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看自拍前的我們

一切事物從廣義上說那是一種自我肖像。你看它們,感到好奇,並為之激動,就是這麼簡單。

——于爾根·泰勒

公元前,400多年,墨子觀察到了小孔成像現象;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1704年,牛頓首先涉及「干涉色」現象;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拍攝了第一張照片。再到後期,攝影技術開始越發成熟。「關於這種機器『攝取魂魄』的認知曾讓人們一度對肖像拍攝這件事避之不及,到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數字時代」,肖像呈現也千姿百態。

此次我有幸參加了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看看我們」展覽,跟著攝影師的作品一同翻看了近幾十年豐富而幽默的肖像世界,看著過去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品味著時代的變遷。

展覽開幕式

對於過去的人們而言,有上一幅自畫像或全家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早期的自畫像繪製到如今的「自拍」,經歷了多少代人共同努力才達成的成果,現在被展現在我眼前,一幅幅泛黃髮霉的印記,讓我深刻感知到攝影背後一種不可名狀的神聖。

托馬斯·蘇文 《全身》

這組《全身》是一系列1930至1980年代攝於照相館的人物照片。為了降低成本,當時的照相館會使用一種緊湊的豎直照片規格,拍攝對象需要保持兩臂緊貼,身體直立的拍攝姿勢,顏色則基本為黑白或是手工上色。我透過相片看著他們,他們透過鏡頭看向我們,時代和世界、思想和文化,像是被割裂的,卻又是相關聯的。他們打扮得體,表情正經而嚴肅,拍下了人生中最珍貴的照片。

展覽現場

托馬斯·蘇文 1985-2005 《北京銀礦》

《北京銀礦》作為目前最大的攝影作品檔案之一,它承載得不僅是歷史,更多的是我們對於過往的集體記憶。黑白膠片的底色,發霉作舊的痕迹,打開了時間匣子,回到了過去。每一個人物和風景,不再那麼嚴肅刻板,帶有著輕鬆愉悅,有種鮮活的力量,尺寸也不再有所顧忌,更多傾向於故事的記錄,不再只停留在人物上。

托馬斯·蘇文 導覽現場

「《北京銀礦》項目開始於2009年5月,那時我認識了一個名叫小馬的男人。他在北京北郊的廢品回收站工作,小馬專門回收那些含有硝酸銀的廢品,包括廢棄的底片。他同意按公斤把這些底片賣給我。逐月來我收集了上千卷的底片,它們通過攝影呈現了改革開放期間特有的生活面貌,那時的人生活開始富足,他們旅行、消費、享樂。該檔案揭示了某種高度規範化的視覺世界,照片中的人總是筆直地站立在照片的正中間,徑直地看著拍攝者。這些照片自然而不做作,同時充滿了幽默。」

——托馬斯·蘇文

丹尼爾·特勞布 / 吳永福/曾憲芳 《小北路》

《小北路》探索的是廣州一個種族多元地區人行天橋上的人和事。這座天橋如同一架象徵性的通道,使南半球的人群由此進入,其中包括了眾多從非洲大陸各處抵達廣州的人,他們在這裡尋求機遇。在這座人行天橋上,丹尼爾·特勞布遇見了兩位街頭攝影師——吳永福和曾憲芳,他們為那些想要在廣州留戀的路人提供肖像拍攝服務,從而留下了這些彌足珍貴的畫面。

丹尼爾·特勞布 / 吳永福 / 曾憲芳 《小北路》

照片里的人們服飾各異,國籍各異,種族各異,他們滿面笑容,或坐或站在這廣州天橋上,在這片熙熙攘攘的鬧市中尋找到了片刻寧靜。雖然是同一個地點,卻串聯了不同地區的人們,小小的一方天地,卻包羅萬象。

劉濤作品集

劉濤 2011-2017 《下午好,晚上好》

2011年開始,劉濤每天從下午到晚上在自家附近的街區中拍攝同樣的路口、同樣一批居民的日常生活。在他的畫面里,攝影變得瞬間而又不乏幽默和洞見,看似無心卻有意,彷彿每一組照片都等待了好久,用靈魂捕捉到了人們的日常。

劉濤 2011-2017 《下午好,晚上好》

遊走在他的世界里,我看到得不只是人和事,看到了一種生活態度和思想文化。他帶領著我們走近了我們,看著片面而又真實的生命,感知過去和當下,才發現生活中有那麼多美好和珍貴的瞬間,按下快門的那刻,世界停止,感知著最真實的我們。

劉濤 2011-2017 《下午好,晚上好》

《A-1401-33》

我駐足在這些人像前面,沿著攝影師的步調一步一步看著過去,看著發展而來的和我們,從嚴肅刻板的照片到旅行記錄的照片再到真實稀疏的日常,照片在融入我們的生活,他們所帶來的每一個歷史碎片,都在這裡拼湊成了一條時間線。

《下午好,晚上好》

如今的我們不再拘謹於照片中的自己,開始大膽而豐富地展現自己,無論是為了何種目的去拍照,我想著只要這份愉悅在,存在就是有意義的。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