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87看世界: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以用途建立生態系統

上圖是 Simon,它是 IBM 在 1992 年推出的一台配備觸摸屏、並且可以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序的行動電話,此外它還可以發傳真。在 1992 年,甚至連萬維網都還沒有誕生。

我強調它可以發傳真不是在諷刺,而是我想說為什麼智能手機花了十五年才迎來巔峰期:因為一個新的科技產品類別需要的不僅是可用性,還需要一套生態系統和建立明確的用途來讓消費者滿意。

我來梳理一下 1992 年到 2007 年之間發生在 IT 界的大事件,這些單獨的事件初看起來可能和智能手機沒什麼關係:

  • 個人電腦從辦公室進入到卧室——也就是開始普及;

  • 萬維網誕生,並且建立了一套生態系統;

  • 個人電子設備走向繁榮:1992 年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用過計算器或者 Walkman,90 年代還出現了 PDA(個人掌上電腦)和數碼相機;2000 年代我們看到了掌上

  • GPS 設備和數字音樂播放器(iPod)。

之所以把時間點設置在 2007 年,因為這是智能手機的元年,儘管諾基亞的塞班出現於 1996 年,黑莓和 Windows Mobile 是 2003 年,但是 iPhone 出現在 2007 年——革命性的UI用戶界面、領先於時代的硬體。不過還有更重要的,看看下面這張圖:

上面的三個功能都不是憑空出現的:

  • 電信運營商在 20 年內一直在鋪設網路,行動電話已經是成熟的產品;

  • iPod 非常流行,也有非常明確的用途;

  • 萬維網是信息的宇宙,並且你只需要一個瀏覽器就可以進入。

2008 年蘋果給 iPhone 加上 App Store 之後,iPhone 填上了它作為計算設備的一個重要缺口,最終 iPhone 成了一個融合上述提到的所有軟硬體的設備:

但重要的是:即使技術上已經完全成為可能,但如果沒有明確的用途以建立生態系統,那 iPhone 也不會成為後來的 iPhone。

失敗的可穿戴設備

Snap 推出一個可穿戴設備的時候有些出乎意料,這個 Spectacles 描述起來很簡單:一副有相機的太陽鏡,點一下就能拍十秒視頻。

當然了,Snap 不是第一個做有攝像功能的公司,谷歌在 2013 年推出過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從銷量和影響上都是一款失敗的產品:高昂的價格買來的是一個難用的東西,以及它的確挺丑的,不只是美學上的丑,而是它和社交傳統格格不入(當時就有一些餐廳和影院等社交場所禁止佩戴)。這些問題融合為一句話就是:它到底是什麼?

當然了,Google Glass理論上的用途說起來很簡單:隨時可以查看信息,不用掏出手機就能拍照,不需要在觸摸屏上笨拙地點半天就能使用。這些理論上的用途也是令早期智能手機苦惱的:這些用途不是已經存在的——意味著你無法以此建立生態系統。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第一代 Apple Watch 上,雖然硬體本身它比Google Glass對消費者來說更有吸引力,並且作為手錶,沒人會對佩戴者產生厭惡感,但是 Apple Watch 宣布之後一直的疑問是:它有什麼用?有任何生態系統嗎?

或許一個沒有重點的設備就不應該被發布,因為蘋果自己不知道它的用途,所以帶來的是複雜的用戶界面和 SDK(軟體開發工具包),這也直接導致了運行起來卡頓、緩慢的 app;而蘋果寄希望於第三方開發者們能夠為 Apple Watch 找到明確用途。

可用的可穿戴設備

與初代 Apple Watch 形成對比的就是 Apple Watch Series 2,也就是新的版本,它有更快的處理器、更好的防水性能,以及最重要的:明確的用途。看一看下面這個一分鐘的宣傳視頻:

這個視頻里有 47 個鏡頭,其中 35 個是健康和健身相關的(我還沒算上步行和呼吸的部分,這些也可以算是健康相關的)。而剩餘的部分也體現著相同的主題:耐克。終於,Apple Watch 的用途是健康和健身。

新的 Apple Watch 能做更多嗎?自然可以:通知系統、Apple Pay、控制智能家居設備——這些都是相對較新的用途,但是蘋果在已經明確 Apple Watch 的主要用途之後可以大膽發展這些新生用途了。

那麼現在 Apple Watch 的競爭對手是?Fitbit。Fitbit 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產品發展路線實際上繼承的是 iPod——最初是作為另一款主要計算設備的配件,iPod 連接的是 PC,Fitbit 則是智能手機。Fitbit 的核心功能——也就是用途是計步,這的確是一項新用途,但是它卻避免了同期其他可穿戴設備的模式——不招搖但卻有獨特性,並且用途容易理解。它還為公司未來的拓展鋪設了道路,在核心功能上 Fitbit 可以開始添加更多的感測器。

蘋果的第二款可穿戴設備是 AirPods,這也是一款不錯的產品,因為用途再清楚不過了:為沒有耳機介面的 iPhone 7 準備的無線耳機。而它更大的意義在於可以作為連接 Apple Watch 的配件——這是為沒有 iPhone 的未來規劃的藍圖。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

iPhone 也許會成為歷史,但是計算設備至少在可見的未來里不會消失。對於那些在 iPhone 之前的智能手機,其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它們沒有預見一個脫離 PC 的未來,這個未來的中心不是 PC。現在我們甚至可以把 PC 看作智能手機的配件了。

但是智能手機成為歷史的時刻還遠未到來,如果以 iPod 的時間線來看(因為 iPod 是那個 iPhone 誕生前的 PC 配件),那麼我想或許在 2020 年可穿戴設備會成為下一代中心。然而這不意味著現在市面上的過渡產品就不重要了。因為現在是明確產品用途和建立生態系統的時間——這都是為了走向主流大眾市場。

Snap 不是Google Glass

上面這張圖不是Google Glass的官方宣傳圖,但它是最有名的一張,因為圖中三人是這個行業里最有名的幾個投資人—— Marc Andreessen(a16z)、Bill Maris(谷歌風投)、John Doerr(KPCB)。這張相片傳遞的一個信息是:Google Glass代表著矽谷的堅持——不管你想不想,技術都會改變你,因為事實就是這樣。

而下圖恰好是站在相反的立場,這是 Spectacles 的五張宣傳圖(其中的性別比例也很有趣):

Spectacles 會比Google Glass成功不僅在於美學上和售價上,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有明確的用途和生態系統:Snapchat的超過 1.5 億的日活用戶,這些用戶每天觀看 100 億個視頻,這些都是只屬於Snapchat的。

SnapchatVS蘋果

Snap 的 CEO Evan Spiegel曾經說過他們是一家相機公司,不是社交軟體公司。或者,我認為更準確地說,他們二者兼顧:一個高容納度的生態系統,能夠容納未來的創新——這甚至比Facebook更強。從蘋果的角度去看,Snapchat、Facebook、微信以及其他用戶駐留的 app 都是比自己更接近用戶的那一層,儘管現在它們的威脅還不大,因為用戶仍然需要一個硬體來運行這些軟體。

所以蘋果迫不及待要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儘管現在這個行業還稱不上是一個「領域」。生態系統就像一條護城河,但是現在維護護城河的關鍵不是控制渠道而是掌握用戶的需求點。

現在去預測未來是為時尚早的。Snap 還沒有把驚人的用戶參與度轉化為成熟的商業模式(他們現在的盈利模式是廣告,這也是最簡單的盈利模式)。並且技術也很重要:更快的處理器(蘋果的長處)、更優秀的續航(蘋果的長處)、以及更小體積的所有東西。這些也是這個行業的規律。做到這些很難,但它們是已知的困難,更為困難的是行業里的人如何用更加深思熟慮的方式把技術推向市場,而目前領先的這群人正在威尼斯海灘(Snap 所在地),與矽谷相距甚遠。

87870原創文章,轉載須註明來源及鏈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