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年期以上同業存單今起停發,監管為何緊盯同業風險?

央行8月31日發布12號公告稱,為促使同業存單回歸其調劑金融體系內部資金餘缺的本質屬性,避免金融資源長期在金融體系內流轉,從9月1日也就是今天起,金融機構將不再新發行期限超過1年(不含)的同業存單。

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接受央行旗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此次將同業存單的期限明確為不超過1年,有利於適當縮短同業存單業務期限,促使同業存單回歸其調劑金融體系內部資金餘缺的本質屬性,避免金融資源長期在金融體系內流轉,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同時,也與《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髮〔2014〕127號)中「同業融資業務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年」的要求保持一致。此外,通過鼓勵金融機構發行1年期(含)以內的浮動利率同業存單,並參考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定價,也有利於進一步培育貨幣市場基準利率。

同業存單推出於2013年末,具有透明度高、流動性強、市場化程度高等特點,滿足了利率市場化環境下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的需要,也有利於提高同業業務整體透明度和規範程度。

在近年來銀行同業業務快速擴張的大背景下,同業存單市場發展相對較快。央行此前宣布,擬從2018年一季度開始,將不超過1年期(含)的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的同業負債佔比指標。事實上,監管部門早在去年四季度就釋放了收緊同業的信號,尤其是今年二季度,銀監會啟動「三三四」檢查,重點之一就是同業業務。

央行此舉加劇了業內對同業存單市場波動的擔憂,但孫國峰表示:「模擬測算顯示,明確同業存單的期限不超過1年對同業存單市場的影響不大。」從發行量看,今年前6個月,1年期(不含)以上同業存單的發行量為372億元,僅占同業存單發行總量的0.4%;從餘額看,截至6月末,1年期(不含)以上同業存單餘額為1115億元,僅占同業存單餘額總量的1.4%。同時,此前已發行的1年期(不含)以上同業存單可繼續存續至到期,對存量同業存單的正常到期兌付也不會產生影響。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1年期(不含)以上同業存單的發行量和餘額都比較少,為何監管機構會對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直接下達禁令?

CF40青年論壇會員、銀監會創新部產品創新處劉麗娜在其文章《銀行同業業務模式的演化、風險特徵和監管啟示》中稱,銀行同業業務目前處在同業投資業務階段,呈現典型的複合性風險,出現了風險識別不清、難以準確計量和存在一定監管套利空間的問題。一旦單個業務環節出現風險,可能通過多重傳導機制引發其他類型的風險。

劉麗娜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現階段同業業務的風險特徵——

1

交叉型業務的複合型風險

傳統銀行業務的風險框架較為簡單。信貸業務、同業業務和投資業務的定義和界限清晰,對應於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相應的風險管理體系也很明確,如準確計量信用風險資產,計提資本和撥備用於抵補非預期和預期損失;使用流動性比例、流動性覆蓋率等系列指標監測、防控流動性風險;利用缺口法、久期法、風險價值VaR等計量銀行賬戶和交易賬戶市場風險,計提相關資本。

當前同業業務則呈現出典型的複合型風險(見圖1)。如買入返售信託受益權等同業融資業務實質上是信貸業務和同業業務的複合,兼具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相關風險和傳導機制在2013年6月「錢荒」中表現顯著。同業投資業務兼具信貸、同業和投資三類業務的特徵和風險。其中,SPV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複合了信貸業務和同業業務,兼具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同業投資債券則為投資業務和同業業務的複合,兼具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同業存單逐步由流動性管理工具拓展至主動負債和盈利手段,並可以通過存單質押增加槓桿。

風險識別不清,難以準確計量,存在一定的監管套利空間。如SPV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本質為類信貸業務,相關信用風險由商業銀行承擔,但由於層層嵌套、業務鏈條長、結構複雜,難以完全穿透管理,繞過了傳統信貸領域有關信用風險評估管理的監管要求。資本計提方面,同業資產按照同業權重(25%)計算風險加權資產,遠低於一般企業(100%)和小微企業(75%),存在少計提資本的隱患。撥備計提方面,按照財政部相關規定,銀行一般不對SPV投資等非信貸資產進行風險分類,可僅按投資規模的1.5%計提一般準備。而通常的貸款業務除計提一般準備之外,還必須按照風險分類動態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除此之外,還須滿足銀監會150%撥備覆蓋率和2.5%撥備貸款比例的要求。信貸政策方面,銀行通過同業投資可以繞開有關行業、區域、客戶集中度、關聯關係約束,信貸投向政策難以落到實處。同時,銀行分支機構利用同業投資可以規避總行對其授信審批和持續管理的要求,使銀行內部風險管控受到挑戰。

2

風險傳導和轉化鏈條更加複雜

在傳統風險框架下,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相對分離,風險交叉傳導和轉化的特徵並不顯著。如在前期銀行體系和債券市場信用風險上升階段,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並未出現顯著上升;在2013年「錢荒」階段,金融體系內流動性風險上升,金融市場出現波動,但銀行表內信用風險和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並未受到直接影響。

目前的交叉金融業務模式則涉及跨機構、跨市場的各類風險的相互交織聯動,傳統的「一對一」關係演化為相互傳導的循環關係和網狀關係(圖2)。在各種類型的外部衝擊下,一旦單個業務環節出現風險,有可能通過多重傳導機制影響其他業務、引發其他類型的風險。風險傳導渠道多元化且難以監測計量,風險擴展速度更快、範圍更廣,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指標隨之上升。

圖1 交叉型業務的複合型風險

圖2 複合型業務的風險傳導和轉化

3

部分資金存在空轉套利

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為,部分中小銀行由於貸款規模限制和自身投資能力不足,通過發行同業存單等批發性融資募集的資金投向各類資管產品,資管產品將部分資金配置於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又將資金投資於同業存單,導致資金在上述業務鏈條中空轉套利。為確保每個環節具有套利空間,部分資產管理機構提高風險偏好以獲取高額收益、提高槓桿,或利用滾動短期融資投資於中長期資產,相關的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不斷累積。

目前監管部門及時採取監管措施整治亂象、規範交易秩序、提高業務的透明度,能夠有效降低金融系統性風險,有利於中長期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發展。第一,堅持「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穿透業務本質實施風險監管。第二,加強政策協調,有序化解局部風險、維護全局穩定。第三,針對創新業務的監管應回歸本源、有保有壓。

(本文綜合自《金融時報》及「金融四十人(CF40 VOICE)」專欄文章)

近期文章精選: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同業業務監管可能出啥招?

張曉朴:同業業務監管的重點是回歸已有的審慎監管框架

金融監管的三個誤區:力度越強越好、同業業務越少越好、槓桿越低越好金融四十人論壇

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台,專註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周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周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關注金融四十人論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