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Shiny Days丨文學院暑期交流之台灣東吳大學溪城講堂研習營

抵達

從積水潭到臨溪路,從華北平原到台北盆地,跨過兩千公里的距離。

2017年7月17日,北師大的大部隊抵達了台北桃園機場。東吳大學的小天使們早已等候多時,我們上了車,帶著期待呼吸著台北的空氣,感受著不一樣的熱力,期待著這難得的一次相遇。

在休整了兩天後,迎接我們的就是校方籌備的始業典禮。典禮儀程秩序井然,有條不紊。在他們籌備典禮的過程,可以感受到他們用心之真誠,以及將每一分鐘都安排妥當的細膩。

我校鍾章銘同學作為旗手上台揮旗

我校逯金歌同學作為受贈代表領取紀念品

我校王迎香同學作為致詞代表上台發言

鵬飛組合影與學海組合影

課程與師長們

本次暑期交流項目,同學們選報了三類課群,分別是「鵬飛萬里——2017台灣人文採風」、「台灣影劇與流行文化」以及「臨溪路70號戀歌——邂逅文學·青春無悔」。三類課群各有特色,以不同的視角來解讀台灣的文化,「窺一斑而知全豹」,藉由這三類課群的課程設置,同學們在三周的學習生活中,都能更深入地去體驗台灣的人文特色

鵬飛組初體驗

「鵬飛萬里——2017台灣人文採風」安排了三門課程,分別是「時空記憶——台灣多元文化」、「學海珍藏——中華『人』、『物』在台灣」,以及「戲夢人生——台灣戲曲採風」。

其中,「時空記憶——台灣多元文化」林伯謙老師主講。其以時空為文化的載體,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不同的時期發生過不同的事,不同的文化在這裡交流融會,最終成一文化之巨流。伯謙老師上溯台灣文明之原初時代,下及近代乃至今日之台灣。其間有漢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交流,也有葡萄牙、荷蘭,乃至日本的殖民統治對台灣文化的影響。既有縱覽全台的宏觀視野,也有深入一地的微觀體驗。課程中,我們深入淡水、北投、九份等地,感受不同文化的衝擊與交融。在淡水,既有馬偕博士行醫傳教、興辦教育之壯舉,亦有殖民者營建紅毛城的遺存。在北投,日據時期的溫泉文化被保留,並成為此地一大特色,進入了此地的文化,此亦一奇景。

「學海珍藏——中華『人』、『物』在台灣」叢培凱老師主講。其所注重者在人。這些人對當今之台灣莫不具有其特殊意義。其中包括馬偕博士、林語堂、錢穆先生、于右任以及張學良。展現一個人整體的人生,以同理心感受其悲歡,體驗其志意。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新奇的視角。此外,老師還聯繫了台北幾家有名的舊書店,東吳小天使們也特地安排了行程,讓我們得以體驗台灣的閱讀氛圍,以及完整健全的舊書產業體系。

錢穆先生故居客廳像(鍾章銘攝)

「戲夢人生——台灣戲曲採風」王顗瑞老師主講。本課程之重點在藉由戲曲這一藝術形式,溝通海峽兩岸的文化。戲曲在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傳統戲曲本身的藝術性也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在這裡,我們體驗過崑曲的妝容,欣賞過京劇的身段,也了解了台灣傳統的娛神戲的演變過程,其中許多形式直到現在仍然留存著,甚至還在不斷發展,別具特色。最重要的是,我們漸漸接觸到傳統戲曲深層的功夫,以及其與現代的話劇電視劇等的不同。這種不同,也正是傳統戲曲真正的價值所在。尤其在親身體驗了崑曲妝容之後,我們更加深切地明白戲曲演員的不易。看著他們在舞台上展現出的「十年苦功」,心中也更多出一股敬佩。

影劇組初體驗

「台灣影劇與流行文化」課群包含「台灣當代戲劇研究」「台灣當代文學與電影鑒賞」以及「台灣當代文化研究」三門課程,分別從戲劇、文學、電影、流行文化等四個方面帶領大家了解當代台灣的文化進程

「台灣當代戲劇研究」課程以觀賞戲劇作品為例,為我們介紹了當代台灣戲劇發展的歷程和未來的趨勢「台灣當代文學與電影鑒賞」課程則將台灣當代文學與電影相結合,以時間為線索,串聯起時代背景下台灣文學與電影跌宕起伏的發展史「台灣當代文化研究」課程將目光鎖定在當代的流行文化,從飲食、時尚、移民、性別四個角度向大家展示了當代台灣文化的多元面貌。

老師們在課堂上以其淵博的知識和生動的講解讓同學們體會到了不同文化課堂的魅力,大家也被他們展現出來的人文關懷深深折服。百年師大,中文當先;悠悠東吳,中文發光

除了在課堂中學習的課程,課群還為大家提供了趣味橫生的參訪活動:實地探訪公共電視台的台前幕後、遊覽美麗的電影取景地九份、在義大利餐廳體驗當地的飲食與文化、參加戲劇表演課程、在台灣藝術大學觀賞精彩的舞台劇表演……

青春文學組初體驗

東吳大學「溪城講堂」暑期交流營「邂逅文學 青春無悔」課群由東吳大學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開設,以人文為核心,強調傳統經典,注重當代創意,古典與現代並重。課群圍繞旅行、飲食、情詩三個主題,展開不同面向的研究探討。北京師範大學有四位同學參加了本次課群的學習。

鹿憶鹿老師為我們講述「周夢蝶、席慕容、蔣勛詩作選讀」,「作家群象與文學地景」以及」台灣當代飲食文化「,內容豐富多元、精緻深入。

於千喬老師則為我們深度剖析了台灣當代的飲食文化。從今日良宴會到雜食者的兩難,原住民飲食文學,再到1990—台灣飲食文學熱,我們得以了解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自然哲學,深思食物不僅用來果腹,還有其他更多的意義。薩瓦蘭說的那句「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依然令人若有所思。

范玉廷老師以初夏的詩學占卜術開章,詩也有奇妙的寓意,占卜出不同的色彩。接著又帶領我們在世界的角落找到自己,旅行的意義在一篇篇風格迥異的遊記里仿若有了答案。最後范老師從懷念故舊、抒發感懷、文化觀察、肉身情慾四個面向回味飲食文學,揭秘飲食文本中的玄機

同時,我們也用腳丈量台北的土地,參觀淡水高爾夫球場與炮台之間的雲門劇場。

遠眺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口,探尋城南舊事——紀州庵,感受曾經繁華的萬華大稻埕。

品嘗永康街的牛肉麵與芒果冰等,我們邊吃邊玩邊學,體驗台灣飲食文化兼具傳統與現代的風味與面向。

名師講座

本次溪城講堂的活動還首次邀請到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馬英九先生作為講座主講人,在講座之中,馬英九先生重申,「台灣獨立」不可行。他更強調應當在承認「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並希望同學們未來能成為兩岸和平交流的使者,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在講座內容中,馬英九先生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肯定,以及對傳統文化的一份溫情,以子產之「不毀鄉校」來彰顯傳統文化之大有價值。

課程之外

除卻校園內的日常課程,在東吳大學校方的安排下,我們還與東吳大學的潘維大校長共同參與了一次25公里的騎行活動。一魯夫馳,我們卻並不以為苦。以下略記之。

山光水色,魚躍鳶飛,洒然胸次。又有三兩行人,四五釣者,鷗鷺至前而不覺,意暢神遊,與大化為一,甚樂。至淡水,抵漁人碼頭,恰值日落。橋在水上,人在橋上,皆若塗朱,及日沒水中,月出雲叢,悵然以歸,而復有盛筵以待,盡興而反,腹已皤然。(文/鍾章銘)

同學鏡頭下的淡水夕陽(李曉艷攝)

五天四夜青春之旅

東吳校方安排「五天四夜青春之旅」,其用意在於讓我們更多地體驗台灣的多元文化。在這段旅程之中,我們接觸了原住民的文化,還進一步了解了日據時期殖民與抗爭的最壯烈一幕——「霧社事件」。這是台灣的「山」的精神,「山」的文化的象徵。我們見過賽德克族人對祖靈的虔誠。

除此之外,我們還走過了海洋。走過台灣南部最大的城市——高雄港。這座城市帶著海風與海水的腥咸。在這裡,我們感受到台灣「海」的文化。與「山」的野性自由不同。高雄的「海」,顯得忙碌,有生活的感覺。

我們走過了十鼓文化園區,一座廢棄的糖廠,竟然變成了一個藝術氣息濃郁的文創園區。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鼓樂的魅力,甚至還自己親身嘗試,把握著這些鼓點的美。這又是一種生活在藝術中的感覺了。本身,十鼓這樣的藝術形式,就是在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之中誕生的。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多元的展現。這正與寶島台灣的氣質相符。

結業式

三十天的台灣之行,三十天的溪城講堂,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17年8月13日星期日上午,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普仁堂中,所有課群的學員、東吳國際處的老師以及東吳各大課群的老師、還有帶隊老師齊聚一堂,參加這最後的結業典禮。

今日代表同學們接受「結業證書」的同學,有「台灣影劇與流行文化」課群的逯金歌「鵬飛萬里——台灣人文採風」課群的錢晨冉,還有「臨溪路70號戀歌——邂逅文學·青春無悔」的徐婉清。獲得「課群特別獎」的同學,有王淑明鍾章銘二位。作為學員代表受贈「結業紀念品」的同學,則有蒲鳳儀同學

在流程的最後,旗手鍾章銘舉著北師大的旗幟,這是它在本屆溪城講堂的最後一段路程。

北師大學子的台灣之行至此告一段落,我們會將這份珍貴的記憶留存,並期待著再次相見。

部分圖片由東吳大學提供

文案丨鍾章銘 逯金歌 王詩穎 李越

攝影丨東吳大學影劇組 李越 鍾章銘 李曉艷

排版丨劉小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