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不靠譜的產品經理:這六點表現,你中了么?

產品經理什麼樣的行為才是真不靠譜的?本文作者與你分享了6點,enjoy~

產品經理受大多數人詬病的原罪就是需求變更。當設計師或開發人員加班加點做的差不多時,產品經理要改需求,那大家肯定都會罵他不靠譜。然而事實上,改需求未必是不靠譜的表現,因為可能是市場機會變了,或者外部暴露了問題,勇於提出是好事。那麼,產品經理什麼樣的行為才是真不靠譜的?下面幾個例子需要引以為戒。

1. 需求傳話筒

面對業務方提的需求,缺乏獨立和深度的思考,稍作抵抗就放棄挑戰對方,並很快進入了方案產出階段。特別在面對老闆的需求時,只想著如何快速響應和滿足需求,急於把方案出好,產品經理成了方案設計師。等到項目評審,開發們問為什麼要做,那必然是沒法有理有據地說服別人。最後不得已,拿業務方/老闆來當擋箭牌,或者直接打感情牌,那在開發們的心裡是絕不會服的。即便項目有了推進,產品經理的信譽也早已破產,後面的合作就難了。

當需求的價值與合理性需要輪到開發來質疑時,那產品經理就是需求傳話筒而已。

2. 設計經理

經常過度關注細節設計,強調主觀用戶體驗。在產品的交互和視覺設計方面,提過多個人意見,指手畫腳,干擾設計師的工作,甚至提的需求直接到了像素級別。不信任設計師的專業能力,也提供不了有效的數據支撐,只憑自己的感受要求設計稿返工修改。最後好說歹說,產出了大家勉強都滿意的版本,然而實際效果卻沒有本質差別。

產品經理不去思考業務邏輯、用戶場景和發展規劃,只沉浸在設計細節的優化上,那便成了設計經理,還是不專業的那種。

3. 挖坑不斷

提交的產品文檔漏洞百出,缺乏很多必要功能點的描述。一些細節沒有想到,當開發問到后支支吾吾,或者現場想了個不完善的方案,事後問題重重。一些想清楚的功能細節,卻嫌麻煩,寫的不夠明確,多了很多重複的溝通與解釋。自以為項目評審時說的清清楚楚,結果隔一天開發就跑過來再問一遍。項目進程中,開發、設計有問題,不能及時的響應,有時候甚至找不到人。最後產出的結果,要麼不是自己想要的,要麼只能打回去改正。

產品經理文檔梳理不清,過程跟進溝通不給力,那就是挖坑不斷,毀項目不倦。

4. 愛想當然

不看產品數據和反饋,新的需求全憑主觀臆想。也沒有深刻地去了解用戶現狀,只想著怎麼樣改善現有功能,盲目追求更新變化,脫離了用戶基礎。把自己的喜好當成用戶的喜好,總覺得新上的功能用戶一定喜歡。

產品demo上,愛加技術細節,太偏實現性,認為這樣對開發更友好。出方案時,容易想實現起來要怎麼做,會不會做不了,限制了思維。甚至經常幫技術想實現方案、評估工作量,多此一舉反而適得其反,引起開發們的反感。

5. 信息不共享

對於團隊同學,項目的信息沒有做好共享。前期的產品目標沒有講透,大家沒有很好的共識,信息不透明,容易導致產品的不健康發展。產品上線后的數據和反饋,產品經理敝帚自珍,不和團隊分享,大家都感受不到產品的價值感和成就感,降低了積極性,就容易造成打工心態,團隊信任感和歸屬感缺失。還有的產品經理,產品有喜報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是碰到處境不好就沉默是金。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保護團隊,讓大家安心做事,實際上卻沒有真正地把團隊綁到一條船上,風雨同路。如果大家從別人口中聽到產品的消極消息,那結果反而更差。

6. 害怕背鍋

遇到問題,優柔寡斷,不敢決斷和擔責。作為項目的虛擬領導者,在產品需要作出選擇時,猶猶豫豫,想到天荒地老,沒有拍板的勇氣,最後蹦出一句:兩種方案都可以吧,你們看成本和風險來定。有時候因為被技術挑戰了需求,矯枉過正,後面的需求都不敢再提,只怕多生麻煩。沒有抱著產品負責人的心態來做事,擔心出了問題背鍋,所以總希望運營能夠擔保,技術能夠承諾,這樣就把壓力順勢化解了,責任不會找到自己。但真出了問題,大家通常第一個罵的,還是產品經理,這種做法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以上種種詮釋了不靠譜的產品經理行為,與經驗無關,大家切記避免。最後,都說評價一個人靠不靠譜,就看是不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其實產品經理也是一樣。

作者:璟揚,前淘寶產品經理,現電商創業狗,

本文由 @璟揚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