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紀念鄧公】| 鄧小平:不求最優,唯求務實

沉貝序語

今日是鄧小平逝世20周年紀念日,

網路上無數國人自發通過各種方式,

抒發對鄧公的紀念,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他改變了二十世末期,

也影響了世界。

本轉載自公眾號「叔的刀法」,以示紀念。

過去30年,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測不準原理」試驗場。外部無數次預言的崩潰,全都落為笑柄。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可能也是「測不準原理」的締造者,這是在他逝世20周年的今天我最想討論的話題。

社會發展是否存在一種最優解,或者叫真理的東西,是鄧派和當時的法定繼承者在1977年到1978年爭論的核心問題。鄧取得這場理論之爭的勝利,確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也就等於變相承認最優解並不存在,追求最優解也不應該成為實際工作的出發點。這種認知,為後來的改革開放掃清了道路。

鄧的兩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也是對社會發展不存在最優解的反覆確認。鄧以及之後的,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首先來自放棄對最優解的追求,滿足於一種順其自然的不太壞的結果。人們常說,「民主不見得是最好的制度,但一定是最不壞的制度」。我們不討論制度,只看效果,鄧以及之後的,恰恰由於放棄了追求最優解,反而意想不到地達到了不太壞的效果。或許,這正是外部所有崩潰論預測失敗的根本原因,因為外部認定聲稱堅持的制度必然要追求最優解,而歷史已經證明這種對最優解的追求必然失敗,所以必然崩潰。雖然外部世界承認鄧小平是個偉人,但他們顯然沒意識到,鄧首先是在追求最優解上給鬆綁的那個人。

鄧的一生屢次大起大落,使他形成現實主義的生存哲學。即使在晚年掌控局勢,成為改革開放的偶像,但在權力格局中從來都只是元老團隊的第一發言人,而不是外界理解的絕對權力擁有者。否則他沒有必要在1992年以87歲高齡發表南巡講話,以非正常的形式推動這個國家走向新的發展階段;當時的軍方領導人也沒有必要反覆強調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至於80年代中期,鄧頂不住「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呼聲,也表明他還不是局勢的絕對掌控者,必須向元老中的反對派妥協。

作為「第一代領導人」中的最後一個,我們無法證明鄧一定沒有追求最優解的意願,至少他的「第一代」同事們對最優解普遍抱有某種信仰。何況,即便以一般領導者來說,一旦權力在握,恐怕也不免興起對於最優解的自信與想往。而鄧最終能夠打破領導者追求最優解的怪圈,很可能是由他當時在權力格局中的現實地位決定的。那種元老體制,不論怎麼說,它不是外部一般理解的某個人的絕對權威,而是以協商和妥協為運作基礎。既然協商妥協,在政治上就不可能產生最優解,或者至少是某個人認為的最優解。於是我們看到,作為元老團隊的「派出機構」和執行人,台前的領導人在80年代中後期變得非常不穩定,實際上這是元老團隊內部激烈博弈的結果,鄧並不能完全掌控和左右。

鄧固然本領高強,但也無法以一人之力把送上三四十年的發展軌道。恰恰是在經濟發展和政治生活中放棄追求最優解,幸運地讓這個國家擺脫了以往的束縛。這裡邊有多少是鄧主動推動,又有多少是他被動接受的結果,恐怕很難完全分得清楚。

某種意義上,鄧時代的元老政治,可能有點像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元老院,權力的平衡使它無法追求政治上的最優解,卻意外地產生了「最不壞的結果」。

可能這正是在鄧和鄧之後始終沒有像外界期待的那樣「崩潰」的根本原因。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鄧小平在這個會議上對共產黨政策的歷史轉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為這次全會作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當北京大學方陣走到天安門前,突然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雖然只有四個字,雖然只有短短几秒鐘,卻震驚了海內外,成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時代記憶。

1992年,88歲的鄧小平以普通黨員身份,南巡並發表重要談話,發出"誰不改革誰下台"的最強音。的改革事業在短暫停滯后,進入了新階段。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辭世。他功高至偉,卻從不居功自傲。曾多次講:"永遠不要過分突出我個人。我所做的事,無非反映了人民和共產黨人的願望"。

沉貝原創精選文章鏈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