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警惕「細節魔鬼」讓兩岸漸行漸遠

本文為網友畢殿龍投稿作品

今天從台灣桃園機場開始為期15天的個人游,希望能以獨特的視角觀察,蔡英文執政后被嚴重疏離的兩岸關係的方方面面。開始行程的第一天,就讓筆者憂慮:「細節魔鬼」或許正讓兩岸漸行漸遠!

桃園機場一下飛機,就去兌換新台幣、購買電話卡。兌換新台幣過程中,機場負責換幣的台灣銀行一個瘦瘦小夥子,一臉嚴肅,一句一個:你們來的,什麼什麼的。筆者實在忍不住回了一句:這裡難道不是「中華民國」嗎?小夥子更嚴肅地回應說:「不是」。

這種回應讓筆者頗為驚訝:這需要活得多分裂才能讓自己嚴重不認同、卻又不得不使用的身份,同時長期發生在自己身上。作者儘管長期觀察台灣、深知台灣青年人被民進黨長期「去化」,給青年帶來的身份認同帶來的困擾和分裂是多麼的嚴重。

畢竟作者有點年紀,不像年輕人那麼激進,更願意樂觀些,也相信曾經被馬英九當局數年推行公文稱呼大陸為「大陸」。當年的成果,還不至於如此快就蕩然無存了吧。再退一步想,即便激烈的青年人不少,但在機場這個接待大陸人的窗口,蔡英文當局,起碼會表現得友善一些,挑選一些不那麼激烈的人吧?或許這種連自己是「中華民國人」都感到羞恥的台灣人是個個例。作者的幻想很快就被緊鄰的辦理中華電信業務卡的小姑娘擊碎了:她同樣不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人」。

其實新聞和蔡英文當局官員中,稱呼上故意用「」、「台灣」並列,凸顯「兩國論」,主動去吃大陸「一個的豆腐」,同時也避免馬英九稱呼「大陸」類似的稱呼,被兩岸當作默認「一個」吃了自己的「豆腐」。

蔡英文上任以來,儘管沒有像陳水扁那樣明目張胆地系統推行「去化」,但在這樣的細節方面,放任「台獨」人士肆意為之。自我內心的表現出來的好惡,更是為台灣社會祈禱了一個引領示範的作用。

筆者所遇這兩位桃園機場的年輕人對自己身份認同的抵觸和分裂,不過是台灣社會「去化」的一個縮影。這方面有民進黨當局不遺餘力的深深印痕,也與馬英九時代,沒有利用政黨遊戲的叢林規則予以導正有關。

筆者之所以對兩岸稱呼這樣的小細節頗為在意,是因為對台灣政客的惡意為之對兩岸長期的影響有足夠理由的憂慮:台灣青年也許不知道,無論何種條件下,他們都不可能有一個「台獨」政客描述的「台灣國」的存在。到台灣后看到有網友在臉書上發起「對台灣友善嗎」這種有預設立場和特殊角度的調查,得出的結論可想而知。但台灣民眾看到這樣的調查題目時,是否也該想想:台灣的政客對大陸友善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