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楊秀]節俗的文化關聯:以嘉興清明節為例

[摘 要]:節日文化一直是民眾生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寄寓了人們豐富的情感與美好的願望。嘉興清明節的節俗內容涵蓋了上墳祭祖、踏青以及濃郁的祈蠶豐收儀式。豐富的節日內涵和繁複的儀式彰顯了地域文化的獨特性,真切地印證了地方社會裡諸如「清明大如年」之類約定俗成的社會規範能夠繼續在當代社會裡發揮作用。由民俗節慶的外在顯現,再轉入到節日習俗的文化關聯,原本普通的生活物品,藉助節日這一特殊節點,加上信仰觀念的注入,經由一系列儀式過程,諸多民俗事象具有了深層的文化關聯。從此點出發,就能理解人們在傳統節日里,對儀式的重視和吃穿用的講究,並非是一種對錶面形式的追求和物質慾望的滿足,而是祈求長遠的美好,這也是節日文化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節俗;文化關聯;象徵;清明節

[作者簡介]: 楊秀,女,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100029),主要從事民俗學、藝術人類學研究

引言

節日文化一直是民眾生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寄寓了人們豐富的情感與美好的願望,尤其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幾大傳統節日,歷經數百乃至上千年的傳承變異,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獨特且多樣的節俗儀式和內容。比如春節的節令食品餃子、年糕和湯圓等 ,雖 然 早 已 成 為 尋 常 百 姓 家 的 日 常 消 費品 ,但 因 為 是 在 春 節 這 一 辭 舊 迎 新 的 時 間 點上,它們便與日常消費品有了象徵意義上的不同,韭菜餡的餃子諧音長長久久,芹菜餡的餃子則寓意勤快;而年糕和湯圓象徵著生活年年高和合家團圓。清明節的祭祖、踏青等節俗儀式同樣有其象徵意義。這些節俗儀式和內容承載著厚重的象徵文化,使節日成為時間長河中不同於日常的特殊時間節點。本文主要以嘉興地區的清明節為切入點,看傳統節俗如何通過具體的象徵途徑,與文化建立起關聯及有什麼樣的關聯。

一、嘉興清明節俗概述

嘉興隸屬於浙江省,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稻作文化和蠶桑文化歷史悠久且發達。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稻作生產和蠶桑業一直是該地區廣大農村的主要產業,民間流傳「田好吃一年,蠶好用一年」的說法,足見當地對稻田與蠶桑的重視與依賴。此後,農村產業結構發生改變,青壯勞力逐漸放棄傳統的田蠶生產模式,轉向高收入的新型養殖、產品加工等行業,只有部分老年人還持續著種田養蠶勞作,但田桑收入也只能補貼家用,已遠遠不能滿足全年的吃用開銷。

從調查資料看,雖然嘉興農村的產業結構近二三十年來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農耕社會中形成的傳統節俗文化還在傳承。在幾大傳統節日體系中,除了春節,清明節的地位尤為突出,這裡有「清明大如年」之說,清明節的節俗內容也相應比較豐富。嘉興農村清明節的節期有 3 天,從清明日算起依次為頭清明、二清明和三清明,清明日前一天俗稱清明夜,類似於春節的除夕,很多儀式都在清明夜和頭清明舉行。節俗儀式主要有請神、祭祖、上墳、吃清明夜飯、求蠶神和踏青等。這些本來只是清明節這一時間節點中的習俗行為,但通過特定的地方性知識解釋,便與其他文化產生關聯,使清明節具有多重文化使命。

首先,嘉興的請神祭祖習俗。從清明節的食品來看,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請神祭祖用的供品,另一類是家人自用的食品。這兩類食品有部分重合,但有嚴格的程序,必須是先請神,再祭祖,最後家人食用,自高而低,順序不能顛倒。所請神靈為天官、蠶花娘娘、海神娘娘和財神等民間信奉的各路神仙。祭祖主要是祭祀自家祖先,順便也供奉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請神祭祖都是一家一戶單獨來做,多在清明節前一天進行,所用的供品食材基本一樣,提前備好。前面說過,嘉興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豐富的物產在清明節的食品中也有體現,既有整隻雞、整條魚、豬頭或大塊豬肉,也有糯米粽以及用糯米粉蒸制的多種食品。請神用的雞和豬肉稍微水煮一下即可,不用燒熟,魚要用活魚。請神儀式結束后,把雞和豬肉回鍋做熟,留待祭祖儀式用;把魚拿到河裡放生。俗信認為,魚游得越遠財路越廣。再另做一份熟魚祭祖,這是兩者食材的區別所在,其餘都一樣。有用綠色的草汁糅合糯米粉煎熟的芽麥塌餅,蒸制的清明圓子、繭圓子、立夏狗、困貓等食品。桐鄉一帶還有用繭圓子壘成「繭山」,外面用不摻和草汁的白米粉一圈圈纏繞,相當於蠶絲。立夏狗是用糯米粉捏製成狗的形狀,也有根據家人屬相捏出相應的十二生肖形狀,也多以立夏狗統稱。儀式過後,把立夏狗串起來掛到屋內通風處,待立夏日給家中老人小孩吃,據說可以預防一種叫疰夏的疾病。困貓的形狀是卧著睡覺的貓,寄希望家中嬰兒在養蠶時節能像困貓那樣安睡,家人才能騰出精力全身心投入養蠶勞作中。供品里還有藕,取藕的多絲之相。有些人家最近幾年還買來現成的冬粉用作供品,以求神祖保佑蠶繭多絲。除了這些供品,還有上好的時蔬水果和酒水飲料等。

圖例 用糯米蒸制而成的「立夏狗」

請神祭祖之後,人們開始忙活自家人的清明夜飯,嘉興人很看重清明節的家人團聚,看重清明夜飯。除了前面的供品可加工食用外,還有幾個也算是必備的清明菜,通常有螺螄、馬蘭頭野菜等。當地有「清明螺,賽只鵝」的描述,言說清明螺的肥美,挑出螺肉的動作俗稱「挑青」,二三十年前,還有將吃完的螺螄殼扔到房頂的習俗,俗稱「趕白虎」「除瓦刺」,這樣做都是為了自家養的蠶不生病。食用時令綠色菜蔬,主要是在大地復甦草木生長時節,用綠色代表生命旺盛、生機勃勃的吉祥寓意。據老人回憶,到了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還不寬裕,多數人家清明夜飯上的那盤魚並不捨得吃,而是要留到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蠶快結繭時,在請五聖菩薩佑蠶豐收的儀式上再用。這期間自然少不了花心思好生看護,不定時地回鍋熱透以防變質,不可避免地發霉長毛了,更要及時清理。這盤主要用來擺擺樣子,到最後沒法吃的魚,民間又稱「看燉魚」。除了清明,春節期間也有此一習俗。

圖例 清明螺

其次,嘉興人的上墳習俗。嘉興人除了在清明節舉行請神祭祖儀式外,春節、七月半和冬節(冬至)也都祭拜,供品照例用雞魚肉和時令蔬果等,但沒有前述清明節上用糯米粉蒸製成的各種食品。這些節日只是在家中祭拜神靈和先祖,但不上墳,全年的節日中唯有清明節去給先祖上墳。上墳所帶的物品與墳墓類別有關,嘉興地區有些農村已經實行公墓管理,比如桐鄉烏鎮已經有比較完備的公墓設施和管理。常見的墓穴多一米見方,四角植柏樹,墓碑上除名字外,多鑲有墓主人照片。來上墳的人多帶著印製的大面額冥幣和塑料拉花,也有帶鮮花或塑料花束的。祭拜時把長長的拉花纏繞在柏樹上,祭拜之後,把冥幣燒掉,基本就結束了。相較於新式公墓,舊式土墳還是占更大比重,桐鄉河山鎮的土墳多分散在林間地頭。到土墳上墳的人往往要多帶一把鐵鍬作為添土修整的工具,如果墳地周圍沒有樹木,還要插幾根竹竿,搭掛拉花式紙錢。修葺完墳墓,再用鐵鍬在附近挖出上寬下窄的梯形土方,形似量米的升、斗,當地人俗稱「升籮」,放到墳上面,借其「升」音,祈求祖先保佑後代的日子節節高升。不同輩分的族中祖先,從高到低依次進行。同姓同宗的遠祖墳,墳堆高,拉花多,充分體現了家族力量的優勢,同時也是人丁興旺、後繼有人的民俗註解。

嘉善、海寧等地上墳,還要帶上魚肉、青糰子等供品到墳地祭祖。儀式結束后,把供品帶回去或留下。幾十年前,當地還流行搶墳習俗,即儀式一結束,圍觀守候的人就一哄而上搶食供品。民間俗信認為越搶越興旺,搶的人多,預示著這戶人家當年諸事興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搶墳習俗逐漸淡化,多是上墳的人主動將供品拿與旁人分享。

最後,嘉興地區清明節俗中的集會、踏青活動。與前面請神祭祖的家戶個體活動不同,集會、踏青等活動具有公共性,參與人數眾多,場面熱鬧。嘉興與湖州交界處的含山,每年清明都有軋蠶花廟會,軋是對含山上人來人往擁擠狀態的描繪,蠶花是軋的目標:希望到含山走一走,家中當年的蠶繭豐收。為實現這一目標,還要帶上香燭,拜求山上的蠶花娘娘等諸位神仙保佑,買幾朵被稱為蠶花的專制絹花帶回家,放到蠶匾等處,佑蠶豐收。如今,很多農家不再養蠶,但依舊可以用此來求財、求健康長壽、求考學和仕途順利等。據老年人講,大約四五十年以前,每逢清明,含山腳下的運河裡會集結很多船隻,有拜香船、打拳船、高竿船等從事表演活動的船隻娛神又娛人。兩岸觀眾雲集,商販穿梭其間。含山周邊幾十裡外的民眾都會趕來參加,既是軋蠶花,也是游含山,後者的稱謂更能體現清明踏青習俗。陽春三月,草長樹綠,加之還未進入農忙季節,正是融入大自然、踏青賞春色的大好時機。與含山軋蠶花同樣熱鬧的還有桐鄉雙廟渚的蠶花水會。主要表演活動也是在河裡進行。陸地上則有拜蠶花娘娘和抬娘娘巡村儀式,祈求蠶花娘娘保佑天蠶茂盛,諸事順利。

圖例 嘉興地區的軋蠶花廟會

二、清明節俗的文化關聯

由前述嘉興清明節習俗可知,多數儀式活動的表象背後都有特指的象徵內涵,使得平日里普通的物品在節日里變得不普通,使得某一民俗事象與其他民俗建立起了聯繫。與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清明節比較,嘉興地區的節俗內容的確繁複一些,真切地印證了「清明大如年」所蘊含的深意。除了上墳祭祖、踏青等儀式外,還有祈蠶豐收等意願,這種意願的表達有直接向神靈訴求的,更多的則是藉助傳統儀式得以間接展示。

其一,祈蠶豐收的文化關聯。蠶桑業一度是嘉興人的主要產業,清光緒的《嘉興府志》載:「禾稱天蠶。謂成敗衣食憑之,關乎天命,因有以天蟲作蠶字。」因是天蟲下凡,供人衣食,嘉興人對天蠶的重視幾乎隨時可以感知。除了在具體的蠶事生產環節盡心儘力勞作,還要在看似不相干的諸多儀式中倍加小心。如清明節的請神祭祖儀式,嘉興人在祭品的準備上,加入了具有特殊指向意義的物品,祈蠶豐收。前文介紹的一些糯米粉製品繭圓子和困貓等就屬於此類。這些物品的特殊性,一是在於出現的時間點,是在清明節這一特殊節日里;二是請神祭祖的 特 定 儀 式 中 ;三 是 專 屬 的 加 工 和 直 白 的 命名。同樣的食材捏制出的不同食品,在信仰領域中其象徵意義就不同。名曰繭圓子的,承載著當年蠶繭豐收的使命;困貓則會巫術般地作用於嬰孩身上,使其多睡安靜,解放成年勞動力,從而間接保證蠶業豐收。雖然如今的蠶桑業已經退出主流產業,不是年輕人的首選行當,但家庭傳統祭祀等行為多由五六十歲的老人操持,他們會依慣例準備繭圓子等供品,加入新的豐收訴求。變的只是具體行當所指,對高收入的期盼並沒有變。從這些儀式及物品的表面看,並不直接關乎蠶事生產,但求其豐產的深層意向時時「在場」。可以說,通過傳統的象徵手段祈蠶豐收,是這裡清明節俗的重要文化標誌之一。

其二,清明節與其他特殊時日的關聯。前面提到,嘉興人在清明節時,要做立夏狗,祭拜儀式之後要留待立夏時才食用,其信仰中的特殊效用即是可防食用者在接下來的暑熱天氣里疰夏。清明夜飯中的「看燉魚」也是當時用來「留著看的」。祭祀儀式上和節日餐桌上魚的「在場」,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儀式感,表明儀式的正式和生活的富足。這些特定程序,,將清明節與其他節日關聯起來,是一個特殊時間節點與另一個特殊節點的關聯,與整個節日體系有了呼應,使清明節既有自己獨特的標誌性習俗,又不是孤立的存在。當然,人們在很多節日里的信仰訴求都不是單單限定於當時的時間點,而是至少寄託了全年的願望。

其三,節日食品的特殊功能。除了供神靈祖先食用的豐盛祭品外,當地人在清明夜飯中保留下來的幾個傳統菜都被賦予了明確的象徵意義。吃螺螄,再次指向蠶事豐收的目標;而對綠色時蔬的關注,則體現了順應自然時序,期待生命及一切物事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態勢。李亦園說:「人的一飲一食都隱含著要表達一種信仰的理念及存在的理想,同時更重要的是表達對完美的追求。」日常飲食如此,年節等關鍵時節就更是如此。由此信仰理念出發,就不難理解傳統節日里,人們對吃的講究與追求,其看重的不是或者不僅僅是吃本身,而是信仰層面上的理想及預示意義。不單是吃文化,其他如清明踏青等活動,也是在信仰中期望一年裡能身體健康,精神飽滿。

其四,祭祖儀式的文化關聯。很多地區清明節時節都有祭祖上墳習俗,這是後人對祖先慎終追遠觀念的表達,是對祖先的感念與追思,同時,也是對家族後繼有人的符號表達。清光緒《嘉興府志》載:「清明祭墓,掛紙球先塋,曰:『標墓。』」今人在墳地掛拉花的做法,應是掛紙球儀式的當代演繹。既報請祖先保佑,又明示外人此家族有后且從俗敬祖。

小結

本文從嘉興清明節的節俗文化切入,關注節俗的文化關聯。嘉興的清明節俗事象豐富,從中透露出的民俗情懷也相應多樣。本是普通的物品,藉助節日這一特殊節點,加上信仰觀念的注入,經由一系列儀式過程,諸多民俗事象便具有了深層的文化關聯。從此點出發,就能理解人們在傳統節日里,儀式的講究和吃穿用的鋪排張揚,不是為了一時的表面的享用,而是祈求長遠的美好,這也是節日文化被賦予的特殊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及註釋請參見原文)

END

民俗學論壇

編輯團隊

顧問:葉濤 巴莫曲布嫫 施愛東

我們

投稿 | 合作 | 交流 | 聯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