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科學家探索木星兩極:發現巨大氣旋 且移動速度很快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道 英媒稱,巨大的氣旋正在木星的兩極翻湧。在此之前基本未被探索過的木星兩極比科學家預計的更為不穩定。

據美聯社5月25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探測器去年開始掠過木星的雲頂,發現了木星頂端和底部混亂的天氣現象,讓原以為這顆巨大的氣態行星會相對乏味且始終平靜的研究人員感到意外。

「朱諾」號首席科學家、美國西南研究院的斯科特·博爾頓說:「我們目前發現的情況是非常特別的,也是非常複雜的。」

由於存在大量直徑達數百英里(一英里約合1.6公里)的氣旋,此外還有延伸數千英里的無法識別的天氣系統,木星的兩極看起來與它的赤道地區截然不同。在赤道區域,條紋和大紅斑是一眼就能認出的特點。

博爾頓說:「這是我們都熟知並愈發喜愛的木星。可是當你從兩極的位置望去時,它看起來完全變了樣……我想誰也猜不出這是木星。」

他用「震動全球」來形容如今對外公布的首批重大發現。

報道稱,和地球上一樣,木星北半球的氣旋以逆時針方向旋轉,聚集在極點附近。一些氣旋的直徑長達1400公里。在兩極地區甚至存在更大但沒有固定形狀的天氣系統。此外,博爾頓說,木星的兩極並不相似,這一點令人困惑。

科學家迫切地想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超大氣旋是處於穩定狀態還是不斷變化。博爾頓說:「它們是否會像大紅斑一樣年復一年地保持同樣的形態……當然,只有時間能夠證明。」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這些超大氣旋的移動速度很快。

「朱諾」號2011年發射升空,從去年夏天開始繞著木星軌道飛行,目前正發回太陽系這顆最大行星最清晰的特寫圖像。迄今為止,它已經5次近距離飛過木星上空,最近的一次是在上周。鑒於「朱諾」號繞著長橢圓形軌道飛行,大約每兩月會有一次靠近木星的機會。下一次會在今年7月,研究人員的觀測目標將是大紅斑。

除了兩極的氣旋外,「朱諾」號還發現了木星上白色的冰蓋——氨和水冷凝后的產物。

此外,「朱諾」號還發現在木星的大氣層底部存在大量的氨,而且許多地方有強磁場,強度約為地球的10倍。這也讓科學家認為木星可能存在體積大但已部分熔化的內核。

然後就是木星發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等離子波聲音,也就是博爾頓所說的「自然界的音樂」。在電話會議上,他播放了「朱諾」號今年2月錄下的一段兩分鐘的錄音(已根據人耳特性進行了調整),其中充斥著敲擊聲,還有尖銳的嘟嘟聲和嘎吱聲,甚至還有類似長笛發出的聲音。

火星體型為何這麼小?最新研究:這要怪木星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 英媒稱,火星體型小是因為木星的緣故。這顆紅色星球可能比我們設想的要小得多,因為木星的引力在其形成過程中影響到了它。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4月7日報道,我們的太陽系形成模型表明,火星的質量應為地球的1.5到2倍。然而,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1/10。

現在,一個或許可以對此作出解釋的舊有理論再次浮出水面:木星形成時留下的氣體干擾了最終構成火星的岩石,使它們分散開來,沒有積聚在一起。

來自太陽周圍的原行星盤的吸積氣體形成了氣態巨行星。隨著它們的增大,它們的引力開始對那些仍在形成過程中的岩石行星產生比剩餘的原行星盤更大的影響力。

原行星盤的引力將原行星的轉動軸朝一個方向拉,但來自木星的引力將其往相反的方向拉,於是形成拉鋸戰。當那些相互爭奪的力量以某種方式達到平衡時,原行星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某一點會受到木星引力的攝動,形成與木星的共振。

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斯科特·凱尼恩說:「在受到攝動前,固體之間的碰撞是低速進行的,所以它們結合了。在受到攝動之後,碰撞是高速發生的,所以相互碰撞的物體成為碎片。」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道格拉斯·林領導的一個三人研究小組在十年前首次提出這一推測。現在,凱尼恩和猶他大學的本·布羅姆利再度提出這一設想,並具體解釋了火星特別小的原因。

凱尼恩說:「最近對隕石的研究表明,火星形成的速度遠比(林的團隊)認為的要快,所以我們算出了原行星盤演變較快的後果。」

英媒:「哈勃」照片展現罕見木星細節 「大紅斑」縮小變圓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英媒稱,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新拍攝的圖像中,木星被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的細節。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9日報道,「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這張照片是從木星正對著太陽和地球的角度來觀察這顆氣態巨行星的。照片拍攝時,太陽、地球和木星排在一條直線上,地球位於太陽和木星之間。

在這個點上,木星色彩斑斕的大氣層得到了徹底的展現,因為它當時正處於距離地球最近的點上,兩者相距約4.15億英里(約合6.68億公里)。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它的大氣層被分成許多界限分明的彩色帶狀區域,與赤道平行。

由於木星在本月3日這一天與地球的距離很近,因此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的埃米·西蒙率領的研究小組得以捕捉到木星大氣層中小到只有80英里寬區域的細節。

圖片中很特別的一個地方是木星為外界所熟知的「大紅斑」。至少在150年前,科學家就觀測到了這個反氣旋或者說高壓區。

這個風暴區比地球還要大,不過正在慢慢縮小,而且變得更圓,原因尚不明確。科學家希望諸如「哈勃」拍攝的這種照片能夠幫助解釋這一現象。

NASA對「哈勃」的觀測時間進行了設定,以便與「朱諾」號探測器最靠近木星的時間相吻合,這樣科學家就可以獲得同步照片了。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在20世紀90年代送入地球軌道的,從它所在的位置可以拍攝到過去未曾有過的最具體的太空照片。

探測更遠深空瞄準火星、小行星和木星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白國龍、周文其)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火星探測器系統顧問葉培建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正在為探測包括小行星、木星等在內的天體做準備。

「探索小行星的科學意義很大。」葉培建說,小行星是太陽系在45億年前形成初期遺留下來的產物,通過獲取小行星材料,分析其結構成分,可探索太陽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學問題。

據葉培建介紹,人類已知的近地小行星約有9000顆,其中不少富含黃金、鉑金等礦物,可作為人類開發礦產資源的下一個目的地。美國和歐洲的一些企業正準備開發小行星。

小行星探測已被列入未來深空探測工程的四次重大任務中。小行星探測計劃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完成之後實施,目前正在做準備,解決探測小行星的選、探、控、用四大問題。

小行星探測任務之後,航天人希望在2030年前後實施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進行火星表面採樣返回,開展火星構造、物質成分、火星環境等科學分析與研究。此外,未來還計劃對木星進行探測。

葉培建說,希望通過有限的幾次任務,來提升深空探測的能力。此間也不排除會發射飛行器探索木星以遠的深空,通過長時間的飛行,爭取到100年後,有飛行器抵達200個天文單位,即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200倍遠的深空。

美國宇航局最新圖像呈現木星大紅斑詳細結構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木星「大紅斑」風暴是太陽系最大的風暴,目前,美國宇航局最新圖像呈現木星大紅斑的詳細結構。

這是「朱諾號」探測器下降時拍攝到的,圖中顯示木星大紅斑與一系列白色橢圓風暴在一起,這些白色橢圓風暴被稱為「珍珠項鏈」。美國宇航局指出,該照片是朱諾相機拍攝的,拍攝時間於2016年12月11日,當時朱諾號探測器第三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拍攝照片時探測器距離木星大約458800公里。

近期,天文學家探測發現木星大紅斑正在逐漸縮小,實際上大紅斑是木星表面強風暴,19世紀末觀測時它的直徑大約40000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3倍。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這是太陽系內最大的風暴,呈現為深紅色球體被淡黃色、淡橙色和淡白色層狀結構包裹,風暴內部風速達到每小時數百公里。

這張木星圖像呈現木星赤道以北罕見波狀結構,以及此前未探測到的大紅斑內核獨特細絲特徵。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行星科學家艾米-西蒙(Amy Simon)說:「我們每次觀測木星時,都會發現一些令人興奮的發現,這次也不例外。」

太空探測器每年採集的圖像將有助於當前和未來科學家深入分析木星隨歷史的變化,這些勘測數據包括:木星風力、雲層、風暴和大氣化學成分等。目前,這項最新發現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