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聚焦丨行為藝術究竟看得是什麼?

5月13日,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金獅獎」花落德國館,該館的代表藝術家Anne Imhof憑藉作品《浮士德》取得了高度好評,這件作品也又一次使世人見識到行為藝術的魅力與深度。雖然社會上對它還不夠了解,但事實上行為藝術是一種具有深度且震撼人心的藝術形式,發展至今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且日益成熟。

The German Pavilion won the Golden Lion at the 57th La Biennale di Venizia in May 13th this year, in the mean time the representative artist Anne Imhof』artwork 「Faust」was highly regarded, which make the world see the charm and the depth of Performance Art. Although the some people do not know it very well, actually Performance Art is a deep moving art form with its half-a-century history, and still becoming mature day by day.

行為藝術的起源

行為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是藝術家把現實的自身肉體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加以一定時間延續的行為,通過身體的體驗來達到一種人與物、與環境的交流,同時經由這種交流傳達出一些非視覺審美性的內涵。

兩次世界大戰讓世人深受打擊,三觀俱毀,對以往的說教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和叛逆,繪畫、詩歌、雕塑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已經無法表達出人們在戰爭中遭受的切身痛感,於是藝術家們開始拿自己當做藝術材料,有那麼點現身說法的意思,有那麼點自虐的意思,以引發人們對戰爭、社會、人生的反思,探討一些難以探討清楚的事情。至於行為藝術的鼻祖,大概算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1928-1962),其代表作品是1961年他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導致受傷的《自由墜落》。

▲ 伊夫·克萊因,《自由墜落》

不過最早的「行為藝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葉的現代藝術大神杜尚身上。他「臭名昭著的小便池」裝置,其實就帶有很強的行為藝術色彩——杜尚憑藉他異常徹底的思想,看清了之前的藝術那種自娛自樂、故作清高的遊戲,於是他把小便池搬進美術館,直接問了藝術家一個問題,藝術能比尿盆有用么?不過當時的評論家們沒想明白杜尚的意思,也就根本沒催生「行為藝術」這個概念。杜尚的這種搞怪作品並非僅此一件,1919年的的另一件作品就是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上畫了鬍子,並取名《L.H.O.O.Q》(意味「她的屁股熱烘烘」),以反對文藝復興以來的價值觀,反對崇拜大師。

▲ 杜尚,《L.H.O.O.Q》

的行為藝術,是藝術現代化進程中向西方拿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從1985年新潮美術時期(1985—1989)就已出現。1980至1981年,謝德慶「打卡」一年的作品被稱為行為藝術開始的標杆性事件。謝德慶將日常行為陌生化或者說將反常行為意圖化,這種將日常行為進行了意義化的轉換的方式也為現在不少青年藝術家實施行為藝術的常用手段。

▲ 謝德慶,《打卡》

當代藝術的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最活躍的就是行為藝術。至今,「東村」現象都是美術史里的重要一筆,且貢獻了幾個行為藝術明星:張洹、馬六明、蒼鑫等。1994年,張洹《12平方米》、《65公斤》,馬六明《芬·馬六明的午餐》讓東村的行為藝術創作達到了第一波高峰。與此同時,東村藝術家還集體創作了《為無名山增高一米》等作品,也為的行為藝術史留下轟動的一筆。

▲ 《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行為藝術的概念與特點

行為藝術需要特定的環境、具有特殊的含義,相較於架上繪畫、傳統雕塑等藝術形式注重行為的結果留存而言,行為藝術更是強調、注重藝術家行為過程的意義,是典型的具有表演性特徵的過程藝術形態。行為藝術家們常常是「反收藏」、「反美術館」的,不過他們行為藝術的記錄見證,還是會被美術館收藏。這在客觀上,就把藝術注重結果的單一視域拓展到了充分認識、注重藝術行為過程的領域,從而有助於人們完整地認識人類藝術整體行為,也更合乎藝術規律性和目的性的發展運動。

在行為藝術中,身體是最重要的準繩。因為身體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將力量貫注於其間,身體可以跳躍、歡騰、舞蹈......身體是權力意志的產品,是思想意識的外化。沒有人能將自我胸軀體中分離出來,所以尼采如此說過:「要以肉體為準繩——信仰肉體比信仰精神更具有根本的意義」。行為藝術中的身體是不可替代、無可比擬的,只有身心都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和敏銳的感知力時,行為藝術才能被很好地創作。所以一些行為藝術家在身體疲憊或受傷之後,漸漸脫離了行為藝術。而有些活動組織非藝術家本人的參與者,來重現行為藝術場景,達到的效果大大不盡人意,也是因為「表演作品」的這具身體,並不是「行為藝術」的思想所產生的身體。

由於身體準繩的基本因素,行為藝術與表演藝術在某些層面有一些共性,人們也常常將二者混為一談。事實上,如今它們的界限也的確不再絕對分離,而是趨向模糊、有所交集。不過,雖然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與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的英文雖然都是來自「perform」的詞根,歸根結底它們還是在本質上有一些不同。表演藝術注重的是一種向外索取的演繹,是以觀眾為主體的藝術創作;而行為藝術是為了向內探索的思考,是一種以藝術家本身為主體的藝術創作。甚至,很多行為藝術不需要被觀看,現場的「觀眾」少得可憐,更多的是被影像記錄下來,以做一個事件本身的見證。

創作行為藝術的過程中,沒有特定的規則與技法,思辨力、感知力、把控力、甚至經驗與氣場都能成為影響作品的技術。進年來,四川美院開設了行為藝術相關課程,,不過由於行為藝術各方面的開放性,如何教授這門課程還在探索中。不過在一些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行為藝術就已經作為主流藝術類型被納入高等教育課程當中,還是比走在了前面。

至於來自日常生活的無數種行為,如何才得以成為一種藝術?可以簡單歸結為,當一個行為具有思辨性和觀念性時,它就成了行為藝術。這麼說來,生活中那些極具意象象徵的儀式,大概也是一種行為藝術。提得一提的是,由徐震於2011年創立的「意識形狀」心靈健身操,就是從舞蹈、體操、以及多種宗教與文化儀式中獲取靈感,同時也結合體現了大眾對健康、幸福等精神追求的意識,去年7月,這個作品登錄首屆「倫敦藝術夜」進行展示。

▲ 徐震,《意識形態》

如何看懂行為藝術?

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行為藝術恐怕是最具有爭議性、最難理解的藝術了,一般國人對它要麼是冷漠無聊繞著道走、要麼是沒心沒肺地嬉笑怒罵。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因為行為藝術晦澀難懂、愚蠢可笑,而是觀眾不敢也不願意去看、去思考。過去行為藝術被妖魔化得比較厲害,這也導致了行為藝術當中的一些觀念和智慧往往被忽視了。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不正常行為都是行為藝術。行為藝術看起來像「表演」,但又和表演不同,在深處更多一些思考,是為了想說一些電影、話劇說不了的事,也沒打算要票房和觀眾。行為藝術從一定層面上來說是一種先鋒藝術,先鋒藝術往往是只有少數人才能看懂的,而且它的一些激烈瘋狂的表現形式,也不適合少兒的藝術教育。

▲ 小野洋子,行為藝術實踐短片《強姦》

批評界一般把行為藝術划入觀念藝術的範圍內,所以其含義更寬泛,除了藝術家利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材料,還包括藝術家組織社會人群進行活動。作為觀念藝術的行為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的達達主義,未來主義,它具有非商業化的特點,並且,相較於主流藝術,行為藝術具有明顯的邊緣性。因為行為藝術超越了我們對藝術的固有定義。

實際上,從藝術史上來看,行為藝術是一種非常有意思、有力量的藝術形式,在西方戰後藝術史上極其重要。按理來說,行為藝術應該是比繪畫雕塑更直接簡明易懂的藝術形式。如果說繪畫是用色彩和筆觸去表達自己的觀念,那麼行為藝術就是直接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肢體語言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如果說裝置藝術已經是被接受與認可的藝術形式,那麼行為藝術也可以理解成一種特殊的裝置藝術,只不過這種裝置藝術里,藝術家自己變成了材料——這樣,藝術家本身變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可以藉機創造一個事件隨著作品一起傳播,像是一場無聲的演講。

如果說文化人非要引經據典才高端大氣上檔次,那麼可以引用《詩經》的序言「毛詩大序」里說的一句話:「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詩歌的產生,是因為內心裏面有想法,有情緒,忍不住就想說出來,說出來不過癮就想喊出來,喊出來還不過癮就帶上點腔調變成了歌,唱歌還是不過癮,那就熱舞嗨起來,就成了舞蹈。」

所以,看懂行為藝術的訣竅,在於看看藝術家在說什麼問題。真正好的行為藝術並不是社會大眾所理解的那種血腥的、詭異的、下流的作秀,而是一種無聲的表達和呼喚,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刺激的表演,而是看到人們在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遭遇,藝術家不過是用自己的身體替人們表達了共同的問題,並不是為了表演而表演。其實行為藝術和電影有點像,當它指向問題的時候,就變得有力、深刻;而沒有具體問題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種營銷方式,或者好看的舞蹈。也正因為如此,在充滿問題的制度中,往往容易出現這種比較有力量的行為藝術,阿布拉莫維奇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若沒有具體的時代背景,她的這些行為就變得很莫名其妙,若肚子上划的傷口是不是五角星而是隨便划兩刀,那別人還以為她在提倡剖腹產。

▲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托馬斯之唇》

為什麼一些國人行為藝術家被社會認為瘋癲?他們的作品也讓人摸不著頭腦?一方面,因為人們看不懂他們要說什麼事,另一方面,可能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事,上大街屬於「純造」,為了出名博眼球——這種就屬於作秀,與行為藝術無關了。

行為藝術發展的趨勢現狀

從1985年開始,行為藝術在的發展已經由最初的叛逆期,尷尬期,逐漸過渡到平緩期,甚至到達近日的炒作期。但不可否認的是,行為藝術在拓展當代藝術的邊界與深度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與意義。正如羅斯李·哥德堡所說:「行為藝術一直是一種直接對大眾進行呼籲的方式,通過使觀眾震驚,從而重新審視他們原有的藝術觀及其與文化之間的聯繫。」

然而這種呼籲方式自身具有的現場性與直接性,卻因時間與場域的轉化成為被限制與被忌諱的一方,消費主義與藝術市場的擠壓令這種內在的抽象世界又多出了幾分娛樂化與資本化,「裸體、暴力、血腥」種種引人眼球的印記更是衍生出了無數以行為藝術之名而嘩眾取寵的無知者。

那最初的十幾、二十年間,的行為藝術圈中頻現激烈的行為,這其實也是受西方的先鋒藝術家的影響與啟迪。那時候,各種如「割肉、食人、喂人油、玩屍體」等各種極端行為藝術表達方式確實曾經大量存在,在挑戰藝術家的身體極限的同時,也在挑戰大眾的感知極限。不過,圈內人士也在反思與懷疑「激烈」的必要性,就如同電影這種藝術形式一樣,作品中的一切元素都應該是為了表達主題而服務的,如果與主題毫無關係,其實可以剔除,否則倒是有博眼球之嫌疑。

再加上公眾媒體普遍只聚焦在表面形式的作用下,也確實存在一些「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現象。批評家楊衛也表示,行為藝術一度在藝術圈內也落下了「畫不好畫、就搞裝置;搞不好裝置,就做行為」的印象。

至今行為藝術仍是不少藝術家選用的藝術表達手法,然而上世紀末期火熱的東村現象早就隨著東村的解散成為藝術史中過往的一篇。有趣的是,對於那些昔日的行為藝術明星,行為藝術這一表達方式大都成為了一種過往。張洹早在2005年放棄行為藝術,而專攻於香灰畫、裝置等。馬六明今年的個展常常關於繪畫、裝置、雕塑等領域的探索,其本人給出的說法是《芬·馬六明》系列已經是比較完美的行為藝術作品,並且自己的身材也隨著年齡發聲了一些變化。

▲ 馬六明,《芬·馬六明》

舔長城的蒼鑫在創作中行為藝術的佔比也逐漸減少,不過回憶起自己的創作歷程,他認為東村的行為藝術時期還是對自己後期的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2000年的時候,我發現行為藝術這種藝術語言在表達上還有些局限,有些概念和想法是被遮蔽的。為此我找到素描這種創作方式,素描比較樸素,也很直接。」他表示,之所以會嘗試不同媒材的藝術創作與個人對藝術的態度及看法有關,「選擇什麼材料與我的認知有很大關聯,不管何種材料、媒介,我想表達的都是一以貫之的。」為此,直到現在蒼鑫也並沒因為其他媒材的創作而終結行為藝術,「如果行為藝術能將我的想法說清楚,我還是會動用行為藝術。我是很靈活的。媒介無所謂,關鍵是要把想法說清楚。」

▲ 蒼鑫,《舔》

不僅是內地的行為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和創作態度發生了變化,可以說整個國際上的行為藝術,都由起初的「激烈」、「瘋狂」漸漸轉向了更多元化、更令人容易接受和動容的風格。比如著名的「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早年的行為作品大多敏感緊張,她的身體也是受盡考驗與磨難,但近年來,她漸漸趨於平靜,以一種溫柔的力量帶給人們震撼的感動。另外一個著名的女性藝術家小野洋子,在她的藝術生涯中,曾多次表演《切片》,1964年她第一次表演這場行為藝術時32歲;次年她再次表演這場行為藝術時遇見了約翰·列儂並與之相戀;2003年,70歲的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切片》,她自稱再次表演的感覺,已不再像年輕時心懷不安與憤怒,而是出於對全世界的愛。這時已距離列儂遭遇槍擊、洋子成為寡婦的第23年了。

▲ 小野洋子,《切片》

如此的變化,一方面是由於整個行為藝術發展前進的歷程:從當時初始的摸索探究,到如今漸漸成熟、搞清意義;也從那時混亂未知的戰爭復甦社會,到如今相對穩定和平的社會氛圍;同時,也與藝術家個人的人生階段有關。當身體經歷、克服很多痛苦之後,靈魂便愈加強大、平靜、自由。隨著時間與歷史腳步,我們可以相信,在社會與行為藝術都在變化中的過程里,它們能找到彼此更為合拍的位置。

《藝術市場通訊》主要面向藝術機構、收藏機構、藝術家、藏家、投資人、藝術從業者、藝術愛好者、藝術媒體人等等,為了更好的分類管理與提供服務,《藝術市場通訊》邀請大家留下您的姓名、聯繫方式(微信/常用郵箱)、從事職業、和希望得到的服務,便於日後合作和舉辦活動。留言方式:可直接在公眾號下方留言;推廣及合作可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