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玩紫砂壺必讀:詳解宜興紫砂泥的種類

宜興紫砂泥大體上可以分為:甲(夾)泥、白泥和嫩泥三大類。

甲泥藏量最多,主要是產自粉砂岩和細砂岩之間,所以也稱為「夾泥」;甲泥主要用於製作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大件物種,比如盆、缸、大罐子、瓮等等,這說明甲泥的用料以粗陶為主,現在在網路上很多壺商所說的一些名稱,比如「紅皮龍」、「紅麻子」、「白麻子」、「老藍青」等名稱,實際上都屬於甲泥一類,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甲泥礦土的顏色很多。其主要礦物質成份有:伊利石、高嶺石、石英和赤鐵礦等。

再說說於製作真正宜興原礦紫砂壺的「紫砂泥」。其實真正的「紫砂泥」,無非有三種:紫泥(也稱青泥)、紅泥(石黃泥)和本山綠泥。這種真正意義上的紫砂泥,又有岩中泥、泥中泥的別稱,因為它來自於甲泥層之中,是粗陶中的細料。

1、紫泥(青泥)

最常見的紫砂陶器主要原料。最優質的紫泥,無疑是丁蜀鎮黃龍山的料子,資料表明,同屬天目山系的浙江長興也產紫泥,但其與宜興紫泥相比,質量要差很多。這裡再回來宜興紫泥的知識,紫泥原礦外觀通常為紫紅色、紫色,夾雜有微細銀點閃爍,並隱現淺綠色斑點,燒成后呈紫色或紫棕色。

這裡特別要說的是,很多人都知道黃龍山4號井的「底槽青」是最好的紫泥,但由於網路的虛炒,9成以上的人並不知道原因,也並未見過真正的「底槽青」,特別是4號井封了之後,用真正黃龍山「底槽青」料制壺更是不容易見到了。 這裡只說一個問題,「底槽青」的好,是因為它蘊藏在紫砂泥礦層的最下面(最上面的就是夾泥,中間的叫「中槽泥」),燒成后色感最強,俗稱「水色漂亮」。

2、紅泥(石黃泥)

它是位於嫩泥礦層底部的泥料,古時候稱「石黃」。據歷史典籍記載,出自趙莊山(今宜興川阜鄉趙莊),是夾在嫩泥礦層里的,因為出礦時呈黃紅色,質堅如石,因此而有了石黃的名稱。單純的紅泥礦土細而不含砂質,可塑性極強,也因此,它的相對支撐強度不如紫泥,所以燒制大件物品難度相當大。當然,除了趙莊紅泥外,宜興的蔣笠、紅衛,還有丁蜀鎮的黃龍山也有少量紅泥礦,通常這些都是緊貼著龍骨下的很薄的一層。

川阜紅泥(俗稱「爛黃石」),其收縮比大,沙性小,燒成需要的溫度較低,但不適合用傳統的手法拍打成型,燒成的顏色相對較鮮艷;而黃龍山紅泥則比較適合拍打成型,但燒成的顏色不會太紅。不管是哪種紅泥,燒制出來呈硃砂色的,就是我個人理解中的「朱泥」了,這一點不強求各位認同。

3、本山綠泥:

出礦時礦土色略帶青灰色而得名,產自紫砂泥礦中的夾脂層,主要位於龍骨與黑墩頭礦層之間,因為其石英含量較高,而氧化鐵含量相對紫泥又較少,所以顏色稍淺,燒成后呈米黃色色系。本山綠泥過去一般也較多用於化妝土,粉飾於紫泥坯表面,因為產量不多,同時燒製成功率相對較低,所以相對產量不高,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隨著紫砂熱的興起,本綠礦石和製成品價格漲了很多。

事實上,紫砂器的可玩性,更在於各種泥料的搭配而產生的迷人效果,比如本山綠泥中加不同紫泥就有完全不同的顏色,如果加底槽青,那麼燒成色呈古銅色,而加入中槽泥,呈橙色;另外,人工控制泥粉的粗細度,也會製成完全不同效果的紫砂器,比如各種基底泥中加入不同顆粒的粗砂,便會有類似「梨皮」、「珠粒」出現,十分迷人。

4、關於「紫砂化料」

最後要說的是「紫砂化料」,其實沒必要談「化」色變,關鍵要區分來看待。紫砂泥加化料最早是上世紀40年代左右,當時是為了更大程度上豐富紫砂器的色彩,比如本山綠泥加氧化鈷,燒成呈墨綠色;紫泥加錳變成黑色等。

1958年,紫砂工藝廠(后稱一廠)原料車間把氧化錳磨細之後兌水變成黑色,再用這種黑水來調泥,使得紫泥色更加深沉迷人,也成就了拼紫泥的佳話,現在越來越受早期壺玩家追捧。到70年代的時候,有人還在高檔壺裡加入一點氧化鈷,使得紫泥的色彩更加迷人,當然,那個時候氧化鈷很貴,所以用的人極少,從這個角度講,早期加化料的壺是很多的,但反而加化料的壺成本要高得多。

現在人們都擔心的化料壺,不說其毒性,的確是很差勁,最好不要去用,那麼到底差在哪裡?

1、本身就用很垃圾的陶土來製作,節省成本,根本不是真正的紫砂泥;

2、對化料的品質和用量完全沒有個「標準和尺度」,過了量,能沒有毒性嗎?

紫砂交流微信 :417339635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