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女人的命運,像那潮水,起起落落」 | 單身女人的前世今生

社長說

獨居的單身女人們,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自由權利的追求。在歷史的浪潮中,任何反對的力量,都無法使其沉寂。

「女人的命運,像那潮水,起起落落」

「單身女人」的前世今生

前不久上映的《美女與野獸》中,反派角色加斯頓說了一句話:「女人必須儘早結婚,否則等父親一死,就會失去依靠,淪為人人鄙夷的乞討者。」

而有意思的是,片中在村裡乞討度日的單身女人,恰恰就是被眾人畏懼的女巫。

實際上,這個角色很好地反映了「單身女人」既被唾棄又被敬畏的歷史。因為「單身女人」脫離了婚姻和家庭的控制,對「在家靠父,出嫁從夫」這樣的社會倫理造成了衝擊,所以被污名化為荒淫無度的「蕩婦」,也被妖魔化為帶來不幸的「女巫」。

要說明的是,「單身女人」從社會的陰影處步入大眾的視野,不過是兩百多年的歷史。今天,想給大家講的,就是這些世界各地的「單身女人」,從以前到現在的生活故事。

剛剛掙扎著站起來的單身女人們

儘管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像一陣狂風席捲歐洲,但是直到19世紀,歐洲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刻板、僵化、壓抑的時期。然而,有趣的是,看似自由開放的時代,往往涌動著壓迫的暗流,而看似教條森嚴的社會,常常蘊含著反抗的萌芽。

在19世紀之前,並不是沒有獨居者,但這些人通常生活在社會的陰影處和邊緣地帶,謹言慎行以防被人察覺。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人們開始在城鎮里獨居,雖然居住的條件很差,但TA們能擁有自己的夢想;雖然未來充滿不確定,但TA們終於可以不顧他人的目光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同時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蔓延,這股潮流從城市傳向農村,從歐洲北部傳向南部。

當義大利的大齡單身女人依然處於被憐憫和譏諷的環境中時,她們不曾想到,日後也可以像英國的老處女們一樣在零售業、藝術和科學領域自由自在。

不同地方的女人們生活天差地別,而不同年齡和不同階層的單身女人們,命運也大相徑庭。

儘管工薪階層的寡婦們貧苦不堪、依然掙扎在社會的陰影中,中產階級的寡婦們卻已經頻頻出入於社交場合,光鮮亮麗,不再隨著家庭的不完整而將被迫隔絕於社會之外。

更有意思的是,年輕的女孩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工作,而僱主們是如何對待女工的呢?家庭傭工、百貨商店、工廠的僱主往往都要求女工單身,否則就解僱她們。

這使得許多女性的人生軌跡變為了三段式:職場的單身生涯、結婚離職、然後守寡。

這一模式直到今天依然是許多女性的人生歷程。

總的來說,在19世紀這100年裡,職業女性越來越多,她們成為了一股歷史潮流。

這些女性在職場中獲得自信,擁有穩定收入所帶來的社會地位,也擁有教育所帶來的獨立視野。她們從過去的邊緣地帶破影而出,融入到社會的主流趨勢中。

但是,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職業女性不僅製造了歷史潮流,也被歷史本身所裹挾。

許多女性很快就發現自己深陷於一種矛盾中,她們一邊享受著工作帶來的獨立生活,一邊又要忍受不結婚帶來的各種指責和痛苦。更重要的是,結婚往往將她們帶離獨立的樂趣,同時又將她們帶入令人窒息的家庭生活。

工作、結婚與家庭,成為此後長久困惑職場女性們的矛盾螺旋。

女人的命運啊,像那潮水,起起落落

一戰之後,有人覺得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了,因為女人們代替前線的男人在工廠和公司中擔任比以前更重要的角色。然而,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英國與中南歐的女人們:以繼續工作為恥,以生兒育女為榮?

戰爭期間,女人被賦予的工作其實非常受限,一般只是副手層次的職位,聽從男人們的調遣。而且,一戰結束后,女人們美好的獨立生活就開始蒙上陰影。

從英國到德國到義大利,這些女人都被號召回歸家庭,重新被要求以做一個好母親和好妻子為榜樣。

當時在法國,女性已經很大程度上融入各行各業,因而暫時難以使其大規模離開崗位,這時候輿論怎麼說的呢?

他們對這些獨立女性的批評之聲愈發惡毒,彷彿她們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源頭。另一方面,專註於生兒育女的女性又獲得了極高的讚譽,養育超過10個孩子的母親更是被授予家庭勳章。

結果是,男人們重新穩住了主權,女人們因為疲憊而甘於回歸家庭,兩性對婚姻達成了新的共識:女人們悄悄地重返家庭,此後便一直留在家中了。

這是女性獨立史上的黑暗時期,社會對重建家庭的呼聲蓋過了女性對獨立自主的呼聲。

然而,浪潮的退卻也無法阻止女性心中已經泛起的漣漪,自由的空氣一旦入肺便已經永久地改變了這具軀體。

上世紀20年代以後,女人的活動越來越自由,這一點在身體上的體現最為明顯,約束身體的各種衣服都被丟進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對身體之美的大膽展示。

雖然女性回歸了家庭,但她們在兩性關係中越來越爭取平等,例如離婚的權利。此外,大學的大門也逐漸向女性敞開。

美國女人們:接受婚姻的另一種可能性

儘管世界大戰對美國人民生活的影響並不像歐洲那般劇烈,但是同樣的,美國女性也開始回歸家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回歸併不像英國那樣是強硬的保守勢力的返潮,而是更為複雜的家庭內在因素的變化。

在人文社科的大量研究之後,一種新型的、理想的婚姻模式被開發出來,它與過去的等級森嚴、刻板嚴厲的舊模式不同,這一新模式提倡伴侶在平等互敬的基礎上,加強親密和溝通,主張夫妻在情感和性方面的解放。

如果能在婚姻內進行自我實現,女人又有什麼理由爭取獨立呢?

很快,曾經大談單身好處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成為了新婚姻模式的最熱忱的宣傳者。而拒絕接受的女人則被稱作威脅社會的、無理性的、不正常的、男性化的生物。

可以說,這種新模式在60年代之前,彷彿是女性唯一應該追求的人生目標,除此之外的任何生活方式都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

北歐:女人們才是家庭的中心

在個體、家庭、國家的三角關係中,當國家退出干預時,家庭便加強管束;當國家進行干預時,個體便獲得了解放。女性由此成為福利國家的受益群體,只有國家能使女性不再依賴於自己的丈夫,使得女性能夠按自己的意願定義自己的身份。

北歐與美國模式相似,也是在家庭內部實現關係平等,但不同之處在於,個體和家庭的優先順序被逆轉了,這就使通暢的家庭圖示倒置了過來,家庭的中心不再是一家之長而是女人,是立足於職場、可自由地選擇獨居、與子女同居或者與伴侶共同生活的女人。

由此,北歐的自主之風吹向南方,與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模式競逐「家庭」的定義,並且逐漸取得上風。

實際上,伴隨著福利國家模式的推廣,一場新的、更深刻的浪潮正在徹底地撼動家庭的穩定性,那就是個人主義的進一步深化。

獨立自主,享受生活的單身女人們

20世紀60年代,風起雲湧,對個性解放的呼聲達到了頂峰。

法國的五月風暴、席捲全球的女權運動第二次浪潮、美國的黑人解放、反戰運動、反文化運動、性解放運動……

年輕人第一次站上了歷史舞台成為主角,女人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革命前線的戰士,在平等的旗幟下向前進軍。

在短短几年之內,年輕一代對婚姻關係的看法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從容不迫地享受生活,延緩進入婚姻的時限,被認為是明智之舉。如果和一個人在一起生活的未來圖景,不能實現更為美好的私人空間,那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結束這段戀情。對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因為成立家庭依然會成為女性職業發展的障礙,進而削弱她們的自主性。

這時,「伴侶」這一概念正變得越來越靈活。有伴侶成為一種暫時的狀態,而沒有伴侶的單身生活則越來越成為常態。對於女性來說,回歸獨立的趨勢已不可阻擋。黑暗時期的插曲至此結束。

勢不可擋的單身女人

實際上,伴隨著經濟的多次衰退,潮落的趨勢又有回歸的跡象,然而當代社會多變而複雜,世界的各個區域也顯露不同的未來,其中的奧秘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雖然社會環境形勢並不如意,福利國家模式舉步維艱、金融危機接二連三、社會穩定遭遇多方面的打擊,人們生活在日益加深的不安全感之中,在不確定性的焦慮中,人們常常掙扎在矛盾的選項之間。

但是,獨居,尤其是年輕女性的獨居在客觀上越來越普遍,女性單身和獨處的時間也比以前更長。獨立自主的意識似乎已經發展到了巔峰,任何的反對力量都無法再度使其沉寂。

因此,在全球範圍,女性獨立自主的潮流雖然已經明顯開始變緩,但它也在悄悄地變得越來越強勢

(本文節選並改編自《單身女人與白馬王子》,讓—克勞德•考夫曼,學林出版社,2014)



1

社長問:

當你還是單身時,對身邊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評論區等你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