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央行的救贖:放量MLF操作並非放水 只是對過往政策的糾偏

央行的救贖

看似嗷嗷待哺的市場等來了一碗足量「麻辣粉」(MLF俗稱)。 年中時刻,它來得足夠爽么?反正二級市場好像有點嗨。

迫於市場的風聲鶴唳,亦困於「錢荒」記憶牽扯的央媽又「從」了。

6月6日,央行進行期限一年、中標利率3.2%的4980億元MLF操作;倘若考慮貨幣乘數因素,此次貨幣供應量可放大至數萬億量級。市場有人驚呼「大放水啊」…… 但真相是,放量對沖4313億到期MLF資金后,新增資金667億元。這也是央媽連續五個月續做MLF。其中,6月這次是一次性操作便對沖回籠量,實現凈投放。

「利率基本穩住了,釋放的信號是監管政策趨緩。」一位交易員說,他坦言,流動性暫時不算緊張了。

假以佐證的是,6月以來的市場均現向好勢頭,「股債匯」三市漲幅不一。

不過,「在資金需求沒有明顯回落情況下,6月份資金面能否好轉最終取決於央行。目前央行繼續貫徹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央行維持資金面穩定過渡同時,不排除上調逆回購利率,且財政資金的投放可能降低其投放力度。整體來看,資金利率仍有上行壓力。」中信建投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告訴經濟觀察報。

六月關口,錢荒不會重演或是大概率事件。但金融市場仍可能瀰漫著錢緊的味道,儘管不乏市場開始了狂歡的姿勢。

央行的救贖

「這次MLF操作沒有超預期啊,更多是對承諾的兌現吧……」黃文濤認為。

但與其說,這是兌現承諾,不如說是央媽的一種救贖。「三會」(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如火如荼去槓桿,擠泡沫之際,隱在後台的央媽還是「出手」了。

央行此次MLF踐行了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內容,期限和利率都沒有超出市場預期的成分。按照黃文濤的話說,現在去槓桿是「三會」具體在推,央行自然轉移到幕後,側重整體流動性維穩,但是貨幣政策仍然會配合去槓桿。

不妨參見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期限品種搭配上,為完善價格型調控和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未來一段時間央行逆回購操作將以7天期為主,當出現臨時性、季節性因素擾動時也會擇機開展其它期限品種的逆回購操作;MLF操作將以1年期為主,必要時輔助其它期限品種,以更好地滿足金融機構中長期流動性需求。

還是央媽親啊!市場感嘆。可以看看,敏感時點上,她都做了什麼?

續作MLF+逆回購;這兩件政策工具讓央媽6月釋放了5298億元的流動性,超過5月的額度。

2017年6月6日,央行開展MLF操作,向市場投放4980億元一年期MLF。6月共有4313億元MLF到期,其中6日有1510億元6個月MLF到期,7日有733億一年期MLF到期,16日有2030億一年期MLF到期。央行通過MLF向市場凈投放667億元。

不同以往的是,結構上看,此次操作均為1年期的MLF,操作量4980億元。完成之後,MLF的加權期限達10.65個月,久期乃歷史新高位。

逆回購來看,6月5日央行進行400億元規模的7天期和300億元規模的28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300億元逆回購到期。6月7日、8日、9日亦有操作,均實現凈投放。這意味著,儘管貨幣政策依然維持中性,但6月初通過貨幣政策工具釋放了逾5300億元的流動性。

「操作一年期的MLF主要還是出於維穩;但短期波動還會較大。現在是放長錢。維持整個金融負債的穩定,利率未上調,重點在維穩層面上,而不增加成本。」一位投行固收負責人說。

而據黃文濤分析,央行去年8月份開始央行「鎖短放長」,主要因為當時債券市場加槓桿問題,現在債券市場槓桿率已下來,目的達到。此時央行調整公開市場操作,能夠更好地加強調控市場流動性。

鏡頭拉至十個月前,當時的說法是「溫和去槓桿」。這緣於2016年8月23日早盤央行就14天期逆回購需求詢量。接下來的日子,央行連續三天進行14天期逆回購。這也是當初時隔半年,14天期操作工具得到再次啟用,意味著央行正在擴大短期流動性管理的力度。

但其時的市場已不「淡定」。上海銀行(25.070, 0.08, 0.32%)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隔夜和7天期品種上揚。

債市交易員形容「央行的這個策略非常聰明!」其原因在於,首先拉長資金成本,迫使市場形成資金成本結構向長期限平移預期。該預期可以自動帶來市場因為成本問題主動降槓桿;而且,央媽也沒有從市場抽離資金,不會造成市場錢荒。

此次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說白了,這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調控方式,起到了扭轉預期的目的。

此過程中,囿於宏觀大環境的變化,及監管趨嚴,曾經的溫和「去槓桿」一度「變調」;市場也曾哀鴻一片。而特殊時點的六月,央媽開始「安撫」市場。諸如,續做一年期MLF4980億等。於是,有人驚呼「大放水」啊!

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直言,最近一些非理性輿論誇大了央行正常的公開市場操作。當前時點央行不大可能大放水,預計6月份流動性仍偏緊。

央行的作用本身就是維護市場流動性的穩定。「眾所周知,6月資金面壓力大,還有到期壓力,央行向市場一次性補充一定的流動性是正常操作。其次,這幾個月美元一直走弱,減輕了外匯壓力。事實上,外匯儲備連續四個月上升。5月末外匯儲備餘額30535.67億美元,環比上升240.34億美元。央行這時候補水打的是時間差。雖然美國非農數據不及預期,但美國六月份繼續加息的概率還是很高,之後什麼情況還不明朗。」上述監管層接近人士稱。

而且,在這位監管層接近人士看來,央行此次用的是定量調控,而非利率工具,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說明央行對市場規律是尊重的;並不想改變市場緊縮的預期,也不敢貿然釋放利好——那樣可能會引發市場預期的混亂。

的確,在黃文濤看來,6月份實際新增的MLF投放僅667億,並非「大放水」。他認為,4月和5月央行也都有對到期的MLF超額續作,分別達到440億元和495億元。而且,市場對6月份央行MLF續作早有預期,5月25日央行自律機制座談會已表明了對6月資金面的維穩態度。」

譬如,「已關注到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考慮到6月份影響流動性的因素較多,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並擇機啟動28天逆回購操作,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5月25日,央行在自律機制座談會上表示。

而從央行的角度看,黃文濤認為,當前基本面下行壓力有所顯現,但仍然穩定可控,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也相對較弱,給了央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的底氣;其次,近期人民幣匯率企穩,外匯占款降幅也繼續收窄,儘管超儲率仍然處於低位,央行對衝壓力也在縮小。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強調了要「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台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槓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央行在當前金融機構去槓桿過程中,由主導轉為輔助角色,去槓桿的主基調下,央行也以緊平衡之上的維穩為重。

也因此,「穩」字當頭,放量MLF操作,某種程度上,也像是一種救贖,或者說,對過往某些政策的「糾偏」。

而某種程度上,一行三會近期的態度亦暗示掌握監管尺度、關注流動性風險,也是題中之義。

不過,不發生系統風險的前提下,如何適度「放水」,也不容小覷。

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黃益平的話說,貨幣政策內生一個貨幣供應量加速的機制。因為目前缺乏一個有效的風險處置機制,也無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故此,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經濟形勢好時,貨幣供應量需加速,以支持經濟活動的擴張;經濟形勢不好時,貨幣政策同樣需擴張,如此才能穩經濟與穩金融市場。所謂「求穩」。而過度「求穩」恐滋生風險隱患。這種宏觀機制導致可投資的資金極多,但現實是可投資的產品不多。於是,最終導致資產價格「亂象」,市場輪動調整等。類似現象正是近兩年國內金融市場的寫照。

那麼,貨幣投放量,是否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前銀行(3.660, -0.01, -0.27%)副行長、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學術委員王永利認為,金融的本質是把社會閑置的資源,主要是資金,按照約定的條件,把它投放到需要的地方去,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此過程中,一方面要把閑置的資源充分利用,另外一方面控制貨幣總量不會超發的情況下,是否可能做出一個控制標準?比如,信用投放或者間接融資投放的總量,要控制在貨幣總量的50%水平。

然而,這些問題,該由誰去思考呢?

錢荒記憶

往往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年中關口,是否有人想起2013、2016錢荒的場景?包括今年3月那場類錢荒的一幕——交易員跪求資金。

不妨從最近的3月說起。當月20日,國債回購利率、銀行間回購利率大幅飆升,銀行間債市利率互換繼續全面走高,各大銀行紛紛借錢;錢荒之下,各大銀行到處跪求資金,中小機構更是出現了實質性違約,金融市場上一片風聲鶴唳!

3月2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表態稱,貨幣政策寬鬆已到達周期的尾部。這或昭示,的貨幣政策轉向,央行或結束大水漫灌的時代。

殊料,這次一天就對沖投放4980億,盡量凈投放量並不大。原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景學成稱,央行現在一直堅持的是不松不緊政策,央行根本沒有「放水」的想法,只是要保持流動性,不讓市場感到饑渴。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分析MLF操作對流動性影響不能只看投放量大小,凈投放量才是基礎貨幣對增加額。而銀行以此獲得的資金不一定立即用於資產投放,而會是個逐步過程。鑒於不少銀行都面臨流動性壓力,所獲資金一般都會用於填補流動性缺口,以滿足監管需求,因此就未見得會真正增加貨幣投放。理論假設往往與實際相去甚遠。

市場亦普遍對此次「放水」保有冷靜理性的態度,多數觀點認為儘管會給股市、債市帶來一定利好,銀行也能減緩「中考」壓力。但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對於半年末時點流動性衝擊的擔憂尤為嚴重,看待資金面也不宜過度樂觀。

一位工商銀行上海某支行的交易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央媽再不出手,可能真快斷糧了」。6月9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Shibor)已升至2.82%,最高的3月利率升至4.75%。緣何MLF操作之後,Shibor利率還在上行?「對啊,一直在漲」上述交易員說,對於資金面市場仍不乏擔憂。

2016年底至今,決策層一直強調「金融安全」。此舉央媽核心意圖或在於,如果一味放任資金壓力不管,恐造成錢荒再現,到時候市場利率可能會大幅飆升,決策層如何確保金融安全的壓力也會加大。

而6月份資金面擾動因素包括銀行MPA考核和監管、美聯儲加息、以及信貸、繳稅、繳准等季節性因素等等。

具體再看6月末的銀行MPA考核,據黃文濤分析,這其中廣義信貸擴張帶來資本充足率壓力是MPA考核壓力主要來源,歷史上每一輪MPA考核都帶來資金面擾動,而2017年MPA考核明顯趨嚴情況下,銀行將更為慎重。從3月份MPA考核情況來看,除主動縮減資金融出外,銀行還通過發行存單補充流動性。但當前金融去槓桿進程中,銀行負債端面臨結構調整,同業存單發行受監管約束,疊加巨量的同業存單到期,銀行體系流動性不容樂觀。6月初1個月同業存單利率會出現了大幅上行,AA及AA+的3個月及以上同業存單利率突破5%。

此外,黃文濤認為,從目前央行有意緩和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情況來看,6月央行繼續跟隨美聯儲加息上調逆回購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從歷史數據來看,6月是信貸投放較積極的月份,下半月還面臨季度末繳稅繳准壓力,上述均是資金面擾動因素。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放量對衝到期資金旨在避免錢荒,維穩。但尺度如何並未量化。按照方正證券(8.970, -0.22, -2.39%)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話說「錢荒都是放水惹的禍。」

任澤平的邏輯是,從2010年錢荒到2013年錢荒,再到2016年輪錢荒,大致三年一個輪迴。儘管每輪錢荒的背景不同,但本質都是流動性鬆緊周期引發監管趨嚴所致。貨幣從放水到收緊製造的經濟金融周期輪迴是:經濟下行-貨幣放水-刺激房地產、房價暴漲-貨幣脫實向虛,金融市場過度繁榮-房地產投資觸底回升-宏觀調控收緊-錢荒、債災、股災、貶值-一地雞毛。2016年匯率貶值、資本流出、房價暴漲、錢荒、債災等均是貨幣放水及隨後收緊所引發的衝擊。「公共政策應儘快放棄貨幣放水刺激市場的幻想,堅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對經濟增速下行的容忍度,守住就業和金融穩定的底線。」任澤平說。

就在此時,可能有人已嗅到了泡沫的味道。央媽一「放水」,資產價格便聞風起舞;市場又開始「嗨」起來。

但這次的不同在於,「放水」似乎仍不解渴。「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特別是6月份,這也透露出央行決策層對錢荒的警惕也達到了一定程度。」一位銀行機構人士稱。

黃文濤認為,在資金需求沒有明顯回落情況,6月份資金面能否好轉最終取決於央行。目前央行繼續貫徹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央行維持資金面穩定過渡同時,不排除上調逆回購利率,且財政資金的投放可能降低其投放力度,整體來看,資金利率仍有上行壓力。

現在,按照黃文濤的話說,央行並沒有要寬鬆的意思,雖然短端的隔夜和7天有所回落,但跨月資金利率依然很高,同業存單利率還在往上走,6月資金面壓力還沒有過去。換言之,風險隱患仍未解除。

如此,還會有多少次「錢荒」輪迴,或市場輪動調整呢?也許找到一種貨幣投放量的風險量化機制,拓展可投資之資產市場才是投資者真正的救贖;但靠央媽一己之為恐難實現。經濟觀察報記者歐陽曉紅、賀佳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