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武昌和漢口誰才是正宗的「老武漢」?

武漢,一個神奇的城市

兩江隔三鎮,偏偏卻能隔出個風土人情

你是哪裡人?我是漢口人!

洋氣一點,我可以說「I』m from HK」

而武昌人從來不會說「l』m from WC」

一條長江,彷彿將武漢分成了兩個市,也誕生了兩邊截然不同的性格

小編某次和朋友去吃燒烤,鄰座的小情侶因為點了中辣上菜卻是微辣,在燒烤店大鬧,直到叫來經理退款走人。朋友妹子說:「這也鬧的有點過了吧…..也不是不能吃,重新上不就好了?」另一位就接話了:「你應該是武昌的吧,漢口妹子就不會輕易讓步的,雖然他們是鬧的有點過!有點不講理的意思了」。

我在一邊聽了半天,愣是沒聽出這兩個武漢人在說什麼,直到朋友解釋:漢口和武昌人的性格真的差別大,漢口人心直口快,簡單直接;武昌人就含蓄內斂多了。

當然,這種問題也並不是第一次碰到,都說老漢口有莫名的優越感,都覺得自己是最正宗的老武漢,多少也有了一些排外的意思。循禮門,江漢路,中山公園。住在哪標識著你的身份。就連現在開了5條捷運捷運,4條都要跑到漢口。

歷史文化給兩岸帶來的天差地別

清朝末年,漢口被開闢為通商口岸,也是內陸的第一個通商口岸。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別的地方各地劃分,劃出去的都是整座城,而在武漢,偏偏只要一個漢口。

到了近代,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武昌又成為了新生代的革命文化教育的聖地。武昌的土地也被賦予了革命的色彩!

漢口自古便是「碼頭文化」,市井味濃重。

武昌歷來作為省城,自然教育,文化,政治氣質獨特。

也許這也就是別人說的,漢口是帶著大金鏈的社會哥,武昌是夾著書的小文青。

發展方向讓兩岸性格截然相反

開埠以來,漢口融合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繁盛的經濟貿易也是漢口最大的特色:從最早的花樓街的買賣,到老漢口循禮門,北湖的夜市,再到現在的江漢路,武廣的商圈。說去漢口,一定有你逛不夠的街,看不完的商場,停不下來的買買買。

而說到武昌,歷史中的省城,文化政治的中心。感受到的必然是東湖水帶著櫻花香,混合著武大的書墨味道。年輕人蜂擁的大學城,上班族出沒的各個創業園。這裡有你用不完的激情和年輕。

而同樣都是一句武漢話,過了江,味道也就不一樣了

漢口人一定都是一口標準的漢腔,而在武昌,見面一開口自然便是普通話,即使大家都是武漢人,也習慣著用普通話。

說來比較有趣的一件事,小編在光谷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家住漢口的同學,某次和他一起坐車去漢口,在快到江漢橋的時候,他告訴我,過了橋之後,就和我說武漢話就行了。說真的,小編至今還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緣由!

漢口人口中的六(lou)渡(dou)橋,第一次聽不懂的肯定會一位是綠豆橋,中氣十足的搞莫斯啊總會讓你以為他在吵架,有時候個婊子樣的真的不是罵人,只是一個語氣詞!

而武昌人卻沒有這樣有氣勢的漢腔,濃濃的書香氣浸泡后的口音,總覺得缺少了那麼一點氣勢,甚至一些年輕人也根本就不講武漢話。

江城,最早卻只是說武昌

大家都知道武漢叫江城,兩江交匯,武漢划三鎮。而最早江城一詞,卻是說的武昌。戰國時期,孫權在龜山上命名了黃鶴樓,唐朝之後,李白在黃鶴樓上作詩一首「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因此而來。

民國十五年,改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夏口縣與漢陽縣城區並為漢口市。武昌和漢口便自此分開為兩市。

直到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才有了如今的「武漢」。

" 漢口人 " " 老武昌人 " 不管是針鋒相對還是並肩同行,他們都是在回憶著武漢的一切,一起見證著武漢的變化。即便還有各色各樣的標籤,但我們都是武漢人,我們都有著共同的經歷,標籤不同,但也相同,因為我們都是喝長江水長大的武漢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