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騰訊傳》:關於騰訊,你所不知的10個真相

摘要:今日騰訊股價突破250元大關,再創上市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30%。關於騰訊,我們之前說了很多關於個股、產品方面的東西,今天換個輕鬆點的角度,通過10個真相,走進騰訊成(ba)長(gua)史,帶你看一個不一樣的騰訊。

以下為正文:

1、 最早想出的名字,第四個才是騰訊

在註冊公司名稱時,決定都取「訊」作為尾綴,表示與「通訊」有關,而前綴的選擇則發生了一些周折。馬化騰回憶說:「最早想出的名字叫網訊,就是網路通訊的意思,最直接,最簡單,第二備選的是捷訊,第三個是飛訊,第四個名字才是騰訊。工商登記是我父親替我跑的,他回來說,前面幾個都登記不下來,就『騰訊』可以。我想,有我的名字太個人色彩了,不太好。但父親說,就是這個了吧,要不然就註冊不下來。於是就叫騰訊了。」日後有人推測,「騰」取自馬化騰的名字,「訊」則與「潤迅」有淵源,也是八九不離十的解釋。

公司英文名Tencent的靈感,則來自Lucent(朗訊),「當時講究左右對稱,Tencent就很對稱」。把這個詞分開來,就是Ten Cent(十分錢),騰訊日後以微結算的盈利模式成就大業,也許是「天意」。

2、開發「QQ」是一個偶然的事件

馬化騰團隊投入ICQ開發,是一個偶然的事件。

就在 1998 年 8 月前後,馬化騰在廣州電信的信息港上「閑逛」,無意中看到一個招標新聞,廣州電信想要購買一個類似 ICQ 的中文即時通信工具,正在公開向全社會招標。馬化騰當即與張志東、曾李青商量,大伙兒覺得技術難度不大,可以去試一試。但是,招標會馬上就要開了,已經沒有時間做出產品,只能做一個技術方案去競標。

第二天,曾李青去打聽消息,很快帶回來一個令人沮喪的情報:此次參與競標的是廣州電信旗下的飛華公司,他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產品開發,起名為 PCICQ 。「這就是一個內定的標,我們去了,也絕對沒有機會。」曾李青在辦公室里嚷嚷說。

但是,馬化騰還是決定一試。他與張志東閉門數日,寫出了一份競標書,他們必須要給這個「紙上產品」起一個名字,馬化騰想到了open(開放),於是就叫 OICQ,中文名為「中文網路尋呼機」。

正如曾李青所預料,在競標會上,廣州電信沒有給騰訊任何的機會,飛華不出意料地成為中標者。

在回到深圳后,五位創業者坐下來,討論一個問題:是不是「真的」要把 OICQ 給開發出來?在許晨曄的記憶中,這是騰訊歷史上第一次發生激烈的爭論:「那次,大家爭論得挺熱烈的,說什麼的都有,主要是一點也看不到賺錢的機會。而且,前面已經有台灣資訊人、網路精靈和飛華在做了,市場還需要第四個『漢化 ICQ』嗎?但是,美國在線花幾個億買走 ICQ 又好像很給力。當然,大家最後還是聽馬化騰的。」

馬化騰說:「要不我們先把它養起來吧。」

1999年第一版OICQ截圖

3、前200個QQ號留給了騰訊員工

OICQ 的第一個版本——OICQ 99 beta build 0210,正式發布的時間是 1999 年 2 月 10 日,在騰訊創建日的3個月之後。

在所有創始人的印象中,這一天並沒有進行任何的儀式。在放號前,馬化騰等人預留了200個號,對外放號從 10201 開始。「前 200 個號留給我們自己,當時想,200個預留號足可以滿足未來十年八年工作人員數量增長的需求了。」馬化騰給自己留了 10001 號。根據他們的規劃,第一年希望發展1000個用戶,第二年爭取3000~4000個,到第三年有1萬個,然後再考慮接下去怎麼辦。張志東還算了一筆賬,用戶數量在1萬個以內,每年的人員開支、帶寬租金和伺服器費用不會超過 10 萬元,應該是「養得起」的。

4、QQ的「滴滴」提示音是小馬哥用尋呼機錄的

最初版本的 OICQ 還針對 ICQ 的缺陷進行了一些修訂。

OICQ還設計了消息提示音。系統發布前的最後一個聲音就是要找一種提示的聲音,技術團隊為了「什麼聲音聽上去很熟悉」這個問題而討論了很久,據張志東回憶,有人說用敲門的聲音,有人說用吹口哨的聲音。最後,馬化騰認定「大家最熟悉的聲音是尋呼機的呼叫聲」,於是他用自己的尋呼機錄下了「滴滴」聲,這成為最經典的「騰訊音」。由此也可想見,馬化騰的「尋呼機情結」實在是非常的重。

5、「QQ」的第一桶金,來自企鵝公仔

1999年10月,深圳市舉辦第一屆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騰訊租了一個櫃檯參展。為了吸引參觀者,陳一丹找人燒制出了1000隻企鵝形象的陶瓷儲錢罐。在委託加工的時候,製作公司覺得騰訊提供的企鵝圖標太「瘦」了,製成儲錢罐會站不住,就擅自做主把企鵝做成了稍微胖圓的樣子,還在它的脖子上加了一條黑色的圍巾。出乎意料的是,這隻企鵝儲錢罐在高交會上大受歡迎。一開始是免費派送,可來領取的人實在太多了,陳一丹就定價5元一隻出售,後來漲到10元一隻,居然都拋售一空,賺到的錢剛好把參展的櫃檯租金給抵銷了。

看到大家越來越喜歡這個胖企鵝的形象,騰訊就委託專業卡通製作公司東利行對Logo進行重新設計,曾李青親自坐在電腦邊上,與設計人員一起動腦創意,設計人員問他:「企鵝本來就住在南極圈,是最不怕冷的,為什麼要在它的脖子上加一條圍巾呢?」曾李青笑著說:「這是個好問題,如果每個人都問一下,就把這隻企鵝記住了。」

新設計出來的企鵝形象,擁有了一個胖嘟嘟的身材,大眼睛,厚嘴唇,憨態可掬,脖子上的圍巾也由黑色變成了大紅色。東利行完成了企鵝形象的整套視覺識別系統(CI系統),還增加了Q妹、漢良、多多、小橘子等幾個配套性形象設計,構成了一個卡通人物大家族。

6、約飯約出了「QQ群」功能

(QQ群)這個功能的靈感來自於騰訊內部的「飯友團」文化。那時候,騰訊內部存在很多「飯友團」,中午下班前大家通過郵件討論並決定午餐如何解決,由於郵件存在延遲,且回復意見比較混亂,很難迅速達成一致意見,經常還會出現人員遺漏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便有人提出這樣一個設想:「能不能在QQ上面建立一個固定的人員列表,列表中人員可以同時參與即時討論呢?」

主管技術開發的張志東和吳宵光及時地抓住了這個靈感。在8月的新版本中,QQ用戶可以自主建立QQ群,邀請好友加入,隨時進行聊天,分享文件、圖片以及音樂,同時,群動態功能還能幫助用戶即時了解群里的大事件和群友們的最新變化,此外還有群成員名片、群備註、群動態、群消息接受方式設置、群聊精華等多個展示性、互動性功能。

群聊功能的出現,讓 QQ 的活躍度在 2002 年底得到了驚人的提高。

7、「查看附近的人」功能,讓微信徹底扭轉了戰局

在張小龍的記憶中,微信的第一批用戶是互聯網的從業人員。「大家覺得騰訊做了一個產品,都要來試一下。」微信1.0版幾乎沒有收到市場的任何反響,和歐美不同,的電信運營商提供了豐富的套餐服務,正常用戶每個月的包月簡訊根本消費不完,以省簡訊費為賣點的類kik產品,在完全沒有出路。

微信1.2版迅速轉向圖片分享。然而,用戶反響仍然不熱烈,手機圖片分享還是無法構成一個基本需求。

雷軍的米聊也快速地行進在迭代的小徑上。2011年4月,米聊借鑒香港一款名為TalkBox的同類產品,增加了對講機功能,用戶突然變得活躍起來。5月,張小龍的微信新版本也及時地增加了語音聊天功能,用戶猛然間出現井噴,用戶日增數從一兩萬提高到了五六萬。

張小龍繼續帶著團隊狂奔。「搖一搖」和「漂流瓶」功能相繼上線,持續的迭代讓人驚喜連連,卻也引來不同的爭議。

到了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用張小龍的話說,「這個功能徹底扭轉了戰局」。在此之前的半年裡,微信的用戶數未曾突破100萬——在騰訊內部,一個半年用戶數不能超過百萬的產品幾乎微不足道,然而,7月份之後,微信的日增用戶數一躍達到了驚人的10萬以上,而這是在沒有動用任何QQ資源的前提下實現的。

8、「微信紅包」的誕生,最開始是為了給騰訊員工發紅包

到2014年的春節,一個意外成功讓微信以極其戲劇化的方式,解決了支付的難題。

在2013年的8月,騰訊的支付工具財付通與微信打通,推出微信支付。在很長的時間裡,擅長社交工具的騰訊在電商領域一直無法與阿里巴巴抗衡,而微信,尤其是公眾號的繁榮,讓馬化騰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2014年的春節前後,張志東把負責微信業務的同事拉進一個群,提出如何滿足春節期間騰訊傳統的給員工發紅包需求,微信紅包由此誕生。1月24日,微信紅包測試版傳播速度極快,開發團隊忙著給微信紅包系統擴容,他們向總部申請,調來了10倍於原設計數量的伺服器,並抓緊時間修改微信紅包系統的最後細節。

數據顯示,從農曆除夕到正月初八這9天時間,800多萬人共領取了約4000萬個紅包,每個紅包平均包含10元錢。據此推算,總值4億多元人民幣的紅包在人們的手機中不斷被發出和領取。

9、騰訊最為核心的決策會議——沒有表決制度的總辦會

在公司決策上,騰訊形成了總辦會議制度。每兩周召開一次,參加者為5位創始人和各核心業務部門主管,人數為10~12人。這個人數規模一直沒有被突破,一直到2013年,騰訊的總員工人數已超過2萬人,總辦會的參與者也不過16人。

總辦會是騰訊最為核心的決策會議,馬化騰要求所有與會者無論日常工作多麼繁忙,都務必前來參加。每次會議都在上午 10 點準時開始,一般都要延續到凌晨 2 ~3 點,因此是一種非常考驗體力的馬拉松會議。

「Pony 喜歡開長會,每一個議題提出后,他都不會先表態,而是想要聽到每一個人的態度和意見,所以會議往往開得很漫長。」好幾位與會者對我透露過開會的情景,「在總辦會上,幾乎所有重要的決議都是在午夜 12 點以後才做出的,因為到那個時候,大家都太疲勞了,常常有人大喊『太困了,太困了,快點定下來吧』,然後就把一些事情定了下來。」

一個比較特殊的慣例是,騰訊的總辦會沒有表決制度,根據人力資源部門主管奚丹等人的記憶,「十來年裡,沒有一次決策是靠表決產生的」。在部門業務事項上,相關責任主管的意見很受重視,「誰主管,誰提出,誰負責」。在關係到公司整體戰略的事務上,以達成共識為決策前提,若反對的人多,便會被擱置,而一旦為大多數人所贊同,反對者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在這一過程中,馬化騰並沒有被授予「一票贊同」或「一票否決」的權力,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折中者。

10、「騰訊的產品迭代就是一個被馬化騰的郵件推著走的過程」

馬化騰自陳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他用以推動迭代進化的辦法,就是親自參與幾乎所有的產品研發,然後用發郵件的方式下「指導棋」,他可以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郵件狂人」。

曾主持QQ空間開發的鄭志昊告訴我,馬化騰與他的團隊的郵件往來起碼超過2000份;2007年,張小龍主刀QQ郵箱的改版,這在當時的騰訊體系內是一個非常邊緣的產品,而馬化騰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與他的團隊來往了1300多份郵件。

一位程序員對我講述過這樣的經歷:有一次,他做了一個PPT,後半夜兩點鐘發給了馬化騰,本想洗洗睡了,沒料到過了20多分鐘,馬化騰就發回了修改建議。曾主管QQ會員業務的顧思斌回憶說,馬化騰對頁面的字體、位元組、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郵件,馬化騰指出兩個字之間的間距好像有問題。

有一個在騰訊人中流傳甚廣的段子是:一天早上來到公司,發現Pony凌晨4點半發的郵件,總裁很快回了郵件,副總裁10點半回,幾個總經理12點回復了討論結論,到下午3點,技術方案已經有了,晚上10點,產品經理發出了該項目的詳細排期,總共用時18個小時。張志東因此認為,「騰訊的產品迭代就是一個被馬化騰的郵件推著走的過程。」

以上內容摘編自《騰訊傳1998-2016:互聯網公司進化論》(吳曉波著)

本文轉載自:騰訊開放平台

附:騰訊控股為恆生25指數第一權重股。Bloomberg數據顯示,截至5月5日,騰訊控股指數權重11.81%,對指數漲跌貢獻度達36.85%。@香港大盤 是市場上唯一一隻跟蹤恆生25指數的LOF產品,已於5月8日上市交易,並開放申贖、定投及轉託管業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