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個老兵的承諾

一日立心,一生執念。

39年前,

18歲的沈汝波在軍營里許下諾言

:一生要做10萬件好事。

之後的漫長歲月里,

他始終不忘初心,

即便身患癌症,

依然在踐行著諾言。

10萬件好事,如今他已經完成82500多件。

39年初心不忘,

這是一個軍人的莊嚴承諾,

是一個退伍老兵、

一名共產黨員

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

堅守。

社會各界關心、關愛好人沈汝波,市委書記孟祥偉先後5次看望慰問沈汝波。這是孟祥偉2017年3月27日看望慰問沈汝波。

「他是這座城市的一個精神支柱,一面旗幟,一盞明燈。他的精神直擊人心,經得起檢驗。」市委書記孟祥偉對他如此盛讚。

他是優秀軍人的代表。在他身上,體現出一個軍人的品德。不管在部隊還是到地方,他心中的國防綠永不褪色,始終以一個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無私奉獻、不求索取、點燃自己、帶動他人來詮釋新時代軍人的內涵,用軍人鋼鐵般的意志支撐著病弱之軀,帶領一座城市把正能量匯聚。

他是優秀黨員的代表。在他身上,體現出一個共產黨人對其宗旨的堅守。他並非領導幹部,更沒擁有多少財產,但他捨棄小我,時刻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記在心裡、融入血液里,用39年如一日的堅持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信念和價值,書寫了對黨的忠誠,凝聚了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一種精神。

他是優秀市民的代表。在他身上,體現出一個公民的責任、情懷。作為一個普通市民,他關心城市、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像螢火蟲一樣,用微弱的光亮照亮別人。他所做的並不驚天動地,卻如春雨潤物無聲,引領著身邊人不再吝惜愛心,用舉手之勞,讓美德匯聚。

是什麼能讓他把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堅持一生,甘願放棄個人利益?是什麼讓那麼多人自願和他走到一起,把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江河?

走近沈汝波,就像沐浴在一季溫暖的春風中……

▲2006年,沈汝波義務為先茂里社區老人理髮。義務理髮已經成為沈汝波「保留節目」。

初心篇: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1978年2月22日,是我一生難忘的日子。這天我接到了入伍通知書,一夜沒有合眼,非常激動。」在這天日記的頁邊上,沈汝波標上了這樣幾個字:人生轉折點。

1978年,一個18歲的年輕人走進軍營,帶著他和父親兩代人的心愿。

沈汝波出生在山東臨清,家裡兄妹五個,他是老大。家境貧寒,於是他早早幫父母分擔養家的責任。

「汝波從小就聽話,特別照顧弟弟妹妹。家裡很窮,他很小就跟我們幹活兒養家。」儘管沈汝波常說自己小時,因為奶奶寵著挺嬌氣的,但在母親邢培貴眼裡,他是個懂事的孩子,放了學就回家做飯,照顧弟弟妹妹。父母每天一回家,就能吃上他端來的熱乎飯。「有時看他小臉被煙熏得跟小鬼似的,我真是又想笑又想哭!」

13歲時,沈汝波就常和父母一起去西窯拉磚掙錢,瘦小的身上,常常是這裡一條血道子,那裡一個血泡。

15歲時,因為家裡窮,沈汝波無奈輟學,去菌肥廠幹了兩年零活兒。因為踏實肯干,廠領導經常誇「這個小夥子好」。為了補貼家用,他養了幾隻兔子,賣了大的買小的,來回倒,攢點零錢給家裡買油買鹽,自己一點兒也捨不得花。

「我哥小時候就熱心,誰家有點事,總去幫忙。」在弟弟沈汝肖記憶里,當年的哥哥閑不住,不是幫這家種種地,就是幫那家攏攏柴火。

「認吃虧,別佔便宜。」這句父母從小經常叮囑的話,沈汝波一直記在心裡。「父親做了20多年生產隊長,從來不佔隊里一點便宜。我還記得隊里安排派飯時,到誰家,誰家能跟著吃點好的,但父親從來不往自己家安排。他還常教育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努力做好。」

貧困的家庭,卻讓樸素的做人道理打小在沈汝波心裡扎了根。

1977年末,部隊來沈汝波的家鄉徵兵,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在那個年代,能夠當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去保家衛國,是所有年輕人心中無上榮光的事,沈汝波也不例外。而且在他心裡,對軍營還藏著另外一份情結。

「父親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從沈汝波記事起,就常聽父親念叨從前的事。父親小的時候,家裡很窮,總是上頓不接下頓,孩子們常常餓得站都站不起來。父親6歲那年,爺爺被保長一頓毒打,回來后再沒站起來,不久就離開人世。爺爺一走,家裡的頂樑柱沒了,留下奶奶和5個幼小的孩子。為了生存,奶奶去給地主家當奶媽,兩個姑姑被賣到濟寧去給人當童養媳。直到解放,奶奶、姑姑被解救,一家人才團圓。

「父親常說,沒有共產黨、解放軍,就沒有咱家。」沈汝波說,父親小時候就愛跟在解放軍戰士後頭跑,特別想當兵,但因為是家裡獨生子,按規定不能參軍,所以未能如願。「這也成了父親一生的遺憾。我們兄妹五個,我是老大,所以特別想替父親圓了這個夢,參軍報效祖國。」

也許是命運要幫助父子倆彌補上這份遺憾,這次徵兵,沈汝波家鄉有73個年輕人報名,但是只選三個人,而他幸運地成為三人中的一個。

「1978年2月22日,是我一生難忘的日子。這天我接到了入伍通知書,一夜沒有合眼,非常激動。」這是沈汝波日記里的一段話。在這天日記的頁邊上,他標上了這樣幾個字:人生轉折點。

的確,綠色的軍營,正等待一個年輕人發生蛻變,並將引導他走上一條平凡而偉大的奉獻之路。

「你到部隊要好好接受錘鍊,回報黨和解放軍的恩情,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臨走時,父親叮囑他。

「我一定好好乾,爭取多幹上幾年,就當替您參軍了。」他對父親承諾。

2010年2月,沈汝波為空巢老人做理療。

——「他指著那本《十萬個為什麼》,說這一生要做10萬件好事。我很驚訝,提醒他這可不是幾年、十幾年能做到的,是要用一輩子做的事。可他說,一定要做到。」

剛剛進入軍營,對於沈汝波來說,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那麼令人激動。但此時的他,只是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還不明白軍人兩個字意味著什麼,有的時候管不住自己,還有的時候想耍點小聰明偷個懶。

參加新兵訓練時,看別人走正步七扭八歪,還有的人順拐,沈汝波忍不住樂得前仰後合。教官批評了他,可不一會兒,他還是綳不住樂。結果,教官罰他一個人在大太陽底下走了兩個小時正步,下來時腿都邁不動了。

剛練習疊被子時,沈汝波咋也疊不成個豆腐塊。他腦筋一轉,耍上了小聰明,找來個紙盒塞進被子里,這樣一疊就是方方正正的了。檢查內務的來了,一開始還誇「看這個新兵疊得多好」,再伸手一摸,露餡了!沒跑兒,又遭到領導一頓嚴厲批評。

這樣的小事現在說起來好笑,但在當時對沈汝波是深刻的教訓。他也因此明白,自己不再是普通的農村孩子,而是一名軍人,要忠於職守,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部隊的大熔爐里一步步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而軍營真正帶給千千萬萬和沈汝波一樣的年輕人的,絕不僅僅是健壯的體魄和嚴明的紀律性,還有鋼鐵般的意志、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多年以來,學雷鋒做好事都是部隊里的優良傳統。沈汝波所在的炮十師三十三團七連炮四班是「英雄師」里的「英雄班」,班代是連里的「學雷鋒標兵」,經常為當地居民做好事。入伍后,沈汝波和其他新兵很快就被部隊的學雷鋒氛圍感染,在老兵的帶動下,大家有活兒都搶著干,生怕落在別人後頭。

「那時候就是這種氛圍,人人搶著做好事,有啥活兒干不上都睡不好覺。學習雷鋒、董存瑞、黃繼光,大家都講個無私奉獻、不怕犧牲。」在這樣的氛圍里,沈汝波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像雷鋒一樣,為人民做一輩子的好事。從掃院子、掃走廊這樣的小事開始,他把自己的決心一步步落實到行動上,很快成為新兵中表現最出色的一個,經常得到表揚。越表揚,他的動力就越足。

「沈汝波入伍時,是我親自把他接來的。雖然我跟他相處只有一年多時間,但他是令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戰友。」指導員靖貴山還記得,當年的那個小戰士,儘管體質不是那麼好,但訓練刻苦,軍事技術一流,工作起來積極肯干,特別在學雷鋒方面表現尤為突出。「這個戰士非常可愛,一有時間總是琢磨如何幫助別人,做好事。」

看到沈汝波積極要求上進,靖貴山格外關注他,幾次找他談話,鼓勵他繼續努力,學好軍事技術的同時,多去學雷鋒做好事,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一次談話時,靖貴山提到毛澤東的一句話,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在沈汝波的心裡激起了波瀾。是啊,怎樣才能督促自己,一輩子把做好事堅持下去?目光所及,他被書架上的一本書吸引,「《十萬個為什麼》,那麼我能不能在一生里,完成10萬件好事?」

「他指著那本《十萬個為什麼》說,這一生我要做10萬件好事。我很驚訝,提醒他這可不是幾年、十幾年能做到的,是要用一輩子做的事。可他說,一定要做到。」儘管已經過去近40年,這一幕在靖貴山腦海里依然清晰。

幾天後,靖貴山把沈汝波下決心一輩子做10萬件好事的事情在全連做了表揚,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當時有的人很佩服他,但也有的人覺得這不過是年輕人一時心血來潮,肯定堅持不下去。

的確,在那個年代,年輕人許下類似的豪言壯語並不鮮見,但隨著時過境遷,很多人也就漸漸淡忘了。可沈汝波卻真的把他的諾言,用一輩子時間來兌現。從許下諾言那天起,他給自己下了任務,每天至少做4件好事,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做一件好事畫上一筆,檢驗、督促自己去完成任務。

10萬件好事,是一句誓言、一個目標、一種約束、一份激勵、一場考驗。儘管這一「量化」做好事的方式曾遭到個別人的非議,但對於沈汝波來說,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自我鞭策。經年累月,他做好事的決心更加堅定,為人民服務的足跡更加清晰。

2010年春節沈汝波看望空巢老人,陪著他們一起過年

——他沒白天沒黑夜地「長」在豬圈裡,四處撿來破盆舊桶,用瀝青堵上漏洞,給每頭豬單獨進食,避免交叉傳染。他四處請教治療方法,打針、撒白灰……經過他精心治療和照顧,病倒的豬一頭頭站了起來。

就像雷鋒口中那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在部隊6年,沈汝波換了6個崗位,養豬、養雞、挖煤、種菜……哪裡有需要,哪裡最臟最累,他就毫無怨言地去哪裡,而且在每一個崗位上,表現都非常出色。

入伍第一年在炮班,他刻苦鑽研軍事技術,各項任務都搶著干,獲得了「全能炮手」的稱號。

入伍第二年,為了改善伙食,連隊里買了一批小雞、小鴨。可是戰士們都是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養雞養鴨的活兒誰愛干?領導把這個任務安排給了沈汝波,他也有點猶豫,不是不愛干,而是擔心自己沒經驗,干不好。領導說:「你是新兵里表現最好的,交給你,我們放心。」

養雞養鴨絕不是個輕巧活。每天,沈汝波都得去野地里挖上幾大筐野菜,回來后一點點剁碎餵給小雞小鴨。沒多久,他發現了個怪現象,小雞小鴨的數量怎麼總在減少。仔細一觀察,原來駐地附近的黃鼠狼多,一到夜裡,就鑽到雞舍里飽餐一頓。為了保護小雞小鴨,他索性把行李搬到雞舍里,一住就是一個半月。

「白天得挖菜餵食,挺累的。晚上滿雞舍都是嘰嘰喳喳的,根本睡不著。」雖然辛苦,但看著小雞小鴨一天天長大,幾個月後,戰士們吃上了新鮮的雞蛋、鴨蛋,沈汝波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每天,他把新下的雞蛋、鴨蛋一個個編上號,精心保存好。

入伍第三年,連隊養豬的飼養員複員了。因為養雞養得好,領導又相中了他。

「大家來參軍,都願意學點技術。養豬這個活兒,又臟又累,還學不到什麼技術,一般人都不願意干。大小夥子,誰願意整天一身臭味兒啊,但沈汝波沒有怨言地幹了,而且兢兢業業。」當年的司務長施殿武還記得,那時每天都能看到沈汝波一趟趟挑著發著異味的泔水,從食堂送到幾百米外的豬圈去餵豬。因為認真細心,他的豬養得又大又胖,團里還專門組織別的連隊來參觀取經。

一天,因為身上長了個瘤子,沈汝波正在醫院裡等待做手術,連長急匆匆地來了,帶來一個壞消息:連隊的56頭豬傳染上了口蹄疫,都趴下了。沈汝波一聽,急了,起身就要回部隊。

「明天就要手術了,你不能走。」醫生攔住他。

「不行,全連戰士靠它們補充營養呢,說啥我得回去。」他回答得斬釘截鐵。

拖著虛弱的身體回到部隊,沈汝波連宿舍都沒進,直接奔向豬圈。看到一頭頭病懨懨趴在地上的豬,他心急如焚。接下來的幾天,他沒白天沒黑夜地「長」在豬圈裡,四處撿來破盆舊桶,用瀝青堵上漏洞,給每頭豬單獨進食,避免交叉傳染。他四處請教治療方法,打針、撒白灰……經過他精心治療和照顧,病倒的豬一頭頭站了起來。這次鬧口蹄疫,別的連隊豬死了一大半,而他養的豬竟然全部存活。

留守連隊種菜時,他用在山上看菜地的空閑時間撿牛糞做肥料,堆成一座小山。

當護林員時,他像呵護孩子一樣精心照顧每一棵小樹,一趟趟從河溝挑水澆。別的連隊新栽小樹成活率75%,他創造了97%成活率的「奇迹」,得到團里和師部的表彰。

「干一行愛一行標兵」「老黃牛」「優秀護林員」……在部隊6年,他受到大大小小表彰600多次。入伍第三年,因為表現出色,他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成為同批新兵中最早入黨的人之一。

從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更在他心中紮下了根。

2005年 租住房的 單元的衛生都被老沈包了

——「好事做得多了,戰士們見到沈汝波,不叫他名字了,都喊他雷鋒。」

儘管在部隊工作忙、訓練辛苦,但沈汝波一有閑暇時間,就去幫戰友和駐地百姓做好事。他承諾的10萬件好事,在部隊里完成了8600多件。

雖然已經闊別多年,但提起沈汝波在部隊做過的好事,老戰友們依然如數家珍。

「他這個人做好事不圖名不圖利,你表揚也好,不表揚也好,我都是這樣做。」在老戰友李成峰的印象里,沈汝波是別人怎麼早也早不過他的那個人。「在部隊學雷鋒做好事氛圍特別濃,大家都比較積極,但他總是比我們早一步。每次掃雪、掃院子,我們到時,他基本掃差不多了。做好事總是搶在大家前頭,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餵豬這個工作非常埋汰,臭烘烘的,還非常累,誰也不願意干。但他不怕吃苦,不怕臟累,給我印象很深。出於敬佩,我也常去幫他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李成峰的眼前,彷彿又出現了那個拎著掃帚、挑著泔水的忙碌身影。

「他給我的印象非常勤懇,閑不住。細小的事他都能想到,並主動去做。在我們連隊他做好事最多,經常受表揚。」李春澤入伍比沈汝波晚一年,兩人共同在一個班服役了5年。他還清楚地記得,冬天宿舍里燒爐子取暖,每天沈汝波都第一個起來,掏爐灰、生爐子,打掃衛生。

「他平時訓練非常刻苦,在掌握軍事要領上比較熟練。我們是新兵,他用業餘時間給我們做示範,把自己學到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我們。」這件事,同樣讓李春澤記憶深刻。「他複員之後在秦皇島能繼續做好事,被樹為道德模範、優秀共產黨員,咱認為他當之無愧,也不是偶然的,是軍人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給病號送飯,幫新兵洗衣服,去炊事班幫廚……在戰友們的記憶里,這樣的好事數也數不完。

「說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要為人民立功勞……」這首歌,是沈汝波在部隊最喜歡聽、聽進心裡的歌。

一年冬天,沈汝波在駐地附近遇到一位打水的老人。老人行動不方便,井口又結了冰,很危險。他趕緊上前幫忙打了水,又一直送到家。聊天中,沈汝波得知,老人家裡無兒無女,他和老伴都已年過七旬,又都有病,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大爺大娘,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孩子。」

從那以後,沈汝波時常出現在老人家裡,挑水掃院子,擦窗戶洗衣服,啥都干,還用自己省下的津貼為他們買葯看病。

「孩子,真不知道咋謝你,你真是我們的親人啊。」大娘常拉著沈汝波的手,淚眼婆娑。

這件事,沈汝波從未和任何人提起。但因為那段時間總往老人家裡跑,部隊里有人犯了懷疑:這小子是不是和當地的姑娘搞上對象了?這可是違反紀律的。後來部隊派人一調查,才讓這件好事浮出水面。

類似的好事不勝枚舉。

有一次,沈汝波在護林時,看到一位老大娘背著撿來的一大捆樹枝特別吃力。

「大娘,把這個給我,我年輕,有勁兒。」他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不容分說地把樹枝背到自己身上,一直送到5里地外的大娘家。

大娘要留下他吃飯,他說啥也沒吃。不過等他回到連隊時,已經錯過了晚飯時間,只好空著肚子餓了一晚上。

農忙季節,沈汝波常帶著戰友到附近屯裡,幫助五保戶、困難戶種菜、澆水。當地的村幹部和村民為此特地到部隊感謝他,稱讚他是部隊的活雷鋒。

「好事做得多了,戰士們見到沈汝波,不叫他名字了,都喊他雷鋒。雖然有時帶著點開玩笑,但也證明了大家對他的認可。一些新兵在他的影響下,也開始主動做好事。」提起這些事,老戰友們依然津津樂道。因為表現突出,沈汝波多次被部隊評為「學雷鋒先進分子」。

6年的軍營生涯,把沈汝波從一個毛頭小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軍人和共產黨員,賦予了他敢於承擔、有困難沖在前的勇氣和不計較個人得失、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以及堅持到底的毅力。

「我雖然離開了部隊,但還是個兵,還要保持軍人本色,在黨和國家、人民需要時奉獻犧牲,在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前捨棄自我,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服務百姓、服務社會。」在沈汝波心裡,綠色的軍裝,是他一生的底色,不管身份怎麼變,諾言不變,軍人的「內核」不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那句軍營里許下的諾言,

註定將陪伴他一生。

2005年,的黨義愛心服務站為居民提供各種志願服務 。

堅守篇心之所向,雖遠必達

——「我不要照顧。我手有殘疾但有手藝,能養活自己。有這些工夫還不如多做幾件好事!」

1984年退役,沈汝波沒有回到山東老家,「我想出去闖闖。憑在部隊練的本事,到哪兒都能幹好。」

來到秦皇島市蔬菜公司,這個凡事全力做的小伙兒,鉚足了全身的勁兒,啥活兒都沖在前。

1985年,單位拆除一處老房子。小雨淅淅瀝瀝,沈汝波冒雨第一個爬上屋頂,但誰也沒注意,房頂支柱已經被小偷取走,他被瞬間塌下來的房子壓在裡面。

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醫生甚至讓準備後事了。幸運的是,經過全力搶救,沈汝波活了下來,但左手兩截手指斷在廢墟里沒再找到。

帶著還沒痊癒的傷手,他成了公司一名製冷工。這是個苦活兒也是個技術活兒。雖然手殘疾了,但他從不以此為借口偷懶,反而總是主動找活兒干,工作20年,從來沒休過假。憑著這樣的勁頭,他成了業務骨幹,還帶出8個徒弟,5次被公司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那時,製冷設備排霜每小時需300元電費,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能不能給單位省點兒電錢呢?他動了心思,最後琢磨出採取人工除霜的方法。每天從早晨7點一直到中午12點,他不停地用水沖刷機器,雖然又冷又累,但開機製冷時間縮短了,電省了。20年裡,他人工排霜不知為公司節省了多少電費。

為了帶動更多人一起為百姓做好事,1991年,沈汝波和單位幾位黨員成立了黨義服務小組。業餘時間裡,他在路邊搭起了理髮棚子,用在部隊學的手藝為困難戶、殘疾人、軍人、孤寡老人等免費理髮。

2003年單位改制,買斷工齡時沒有把他當兵的6年時間算進去。吃苦受累他都心甘情願,但他一生引為自豪的軍旅生涯不被認可,沈汝波感到少有的委屈。很多同事忙著向單位要待遇、講條件,有人拿著相關文件邀沈汝波找單位講理去。除了軍齡,他的因公致殘本也可以要求單位照顧。但幾經考慮,沈汝波卻作出了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我不要照顧。我手有殘疾但有手藝,能養活自己,有這些工夫還不如多做幾件好事!」

妻子沒工作,孩子還在上學,全家一個月的固定收入是230元的失業金,沈汝波下崗后的生活立馬捉襟見肘。

正趕上「八一」建軍節。沈汝波按以前的習慣,打算去北大營給官兵免費理髮。但這一次,因為已經從單位下崗,開不出介紹信,他不能再進入軍營服務。

「沒有了單位,好事還做不成了嗎?」沈汝波用剛剛拿到的第一個月失業金,給部隊送去了一車西瓜……

看到丈夫可回來了,等著拿錢去買米的妻子李玉雲立刻朝他要錢。「錢讓別人借走了,沒日子還。」沈汝波硬著頭皮說。李玉雲根本不再問那個「別人」是誰,心知肚明丈夫又用錢辦了他想做的事,因為她太了解他了!

一個理髮棚子,成了沈汝波家裡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在他心裡,為他人服務遠比賺錢重要。理一次髮,他只收1元錢,而且堅持對特殊群體減免費用,這樣一來,收入更低。

家裡日子緊巴,沈汝波和李玉雲甚至割過草、撿過廢品補貼家用。而有人給他算過筆賬,這麼多年,他為別人提供的免費理髮、按摩,如果收錢的話,早已超過百萬、幾百萬。但在沈汝波的概念里從不考慮這些。

不管生活怎麼艱難,雷打不動的是,記錄做好事件數的小本子上,那個「正」字一天天在增加。

▲不管生活怎麼艱難,雷打不動的是,沈汝波記錄做好事件數的小本子上,那個「正」字一天天在增加。

——「剪了20年頭,就花了這1元錢。」郭淑珍伸出兩根手指比畫著。

7月17日上午,帶著「先茂里黨義治安巡邏隊」袖箍的沈汝波,騎腳踏車來到先茂里小區。人瘦得厲害,袖筒晃晃蕩盪的。

頭兩年,沈汝波搬到了返遷安置的金港花園小區。雖然離開了先茂里,但這裡的事他總是惦記著。剛聽說12棟樓前路燈壞了,他趕緊去找了路燈管理處的人幫忙。

小區居民見到沈汝波,還像以前那樣喊著他「外號」:「『老黨』來了啊。」

了解內情的人起急了,「你又折騰來幹啥,我們不能幹啊?有事兒打電話不行嗎!」

沈汝波說話費勁兒,瞅著大伙兒樂。87歲的郭淑珍緊著走了兩步過來,從頭到腳地打量他,一臉皺紋擰到一起,心疼地說:「咋這瘦了呢,上次見沒這樣呢?」

郭淑珍老伴去世早,家裡困難,沈汝波免費給她理髮,一晃就是20年。「看我一個人過,天天撿破爛忒可憐,他總來幫我,給我買這買那的。頭一次來剪頭,他說啥不收錢,我說那哪兒行,都得養家糊口的,扔下1塊錢就跑了。」

「剪了20年頭髮,就花了這1塊錢。」郭淑珍伸出兩根手指比畫著。

在先茂里,一提「老黨」,大家都知道是沈汝波。2003年,他租了先茂里一間下房開起了「黨義理髮店」。

「黨義,就是為黨和社會盡義務。」這是沈汝波給出的定義。

他在店裡公示服務內容:殘疾人、五保戶、特困戶、軍烈屬和現役軍人免費理髮,節假日所有人半費,行動不便老人、殘疾人、嬰兒上門服務……

志願服務的星星之火,悄悄閃亮光芒。

就在這一年的11月,剛到先茂里社區當居委會主任的李春潔被「黨義」這倆字吸引住了。

「我看他有不少免費服務項目,門前放著修車、打氣的工具,讓人隨便用。他還告訴我,要做10萬件好事,用畫『正』字的方法記著,那會兒已經做了4萬多件。我看著他寫滿『正』字的本兒,心想,這地方咋會有這樣的人呢?!」

儘管當時李春潔有點疑惑,可不久,沈汝波幫助居民做好事的各種消息就不斷地往她的耳朵里「灌」了。

——老沈堅持多年定期到養老院、部隊義務服務,有時一天要為100人理髮,累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除了免費理髮,每天他還拿出4個小時作為免費按摩時間。那些居民中行動不便的老弱病殘,他就乾脆上門去服務。

——先茂里8棟王培雲老人,因為一股急火眼睛突然失明,可交不起住院押金,只好在家養著。老沈聽說后找上家門,「我給你按摩試試,不收分文。」連續20天後,老人的眼睛復明了,逢人就說:「這樣的好人到哪去找啊!」

——小區健身場地沒硬化,平時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沈汝波找來人鋪了200多平方米的水泥場地,居民都特別高興,跳廣場舞不用大老遠跑湯河邊上去了。

——小花園雜草叢生,他去修剪;井箅子歪了,他想法子扶正;遇到別人遛狗留下的糞便,他就彎腰拾起來;鄰里家庭鬧矛盾找他勸;甚至有人立下遺囑,也找他做見證……

居民說他是小區的保潔員、保安、大管家。還有人說,他都快趕上一級政府了,啥事都管。

時間長了,大家已經忽略了他的真名,「老黨」「老黨」地叫開了。在大家心目中,這個「老黨」,就是共產黨員的代名詞。

李春潔把沈汝波在小區里做的事向街道辦事處彙報后,辦事處一位領導也感到驚訝,幾次悄悄來到先茂里「暗訪」,看有沒有她說的這樣一個人。

「暗訪」的結果,就是領導也被這樣一個人感動了。街道和社區一協商,決定把小區門衛室空閑出來的房子給老沈用:「如果每個小區都有幾個沈大哥該有多好啊!我們就是想為這樣一個大家都需要的人,也服服務!」

有了這間小房,沈汝波把「黨義理髮店」名字改為「黨義服務站」,更加直白地表達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此後,他組織起小區的老黨員、老教師、老退伍軍人一起成立黨義志願服務隊。

他把每個月收入的15%留作公益基金,專門用於做好事。「這是我的活動經費,連媳婦都不知道。」沈汝波有些神秘又有些得意地說。其實他也知道李玉雲對此一清二楚,只是不揭穿他罷了。

▲每個「正」字的一橫一豎都對應著沈汝波做過的好事。

——「天天你不著家,就跟小區過去吧。」妻子李玉雲又心疼又生氣,但一到晚上12點,還總記得喊老沈起來去巡邏。

先茂里是個老舊小區,本來治安就混亂,2007年物業撤出后,情況更加嚴重。

物業剛撤出時,擔心大門電機被偷,沈汝波大冬天在沒有暖氣的門衛室里住了40多天。後來,小區有幾個樓道里的電線連續被偷,他想,這老百姓成天一個樓道一個樓道地沒電哪兒能行?於是就跟小區另一名老黨員周運來商量起了一件大事——在小區成立治安巡邏隊。

「招兵買馬,有18個人報了名,最後堅持下來的12個人。定的女的值白班,男的值夜班。」雖說人數不少,可男隊員差不多都是歲數大的老黨員和老退伍兵。沈汝波把後半夜12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半的那一班攬到自己身上,因為那個時間段最累、最容易犯困。

「志願者就是心甘情願為他人服務,因為這,就得比拿錢做事的做得更好。」每天清晨、深夜,沈汝波都把小區每個角落走上好幾遍。

「老沈哪兒論白天黑夜?他每天巡邏都得走上10多公里。」提起老沈的付出,隊員們都很心疼。

「天天你不著家,就跟小區過去吧。」妻子李玉雲更是又心疼又生氣,但一到晚上12點,還總是記得喊老沈起來去巡邏。「做這些事,是他老早就許下了的,咱能攔著嗎,可是真揪心啊,哪天晚上都睡不安穩,總怕他碰上壞人啊。」

李玉雲的擔心不是多餘的,沈汝波在夜晚巡邏時,遇過不少突發情況。因為多次發現小偷,老沈已很有經驗,「我就拿著手電筒照他,不能往他的臉上照,那樣可能就會激怒對方。我就照他的腳,『師傅,下夜班啊,我給你照照亮。』小偷一看我的袖標,就都離開了。」

有一天,雪下得特別厚。夜裡12點,他拄著根樹枝巡邏,一個下夜班的小夥子朝他喊:「大爺,這麼晚了,還轉悠啥呢,快回去吧。」

沈汝波心裡挺納悶,我才40多歲,咋管我叫大爺呢?摸摸頭髮、鬍子上的白冰碴,看看手裡的「拐棍」,樂了,這可不就是一個老頭嘛?

為了方便隊員們聯繫,沈汝波在服務站里安了一部「公共電話」,幾年下來,搭進去1萬多元電話費。

為了不讓隊員挨凍,他自己掏了4000多元錢搭了棚子,燒爐子給他們取暖。

2008年,有人看上沈汝波的手藝,想請他去給俄羅斯遊客按摩,兩三個月能掙幾萬元錢。

「家裡確實需要錢,可我要是走了,巡邏隊和服務站沒人帶著,可能就散了。」他回絕了對方,選擇留下來繼續為大家服務。

幾年時間裡,巡邏隊趕走小偷幾十次,找回被盜腳踏車、電動車37輛,小區的治安案件從原來每年的100多件直接清零。

先茂里小區的治安好了,沈汝波又幫助先盛里、先鋒里、耐火廠家屬院等附近幾個小區組建了巡邏隊,現在這些小區治安情況都明顯好轉。

老沈身體剛剛恢復一點,沈汝波又騎著腳踏車來到他的工作站。

——「我啥也拿不出來,就有顆愛心。戰士們需要理髮、按摩、治療,我把我的小店關門,給你們服務一個月。」

從軍營里走出來的沈汝波,對部隊、對戰士有著格外深的感情。用點滴行動去回報部隊的培養,給戰士們送去溫暖,是他一直堅持做的事。

7月17日下午,剛為先茂里居民解決完路燈問題的沈汝波,又出現在武警秦皇島中隊。

「小楊,你的腰怎麼樣了?」見到中隊衛生員楊戰輝,沈汝波關切地問。

「還有點疼、僵。」楊戰輝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去年「八一」,沈汝波帶病來為戰士們服務,當時也為楊戰輝做了按摩。

「你坐下,我再給你弄弄。」沈汝波二話不說就上了手。生病後虛弱的身體,加上悶熱的天氣,讓他的額頭很快沁出了汗珠。

「他患了大病,做過手術,身體那麼虛弱,還拖著帶病之軀來給我們治療,真是非常感動。」眼前的場景,對於中隊指導員楊正山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從2004年開始,沈汝波每年都會帶著社區志願者來給戰士們理髮、按摩、表演節目,還教了不少徒弟。

「沈師傅就是我們身邊的雷鋒,他的行動對於戰士們很有教育意義,也帶動著我們。」深受感動的戰士們把沈汝波的愛心事迹列在了榮譽室,記進了中隊史冊。

2014年10月,沈汝波參加了一次去遼寧撫順雷鋒團獻愛心的活動。得知戰士們普遍有訓練傷,他特別心疼:「演講我講不過那些有文化的,捐款我比不過那些企業家, 我啥也拿不出來,就有顆愛心。戰士們需要理髮、按摩治療,我把我的小店關門,給你們服務一個月。」

言出必行。12月4日,沈汝波真關了自己的小店來到雷鋒團,每天從早上6點到晚上11點,他除了吃飯時能休息一會兒,幾乎一刻不停地在為戰士們服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為全團官兵提供按摩和理髮700多人次,連元旦都是在部隊過的。

「戰士們訓練後來不及換鞋洗腳,一脫鞋那個味兒啊!可老沈從來不嫌棄。我跟著學按摩,十幾分鐘手就酸疼,可老沈一按就是一天,從沒說過累。」雷鋒團軍醫小張直到現在還對沈汝波印象深刻。

離開雷鋒團時,部隊想給沈汝波報酬,他拒絕了,只提出一個請求,希望部隊能送給他一套軍裝。「離開部隊20多年,我做夢都想再穿上軍裝。」

這套軍裝,沈汝波一直珍藏著。每到重要場合,他就會翻出來穿上。而每當穿上軍裝,他踐行承諾的決心就更加堅定。

今年4月,一封從江蘇省太倉市寄來的信,放在了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的書桌上,寫信人是太倉市民陳洪才。

陳洪才當兵時,曾為了保護戰友和群眾的安全,把一輛裝著被引燃炸藥的車開進了山溝,受了傷。2014年,沈汝波結識了陳洪才,對他很敬佩。

轉年,陳洪才遇上車禍,肋骨斷了好幾根,半個月吃不下飯。沈汝波聽說后馬上趕到太倉,按摩了一個多星期,見他能吃下一碗米飯了才離開。

2016年,陳洪才的酒業公司遇到困難,積壓了大批白酒,他跟沈汝波通電話時說起了這情況。

那時,沈汝波正在化療期,躺在病床上身體極弱。可他為陳洪才著急,放下電話喘口氣,就又拿起電話,挨個去求親戚朋友和全國各地戰友:「我有個英雄老大哥,他自家生產的酒質量特別好,就是有點發愁賣,咱們能幫他一把就幫一把。」

一個月時間,沈汝波幫助陳洪才賣出了近300箱白酒。

非親非故,遠隔千里,卻能幫自己解難,陳洪才已經感動不已。而當今年4月,他偶然從別人那裡得知沈汝波病得這麼重時,被震撼得頓足捶胸:「我不知道他病啊,他怎麼不說,應該是我操心他才對呀……」

他想來想去,給秦皇島市委書記寫了這封信:「小沈要做10萬件好事,這兩件千萬要算上。」

孟祥偉看到信后特別感動,叮囑把這封信在媒體上原文刊發,再次號召全市向沈汝波學習。

在雷鋒班為戰士服務。

——「沈大哥做的好事,我做不來。你要是能做到,咱們也樹你當典型。」聽著有人對沈汝波非議,李春潔的火兒直往頭頂躥。

隨著沈汝波一生做10萬件好事的事迹被媒體傳播開去,榮譽和支持從四面八方湧來。面對這些,沈汝波格外冷靜,「鮮花和榮譽都是對我過去的肯定,接下來我要做得更好。」

原單位為他提供了街邊一處100多平方米的二層樓房。地方大了,他就不僅為居民提供志願服務,還辦起免費培訓班,先後幫助200多名無業和下崗人員學到理髮、按摩本領。

2009年,沈汝波被評為省級優秀共產黨員,組織上獎勵了5000元錢。他從獎金里拿出1000元寄給了遠在山東的老母親,盡一點自己的孝心。1000元給了沒過門兒的兒媳婦,1000元給了自己的媳婦,讓她們給自己買件喜歡的衣服。看著娘兒倆歡天喜地的樣子,他既欣慰又心酸,她們多麼容易知足啊,這些年他給予家人的真的太少了!

當時家裡正需要錢給兒子張羅婚事,但他還是狠了狠心,把剩下的錢充到了他的「活動經費」里。清明節到了,他便用這錢租了幾輛車,帶著84名社區志願者去山海關的烈士公墓祭掃。

去石家莊參加河北省道德模範頒獎時,原本主辦單位已經為他訂好了飛機票,可他堅持換成了火車票,多坐了5個多小時才到家。「事情辦完了,回去又不著急,能給國家省點就省點。」

了解老沈的人,知道他對名利看得淡。然而,一些局外人難免就看他這些舉止「怪異」。這麼多年,他承受著不少人的非議。有人對他的做法不理解,說他「傻子」「二頭」「缺心眼子」「作秀」,還有人說他多管閑事,甚至威脅要讓他在小區里消失。可他說,說我作秀,我就作秀,說我二頭,我就二頭,反正我是在為老百姓辦事,最後看老百姓到底怎麼評價。

在先茂里小區辦黨義服務站時,有人看他每天為別人的事忙活,連店裡生意都顧不上,做好事還自己留記錄,就到社區主任李春潔那裡跟她嘀咕,「老沈做好事弄個本記上幹啥?就是為了被樹典型唄。」

李春潔一聽,火兒直往頭頂躥,「沈大哥做的事,我做不來!你要是能做到,咱們也樹你當典型!」

「有人嘀咕老沈,我差點替他流淚。那哪兒是一個普通人能達到的人生目標?病重那樣了,還認認真真做、一絲不苟記,咱誰能做到?有第二個沈汝波,我替他往小本上記!」

李春潔生氣,是因為她對沈汝波的了解。「當年,我想把他當典型樹起來,他說啥也不願意。他說,『我就是個螢火蟲,星星點點照亮我身邊就行了,我是為了做事,不是為了宣傳。』我說,沈大哥你做得很好,可想法不對,你的事如果能讓更多人知道,讓大家都願意學習這精神,那咱們社會才會有更多人受益啊。我直勸了一個多月,他才轉過彎來,同意我們宣傳。這些人竟以為老沈是為了當典型在作秀,你說我生不生氣?」

老沈給孩子講海港區延續沈汝波精神的事迹。

——等待化療時,他把大家散落門口的鞋一雙雙擺好。轉身看垃圾箱旁有不少煙頭,又去撿。

2015年7月,沈汝波被查出癌症的前3天,還在龍泉庄給村民義務服務。

那天排隊來理髮、按摩的老人一個接著一個,忙到下午,沈汝波才吃上口飯。他突然覺得嗓子特別不舒服,「吃東西總想往外嘔,我尋思可能戧風了,也沒當回事。」

沈汝波堅持把活動做完,回到家身體一直沒緩過來,去醫院一檢查,確診為食道癌。

「那麼好的人,咋偏偏是他攤上這個病了。」消息傳開后,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

「老沈這一病,他那10萬件好事,只能先放下了。」有人替他擔心。

面對這次重病,最淡定的人卻是沈汝波。即便在治病過程中,他也沒斷了做好事。

在醫院化療室門外排隊等候時,沈汝波看到門口十幾雙鞋子胡亂地鋪了一地,他蹲下身,用幾分鐘時間,慢慢地把鞋都一雙雙歸整好。轉身看到垃圾箱旁邊有不少煙頭,又去撿。

妻子李玉雲在一旁看到沈汝波動作緩慢,很虛弱,特別心痛,但知道丈夫還是惦記著做好事,便默默地幫他撿煙頭。

住院期間,老沈覺得身體好一些了,就叫李玉雲回家給他拿理髮的推子,要給病友們理髮。「可你病還沒好呢,就又……」知夫莫如妻,李玉雲嘴裡說著,鼻子已經酸了。

沈汝波摸著自己的光頭,對她笑,「得病就要成天癱在那兒啦?不做好事啦?誰願意來這裡給病人理髮呢?我給他們理理,大伙兒心情都好。」

一個叫李勝友的愛心市民送來2000元錢讓沈汝波補身體。沈汝波一算,正好快到春節了,轉手給李玉雲讓她買了10份慰問品,給先茂里的困難戶送去。

其實,沈汝波的家境一直困難,李玉雲在外做鐘點工,兒子送快遞,他這一病,更是雪上加霜。這2000元錢,本來可以救救急,但是他覺得,「我這樣做,就是把一份愛心,放大成十份,讓更多的人得到溫暖」。

沈汝波生病後,兒子沈廷偉一直忙前忙后,一次次跑北京、請專家,為了省錢,有時就睡在捷運出站口。

看著兒子忙碌的身影,沈汝波忍不住一陣陣愧疚。

作為一家之主,總是忙著為別人做好事,卻疏忽了對家人的照顧。2008年,兒子出車禍做手術,可那一年是奧運年,小區治安巡邏的任務正重。沈汝波去醫院看了眼兒子對李玉雲說,「你們安排好了,我也幫不上啥忙。咱是志願巡邏的,跟誰請假去?我一不去,別人不愛動不出來,小區再亂了,就前功盡棄了。」

看父親轉身要走,病痛中的兒子委屈地含著淚問:「爸,你是我親爸嗎?」

這個情景,現在沈汝波提起來還心酸。

「人家媳婦沒事在那兒歇著乘涼,而我天天得挨累幹活兒,有時還得打兩份工。」妻子有時也生氣,說老沈:「我給你提個意見,你下崗了,一分錢收入沒有,你不能跟一起巡邏的其他人比,人家有退休金。你不剪頭,一分錢掙不到,家裡咋辦?」

「掙錢多少都那麼回事,能喝上口粥就行了。」沈汝波只能打哈哈。「這麼多年,我虧欠家人很多,也想多掙點錢給老婆孩子,讓他們高興,但凡事不能兩全。」

不過,妻子和兒子並不是真的不理解他。在兒子沈廷偉心目中,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記得那時跟我爸去養老院,那些爺爺奶奶都像見了親人,直說『哎呀,沈師傅又來了』,還拿來吃的、喝的。看那些老人的目光,覺得我爸太偉大,我心裡可自豪了!」

「他就是這麼個人,我們支持他。他做好事高興,我們也感到挺光榮。」妻子李玉雲性格爽朗,她說自己當初看上沈汝波的,就是人好。

生病後,沈汝波從150多斤體重掉到80多斤,每天只能吃點流食,可志願服務隊有啥義務活動,他都要堅持參加,別人根本勸不住。慰問部隊、養老院,清理小廣告、給孩子們作報告……這幾天他得知北戴河開展「煙頭革命」,就在每天走步鍛煉的時候撿起了煙頭,一周的時間撿了2000多個。

「2008年6月12日,早晨5點半起床,清掃樓道,擦欄杆,畫上一橫;6點,清掃整個小區的垃圾,撿狗糞,清理小廣告,添上一豎;7點半,為5位老人免費按摩,再畫上一橫;9點,到武警部隊為戰士理髮一天,又添上一豎;晚上12點半,巡邏時趕走一個準備撬車的小偷,一個『正』字,完成了最後一筆……」

在沈汝波的小本里,已有1.6萬多個這樣的「正」字,每一筆、每一畫,都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故事。

而這個數字,其實是非常「保守」的。因為按照沈汝波的演算法,一天為100多人理髮、為30多人按摩,都只算一件好事,還有很多他認為舉手之勞的小事、根本就沒計算在內。實際上,他所做的好事,早已遠超10萬件。

如今,

一個個「正」字依然在增加,

每添上一筆一畫,

那個承諾一生做好事的退伍老兵的身影

也就更加豐滿生動,

彷彿在敬一個大大的軍禮。

帶病也閑不住,響應「煙頭革命」在小區內撿拾煙頭。

傳承篇星星之火,終成燎原

——「大家跟著他這麼多年,也早就有了這樣的堅持,一定把他這股勁兒傳遞下去。我們就是他的接班人!」

「我願做小小螢火蟲,用微弱的光照亮周圍的人。他們快樂,我也快樂,他們幸福,我也幸福。」

多年來,沈汝波就這樣默默地把溫暖帶給身邊的人,黨和人民也把榮譽給了他。「河北省最美退伍兵」「河北省優秀志願者」「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範」「平民偶像」……

而對於他來說,鮮花、掌聲是一時的,他更希望的是能看到學雷鋒志願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把正能量不斷傳遞下去,給社會帶來更多溫暖。

原本他覺得自己太平凡,也許只能發出螢火蟲似的那丁點亮度,但榜樣的力量使這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勢。

親人、朋友、鄰居、老戰友、愛心團隊……在他身邊,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凝聚在一起,投入到學雷鋒、做好事的隊伍中來。他的精神,已成為整座城市的愛心風向標。他的行動,也贏得整座城市的尊重和敬佩。

在他生病住院時,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時任秦皇島市委書記)田向利親自到病房慰問。市委書記孟祥偉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先後五次來看望他,請來中醫專家為他治療,還給他下了一個月體重長三斤的「硬命令」。

各級領導、老鄰居、老戰友,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一次次出現在他的病床前,送來溫暖和關懷。

「這麼多人關心我,愛護我,我的生命已不屬於自己,屬於社會,屬於黨。」

「孟書記有次來看我時問,老沈,你做好事的團隊能不能再擴大一些,變成一個團,一個師……」書記的話,讓沈汝波琢磨了很久。「當時我回答他,能!可現在病著,就覺得幹事的速度慢了下來,急得不行。但答應的話,我得守信,你不能因為病了,就不做好事、不帶團隊了。」

其實,書記的期盼,早就是沈汝波的心愿。

當初,跟著老沈一起組建起黨義志願服務隊的,大多是那些受過他幫助的老鄰居、老病號,雖然大家力量都有限,沈汝波卻覺得越干越帶勁兒,就盼著這個隊伍能擴大一些。不論誰想加入了,老沈都手把手地教他們理髮、按摩技術,帶著去巡邏,去清理垃圾,慰問部隊,幫助孤寡老人……

齊振國是最早一批跟著沈汝波去義務服務的老鄰居。沈汝波剛搬到先茂里的小下房時,齊振國因為頸椎不好,找他按摩,閑聊中,沈汝波知道他是退伍軍人,說啥也不肯收他錢。

接觸多了,齊振國發現,別人有啥困難,只要喊一聲老沈,他一準衝上去,讓人特別佩服。「他幹事實在,一看到他,就覺得應該向他學習。我佩服他就支持他,咋叫支持呀,就是跟著他一起干。」現在,齊振國已經是團隊的骨幹力量,沈汝波生病後,好多事都是他在張羅。

2015年7月,沈汝波做完大手術清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齊振國打電話:「咱們的巡邏和義務服務不能停,我歸隊了馬上跟你們一起去。」

齊振國拿著電話的手都在發抖,大伙兒都緊張等待著老沈手術的消息,一聽到他打過來電話,激動得不行,可他一開口還是志願服務的事。

「你放心吧,活動不會停,先茂里那些出不了樓的老人,王勃說會堅持上門理髮,一準誤不了。」齊振國含淚答應他。

接過上門給老人理髮任務的王勃,今年55歲,原來在先盛里小區附近開了家理髮店,跟沈汝波的黨義服務站不遠。

看到服務站里掛著免費服務的牌子,本就熱心腸的王勃一下被觸動,「咱倆就隔一條街,思想差距也得拉近點啊,今後我理髮,也要按這個方式辦。」

從此,王勃給自己的理髮店定下規矩,對低保戶、殘疾人、現役軍人等免費。

她認沈汝波當了「做好事的師傅」,經常和沈汝波一起上門去給困難人群理髮,每次去部隊、養老院服務,她也都跟著。

沈汝波生病後的兩年裡,王勃一直堅持去養老院給老人們理髮,一個人干起兩個人的活兒。「我去醫院看沈哥,他把先茂里那些需要去理髮、看望的老人,一個一個地寫下來,交給我。其實,他不囑咐我們,大家跟著他這麼多年,也早就有了這樣的堅持,一定把他這股勁兒傳遞下去。我們就是他的接班人。」

讓王勃高興的是,沈汝波感染了她,她也在感染別人。她的好多顧客說:「啥時候做好事叫上我們。」還有的顧客主動加入了志願服務團隊。

有一次,王勃和秦皇島另一個公益團隊「陽光義工」的負責人蘭紅晨提起,自己一直在跟著沈汝波做好事。蘭紅晨眼睛一下亮了起來,「沈汝波在咱們做公益的人心裡,那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我們一直想認識沈大哥呢。」

經過王勃牽線,這兩個隊伍決定聯合起來,一起開展愛心活動。

「你們年紀大,我們是年輕人。有事了你們指揮,我們出力。」蘭紅晨說,「老沈病得這樣重還堅持做好事,他為了啥?是一種信念在支撐著他,身邊有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學習,更要堅定地去做公益。」

在先盛里國小孩子們心中,沈爺爺就是他們身邊的雷鋒。學校教務處老師崔媛媛記得,去年3月,為了讓孩子們更真切地感受雷鋒精神,她聯繫沈汝波來為孩子們作報告。「當時沈叔正在接受治療,身體很虛弱,可是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沈叔來的時候,穿著軍裝,特別瘦,很虛弱,上樓都喘,說話都是顫音。可是見到孩子們,立即提起了精神頭。」提起這件事,崔媛媛聲音哽咽。「雷鋒的故事遙遠,沈叔就在身邊。那天講了兩個多小時,沈叔一口水都沒喝。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

感動之下,先盛里國小聘請沈汝波為校外輔導員,幾十名師生加入了沈汝波的志願服務團隊。他親手給孩子們授旗、戴上團隊胸章時,有的孩子激動得哭了。現在孩子們經常參加照顧孤寡老人、掃雪、清理污水等活動,用實際行動向沈爺爺學習。

老鄰居劉升是沈汝波的幫助對象,他今年已77歲,老伴兒和女兒常年患病,生活比較困難。沈汝波到了先茂里后,一直堅持去他家裡免費理髮、按摩,想辦法接濟他,這讓劉升非常感動。老沈提出成立巡邏隊時,劉升立馬加入進來。從被人幫助到主動為別人做好事,這樣的轉化讓劉升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價值。

前些日子,劉升陪老伴兒在黑龍江三院秦皇島分院住院。得知他是沈汝波志願服務團隊的隊員,院領導趙宏偉專門過來說,自己聽說過老沈的事迹,特別佩服,想讓院里的年輕人也加入志願團隊,跟著老沈做好事。加入團隊后,有志願活動只要喊一聲,趙宏偉就會帶著院里同事來參加。

從你到我到他,愛心就這樣一層層傳遞。如今,沈汝波的志願者團隊已經有7個分隊,隊員300多人。

沈汝波向黨義愛心服務隊各分隊的志願者授旗 。

——「有人說沈汝波是傻子,但這個社會、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傻子,需要更多這樣的傻子。」戰友們開始和沈汝波互動。

為沈汝波所感動,願意和他一起傳播正能量的,還有全國各地的老戰友。

在部隊立下的承諾39年不改初衷。去年,沈汝波的事迹通過微信群在老戰友中引起巨大的波瀾。他們派出代表幾次來看望沈汝波,先後發動捐款3萬多元,通過各種方式宣傳沈汝波的精神。

每當有戰友來時,沈汝波就把自己花錢做的學雷鋒胸章和志願者馬夾送給他們,讓他們把雷鋒精神帶回去。

「沈汝波的事迹感動了我們七連每一位老首長、老大哥,讓我們覺得有沈汝波這樣的好戰士、好兄弟,好黨員,是我們七連的光榮和驕傲。」老戰友鍾德偉雖然此前和沈汝波素未謀面,但和老連長秦傳喜到秦皇島看望沈汝波時,他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回去之後,鍾德偉滿含熱淚地把沈汝波事迹傳到戰友群,「那段時間,我們戰友群的主題就是講沈汝波,因為沈汝波的精神對當代、對社會、對黨太重要了,是活靈活現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沒有什麼厚重的物質獎勵他,真正支撐他的就是一輩子要為老百姓做好事的信念。傳承部隊優秀傳統,弘揚沈汝波的事迹,這是老百姓所需求的,也是我們必須做好的,沒有硬性規定,這就是一種覺悟、一種信仰,一份情和一份愛。」

「有人說沈汝波是傻子,但這個社會、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傻子,需要更多這樣的傻子。」得知沈汝波的事迹時,老戰友徐中回國還沒倒好時差就趕到秦皇島看望沈汝波。一次次聽人講起沈汝波更多的事迹,一次次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些年來,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了一些偏離,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甚至貪腐現象都真實存在。相比之下,沈汝波的精神更顯得珍貴。他發揚了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這個時代太需要這樣的正能量。作為連隊戰友,既為他驕傲,又要好好向他學習。我退休后還在做一些事情,我想我會用沈汝波的這種精神貫穿到工作生活當中。」徐中向老戰友們呼籲,「我們都要對沈汝波伸出援助之手,竭盡全力為他吶喊,為他站腳助威,傳承他的精神。」

老戰友李春澤現在是遼寧省遼陽市的一個村支部書記,他和幾位戰友一起把老戰友們的2萬多元捐款送到沈汝波手中。回去后,他立刻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在自己村裡建立志願服務團隊。

在村裡黨員會、村民代表會上,李春澤動情地講述了沈汝波的事迹,號召黨員、村民代表學習,同時在村裡成立了志願服務團隊。「成立團隊就是為學習沈汝波的精神,進一步弘揚正氣,這種正氣對我們村精神文明建設、經濟建設都是個推動。」

「70多個老戰友捐了款,非常踴躍,其中很多人跟沈汝波素未謀面,有些不是七連的兵。有個戰友愛人正住院做腦瘤手術,還有個戰友自己也患有癌症,也捐了款。」提起為沈汝波捐款時的情景,老戰友施殿武說,大家都是被沈汝波的精神感動的,錢不在多,關鍵要支持沈汝波,把好事做到底。他和幾位戰友一起加入了沈汝波志願團隊的微信群,希望向沈汝波學習,共同為百姓做好事。

「鄰居有個小夥子行動不便,我現在每天帶他出去走兩個小時。」遠在山東已72歲的老連長秦傳喜說,他這是從小事做起,用行動向沈汝波學習。

「作為一個老兵,該怎樣面對奉獻和索求的取捨,沈汝波是我們的榜樣。當今社會確實需要這種能量,也鼓勵我們盡綿薄之力,發揮餘熱,作一些貢獻。」老戰友李成峰說。

現在,七連老戰友們正在策劃一件「大事」:成立老戰友志願服務團隊,用實際行動傳承沈汝波的精神。在今年8月18日即將舉行的戰友聚會上,這件事將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有了這些老戰友,沈汝波的精神走出秦皇島,播撒到祖國各地。

沈汝波自己製作上的學習雷鋒胸章。

——黨員行動起來、志願者行動起來、社區行動起來、學校行動起來……「接力沈汝波、為民做好事」成為一場遍及整座城市的「接力賽」。

如果來過沈汝波的黨義志願服務站,你會發現他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在黨義服務站門口,擺著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花盆,但所有盆里只種著一種花,修長的葉子,粉色的小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沈汝波說那叫五葉梅。

「花一開就擺出去,特別好看。」老沈說,「我喜歡這花。瓶中的鮮花好看,但不長久,野花不好看但根扎在土裡,生命力頑強。我要像野花一樣,雖然不名貴,但是能紮根在土壤里,開得長久。服務老百姓,就是要把根扎在老百姓當中。」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沈汝波在自費做的「雷鋒紀念胸章」上印上這兩句話,有人來到他的小店,他常會送幾個。

為啥要做這麼多胸章送人?他只說,「留個紀念。」

其實,他是想用這樣的方式,把他用一輩子的力氣去堅持的「雷鋒精神」進行傳遞。

如今,整個港城已經被沈汝波的精神感染。

2015年10月21日,先茂里社區「接力沈汝波、延續正心愿」的活動率先啟動。很快,全市的黨員行動起來、志願者行動起來、社區行動起來、學校行動起來……「接力沈汝波、為民做好事」成為一場遍及整座城市的「接力賽」,全國首座最具愛心城市再添濃墨重彩。

7月22日早上5點,海港區河北大街和建國路交叉口附近,市民韓雪帶著9歲的兒子,和其他十幾位同伴認真地清掃著路面的垃圾。

韓雪和她的同伴們並不是環衛工,他們來自一個叫「70愛跑團」的團體。從成立那天起,大家就約定要定期組織公益活動,像沈汝波一樣為群眾做好事。得知負責這片區域的環衛工宋大媽年紀大了,又失去了老伴兒,生活比較辛苦。他們決定用這樣的行動給宋大媽送去溫暖,還約好一起為大媽過生日。

7月22日下午4點多,吉林遊客於先生開車在北戴河石塘路市場附近等紅燈時,車輛突然自燃。危急時分,北戴河區政府採購中心的魏錦提著滅火器衝過來,很快撲滅了火苗。面對於先生的道謝,魏錦只是擺擺手就離開了,「沒什麼,我們秦皇島人,誰見了都會幫你的。」

如今在秦皇島,這樣的暖心鏡頭每天都在上演,「接力沈汝波、為民做好事」蔚然成風。

萬名市民和黨員幹部走上街頭,發起「全民洗城」和「煙頭革命」;15萬黨員把一件件好事填進《黨員為民服務做好事服務日誌》;17萬志願者走進街頭巷尾、山野鄉村,為扶助貧困百姓,為改善城市面貌奔波操勞……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都願意做沈汝波,願意接過愛心旗幟,為城市畫出一個又一個大大的「正」字。

現在,沈汝波的身體大不如前,但每天下午仍然堅持到他的黨義志願服務站來,幫老鄰居理理髮,撿撿門口的垃圾,為別人指指路。「孟書記來看我時說,老沈你身體不好,先歇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每個黨員都要做,我們替你做。我當時說,你們做的好事算你們的,我做的是我的,我自己承諾的一生做10萬件好事,一定要自己完成。我現在不考慮能活多久,只想著要把好事一直做下去。」

在沈汝波身後的牆上,掛著一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條幅。那是他用了一個多月時間,一針一線地綉出來的。每次看見這九個大字,就像看見39年前,那個18歲的小夥子,莊嚴地許下將影響他一生的諾言。

沈汝波為戰士按摩 。

從此,

任時光流轉,

任歲月跌宕,

他心中的綠軍裝,

從未褪色!

2017年7月27日,海港區紅旗里社區幹部和沈汝波共同學習黨建知識。(來源:秦皇島發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