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生體質下降怪我咯?學校發錢又發證,這波體育鍛煉不虧!

近日,南開大學畢業典禮上,共有1206名2017屆學生獲頒體質健康證書,佔大學部畢業生總數的1/3。這是南開大學首次向畢業生頒發蓋有學校公章且由校長簽發的體育畢業證。據悉,學生必須連續4年堅持鍛煉,體質測試成績達到及格標準才能獲得體育畢業證;其中,成績優秀者的證書上註明其獲得「體魄強健畢業生」稱號。

無獨有偶,中大《中山大學體育鍛煉激勵項目》將從7月20日起,給中大學生每年每人發放500元的運動專項經費,並給在職教職工每年發放365個「運動時」,以鼓勵中山大學廣大師生積極投身於體育鍛煉,養成經常運動的良好習慣。

現如今,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備受社會關注。教育部一項調查顯示,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連續20多年下滑后,近年來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但大學生體質下滑趨勢依然沒有得到遏制。

這一調查不禁讓人好奇,讓大學生鍛煉身體為何這麼難?

上世紀的大學老師和學生對體育又是何種態度呢?

「那時,大伙兒對體育真是有愛在裡面,體育鍛煉可是一件大事。小時候,如果不愛鍛煉,父母甚至會把你趕出屋子去玩。即使是大冬天,放風箏、滑冰都玩得非常開心。可不像現在的學生,時間都耗費在了各種補習班上。」吳中量說道。

網路搜索「吳中量」這個名字,「前排球協會科研委員會副主席,前全國體院教材委員會委員,前北京市第七、八屆人大代表……」,一系列頭銜不免讓人猜想會不會架子很大?是不是一位不苟言笑的體育專家?而當本文作者按照約定的時間趕到他家時,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早已在零下七八度的寒風中等著了。他說耳朵有些不好使,怕聽不到門鈴。

吳老年輕時

那時的體育課——彈著鋼琴做運動

吳老1952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球類專業。他回憶說,在學校那會兒,雖然他學習的重點是排球,但也很愛去參加其他運動項目。跑步、游泳、滑冰、籃球,都是他課餘鍛煉的常備選項。

相比現在的體育課,吳老回想起大學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實習時的體育課,很是感慨。那時操場上放著一架鋼琴,老師琴聲一響,學生們就開始做運動。伴隨著歡快的鋼琴聲,學生在操場上跑步、做遊戲、做體操,一片歡聲笑語,大家各得其樂。「你一看,那真叫一個高興啊!那課上起來,不僅僅鍛煉了身體,而且還陶冶了情操,增加了藝術修養。」

難忘的日子——輕傷不下火線

20世紀70年代,吳老在北京體院(北京體育大學前身)擔任學校排球青訓隊教練,專門為國家及省、市運動隊培養後備人才。像曹慧英、楊希、陳招娣等國家知名女排運動員,都是從那裡出來的。那會兒,雖然十四五歲的孩子在艱苦的訓練中會被累到哭,但在比賽中個個都是好樣兒的,輕傷不下火線。比如一次打比賽時,一名隊員正在攔網截住對方的扣球,結果飛來的球一下扣到手指上導致手指脫臼了,疼得哇哇大哭。吳老趕緊上前查看,一摸一拉,手指就恢復了原狀。讓隊醫用膠布處理完受傷的手指后,這名隊員就又迅速回到場內繼續比賽。

賽場上,隊員在流血流汗;賽場下,教練也並不輕鬆。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時候比打比賽的隊員還著急。吳老回想到有次比賽中,心裡著急得厲害,一邊看比賽一邊猛抽煙,忽然聞到身邊一股煳味,低頭一看才發現手中的煙捲已經把自己的衣服燒著了一塊。

前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排球協會顧問的陳招娣少將,曾是吳老昔日的弟子之一。她去看望吳老時,還總是會回憶起過去訓練的情景。那時候,寒冷的冬天天亮得晚,學校里也沒有路燈,操場兩頭的老師和隊員們甚至都看不到對方相互示意的手勢,吳老就拿著手電筒指揮著隊員們在操場上跑步。吳老在操場這邊一按亮手電筒,那邊的隊員就開始跑。如此這般,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一組一組地進行下去。不管天多冷,訓練從未中斷,也從未有隊員遲到或者不出操的情況。

吳老與青訓隊隊員訓練中

教師的影響——傳遞體育精神

吳老在教育崗位上一干就是近50年,迎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如何成為一名好教師,吳老有自己的看法。身為體育教師,向學生傳授運動技巧和訓練方法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體育精神。體育鍛煉的意義不僅止於身體上、技能上,思想作風上的影響更加深遠。

進入耄耋之年的吳老每次看到學生們在事業上取得成績后,都會發自內心地為他們感到欣慰。不管他們從事的工作是否與排球有關,是否與體育有關,吳老堅信體育鍛煉中培養出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事業心,一定能幫助學生們,可以影響他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吳老常常對學生們講,在校所學的知識畢業三年、五年以後可能就過時了,他希望能給學生們一輩子也不過時的東西。什麼東西是一輩子也不會過時的呢?那就是不論怎樣,都不要丟棄體育教育所培養出的頑強意志。

回顧老一輩的體育記憶,感慨萬千,不禁想問:當代大學生的體育短板該如何彌補?

其實,大學生體質問題不是出在大學階段,而是出在基礎教育期間。從國小到高中,孩子們的書包越來越重,奧林匹克體育精神被「奧數」培訓取代。在智力的培養液中,孩子們豆芽般成長起來。教育需要全面發展,體育、德育和智育缺一不可,然而這些年來基礎教育成了「智育」一枝獨秀。

體育能給參加者三個品質的鍛煉:接受失敗、能吃苦、堅持。這三個品質恰好是做事的基本要素,是職場看重的品質。體育比賽有失敗,失敗了就要面對挫折;體育訓練或鍛煉的過程未必舒服,可能更多是艱苦;體育需要堅持,無論是專業訓練或是業餘鍛煉,沒有堅持,任何體育鍛煉都沒有意義。成長於物質繁榮的今天,現代青年很難自然得到這三個品質。體育教育可以彌補物質條件好所造成的品質缺失。

體育鍛煉是養成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家庭開始。基礎教育階段需要減少智育課,增加體育活動。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終生的鍛煉習慣,比給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更重要。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1835~1901年)說,在培養人才上「先成獸身,后養人心」他這種思想被近代先賢們尊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劉亞洲先生有個言論:「健身是一種品質。健身代表一種蓬勃向上的文化。一個國家有沒有朝氣,看看它有多少人健身就知道了。」強國要求強身,今天,我們站在21世紀的強國跑道上,沒法在體育上繳白卷。金戈鐵馬少年時,男兒何懼三千米?在全球競爭中民族復興需要跑多久,大學生就得跑多遠!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註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