是石家莊現存最早的一座法式小洋樓。百年前,石家莊還是一個小村莊,為修太原到此鐵路,與當時京漢鐵路交會,需建一車站,遂選址於此。石家莊當時隸屬正定府,故鐵路稱為正太鐵路,飯店名為正太飯店。伴隨著車站交通樞紐的發展,石家莊於1927年正式建市。所以,老石家莊人常說「先有正太飯店,後有石家莊」。據史料記載,這座小洋樓曾接待過孫中山、蔣介石、宋教仁等軍政大員,還接待過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現也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興紗廠

大興紗廠始建於1922年,是國營棉紡七廠的前身。它是華北地區建廠較早,規模較大的現代化紡織企業,在石家莊的工業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興紗廠

大興紗廠的老建築同石家莊車輛廠的老房子是石家莊較早的法式建築,都代表了石家莊城市起步階段的建築特色。該紗廠是由湖北人徐榮廷在1921年籌辦的,當時一戰結束不久,國內外紗布市場需求旺盛,徐認為籌辦紗廠本小利大,有利可圖。但在工廠選址上卻費了一番周折,徐親自到石家莊考察,認為「石家莊地區既為棉煤出產之富域,更是紗布推銷之市場,誠屬產銷結合之佳區」,於是決定在石家莊設廠。工廠建成後任命張英普為經理、徐松滋為襄理,「採用美國紗機三萬錠,布機約500台」,「另設有棉毯廠,為利用廢棉謀出路」。1924年,添設布廠,置布機300台。「開工以來,因當地原料價廉,工資低微,產品成本較各地為低,取得了獨有優異條件」。大興紗廠的產品暢銷各地,獲利頗豐。

大興紗廠還是後來的「裕大華」紡織企業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的「裕大華」紡織集團主要包括:武昌的裕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的大興紡織有限公司、西安的大華紡織有限公司,這三家企業合在一起簡稱「裕大華」,是舊一個以紡織工業為主,囊括了礦業、商業、金融業的民族資本企業集團,在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中很有代表性。

大興紗廠生產的布叫「山鹿布」,因此,工廠辦公樓兩側各建有一座梅花鹿造型銅雕,很有氣勢。二層的辦公樓是磚木結構,外牆是磚體,樓頂為木質,從一樓上二樓的木質樓梯建在正門的兩側,樓內是木地板。當時這座樓內設有廠辦室、勞資室、組織部、技術科、保衛室等科室。

1953年,大興紗廠已經發展成為石家莊最大的紡織企業。1954年4月1日,大興紗廠與地方國營和村紗廠、邯鄲公私合營翔豐紗廠合併成立了石家莊公私合營大興紗廠。

1953至1959年,國家在幾年內先後投資創建了國棉一、二、三、四廠和華新紡織廠(後來的棉五)等一大批紡織骨幹企業,使石家莊的紡織工業一躍達到國內一流。棉一到棉六按照創建順序命名,卻把資格最老的大興紗廠排到了棉七。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鄉鎮紡織業的崛起,國營的棉紡廠逐漸喪失了市場競爭力。生產經營成本高、職工退休養老負擔重,嚴重拖累了企業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棉一到棉七各廠逐漸走向衰落。近幾年棉五、棉六先後進行了拆遷,有的廠房被開發成為商品房,有的在停產狀態下騰出廠房進行出租,維持日常的開支。

2008年,棉七(大興紗廠)被拆除,民族紡織工業那段艱辛而輝煌的歷史也隨之而去。

國營華北製藥廠

國營華北製藥廠籌建於1953年6月,總廠佔地77.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9.2萬平方米,總投資7588萬元,設計年產抗生素85.5噸。它包括新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694個大中型項目中的3個,即抗生素廠、澱粉廠和玻璃廠。

華北製藥廠俄式辦公樓

1953年12月31日,經過對三處選址的反覆調查、篩選后,國家計委正式批准抗生素廠、澱粉廠、玻璃廠建在石家莊。這和石家莊獨特的區位優勢是分不開的。石家莊地處石太、京漢、石德鐵路交會處,交通便利;距離優質水源和原料(玉米)產地近;加之西靠太行山符合戰略考量。企業名稱「華北製藥廠」也充分體現了其行業和區位特點。

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華北製藥廠正式投料生產,短短几個月就培育出青霉素新菌種XP-58-01,替代了從蘇聯引進的菌種,也成為國內第一株選育的菌種。隨後,華北製藥的科研人員又陸續選育出10個青霉素新菌種,並培育出了鏈黴素、土霉素等新菌種。以此為基礎,在我們菌種系譜里取消了帶有外國標誌的代號,換上了XP(華北青霉素菌種)、SP(華北鏈黴素菌種)、ST(華北土霉素菌種)等代表新菌種的代號。華北製藥廠開了民族工業大規模生產抗生素的先河,結束了青霉素、鏈黴素依賴進口的歷史,為滿足人民基本用藥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和國家歷屆領導人都對華北製藥廠給予了很大的關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在華北製藥廠建廠、投產初期蒞臨視察工作,並對華北製藥廠的工程質量、進度、投資情況、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和困難做出指示。毛澤東同志對華北製藥廠的建設和投產同樣非常關心,1957年他曾對周恩來談到華北製藥廠是關係到全國人民身體健康的重點製藥廠,工廠的建設速度應該加快。

隨著石家莊城市規模的擴大,原來處於城市邊緣的製藥廠逐漸居於城市的核心地帶,在城市中心發展工業顯然與城市功能提升不相適應。在城市發展和大氣污染雙重壓力下,華葯集團的搬遷成為必然。2009年,河北省實施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華北製藥面臨遷建工業園區的建設,資金缺口很大,急需尋找戰略投資者。6月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正式宣布冀中能源對華北製藥進行重組,華北製藥成為世界500強的全資子公司。依靠冀中能源的雄厚資本支持,2010年9月29日,華北製藥新工業園區新型頭孢項目正式投產,企業迎來發展的新契機。而華藥廠區的老建築將予以重點保護,其中的「澱粉塔」將予以保留,俄式辦公樓將被改造成醫藥博物館。

華葯「澱粉塔」高72米,相當於24層樓高,這在當時非常少見,一度成為石家莊甚至是河北省最高的現代化建築。澱粉塔連同身後的24個圓筒倉承擔了玉米存儲和加工的功能,這裡總共可以存儲2萬噸以上的玉米。上世紀90年代澱粉塔滿負荷運行,最高日破碎玉米量達400噸左右,相當於6到7個車皮的玉米。

華藥廠區的俄式辦公樓建築風格典雅壯觀,是石家莊規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俄式建築。辦公大樓分南北呼應的兩座,分別呈「凹」字形和「凸」字形。南樓為5層辦公樓;北樓中間5層為辦公區,兩側各4層為生產車間。米黃色的外牆顯得莊重古樸。大樓有兩座圓拱形大門,門的兩邊各聳立著一根大柱子,柱子上端雕刻金色花紋,兩根柱子頂部以半圓形金色拱狀結構相連,整座大門有兩層樓那麼高,大門正上方有一座圓形大鐘,整座建築左右對稱,極具美感。

一部華北製藥廠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化學製藥工業的自強史,同時也是石家莊這座城市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華葯的廣闊建築群也成為了石家莊的城市名片,體現了一個歷史時期的鮮明特色。

石家莊是一座近代才興起的新興城市,城市的成長伴隨著近現代化的發展,目前遺留下來的主要是近代工礦、紡織企業和伴隨近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興起的火車站、汽車站及其配套設施。這些工業遺址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隨著整個社會對其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這些寄託和承載著石家莊百年滄桑的工業遺址必將煥發新的生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