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希臘哲學簡史:古典學界公認的哲學入門讀物

古典學界公認的哲學入門讀物,被譯為多種文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校校長特為一般讀者撰寫,讓複雜深奧的哲學問題變得通俗易懂

學習和遊歷—對話—不朽的追求—藝術是愛—回憶即知識—柏拉圖式的愛

這位大師,以其多產、豐富、幽默、想象力和詩意,被人譽為希臘哲學的莎士比亞,公元前429 年出生於雅典。他出身名門,祖先包括立法者梭倫,族系甚至可追溯至傳說中雅典最後的國王科德魯斯(Codrus)。他早年專門研究過赫拉克利特的哲學,寫過悲劇,但在約二十歲時見到蘇格拉底,立刻放棄成為詩人的想法,燒毀之前寫作的所有詩歌,全身心投入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之中。他追隨蘇格拉底長達十年之久。公元前399 年,蘇格拉底被處死,柏拉圖以及蘇格拉底的其他追隨者逃往麥加拉,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此後,柏拉圖開始了遊歷生涯,首先到達居勒尼和埃及,隨後到達義大利和西西里。他在義大利致力於研究畢達哥拉斯的學說。據說,他在敘拉古因言行無忌而冒犯了僭主老狄奧尼修斯,當時斯巴達與雅典正處於交戰之中,老狄奧尼修斯把柏拉圖交給讓斯巴達商人,想讓斯巴達人把他當作奴隸賣掉。他最終被朋友贖出,回到雅典。但是,當小狄奧尼修斯成為僭主時,他再次前往西西里。他似乎仍然抱有希望,認為他能影響小狄奧尼修斯,實現他通過哲學言辭構築的理想城邦。但是,他的理想再次落空,隨後返回雅典,在紀念雅典英雄阿卡德摩(Academus)的地方建立學園,在與弟子對話中度過餘生,以81 歲高齡去世。他的哲學曾以「學園哲學」(他講學寫作的場地)之名廣為人知。不像蘇格拉底,他並不滿足於僅將回憶和現場對話留給後人,而是寫作了大量對話體著作,並不斷進行改寫和修訂,不同時期對話的措辭和結構也都有所轉變。因此,我們雖然難以絕對確定他大量著作的寫作或出版的歷史次序,但它們的大致次序還是能夠確定的。

我們確定為第一類的是一系列短篇對話,這些對話在以下幾個方面帶有強烈的蘇格拉底風格:(1)它們都尋求對某種德性或品質的定義;(2)它們都探討了某種德性和知識之間的關係;(3)它們都沒有給出相關問題的最終答案,更多是探討性而非教條性的。這些對話包括《卡爾米德》(Charmides ),論節制(menssana in corpore sano[2]);《呂西斯》(Lysis ),論友誼;《拉克斯》(Laches ),論勇敢;《伊翁》(Ion ),論詩人的靈感;《美諾》(Meno ),論德性可教;《游敘弗倫》(Euthyphro ),論虔敬。

《游敘弗倫》是第一類對話和第二類對話的連接點,第二類主要關注蘇格拉底的審判和死亡。《游敘弗倫》的開場,蘇格拉底暗示他要去接受審判;柏拉圖在《申辯》(Apology )中給出了他描述的蘇格拉底申辯講演;《克里同》(Crito )描寫了蘇格拉底在判處死刑后高貴的自我剋制和對城邦的服從;《斐多》(Phaedo ) 描述了蘇格拉底死前與他的朋友談論靈魂不朽的對話,以及蘇格拉底之死。第三類對話多少帶有反諷性,批評智術師的觀念和方法。《普羅塔戈拉》(Protagoras ),蘇格拉底認為所有德性在本質上都是同一的;《歐緒德默》(Euthydemus ),嘲弄智術師的詭辯和「裝腔作勢」;《高爾吉亞》(Gorgias ),論真理與虛假,真正的善和真正的惡;《希庇阿斯》(Hippias ),論有意或無意的罪惡;《阿爾喀比亞德》(Alcibiades ),論自我之知;《美涅克塞努斯》(Menexenus ),模仿智術師所作的讚頌雅典的演講詞(帶有反諷性)。這三類著作的共同特點是幽默、富有戲劇性、人物性格鮮明、哲學洞見敏銳但有待深入。這些著作涉及很多深邃的思想,它們在後來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展開,但在這些對話作品中,這些思想與其說得到充分表達,毋寧說只是處於萌髮狀態。偉大的詩人—哲學家還只是牛刀小試而已。柏拉圖在《會飲》(Symposium )中達到了更高的階段,幽默而深刻地處理了愛的主題,既涉及人也涉及神,包括愛與藝術、哲學的關係。全書的高潮部分是蘇格拉底憶述第俄提瑪的演說,第俄提瑪是來自曼提尼亞的擁有智慧的女人。我們在此摘引喬伊特教授的譯文。這段話標誌著柏拉圖從帶有戲謔和反諷特徵的階段轉變到相對嚴肅而教條的階段:

「愛欲在自然上是什麼樣的,我們已經多次取得一致看法。如果你相信愛欲不朽,」第俄提瑪說,「你就不會再對此感到驚異了。這裡說到動物的愛欲,其實與我們之前探討過的人的愛欲沒什麼不同,有死凡人自然總是想儘可能讓自己永生。有死凡人自然要想永生,唯有依靠傳宗接代,年輕的存在接替年老的存在。但說到個別生命,人們又愛把人的生命視為同一不變,把人視作從幼年到老年都未曾變化的存在,實際上,他根本不再是同一個自己——雖然名字始終沒變,但卻時時刻刻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頭髮、軀體、骨骼、血脈,乃至整個身體。不僅身體如此,靈魂也是如此:性格、習慣、意見、慾望、快樂、痛苦、恐懼,這些在人那裡都並非常駐不變,有些在生成,有些則在毀滅。更令人驚奇的是,知識也有的在生成,有的在毀滅,我們擁有的知識從來都不是相同的;不僅如此,甚至所有個別的知識也都在生滅流轉。我們之所以要溫習,就是因為知識會流逝,遺忘就是知識的離去,溫習就是用新的記憶取代已然離去的記憶,我們由此葆有知識,使它顯得還是原來的樣子。凡是會死的,都靠這種方式來保存自身,離去的、老朽的不斷讓位於新來的、年輕的,不斷代謝,而不是像諸神那樣,總是同一個自己。唯有依靠這個方法,有死凡人才在身體以及其他方面分享永生,只是永生的方式彼此不同。所以,毫不奇怪,每個生命天性都珍視自己的後代:正是因為永生的願望,強烈的欲求和愛欲才伴隨著每個生命。」

約翰•馬歇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