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行走大運河】千古運河勝水流芳

俯瞰勝芳古鎮。 記者 田瑞夫攝

【記者手記】

8月12日,行走大運河小分隊慕名來到北方水鄉勝芳古鎮。水,是勝芳的靈魂。歷史上,勝芳因水而興,因水而盛,元代北運河貫通后,勝芳更藉此成為當時南北經濟文化交匯的一座重鎮。但奇怪的是,這個享譽古今的水鄉碼頭,卻將火奉為民間信仰,代代傳承。水與火,在古鎮交融交織;荷與燈,在河上競相綻放……大運河留給勝芳人的是備受人推崇的哲學觀——和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文化,人與河道……都在最契合的點上交融,從而實現極致的完美、恆久的平衡和持續的發展。

「勝水荷香,萬世流芳。」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美譽,寫盡了勝芳與水,與荷,與時光的和諧之美。說勝芳美如蘇杭,此言不虛,行走在勝芳,面對小橋流水、蒹葭蒼蒼,面對花燈搖曳、漁歌互唱,誰人還念江南呢?

水是城鎮的靈魂,勝芳位於九河下梢、煙波浩渺的東淀水域之上,與西淀白洋淀一水相連,大運河溝通水域后,這裡最不缺的就是水,這水賦予了勝芳清澈的靈魂。

勝芳鎮古屬文安,名曰渭城。北宋時蘇東坡之父蘇洵任文安主簿,將南方種植水稻、蓮藕的技術傳入當地,使渭城周邊廣闊水域呈現一派蘆稻相映、菱荷飄香的江南美景。古《文安縣誌》記載:「菡萏飄香,綿亘數十里,燦如錦,不減西湖佳勝也。」文人墨客競相吟詠,「勝水荷香」「勝水流芳」,遂更名「勝芳」。

勝芳的美,是水帶來的。但她的美,絕不僅於此。

「自然景觀若沒有文化底蘊支撐,終將泯然如眾。勝芳作為一座千年古鎮,能夠一直綿延至今仍青春依舊、生機勃勃,一定有其獨到之處。」與我們同行的勝芳鎮八旬老人王乃讓告訴我們,了解勝芳古鎮延續千年的密碼,得走進民間,走進勝芳世代傳演的正月十五燈會和七十二道花會裡面去,感受萬家燈火里的歡樂與憂愁。

勝芳燈會,我們早有耳聞;勝芳花會,我們知之不多。

據史料記載,勝芳燈會繁盛於京杭大運河貫通后,距今已四百多年歷史。如今,每年正月十五,走在勝芳古鎮,處處可見花燈環繞。「宮燈」雍容華貴,「鴨子燈」寓意吉祥,「金魚燈」栩栩如生,「獅子燈」威風八面……一種花燈一種意蘊,飽含著勝芳人對多彩斑斕生活的嚮往。

對於勝芳花會,古鎮人有著深深的自豪。乾隆下江南時,曾從北運河的大清河入口處逆流西行,微服觀看勝芳花會,被兩道花會表演震撼了,回京后御賜勝芳跨鼓老會「黃帶子」、勝芳大頭會「觀賢燈」,以示表彰。「黃帶子」「觀賢燈」記錄著勝芳花會昔日的盛況,被勝芳人悉心珍藏至今。當地民俗研究學者王晟告訴我們,北運河貫通后,勝芳更是商賈雲集,成為南北經貿重鎮,不同文化風俗在此交匯相融,最終形成七十二道花會和正月十五燈會。

勝芳是水鄉,人們對水有著天然的親近,卻為何會產生對火的崇拜呢?這一奇特民俗信仰吸引了我們的注意。走訪發現,在勝芳古鎮,人們談得最多的不是「水火難容」,而是「水火相濟」。人們一邊與水共處,一邊敬畏火的光明溫暖,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水鄉習俗。據傳,自明初開始,勝芳鎮便形成了以火崇拜為核心的七十二道花會。因時代變遷,花會曾有過中斷,近幾年經過重新整理恢復,目前保存下來四十一道花會。

逢年過節擺會時,南音樂會是最為獨特的存在:請火神、送火神,均由南音樂會吹奏樂曲,晚上其他各道會都散去,南音樂會卻一直吹奏表演到子夜……據專家考證,以勝芳鎮南音樂會為代表的冀中笙管樂班社,其傳播途徑基本上是沿著河道進行的,北運河是最為主要的傳播渠道。「南音樂會源自宮廷,是從北運河上奉旨而來的,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年已八旬的南音樂會會首胡德明言語間充滿豪情。專家研究發現,南音樂會的樂曲里的確帶有鮮明的宮廷樂特色,《小龍舟》《太平》《琵琶令》等曲目,或莊嚴肅穆、或飄渺空靈,堪稱古代傳統音樂的活化石。

在勝芳,你會發現民間花會表演和花燈製作技藝後備人才層出不窮,沒有像其他地方的非遺那樣出現人才斷檔的危機。原因何在?答案很簡單,勝芳百姓講究「和諧」。他們懂得,老祖宗留下的非遺是寶貝,但是得與時俱進,才能與子孫後代的生活和諧共生。如今,勝芳民間藝人開始走進校園,把古老技藝引進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中,古音樂會、詠春拳、剪紙、舞獅、夯歌和跨鼓等,老技藝、老行當、老手藝後繼有人,續上了文脈,那朝氣蓬勃的生機便再次煥發出來了。

穿行在勝芳鎮的蘆葦盪中,王乃讓老人唱起了悠長的縴夫號子,他說那是年輕時從運河船工處學來的。老人說,勝芳能近乎完整地保留下的花會,正是源於對水的感激、對火的信仰。「勝芳人對火的信仰,始於敬畏,終於熱愛,其實就是對光明的信仰和寄託,祈求的是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在勝芳,水和火,完美融合;古與今,攜手前行。

勝水流芳荷香濃,春風十里花燈紅。伴隨著王乃讓老人一聲聲低沉渾厚的縴夫號子聲,我們眼前再次浮現當年的美景:白天,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入夜,舟船悠悠,河燈璀璨……這樣的河景,是多少運河兒女一生的夢境,是多少中華兒女期盼的故鄉的模樣啊。伴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步伐,這寄託著燕趙兒女濃濃鄉愁的美景會再次回到運河邊,回到運河人的生活里。 (記者 龔正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