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幾乎「絕跡」的古代另類冷兵器!

古代有十大另類冷兵器,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列。這十種另類兵器,骨格精奇,殺法刁鑽,在戰場上常以怪取勝,以其威力排名如下。

第十種:銅鈹。一種變形長矛,非常銳利的刺殺兵器。首為尖鋒,平脊兩刃,長30cm左右,形似短劍,後端為扁形或矩形莖,用以裝柄,莖的近端處開有圓孔,以便穿釘固定。秦俑坑中的銅鈹,其首和短劍相同,后裝長約3.5m木柄,柄末端裝有銅樽,還有保護刃部的鞘。西漢時改為鐵制,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

第九種:鎩。一種漢代兵器,由鈹演變而成,在鈹的基礎上,莖與刃之間加有兩端上翹呈銳尖狀的鐔。有長柄和短柄,一般30cm左右,鐔寬約10cm左右,東漢以後絕跡。

第八種:戣(kui)。商周時期青銅兵器,亦稱「戳」,為戈的變形兵器,援部較寬,呈等腰三角形,主要流行於四川等西部地區。

第七種:啄。戈類兵器,主要流行於先秦時期的西南地區,只有啄擊功能,晉代未見記載,唐代又成為騎兵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時期為青銅啄,用銎孔裝柄,啄體較戈援窄,長約25cm左右。

第六種:鋋。形似小型矛,西漢矛類兵器,其形制較一般矛頭稍微細長,身扁平,兩側有刃,下有鐵柄,柄下再接竹矜,刃30cm左右,柄長160cm左右,可投擲。

第五種:鉞戟。一種鈹與鉞結合的漢代鐵兵器,於河南出土,因文獻中並無記載,專家稱其為「鉞戟」,其形如西方斧矛一體的「戟」,鐵鉞頂上帶刺,刺長25cm左右、鉞寬10cm左右、鉞長 15cm左右,可劈可刺,以劈砍為主要。

第四種:戚。俗稱小斧子,因其刃較長常作斬首刑具。古代戰爭中,斬首俘虜,斬首逃兵,斬首違反軍紀之將,大多用戚,只要監軍擎戚在手,必有人要掉腦袋,故被士兵稱為「鬼叫差」!

第三種:鐮。由農具鐮刀演變而來,戈類兵器,鐮身微曲,平頂、雙刃,長約40cm左右、寬約3cm左右,下有橢圓形銎孔用於裝柄。此兵器防禦能力極強,守城士兵多用,鉤斬蟻附敵兵,就像割草一樣,一鐮一個腦袋!

第二種:鉤鑲。為鉤、盾結合的漢代兵器,上下有鉤,上鉤約長25cm左右,下鉤約長15cm左右,中部是有把手的小型鐵盾。盾為圓角方形薄鐵板,前面尖。鉤為圓柱形長鐵鋌,均稍向後彎,上鉤頂端為銳尖,下鉤末端為小球,兩鉤中間連接盾后的把手,具有防、鉤、推三種功用,配合環首刀使用威力無比,鉤鑲將敵方長兵器鉤住,環首刀劈敵面門,單兵作戰,百戰百勝。

第一種:吳鉤。春秋時期吳國的青銅兵器,其形如鉤,故名。此兵器長約65cm左右,寬2.2-2.5cm。形如彎月,齊頭無鋒,兩邊有刃,故又稱「吳鉤刀」,可推可鉤,攻城時威力極大,可鉤殺塹壕中的敵人。吳鉤刀比莫邪劍還厲害,《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即寶莫耶,復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吳作鉤者甚眾。」吳王闔閭不服莫邪劍才懸賞做吳鉤刀,此刀鑄成,稱霸春秋,吳軍憑鋒利無比的吳鉤,在「柏舉之戰」中以3萬軍大敗20萬楚軍,創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此後,吳軍將士人人佩戴吳鉤,以顯英武。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百年劍鋪鑄劍師傅微信:sglzh03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