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唐寧復盤宜信11年:金融科技這個詞也會消失 | 金融科技百人談

關於零壹財經「金融科技百人談」:

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金融科技應用試點有望加快,引發了大量關注。2016年以來,「金融科技」一詞即熱度漸起,大有追趕「互聯網金融」之勢。從大眾輿論到業界,從坊間到監管,從國內到海外,金融科技頗有「燎原」之意。

那麼,科技到底如何改變了金融?金融科技的本質是什麼?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零壹財經特別策劃了「金融科技百人談」系列文章,與支付、徵信、網貸、農村金融、消費金融、區塊鏈、互聯網保險、互聯網銀行等多個業態以及國外的百位金融科技相關人員進行對話,以期獲得上述問題的答案、啟發思考。

本篇是該系列的第1篇。

Fintech前線按:

今年是宜信成立的第11個年頭。這些年過去,宜信已經成為擁有借貸、保險經紀、私募基金管理和融資租賃等多個業務、客群涵蓋企業、農戶和城市白領等多個類別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公司。

近日,零壹財經和宜信創始人唐寧進行了對話,他講述了宜信創立以來的心路歷程、對金融科技浪潮和監管的思考。

圖 唐寧

借貸:從獨創「式P2P」模式到宜人貸上市

宜信的故事從2006年開始。

此前,唐寧先後擔任美國DLJ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部分析師、亞信科技企業發展部總監、華創資本CEO,都是在為企業融資服務。

談及為何會從投資人轉向「親自」創業,唐寧說,

其實當時做投資人,也不是做甩手掌柜,寫完支票就消失了,過段時間就來收錢。因為通常早期企業確實缺的太多了,作為投資人還要幫著想戰略,甚至打單子、拉業務,也跟創業差不多了。

至於為什麼做P2P,當時我們投了培訓公司達內科技,有一百多個大學生交不起學費,我就去找銀行看能不能借款,結果未果。怎麼辦?我就從自己做起,我一位北大小師妹起草的第一份P2P合同,就是個人對個人,後來才知道原來國外也有這種模式,就這麼』舶來』了。

所以宜信創辦P2P,是為了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我的創業,是比較自然的過程,沒有刻意去尋找創業的方向。沒有。我沒想過如果沒有遇到達內,達內的學生沒有借款需求,後來會怎樣。

唐寧所說的式P2P后被稱作「個人對個人」模式,這一模式起初在線下開展,後轉至線上,這正是紐交所「P2P第一股」宜人貸的前身。

關於線上線下誰更重要,唐寧說,

沒必要割裂,更多的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這一點曾經存在爭議,但大家已經達成共識。

例如,在線上獲得獲客線索后在線下開展業務比較好,那就去線下,不必然只能在線上做業務。客戶需要的可能不只是產品,可能還想要好的體驗,如果線下體驗更好,就去線下。

唐寧稱,宜信用線上線下結合來開展網貸業務的方式獲得了業內同行的效仿。

2015年12月18日,宜人貸登陸紐交所。宜人貸當時是不是一定要上市?唐寧說,

有次哈佛商學院把宜人貸選作案例,設立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是唐寧,你會不會選擇(讓宜人貸)上市?』這個案例第一次講的時候,我參加了。當時投票,一半同學投了不上市。

說不應該上市的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從當時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情況來講,尤其是對來說,有不理解和誤判。2015年資本市場有大量唱衰、看空的聲音。具體到的互聯網金融,也有一些風險事件出現。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也到時候了。行業發展出一定的成果,是時候告訴大家了。行業發展到那個階段,需要有個企業站出來做出規範的表率,否則行業可能就毀了。行業需要引領,需要正能量。

現在看來,宜人貸上市這個舉措是非常有戰略性的,我們對風控能力進行了詳盡的披露,這個透明度對行業有一個示範作用。也直接對宜人貸的業務有正面的影響,出借人的獲客成本有了很大下降。

我們還是希望世界能明白的P2P網貸是怎麼回事,應該說上市這件事有很多歷史的、國家的擔當成分在裡面。宜人貸上市,不是因為缺錢,是希望從正面去促進微觀企業和中觀行業的發展。

回顧創業11年,我和同事最自豪的就是,我們發明並成就了的網貸行業,把它做成了乃至世界級的支柱型創新,創造了一個行業。

展望未來,唐寧也依然看好網貸。他認為網貸在十年、二十年內都會有長足的發展,

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能夠解決過去沒有解決的很多極為重要的問題。

在借貸之後,宜信還開展了財富管理和其他服務。

唐寧如此闡述宜信業務發展的邏輯:

還是完全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一開始,發現客戶需求錢,就借錢。後來發現,客戶不僅需要借錢,還想理財,那我們就做財富管理服務。我們把這個過程叫「普惠金融三步走」,第三步叫「能力建設」。

所謂能力建設,就是給大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不用教它們怎麼做業務,但是對小企業來說,如果能幫助它開展業務,那對面向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也會很有幫助。例如,如果幫助小微企業完成數字化,那對我們金融服務的風控來說,就會有更多數據點。我們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翼啟雲服就有幫助小企業管理報銷的服務「現金羅盤」。

可以看出,唐寧的業務發展邏輯蘊含著「共贏」的思想,這一點在宜信旗下徵信公司致誠信用的創業原因中也有體現。唐寧說,

2010年,宜信成立了致誠信用,我們把宜信的數據拿出來共享給同行。有的同事會不理解,說這麼關鍵的數據都拿出來,我們以後怎麼過日子。我認為不分享是多輸,分享是多贏,雖然可能我們贏得少一點,但畢竟是贏了,而且我們可以在別的地方贏一些,不必然只在一點上贏。

我就說我們開放一些數據吧,讓同行來查一個人是不是在宜信有借款之類的,運作一年後,有機構說你們有誠意,他們也加入進來,也把數據都打開,大家都一起查。我之所以相信網貸能成,就是因為從業者有這個動機。」

財富管理:「過去兩位數的回報已經是夢境中的場景」

財富管理是宜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宜信公司沿用已久的Slogan(標語)是「科技讓金融更美好」。那麼科技為財富管理帶來了什麼改變?唐寧認為有兩方面:

首先,科技讓財富管理更下沉了。拿出手機,中產階級也能像高凈值人士一樣有理財規劃師了。但是不要抱著讓資產組合產生超出市場平均回報的想法,不是要打敗市場,它更多的目的應該是通過資產配置實現長期投資。

另外,過去很多策略是人想出來的,要分析海量數據,量化策略要在短時間內大幅戰勝市場,它追求的是旱澇保收,甚至市場虧時還要賺,它要的是絕對回報。但是我們現在說的科技驅動的財富管理更多的是讓投資者持有就好,不要想著超越市場太多。賺錢的機會會被科技迅速找到,這樣很難有大量的套利機會。」

唐寧認為財富管理的根本要義是「資產配置」,而資產配置的要義是消費者了解底層資產。他說,

為什麼說2016年是財富管理的元年。原因是行業真正有了配置的想法。比如我們提出了資產配置的三個原則,一是跨地域國別配置,二是跨資產類別配置,三是超配另類資產。這裡的另類資產主要是高凈值人士的需求,這部分人群對資產的流動性沒有像中產階級那樣強烈的渴求。中產階級可能就一兩百萬人民幣,由於對家庭救急有需求,他們對流動性的要求比較高。

接下來就是選產品。可能要從不同的地方獲取產品,不必然是從一個地方,自身也不必然要有投資能力。但我們團隊在固定收益和股權投資方面也都有自己生產資產的能力。

唐寧認為當前的財富管理市場正在面臨大環境的變化,有五大發展趨勢:

從企業轉型發展的角度來講,很多我們的客戶都是企業家,他們過去從事的都是十年二十年高增長的領域。現在他們面臨的挑戰是企業進入低增長模式,這導致他們的財富管理模式跟原來也不一樣了。原來是每年都有很好的獲利,一部分用去發展業務,另外一部分拿去理財。結果現在這個獲利可能很少了,那他們的財富管理就會面臨一個挑戰。

另外,過去投資經常有兩位數的回報,那都是夢境中的場景,現在是夢已醒,機會不再。要投資認同它發展模式的企業,要成為企業的一分子,要想著成為它的主人,不要想著兩周后就有其他人把它買走。

現在財富管理的五大趨勢是:從固定收益到權益類;從短期投機到長期投資;從到全球;從單一產品投資到資產配置;從一代創富到二代創富。」

關於財富管理的全球化,唐寧以網貸投資舉例稱,

我們有非銀信貸基金。我們不是到各個市場去開展業務,而是跟當地機構合作,去評估它資產的質量。我們不是要去搭建網貸平台。我們是要通過產品投資的方式去識別他們做得怎麼樣。如果我們覺得放心,就把它買過來。」

在當前的監管形勢下,宜信財富管理全球化是否會遇阻,唐寧認為,

宜信財富服務的很多超高凈值人群本來就有海外資產,我們全球化方面主要服務這部分需求。大眾富裕階層未來也會進行海外資產配置,目前也可以通過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參與。前陣子國際基金巨頭富達和Vanguard在國內成立了外商獨資企業。我認為財富管理的全球化是一種趨勢,很難想象這個世界會越來越小,開放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與監管同行

在談到財富管理「從短期投機到長期投資」的趨勢時,唐寧對監管層提出了一些呼籲:

我2003年投了一個企業,它2014年才上市,鎖了11年。假設這11年中間有流動性,我可能早跑了。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新浪股價一塊錢不到,後來衝到了60多塊。大家都會想,社這麼幸運。所有人都是1塊錢買,三四塊錢出來。誰沒事兒1塊錢等到60多塊啊。

流動性,也好也不好。投資,一定要做長線的。資本市場投資,不應該是求流動性的。你要是需要流動性,你應該把錢放到銀行。有流動性需求的錢,不應該放到資本市場里。資本市場的錢只是恰好具有流動性,這是它的一個加成。拿美國來講,它的大、中、小客戶都懂資產配置的道理,不太可能老是炒股。它的監管專門制定了政策鼓勵長期投資。」

關於中美金融科技發展的不同有何看法時,唐寧還提出:

美國領先很多年。除了客戶有資產配置的理念外,美國的信用體系比較健全,的則還在路上。因此,在金融的模式和技術創新上,中美有很多不同之處。美國是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很多時候,甚至是從無到有。如果從無到有和從有到好同時發生,確實有點彎道超車的意味。但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台、投資者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台等方面,美國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除了對監管層提出建議外,唐寧還倡議同行對金融的底蘊和監管保持敬畏:

並不是沒有白紙黑字和監管條文,就沒有監管邏輯了。在824(註: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發布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 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該文件被稱為網貸監管細則)之前,監管者也很明確地表過態,從業者不能因為沒有條文就把來自監管層的話當成耳旁風。宜人貸和廣發銀行在2015年8月24日上線了資金託管,當時完全不知道一年後的這一天會有要求P2P和銀行進行資金存管的網貸監管細則出來。

與銀行合作資金託管不是監管告訴我們應該這麼做,是我們求來的。因為你看這個模式最大的風險就是道德風險,有些平台把出借人的錢當成自己的,做不下去就跑路。我們就想去推動,把投資人資金和平台資金分離開來。這個監管細則其實是行業求來的,是行業推動的。

反思金融科技浪潮,瞻望未來金融

在談網貸應該線上線下相結合時,唐寧回憶道,

98年我在美國做投行時,一個現象是凡是公司名字後面有.com就是新經濟,沒有就要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但我認為沒有行業經驗光有技術和互聯網是不行的。

未來的金融會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重視體驗和服務的、用科技武裝到牙齒的、對客戶有全方位服務的模式。

說到這裡,唐寧又談到了他對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等概念的思考:

之前我說過互聯網金融這個詞會消失,金融科技也會消失。因為金融一直是技術驅動的行業,它不斷地利用可以利用的技術變得更好。金融業對技術的投入是持續的,很難分清楚哪些是金融科技投入,哪些不是。只要技術好,金融業就會用,並不是說非得造個詞出來才會用。

另外,金融其實本身也是一種技術。為了技術而技術是沒有意義的,我看到展示某個技術有多「黑」、有多「引領」的現象,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技術解決了誰的問題,是不是規模化地解決了?如果就解決了月亮上的一個人的問題,很黑,那有什麼用呢?沒有意義。

技術到處都是,關鍵是怎麼用,最終的贏家是對客戶需求和行業發展有洞察力的企業家,技術是工具。要看有沒有能讓技術落地的商業技術,要看客戶的需求到了沒有,要是沒有,那就是先烈了,如果和客戶需求不匹配也是百玩。技術不是門檻。

像這樣把「科技」和「互聯網」拎出來,說明大家更重視科技創新對金融的影響了。就是因為一些新技術的湧現,使得一些新型的模式更加地被關注,大家比較重視科技能夠給金融帶來什麼,所以有了這種金融科技的浪潮。我覺得用這種方式讓社會資源向它聚攏,讓創業者得到更多的資金,也挺好的。

筆者曾在此前的另一個場合聽唐寧談過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彼時他就已流露出對金融科技中的「科技」的反思。他開始更多地思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而什麼只是泡沫。

他對認為不能一味強調「用戶體驗」,而這一點是很多布局金融的互聯網公司引以為傲的。他說,

有的公司說可以讓用戶一鍵配置資產,而如果不知道底層資產到底好不好,一鍵即得對你有什麼好處?很多公司的很多精力花在如何改善這方面的用戶體驗上,我認為這個並不是金融科技創新最重要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底層資產得跟客戶需求匹配,如果資產的風險不可控,你讓用戶多點幾下有什麼不好的呢?我們對到底什麼是好的用戶體驗要有充分的認識,你要買一個標準性很強的產品,那是電商邏輯,金融在很多時候是非標的。

金融科技作為一種業態,除了在概念上有種種熱詞頻頻湧現,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上是否存在泡沫?身兼投資人和創業者兩大角色的唐寧認為,

估值本來就像鐘擺一樣,可能是來回波動的。優秀的企業一定會有很多融資選擇,而不管是對企業本身,還是對投資方來講,估值並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投資,要幫忙,不要添亂。

對私募融資而言,要看是否可以和投資人有長期的合作,投資人對行業是否有深刻的理解。我們宜信財富母基金投資了風險投資基金Ribbit,它專註於金融科技,非常專業,很難進入。我們怎麼進入的?就是因為它發現它投的企業可能會進入市場並且謀求上市,那在這些問題方面,宜信作為一個運營型的組織都可以跟它有合作。它看重我們的不只是資金,還有這些業務和資本運作上的協同。

對企業來說,在做融資規劃時,不要把弦崩得那麼緊,可能會給以後留下隱患。如果把這輪價值最大化,那麼融下一輪可能就會比較難。

現在金融科技公司到公開市場進行公開融資,估值可能是有折扣的,理論上應該有溢價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倒掛?這次我去美國跟一個銀行家聊,他說一個原因是私募只要有一個投資人認可,就成交了,企業就可以說我以什麼估值完成了融資,但公募就要好多投資者認可。

還有,金融科技發展到現在,可能在一個小圈子裡,大家對如何估值、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公司的未來,有相對的專業性。但是在二級市場,很多機構對金融的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還沒有形成同樣的語言、用同樣的標準去講同樣的事,還存在投資者教育的過程。

那麼,先發者是不是就要受累?我覺得還是要引領,還是有先發優勢。

關於宜信今後的發展,除了先行上市的宜人貸,唐寧表示,宜信計劃未來將實現整體上市。

宜信的名字里有「信用」,它的理念是「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唐寧希望宜信成為一個幫助客戶和社會培育信用體系、讓每一個有信用的人都能獲得相應的金融服務的公司。當被問到這11年來是否認為這樣的信用體系已經建成時,唐寧說,正逐步實現,在路上。

宜信,也還在路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