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珍貴的外科常用手術器械及使用方法(收藏)

【學習目的和要求】

1.認識常用的手術器械。

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結構特點和基本性能。

3.掌握常用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方法。

4.熟悉幾種特殊器械的結構特點、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

【器材】 手術刀、手術剪、血管鉗、手術鑷、持針鉗、拉鉤、縫合針和縫合線等。

手術器械是外科手術操作的必備物品。正確掌握各種手術器械的結構特點和基本性能並能熟練運用是施行外科手術的基本要求和保證。根據槓桿作用原理,一般手術器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帶軸節的器械,在尾部用力,軸節作支點,尖端至軸節形成重臂,柄環至軸節形成力臂,活動時形成夾力,如血管鉗、持針鉗和剪刀等;另一類是用力點在器械中間,工作點在前端,如手術刀、手術鑷等。

一、手術刀

手術刀(scalpel, surgical blade)由刀柄和可裝卸的刀片兩部分組成。刀柄一般根據其長短及大小來分型(圖3-1),一把刀柄可以安裝幾種不同型號的刀片。刀片的種類較多,按其形態可分為圓刀、彎刀及三角刀等;按其大小可分為大刀片、中刀片和小刀片(圖3-2)。手術時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刀柄和刀片。刀柄通常與刀片分開存放和消毒。刀片應用持針器夾持安裝,切不可徒手操作,以防割傷手指。裝載刀片時,用持針器夾持刀片前端背部,使刀片的缺口對準刀柄前部的刀楞,稍用力向後拉動即可裝上。取下時,用持針器夾持刀片尾端背部,稍用力提起刀片向前推即可卸下(圖3-3)。手術刀主要用於切割組織,有時也用刀柄尾端鈍性分離組織。

(一)執刀方式(圖3-4)

圖3-1 手術刀柄 圖3-2 手術刀片

圖3-3 手術刀片的裝卸

圖3-4 執刀方式

1.執弓式 是最常用的一種執刀方式,動作範圍廣而靈活,用力涉及整個上肢,主要在腕部。用於較長的皮膚切口和腹直肌前鞘的切開等。

2.執筆式 用力輕柔,操作靈活準確,便於控制刀的動度,其動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用於短小切口及精細手術,如解剖血管、神經及切開腹膜等。

3.握持式 全手握持刀柄,拇指與示指緊捏刀柄刻痕處。此法控刀比較穩定。操作的主要活動力點是肩關節。用於切割範圍廣、組織堅厚、用力較大的切開,如截肢、肌腱切開、較長的皮膚切口等。

4.反挑式 是執筆式的一種轉換形式,刀刃向上挑開,以免損傷深部組織。操作時先刺入,動點在手指。用於切開膿腫、血管、氣管、膽總管或輸尿管等空腔臟器,切斷鉗夾的組織或擴大皮膚切口等。

(二)手術刀的傳遞

傳遞手術刀時,傳遞者應握住刀柄與刀片銜接處的背部,將刀柄尾端送至術者的手裡,不可將刀刃指著術者傳遞以免造成損傷。

圖3-5 手術刀的傳遞

(三)其他的刀類

有截肢刀、骨刀、軸式取皮刀、鼓式取皮刀等。此外,還有各種電刀、氬氣刀、超聲刀和激光刀等,通過特定的裝置來達到切割組織同時止血的目的。下面簡單介紹高頻電刀(high frequency electrocautery and electrotome knife)。

目前高頻電刀在外科領域中使用很廣泛,其工作原理是高頻電流對組織細胞能產生電解、電熱和電刺激效應。在醫學應用中,主要利用其電熱效應來進行組織切割、解剖、間接或直接電凝,使手術出血量減少到最低程度。高頻電刀類型很多,使用前必須了解其性能及使用方法。手控開關的高頻電刀具有切割和電凝兩個按鈕。

使用高頻電刀有一定的危險性,為預防意外,使用時應注意:

①事先檢查電器元件有無故障;

②移去手術室內易燃物質;

③安置好病人身體的負極板,應盡量靠近手術部位,以便使電流通過最短的途徑安全地返回電凝器,注意不要弄濕負極板,防止燒傷;

④電凝器的功率不應超過250W,電灼前用紗布吸去創面的積血;作一般切割分離時不要使用單純電凝;電器元件未與組織完全接觸前不能通電;

⑤通電時電刀頭和導電的血管鉗不應接觸出血點以外的其他組織或其他金屬器械,盡量減少組織燒傷;

⑥隨時剔除電刀頭末端的血痂、焦痂,使之導電不受障礙;

⑦重要組織器官的附近慎用或禁用電刀。

二、手術剪

手術剪(scissors)分為組織剪和線剪兩大類(圖3-6)。

組織剪刀薄、銳利,有直彎兩型,大小長短不一,主要用於分離、解剖和剪開組織,通常淺部手術操作用直組織剪,深部手術操作一般使用中號或長號彎組織剪。線剪多為直剪,又分剪線剪和拆線剪,前者用於剪斷縫線、敷料、引流物等,後者用於拆除縫線。結構上組織剪的刃較薄,線剪的刃較鈍厚,使用時不能用組織剪代替線剪,以免損壞刀刃,縮短剪刀的使用壽命。拆線剪的結構特點是一頁鈍凹,一頁尖而直。

正確的執剪姿勢為拇指和無名指分別扣入剪刀柄的兩環,中指放在無名指的剪刀柄上,示指壓在軸節處起穩定和導向作用(圖3-7)。初學者執剪常犯錯誤是將中指扣入柄環(圖3-8),而這種錯誤的執剪方法不具有良好的三角形穩定作用,從而直接影響動作的穩定性。剪割組織時,一般採用正剪法,也可採用反剪法,還可採用扶剪法或其他操作(圖3-9)。

圖3-6 手術剪

圖3-8 錯誤的執剪方式

圖3-9 其它執剪方法



剪刀的傳遞:術者示、中指伸直,並作內收、外展的「剪開「動作,其餘手指屈曲對握(圖3-10)。

圖3-10 手術剪的傳遞

三、血管鉗

血管鉗(hemostat)是主要用於止血的器械,故也稱止血鉗,此外,還可用於分離、解剖、夾持組織;也可用於牽引縫線,拔出縫針或代攝使用。代鑷使用時不宜夾持皮膚、臟器及較脆弱的組織,切不可扣緊鉗柄上的輪齒,以免損傷組織。臨床上血管鉗種類很多,其結構特點是前端平滑,依齒槽床的不同可分為彎、直、直角、弧形、有齒、無齒等,鉗柄處均有扣鎖鉗的齒槽。

臨床上常用者有以下幾種(圖3-11):

圖3-11 血管鉗

1.蚊式血管鉗(mosquito clamp) 有彎、直兩種,為細小精巧的血管鉗,可作微細解剖或鉗夾小血管;用於臟器、面部及整形等手術的止血,不宜用於大塊組織的鉗夾。

2.直血管鉗(straight clamp) 用以夾持皮下及淺層組織出血,協助拔針等。

3.彎血管鉗(kelly clamp) 用以夾持深部組織或內臟血管出血,有長、中、短三種型號。

4.有齒血管鉗(Kocher clamp) 用以夾持較厚組織及易滑脫組織內的血管出血,如腸系膜、大網膜等,也可用於切除組織的夾持牽引。注意前端鉤齒可防止滑脫,對組織的損傷較大,不能用作一般的止血。

血管鉗的正確執法基本同手術剪,有時還可採用掌握法或執鉗操作(圖3-12),應避免執鉗方法錯誤(圖3-13)。

關閉血管鉗時,兩手動作相同,但在開放血管鉗時,兩手操作則不一致。開放時用拇指和示指持住血管鉗一個環口,中指和無名指持住另一環口,將拇指和無名指輕輕用力對頂一下,即可開放(圖3-14)。血管鉗的傳遞:術者掌心向上,拇指外展,其餘四指併攏伸直,傳遞者握血管鉗前端,以柄環端輕敲術者手掌,傳遞至術者手中(圖3-15)。



圖3-12 執鉗方法

圖3-13 錯誤執鉗方法

圖3-14 血管鉗的開放



圖3-15 血管鉗的傳遞

四、手術鑷

手術鑷(forceps)用以夾持或提取組織,便於分離、剪開和縫合,也可用來夾持縫針或敷料等。其種類較多,有不同的長度,鑷的尖端分為有齒和無齒(平鑷)(圖3-16),還有為專科設計的特殊手術鑷。

1.有齒鑷(teeth forceps) 前端有齒,齒分為粗齒與細齒,粗齒鑷用於提起皮膚、皮下組織、筋膜等堅韌組織;細齒鑷用於肌腱縫合、整形等精細手術,夾持牢固,但對組織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2.無齒鑷(smooth forceps) 前端平,其尖端無鉤齒,分尖頭和平頭兩種,用於夾持組織、臟器及敷料。淺部操作時用短鑷,深部操作時用長鑷。無齒鑷對組織的損傷較輕,用於脆弱組織、臟器的夾持。尖頭平鑷用於神經、血管等精細組織的夾持。

正確的持鑷姿勢是拇指對示指與中指,把持二鑷腳的中部,穩而適度地夾住組織(圖3-17)。錯誤執鑷(圖3-18)既影響操作的靈活性,又不易控制夾持力度大小。

圖3-16 手術鑷

圖3-18 錯誤執鑷方法



五、持針鉗

持針鉗(needle holder)也叫持針器,主要用於夾持縫合針來縫合組織,有時也用於器械打結,其基本結構與血管鉗類似。持針器的前端齒槽床部短,柄長,鉗葉內有交叉齒紋(圖3-19),使夾持縫針穩定,不易滑脫。使用時將持針器的尖端夾住縫針的中、后1/3交界處,並將縫線重疊部分也放於內側針嘴內(圖3-20)。若夾在齒槽床的中部,則容易將針折斷。

圖3-19 持針鉗 圖3-21 持針鉗的傳遞

圖3-20 持針鉗夾針

(一)持針鉗的傳遞

傳遞者握住持針鉗中部,將柄端遞給術者(圖3-21)。在持針器的傳遞和使用過程中切不可刺傷其他手術人員。

(二)持針鉗的執握方法(圖3-22)

1.把抓式 也叫掌握法,即用手掌握拿持針鉗,鉗環緊貼大魚際肌上,拇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分別壓在鉗柄上,示指壓在持針鉗中部近軸節處。利用拇指及大魚際肌和掌指關節活動維持、張開持針鉗柄環上的齒扣。

2.指扣式 為傳統執法,用拇指、無名指套入鉗環內,以手指活動力量來控制持針鉗關閉,並控制其張開與合攏時的動作範圍。

3.單扣式 也叫掌指法,拇指套入鉗環內,示指壓在鉗的前半部作支撐引導,其餘三指壓鉗環固定手掌中,拇指可上下開閉活動,控制持針鉗的張開與合攏。

4.掌拇法 即食指壓在鉗的前半部,拇指及其餘三指壓住一柄環固定手掌中。此法關閉、松鉗較容易,進針穩妥。

掌指法 掌拇法

圖3-22 持針鉗執握方法



六、其他常用鉗類器械

其他常用鉗類(clamp)器械有(圖3-23):

圖3-23 其它鉗類器械

1.布巾鉗(towel clips) 簡稱巾鉗,前端彎而尖,似蟹的大爪,能交叉咬合,主要用以夾持固定手術巾,並夾住皮膚,以防手術中移動或鬆開。注意使用時勿夾傷正常皮膚組織。

2.組織鉗 又叫鼠齒鉗和Allis鉗,其前端稍寬,有一排細齒似小耙,閉合時互相嵌合,彈性好,對組織的壓榨較血管鉗輕,創傷小,一般用以夾持組織,不易滑脫,如皮瓣、筋膜或即將被切除的組織,也用於鉗夾紗布墊與皮下組織的固定。

3.海綿鉗(sponge forceps) 也叫持物鉗,鉗的前部呈環狀,分有齒和無齒兩種,前者主要用以夾持、傳遞已消毒的器械、縫線、縫合針及引流管等,也用於夾持敷料作手術區域皮膚的消毒,或用於手術深處拭血和協助顯露、止血;後者主要用於夾提腸管、闌尾、網膜等臟器組織。夾持組織時,一般不必將鉗扣關閉。

4.直角鉗 用於遊離和繞過重要血管及管道等組織的後壁,如胃左動脈、膽道、輸尿管等。

5.腸鉗(intestine clamp) 有直、彎兩種,鉗葉扁平有彈性,咬合面有細紋,無齒,其臂較薄,輕夾時兩鉗葉間有一定的空隙,鉗夾的損傷作用很小,可用以暫時阻止胃腸壁的血管出血和腸內容物流動,常用於夾持腸管。

6.胃鉗(stomach clamp) 胃鉗有一多關節軸,壓榨力強,齒槽為直紋,且較深,夾持組織不易滑脫,常用於鉗夾胃或結腸。

7.腎蒂鉗、脾蒂鉗和肺蒂鉗 分別在術中夾持腎蒂、脾蒂或肺蒂時使用。

七、縫合針與手術用線

(一)縫合針

縫合針(needle)簡稱縫針,是用於各種組織縫合的器械,它由針尖、針體和針尾三部分組成。針尖形狀有圓頭、三角頭及剷頭三種(圖3-24);針體的形狀有近圓形、三角形及鏟形三種,一般針體前半部分為三角形或圓形,後半部分為扁形,以便於持針鉗牢固夾緊;針尾的針眼是供引線所用的孔,分普通孔和彈機孔。目前有許多醫院採用針線一體的無損傷縫針,其針尾嵌有與針體粗細相似的線,這種針線對組織所造成的損傷較小,並可防止在縫合時縫線脫針。臨床上根據針尖與針尾兩點間有無弧度,將縫針分為直針、半彎針和彎針;按針尖橫斷而的形狀分為角針和圓針。

圖3-24 縫合針

直計:適合於寬敞或淺部操作時的縫合,如皮膚及胃腸道粘膜的縫合,有時也用於肝臟的縫合。

彎針:臨床應用最廣,適於狹小或深部組織的縫合。根據弧彎度不同分為1/2、、1/4、3/8、5/8弧度等。幾乎所有組織和器官均可選用不同大小、弧度的彎針作縫合。

無損傷縫針:主要用於小血管、神經外膜等纖細組織的吻合。

三角針:針尖前面呈三角形(三菱形),能穿透較堅硬的組織,用於縫合皮膚、韌帶、軟骨和瘢痕等組織,但不宜用於顏面部皮膚縫合。

圓針:針尖及針體的截面均為圓形,用於縫合一般軟組織,如胃腸壁、血管、筋膜、腹膜和神經等。

臨床上應根據需要合理選擇縫針,原則上應選用針徑較細損傷較

(二)手術用線

手術用線(suture)用於縫合組織和結紮血管。手術所用的線應具有下列條件:有一定的張力,易打結、組織反應小,無毒,不致敏,無致癌性,易滅菌和保存。手術用線分為可吸收線和不吸收線兩大類。

1.可吸收縫線(absorbable suture) 主要有腸線(catgut)及合成纖維線。

(1)腸線:

由綿羊的小腸粘膜下層製成。因屬於異種蛋白,在人體內可引起較明顯的組織反應,因此使用過多、過粗的腸線時,創口炎性反應較重。腸線有普通和鉻制兩種。普通腸線在體內約經一周左右開始吸收,多用於結紮及縫合皮膚。鉻制腸線約於2—3周后開始吸收,用於縫合深部組織。各種組織對腸線的吸收速度不同,腹膜吸收最快,肌肉次之,皮下組織最慢。腸線的粗細通過編號來表示,正號數越大的線越粗,「0」數越多的線越細。一般多用4/0~2號腸線,直徑0.02~0.6mm,相鄰的編號之間直徑多相差0.08mm。腸線可用以縫合不適宜有異物長期存留的組織,以免形成硬結、結石等;也用於感染的深部創口的縫合。臨床上腸線主要用於內臟如胃、腸、膀胱、輸尿管、膽道等粘膜層縫合,一般用1/0~4/0的鉻制腸線。較粗的(0~2號)鉻制腸線常用於縫合深部組織或感染的腹膜。在感染的創口中使用腸線,可減小由於其他不吸收縫線所造成的難以癒合的竇道。

使用腸線時應注意:①腸線質地較硬,使用前應用鹽水浸泡,待變軟后再用,但不可用熱水浸泡或浸泡時間過長,以免腸線腫脹易折,影響質量。②不能用持針鉗或血管鉗鉗夾腸線,也不可將腸線扭折,以免撕裂易斷。③腸線—般較硬、較粗、較滑,結紮時需要三重結。剪線時留的線頭應長一些,否則線結易鬆脫。一般多用連續縫合,以免線結太多,致術后異物反應較嚴重。④胰腺手術時,不用腸線結紮或縫合,因腸線可被胰腺消化吸收,從而引起繼發出血或吻合口破裂。⑥盡量選用細腸線。⑥腸線價格比絲線價格貴。

(2)合成纖維線: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合成纖維線應用於臨床。它們均為高分子化合物,其優點有:組織反應輕,抗張力較強,吸收時間長,有抗菌作用。這類線因富有彈性,打結時要求以四重或更多重的打結法作結。常用的有DEXON(PGA,聚羥基乙酸),外觀呈綠白相間,多股緊密編織而成的針線一體線;粗細從6/0到2號,抗張力強度高,不易拉斷;柔軟平順,易打結,操作手感好;水解后產生的羥基乙酸有抑菌作用,60~90天完全吸收,3/0線適合於胃腸、泌尿科、眼科及婦產科手術等;1號線適合於縫合腹膜、腱鞘等。Vicryl(polyglactin 910、聚乳酸羥基乙酸)有保護薇喬和快薇喬兩種,保護薇喬特點是通過水解可在56~70天內完全吸收,材質植入很少,縫線周圍組織反應極小,無異物殘留;體內張力強度高,可支持傷口28~35天;操作和打結方便;塗層纖維消除了縫線的粗糙邊緣,對組織的拖帶和損傷很小。快薇喬是吸收最快的人工合成縫線。其特點是術后第14天時張力強度迅速消失,初始強度與絲線和腸線相仿,組織反應極小,合二為一的圓體角針對肌肉和粘膜損傷較小,特別適合於淺表皮膚和粘膜的縫合。此外,還有Maxon(聚甘醇碳酸)、PDS(polydioxanone、聚二氧雜環己酮)和PVA(聚乙酸維尼綸)等縫線也各有其優點。

2.不吸收縫線

(non-absorbable suture) 有桑蠶絲線、棉線、不鏽鋼絲、尼龍線、鉭絲、銀絲、亞麻線等數十種。根據縫線張力強度及粗細的不同亦分為不同型號。正號數越大表示縫線越粗,張力強度越大。「0」數越多的線越細,最細顯微外科無損傷縫線編號為12個「0」。以3/0、0、4和7號較常用。

(1)絲線和棉線:為天然纖維紡成,表面常塗有蠟或樹脂。絲線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手術用線,其優點是組織反應小,質軟,易打結而不易滑脫,抗張力較強,能耐高溫滅菌,價格低。缺點是為組織內永久性異物,傷口感染后易形成竇道;膽道、泌尿道縫合可致結石形成。棉線的用處和抗張力均不及絲線,但組織反應較輕,抗張力保持較久,用法與絲線相同。根據需要選用。0~3/0為細絲線,適用於一般的結紮與縫合;5/0~

7/0為最細絲線,用於血管神經的縫合;1~4號常稱中號絲線,多用於皮膚、皮下組織、腹膜、筋膜等的縫合;4號以上為粗絲線,常用於結紮大血管,減張縫合等。

2)金屬線:為合金製成,有不鏽鋼絲和鉭絲,具備滅菌簡易、刺激較小、抗張力大等優點,但不易打結。常用於縫合骨、肌腱、筋膜,減張縫合或口腔內牙齒固定等。

(3)不吸收合成纖維線:如尼龍、錦綸、滌綸、普羅倫(prolene)等,優點是光滑、不吸收、組織反應小、抗拉力強,可製成很細的絲,多用於微小血管縫合及整形手術。用於微小血管縫合時,常製成無損傷縫合針線。其缺點是質地稍硬,線結易於鬆脫,結紮過緊時易在線結處折斷,因此不適於有張力的深部組織的縫合。

3.特殊縫合材料

目前臨床上已應用多種切口釘合和粘合材料來代替縫針和縫線完成部分縫合。主要有外科拉鏈、醫用粘合劑、外科縫合器等。其優點有:使用方便、快捷,傷口癒合后瘢痕很小。但縫合仍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

(1)外科拉鏈:結構是由兩條塗有低變應原粘膠的多層微孔泡沫支撐帶組成,中間是一條拉鏈,其兩邊的串帶縫合在支撐條內。在使用時必須仔細縫合傷口皮下組織層,擦乾分泌物及血跡,將兩邊的串帶分別粘貼於傷口兩側的皮膚上,最後收緊拉鏈並蓋以無菌干紗布。其優點是無創、無痛操作,傷口自然癒合,減少傷口異物和新鮮創傷造成感染的危險,無縫線和閉合釘的痕迹,無需拆線,傷口癒合更加美觀。通常適用於較整齊的撕裂傷口或手術切口的閉合,但不適用於身體毛髮多、自然分泌物多以及皮膚或肌膚組織損失過多的傷口。

(2)醫用粘合劑:α-氰基丙烯酸酯同系物經變性而製成的醫用粘合劑,近年廣泛應用於臨床,為無色或微黃色透明液體,有特殊氣味。具有快速高強度粘合作用,可將軟組織緊密粘合,促進癒合。粘合時間6~14秒,粘合后可形成保護膜,維持5~7天後自行脫落。主要用於各種創傷、手術切口的粘合,具有不留針眼瘢痕、促進組織癒合、止血、止痛和抗感染等作用。使用時,必須徹底止血,對合皮膚,擦去滲出液。

(3)外科縫合器:有人稱之為吻合器或釘合器,以消化道手術使用最為普遍。

消化道縫合器種類很多,根據功能和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為管型吻合器、線型吻合器、側側吻合器、荷包縫合器及皮膚筋膜縫合器。依手術的需要可選擇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吻合器。使用前應閱讀說明書,了解器械結構和性能。現以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為例簡單介紹其結構和使用方法。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由幾十個部件組成,其基本結構為

①帶有中心桿的刀座和抵釘座;

②內裝兩排圓周形排列的鉭釘及推釘片和環形刀的塑料釘倉;

③裝有手柄、推進器、調節螺桿的中空器身(圖3-25)。

使用時,先關好保險桿,檢查塑料釘倉內鉭釘是否安放合適。將塑料釘倉裝在器身頂部,塑料釘架上的凸口對準器身的凹口,旋緊金屬外罩,將釘倉固定在吻合器器身上,塑料刀座裝入抵釘座內,組裝好的吻合器抵釘座和釘架分別放入待吻合的消化道兩端,並圍繞中心桿將消化道兩端各作一荷包縫線緊扎於中心桿上。中心桿插入器身後,順時針方向旋轉調節螺桿,使消化道兩斷端靠攏,壓緊。打開保險桿,單手或雙手握住手柄,一次性擊發,吻合和殘瑞環形切除—次完成,再逆時針方向旋轉尾部調節螺桿,使中心桿與縫合器身逐漸脫開,再將器身前端依次向兩側傾斜,以便於抵釘座先退出吻合口,然後再將整個縫合器輕柔緩慢地退出,吻合即已完成〔因3-26〕。

圖3-25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1.中心桿 2.釘架 3.器身 4.未組裝的釘架 5.抵釘座及刀座 6.釘架及環形刀平面)

旋轉調節螺桿,使消化道兩端靠攏

打開保險桿后擊發 退出吻合器

圖3-26 管型消化道吻合器使用示意圖



吻合器釘合的優點有節省時間,對合整齊和金屬釘的組織反應輕微。缺點是由於手術區的解剖關係和各種器官的釘合器不能通用,所以只能在一定範圍內使用,有時發生釘合不全,且價格貴。儘管吻合器釘合技術先進,可以代替手法縫合,在臨床上應用日益廣泛,但外科基本手術操作是外科醫生的基礎,對初學者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掌握和練好基本功。

八、牽開器

牽開器(retractors)又稱拉鉤,用以牽開組織,顯露手術野,便於探查和操作,可分為手持拉鉤和自動拉鉤兩類。有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規格,可根據手術需要選擇合適的拉鉤。常用的拉鉤有以下幾種(圖3-27):

1.甲狀腺拉鉤 2.腹腔拉鉤 3.皮膚拉鉤 4.S形拉鉤 5.自動拉鉤

圖3-27 常用牽開器

1.甲狀腺拉鈞 也叫直角拉鉤,為平鉤狀,常用於甲狀腺部位牽拉暴露,也常用於其他手術,可牽開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和筋膜等。

2.腹腔拉鉤 也叫方鉤,為較寬大的平滑鉤狀,用於腹腔較大的手術。

3.皮膚拉鉤 也叫爪形拉鉤,外形如耙狀,用於淺部手術的皮膚牽開。

4.S形拉鉤 也叫彎鉤,是一種「S」形腹腔深部拉鉤,用於胸腹腔深部手術,有大、中、小、寬、窄之分。注意S拉鉤的正確使用方法。

5.自動拉鉤 為自行固定牽開器,也稱自持性拉鉤,如二葉式、三葉式自動牽開器,腹腔、胸腔、盆腔、腰部、顱腦等部位的手術均可使用。

全方位手術牽開器(圖3-28)是一種新型自動拉鉤,能充分顯露手術野,可節省l~2名助手,並明顯減輕手術助手的勞動強度。適用於上腹部、盆腔及腹膜后所有手術,如肝腎移植術、全胃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脾切除術、肝腫瘤切除術、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及膀胱和前列腺手術等。

使用拉釣時,應掌握正確的持鉤方法和使用方法,拉鉤下方應襯墊鹽水紗布墊或濕治療巾,特別是在使用腹腔拉鉤時更應注意。敷料襯墊可以幫助顯露手術野,保護周圍器官及組織免受損傷。使用手持拉鉤時,牽引動作應輕柔,避免用力過猛,根據術者的意圖及手術進程及時調整拉鉤的位置,以達到最佳顯露。

圖3-28 全方位手術牽開器

九、吸引器

吸引器(suction)用於吸引手術野中的出血、滲出物、膿液、空腔臟器中的內容物、沖洗液,使手術野清楚,減少污染機會。吸引器由吸引頭、橡皮管、接頭、吸引瓶及動力部分組成。動力又分馬達電力和腳踏吸筒二種。吸引頭結構和外形有多種,金屬或一次性硬塑料雙套管、單管(圖3-29)。雙套管的外管有多個孔眼,內管在外套管內,尾部以橡皮管接於吸引器上,多孔的外套管可防止內管吸引時被周圍的組織堵塞,保持吸引通暢。

圖3-29 吸引器頭

十、敷料

敷料(dressing)一般有紗布和布類製品。

1.紗布塊 用於消毒皮膚,拭擦術中滲血、膿液及分泌物,術后覆蓋縫合切口,進入腹腔應用溫濕紗布,以垂直角度在積液處輕壓,蘸除積液,不可揩擦、橫擦,否則易損傷組織。

2.小紗布分離球 將紗布卷緊成直徑0.5—1cm的圓球,用組織鉗或長血管鉗夾持作鈍性分離組織用。

3.大紗布墊 用於遮蓋皮膚、腹膜,濕鹽水紗布可作腹腔臟器的保護用,也可用來擦血,為防止遺留腹腔,常在一角附有帶子,又稱有尾巾。

十一、手術器械台擺置原則

手術器械台準備一般由器械護士完成。將無菌布類包放在器械台上,打開外面的雙層包布,再打開手術器械包,將器械放置在器械台上,按使用方便分門別類排列整齊。其原則有:

1.嚴格分清無菌與有菌的界限,凡無菌物品一經接觸有菌物品后即為污染,不得再作為無菌物品使用。

2.器械檯面和手術檯面以下為有菌區,凡器械脫落至檯面以下,即使未曾著地亦不可再用,縫線自檯面垂下部分,亦作已污染處理。

3.保持無菌布類乾燥。鋪無菌巾單時,器械台與手術切口周圍應存四層以上以保持適當厚度。

4.檯面保持乾燥、整潔,器械安放有條不紊。將最常用的器械放在緊靠手術台的升降器械托盤上,以便隨取隨用。對用過的器械必須及時收回,揩凈,安放在一定的位置,排列整齊;暫時不用的放置器械台的一角,不要混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