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還是工業黨,妄想昭和版星辰大海,對希特勒陽奉陰違

原標題:還是工業黨,妄想昭和版星辰大海,對希特勒陽奉陰違

在二戰研究里,J·P·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拋出了駭人聽聞的觀點:納粹在外交上沒有什麼大的罪錯,希特勒只是做了一個德國人應做的事情。

從事後倒推,似乎法西斯日本理所當然地應該跟法西斯德國合作,1936年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1940年結成德意日三國同盟,1941年軸心國正式向美國宣戰。日本外務省在締結三國同盟條約的同一時段,也在積極跟蘇聯示好。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后,軍部一度放棄對德合作。巴巴羅薩行動之後,武藤章指出進攻蘇聯是個錯誤,反而期望納粹跟斯大林媾和,把他拉入軸心國。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現場

日本之所以最終確定跟從德國,並非因為兩國有多大的共同利益,而是兩國有最少的糾紛瓜葛。在地緣政治上,日軍如果南下,就要跟英美髮生衝突,如果北進,就勢必冒犯蘇聯,唯有納粹德國在遠東沒有太多勢力。希特勒撤走駐華軍事顧問(區區二十多人),凍結跟蔣介石的貿易往來之後(德國對華投資遠遠不及英美),幾乎跟日本沒有任何矛盾衝突。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不斷放出「解放大東亞」「擊滅英米鬼畜」的狠話,檯面下卻很猶豫,乃至優柔寡斷。他在等德軍佔領巴黎之後,才敢踏入法屬越南,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後,才試圖對蘇備戰。

「巴巴羅薩」計劃

日本軍國主義者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莫斯科在遠東部署了30個師,2700輛坦克、2800架飛機。而偽滿洲國和朝鮮的皇軍加起來,也只有450輛坦克、720架飛機。蘇德戰爭爆發后,斯大林從西伯利亞調走了70%的兵力,30%的飛機、坦克,即便如此,仍保持了足夠的戰略優勢。

東京參謀本部在經過仔細的軍棋推演后,絕望地發現,除非遠東蘇聯的陸空軍裝備減少三分之二,否則就沒有勝算。軍事上的底氣不足,來自於經濟上的底氣不足,日本作為一個后發國家,鋼鐵產量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煤炭產量不及美國的七分之一,汽車數量僅僅為美國的八十分之一,這還是剛走出大蕭條,經濟疲軟的美國。

統制派應運而生,他們的觀點是,抓緊有限的資源,集中建設國防。西式民主國家耽於消費享樂,物慾橫流,未必能戰勝團結一致的「神國日本」。

02

嚴格來說,並不存在組織化的「統制派」,有的只是一個個零散小團體,「二葉會」以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同學為核心,涵蓋了15期到18期的人員,「木曜會」由21期到24期學生組成,「一夕會」由上述兩者合併而成。第十六期(即1904年)之後的畢業生,錯過了甲午、日俄戰爭,更加渴望建功立業。石原莞爾、岡村寧次、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人熟悉的日軍將領名字,幾乎都能在學校花名冊里找到。

「陸士」諸團體與其說是黨派,不如說是俱樂部,軍校學子們一同飲游休憩,雖然也經常談論國事,總體來說氣氛隨意,組織生活鬆散。著名的「三羽鳥之盟」就是,永田鐵山結束公務,在巴登巴登泡溫泉時結成的。

青年士官生刻意保持「群而不黨」的聯繫,以節操高潔礪許。結黨營私那是政客行徑,為軍人所不恥。他們奉明治前輩為榜樣,以澄清天下為己任,意圖開闢「第二之維新」。

昭和維新既是對明治維新的繼承,也是對明治維新的反動。他們所抨擊的對象——薩長藩閥,正是明治時代的開創者,薩摩的海軍、長州的陸軍輔弼天皇,擊敗了德川幕府。此後四十餘年裡,薩摩武士憑藉定策之功,壟斷軍職。

永田鐵山來自於長野縣的醫師家庭,放在江戶時代,此類庶民根本無緣於兵戎,明治政府的「四民平等」政策解放了他們。永田十四歲考進了東京軍校,天賦遠超平輩,分別取得中央幼校第二名、士官學校第一名、陸軍大學第二名的優異畢業成績。永田與陸大第一名小畑敏四郎,陸士高材生岡村寧次並列為「陸軍三羽鳥」,前程遠大。按照慣例,陸大成績排前六名的學生,在畢業典禮上受天皇御賜軍刀,進朝則入機要重部,外放則享肥差美職。

就如同唐宋科舉制里的天子門生,日本士官生擅長應試,他們只忠誠於最高統治者,而不必服務鄉里,視地域主義(察舉制/幕藩制)為舊秩序腐朽的孓遺,因此永田鐵山格外用力地打擊藩閥。他在擔任陸大教官的三年裡,錄取學生里沒有一個來自山口縣(長州的首府),而此前平均每年都有三到五個山口縣學生錄取,1923年有17個山口縣學生通過筆試,但在面試環節全部被篩除。

永田鐵山

表面上那個時代最拉風、最震撼的,是襲殺首相高官的歷次「天誅」(1931年濱口首相遇刺,1932年犬養首相遇刺,1936年二二六兵變)。但洗去淺層的浮華血火,歷史學家看到,真正做實事的人不動聲色。

永田鐵山任職教育總監部期間,培養出親信門徒,轉入陸軍省后,訂立了完整的總動員計劃。儘管他的官職僅為局長級別,但在同僚中隱然為首領,甚至能決定上司的人選。當老將宇垣一成脫離田中義一的長州派閥,永田展開一系列行政手腕,幫助他成為陸軍大臣,當宇垣實行有異於統制派的政策后,永田又果斷地將他拉下馬。國際事務方面,石原莞爾奔波於前線,永田鐵山謀算於廟堂,開疆萬里。相形之下,外務省的親華友好路線顯得怯懦而又可笑。

統制派在各個戰場都收穫了勝利,但是在大本營面臨自我分裂的局面。統制派這個詞本身就不是他們所樂見的,永田一再強調不偏不黨,卻無法阻擋異端的興起。「三羽鳥」之一的小畑敏四郎,結識北一輝之後,創建了「皇道派」。

政治上皇道派主張擴大選舉,文化上弘揚國粹,外交上則親蔣反蘇,除了效忠天皇之外,兩派幾乎沒有共識。統制派的產業政策,在北一輝看來是向大資本家屈膝投降,背叛了維新事業;皇道派深信的東西文明"必有一戰",在永田鐵山看來是玄學怪談,落後的日本必須要吸收歐美科技。

令情勢緊張的是,皇道派青年軍官冒進輕動,刺殺高官,除了博取「愛國」的美譽,無助於軍部擴權。從「大正民主」轉變為昭和法西斯的進程中,憤青們犯上作亂舉動,顯然起了添亂幫倒忙的作用。面對等級森嚴的官僚體系,永田鐵山滲透了它,馴服了它,幾乎接近完勝。自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后,日本歷史上再次出現戰略大手筆,永田鐵山無愧於「昭和軍閥之父」的名號。巧合的是,永田也遇到了自己的「本能寺之變」,1935年一位在派系惡鬥中受排擠的陸軍中佐闖入軍務局,把他一刀砍死。

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中,統制派懷著複雜的感情,處斬了他們的叛亂同袍,如同威嚴的兄長懲罰頑劣子弟。兵變之後再無「下克上」之舉,政治氣氛從驕躁輕浮一變為守序冷酷,軍部凌駕於所有政府機構之上。

二二六兵變

03

幾乎每一篇提到太平洋戰爭起源的文章,都會強調日本資源匱乏,美國的石油禁運令使得和平沒有希望,似乎軍部都不清楚有多少家當,發現自家坦克沒油后,臨時起意,倉促決定開打。另有些歷史學家把太平洋戰爭的戰端,歸結于軍部跳出中日戰爭的泥潭,打破僵局,川田稔則推斷軍部早就做好了世界大戰的準備。

統制派軍官當中,有不少人親歷過一戰,感受到總體戰的力量。普魯士容克以一己之力同時抗衡英法俄三大列強,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國之所以能支撐四年半的戰爭,一是佔領了協約國的油田、煤田,二是最大規模得徵收本國財力。1916年永田鐵山受命派駐瑞典,結果發現連這個民主小國都開始實行食物配給制,永田本人就曾拿著糧票排隊購買麵包。

戰事結束后,法國有3200架飛機、英國有2000架,日本只有100架。而坦克方面,1932年初美國有1000輛、法國有1500輛,蘇聯有500輛,日本僅有40輛。一旦下次世界大戰降臨,日軍無法具備作戰能力。

因而永田鐵山主張在和平時期做好動員準備,設立「國防院」,任用大臣級政要為院長,從陸海軍各課和文官系統抽調人員,1927年田中內閣設置了類似機構,三年後制定《國家總動員計劃》。

1930年代,少壯派軍官不斷做出挑釁舉動(炸死張作霖、九一八事件、盧溝橋事變、諾門坎戰役),背後暗藏了一種深層恐懼——中蘇雖然目前軟弱無力,但畢竟礦產豐富,如果獲得歐美先進技術,後果不堪設想。參謀本部成員堀場一雄,受石原莞爾的派遣,調查蘇聯國情,得出結論: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之日,便是斯大林厲兵秣馬之時,下一場世界大戰可能在1942年前發生。歷史進程跟堀場的猜測沒有差多少。

張作霖被炸

得到軍方的報告后,原敬、濱口兩位首相也認識到總體戰問題,但他們的結論恰好相反——既然未來戰爭異常恐怖,應當極力避免,睦鄰友好是最穩妥的辦法。軍部傾向於主動進攻,同時秉持機會主義態度,如果敵人軟弱可欺,日本就趁勢佔便宜,比如九一八事件;如果敵人不易擊垮,就應當限定火力規模,避免全面開戰,比如張鼓峰、諾門坎事件。

出於文宣的需要,二戰各方陣營塑造了日軍野蠻好鬥,山呼萬歲衝鋒的形象。日本人宣揚自己英勇無畏,人宣揚對方是群「愛國賊」、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他們不肯相信日軍高層頭腦並不衝動,參謀本部埋頭於文件堆,像個會計師坐在辦公室里精打細算(永田本人就是在辦公室被人刺死的)。

二戰時期美國的反日海報

在總體戰方面,日本人比德國人更具有理解力,判斷戰局更準確。當希特勒試圖閃擊蘇聯,把計劃透露給日本后,軍務局長武藤章認為他瘋了,德國不可能在未獲得西線勝利的前提下,開闢東線戰場。蘇聯具有廣闊的縱深,廣袤的國土,不會被輕易打敗。果然,在初期的大勝之後,德國戰車陷入了泥濘的沼澤。 日軍參謀部保持冷靜審慎的立場,婉拒了希特勒的協同作戰邀請,除非曼施坦因的坦克開入莫斯科紅場,否則日本不會進攻蘇聯。同樣的,除非戈林的飛機贏得不列顛空戰,否則日本不會進攻英屬東南亞殖民地。

日本人準確地預見到德軍的困境,卻沒想到自己會陷入相同境地。二戰之前,軍部期望到1945年石油年產量400萬噸,實際上產量最高的1943年也只產出20萬噸。軍艦出動每小時燒掉400噸油料,對美國的石油禁運極為敏感。外務省軟磨硬泡,使得國務卿赫爾口頭承諾,美方暫時解除三個月的禁運,但是盟友蔣介石和丘吉爾獲知后,堅決反對妥協,赫爾不得不爽約。

從中可看出,日本很重視石油等後勤問題,只是沒法解決,對華問題亦如此。軍務局長武藤章認為,一個工業化薄弱的國家無法抗擊日本,若能殲滅國府的主力部隊,即可結束戰局,但精明的蔣介石一再避戰,使得算盤落空。

武藤章

永田鐵山留下了遠比自己更長壽的軍事集團,繼承者卻沒有前輩的才智。服從命令、遵守紀律是統制派的優勢,也是他們的缺點,上述褒義詞換個負面說法,就是循規蹈矩,沒有主見。明治豪傑帶有「醒握天下權,醉卧美人膝」的氣質,昭和軍閥們則毫無英雄氣概。

東條英機齙牙、禿頂,脾氣暴躁。在私生活方面,他不好煙酒,不近女色,跟對手蔣介石一樣簡樸,跟屬下同吃飯菜。東條能同時在三個筆記本記錄瑣事,在沒有秘書幫助的前提下,整整齊齊地歸類文件,這是他僅有的特長。在內政外交,處置大事的能力上,東條英機屬於二流,他最終坐到首相的高位,因為他在同事中最為年長,更有頭腦的武藤章便因為輩分低而沒當成陸相。

遠東國際法庭上,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位於兩位警察之間)在接受審判

從二戰中的日軍表現來看,皇道派軍官更為大膽,富於進攻性。太平洋戰爭初期,山下奉文千里躍進,號稱「馬來之虎」。統制派里公認的鬼才石原莞爾,由於性情乖僻不合群,在整場戰爭里呆在後方坐冷板凳。

石原莞爾

如果說石原是邪惡的鬼才,那麼東條英機就是邪惡的庸才,他所能做的是蕭規曹隨,照著永田鐵山的路線,跟財閥積極合作,強化國家機器,壓榨平民的每一滴血汗。首相前所未有地提倡犧牲奉獻,經常在晚上檢查東京街道的垃圾箱,看看有沒有人吃大魚大肉,在國家困難時期奢侈浪費。一個政府愈是空談艱苦美德,愈是表明自己實幹上的無能。

1940年11月1日(偷襲珍珠港的前月),官方宣布停止任何歌舞表演。在禁令前夜,舞廳擠滿了最後狂歡的男男女女,午夜時分《友誼地久天長》一曲完畢,外面的天空暗色無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