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董明珠說少了,年入30萬才應該是個稅起征點!

如果您尚未關注我們,可點擊標題下方的「club關注我們

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她說:「有錢人多交點稅嘛,我認為拿10萬以內的人都可以不交稅。可以用這樣的一個方法來調節,讓貧富差距縮小,讓更多人願意去消費。」此語一出,八方點贊。董明珠來自企業界,她的觀點代表了一大批職場人士的心聲,尤其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年收入10萬元只夠糊口、不夠養家,想要買房就更困難了。

今年年初所謂12萬元的「高收入」標準引發熱議,就是因為在一線城市這只是中低收入,卻被錯判為「高收入」,一種反諷與無奈的情緒在蔓延。

在我看來,董明珠的10萬元非常不合理!而且起征點非常低!

個人所得稅是在1980年開始起征的,當時的起征是800元,注意這是指月收入或者一次性收入。如此計算的話,年收入9600元才是個稅的年起征點。

一個月800元是什麼概念?

這是從物價上可以完全看的出來,當是大米(標準品、縣及以下地區)1980年每斤0.129元,現在是每斤一般在2.5元左右,豬肉那時是每斤0.75元,現在是每斤8元左右。1980年,全國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為762元(國家統計局1980年統計公報),平均每月是63.5元,絕大部分職工的月工資收入都在100元以下,那個時候的個稅起征點是月薪800或者一次性收入超過800,而當時的全國職工極少有人月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也就是說當時全國的大部分職工基本上不用交個人所得稅,所以當時個人所得稅法公布后,人們都覺得事不關己。

而1980年確定的起征點沒有包含另外一些因素,這些成本是不包括在800元之內的。

當時的很多福利是現在不能比的,比如住房,那個時候是集體的福利分房,當時的醫療費用原來是全部報銷。而現在,由於市場化,當時的租房成本上漲了幾十倍到一百多倍,房改又增加了個人的基本開支。,現在看病,個人開支幾千上萬元是常事,遇到重症傾其終生積蓄還不夠。另外,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後勤原來是福利事業,現在全部社會化了,個人增加了不少開支。以前高等教育都是國家出錢,費用由國家來承擔,現在由於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學生上大學費用成了每個家庭基本開支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這些年經過市場經濟改革之後,我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這樣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是不到2000元,而1980年的全國職工平均月收入才63.6元,要想達到1980年月入800元的起征標準,那麼現在我們的月起征標準應該是800/63.5*2000=25196元,我們把零頭去掉,而且不包括1980年的內在福利,現在的個稅起點應該是25000比較合適,如此算下來年入30萬是個稅起征點,對於這部分人當然是收入越多,徵稅越多,這與《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數據發布之夜》,權威發布全球最大規模融媒體民生調查顯示30萬「高收入」成拐點,再多未必就幸福的結果正好穩合。

其實年入30萬就幸福的論點就是一個偽結論,而且這個「不幸福」 感隨著我們的GDP的增長越來越深刻!

我們看兩個圖表

我們可以看出,2000年之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基本維持在1左右,也就是說個人創造多少GDP,基本就可以有多少可支配收入。那個時候人們雖然比較窮,但是幸福指數高。可是這只是2000年以前的情況,現在是什麼樣子呢?可以說變化是非常驚人的!

2013、2014、2015、2016人均GDP分別是 41908、 46531、49730、55412,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8311、20167、21966,23821,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者超過了2,也就是人均創造的GDP 有一半以上是交給了國家,自己支配著不到一半的人個創造的GDP。

由於我們創造的GDP一半以上交給了國家,所以我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稅收!對於是不是高稅收國家,目前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主流的,一個非主流的。

不久前,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關於全球企業稅負情況報告稱,2016年所有國家(地區)平均總稅率為40.6%,而總稅率為68%,位列世界第12。

國內的一些專家認為這個說支不正確!以2015年為例,政府2015年有2.7萬億的非稅收入,4.6萬億的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550億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4.2萬億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這些收入加總在一起,佔GDP的比重為36.0%,而同期OECD組織各國平均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為42.79%,仍低於OECD組織水平。再扣掉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實際上政府收入佔GDP比重為31.4%。

從這兩個稅收佔GDP比重的數值來看,哪個更合理更能說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逐步擴大,並且比值達到2的現象呢?顯然是68%,更能解釋這個現象,也比31.4%更有說服力。

我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二就是低社會福利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福利佔GDPR 情況是這樣的,瑞典38.2%,丹麥37.9%,法國34.9%;挪威33.2%,德國27.6%,英國25.9%,加拿大23.1%,澳大利亞22.5%,美國21%,日本18.6%。我們的是這樣的,的福利佔GDP的比重在2005年是5%,到了2015年是8%。福利,就自己想想吧!當然這裡還有一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區別,如果你在體制外,請默默的走開吧,要不然太傷心了!

目前,我們的綜合國力已經是世界第二,但是還是有很多的貧困人口。而我們的的貧困線定的太低。1986年,農村扶貧標準僅為年人均純收入206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2011年大幅提高到2300元。2014年,這一標準動態調整為每人每年2800元,看起來漲了十四倍。可是1986年的人均GDP和2014年的人均GDP相比足有50倍之多。從另一個層面看,1986年的貧困線差不多是人均GDP的1/5還不到,現在是多少20/1!所以按照目前的人均GDP標準來看,如果和1986年的貧困線持平,那麼現在的貧困線應該是11000元!也就是說,如果把貧困線和人均GDP看齊,那我們的政府要投入非常巨額的資金來補貼這些貧困人口,但是政府壓低了貧困線,那麼錢去哪了?這些被強拉到貧困線以上的人幸福去哪了?

這一高兩低就是我們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當然也有人會說不幸福的原因還有什麼高高的房價、擁擠的交通、糟糕的環境,這些一切都怎麼來的?都是人們想過更好的生活,去這些高資源城市分一杯羹,或者為了受利益驅動不惜犧牲環境成本去發展生產活動,再加上我們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GDP,其它一切都拋在腦後。說白了,都是因為要多掙錢,加上政府引導不力,監管不嚴導致的。

80年代雖然很窮,但是人們覺的幸福。為什麼?因為稅收跟絕大多數人扯不上關係,雖然物質不豐富,但是人們的精神豐富,因為相對公平。現在正好相反,大部分人物質豐富了,但是由於不公平,人們的精神世界變的非常空虛。所以說,我們一些部門在制定個稅起征點和貧困線的時候,別老盯著老百姓好不容易掙的那兩錢兒,應該向把目光移向那些真正的高收入者,年入30萬以上者,並且把貧困線調高,補貼那些非常困難的人們,當然想讓社會福利提到GDP的30%多,那是不可能的,我們也別想啦,或者個稅起征點調到25000元和貧困線調到11000元,也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而已,怎麼做還得看政府的。

當然,也有人會說,我們的錢被政府拿來做投資,所以現在基本上是家家有車開,路也變寬了,房子也變大了,各種物質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這種論點也沒有錯誤,但是目前我們的社會老齡化,高房價,高物價,教育和醫療成本都是居高不下,這也提醒我們的政府,是時候關注老百姓聲音了!

掃描郎CLUB微信加為好友,及時了解最新點評,點擊分享,讓更多朋友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