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欠他的電影票都還了,周星馳為啥還是在賠錢?

| 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

| 作者:高璇

周星馳被譽為「港娛圈最會賺錢的明星之一」。他的名字是華語電影界最有力的票房保障,此外,周星馳還長年投資不動產,被稱為「樓王」。

周星馳曾坦言自己「愛錢」,在外人看來,他是不折不扣的「吸金利器」:近年間,從《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到《西遊伏妖篇》,凡是和周星馳搭上邊的電影,均票房大賣,屢破紀錄。

然而,數十億票房的光環下,周星馳的「錢途」、尤其是電影業的「錢途」,卻並不如外界想象般風光無限,其收益甚至不如當初炒炒房。

【1】被封「樓王」、「鋪王」

周星馳可謂明星經商的前輩。早在1989年,剛走紅不久的他,就成立了星煒投資公司(后改名為彩鷹控股有限公司),開展投資實業的生意,這是他的首次創業。此後,他又陸續成立了星揚等三家投資公司,名下擁有多棟商廈樓宇。

在炒樓方面,周星馳一直眼光獨到,嗅覺靈敏。多年來,香港市民常看到他踩著腳踏車在香港中環一帶「踩盤」。從1990年在中環買入第一套房產起,周星馳炒樓的投資回報率很高,幾乎沒有失誤。在房市上「捷報」頻傳,周星馳因此被媒體封為娛樂圈的「樓王」、「鋪王」。

老搭檔吳孟達曾說,星爺炒房很厲害,他身邊的朋友都是在香港非常有地位的人,背景非常好,他們炒的都是豪宅。

周星馳的母親凌寶兒講過這樣一件事:周星馳曾用3.2億港幣的高價買下一塊地皮,把她嚇壞了,「雖然是和一位認識十幾年的好友一人一半,但還是擔驚受怕。」

她所指的,就是周星馳在2004年買入的「普樂道十號豪宅天比高」地塊,隨後,周星馳還與菱電合作,在那塊地皮上重建了4棟「天比高」超級別墅,每棟售價都將近4億港幣。一拆一建,利益翻了數倍,這也成為周星馳於樓市最經典的一役。

而據報道,為周星馳贏得這一役的幕後軍師,是他的前女友於文鳳,於文鳳是投資理財高手,認識她后,周星馳炒樓從未虧過,短短几年身家暴漲。

星爺到底有多少身家,外界眾說紛紜,15億、60億、200億……無論哪個都不是小數字,有消息稱周星馳是香港娛樂圈中最有錢、且最會賺錢的藝人。據傳其身家中,絕大部分收入其實來自地產投資。

不過,地產投資終究只是周星馳的副業,最穩妥也最讓周星馳上心的,依舊是電影商業,這也是他創業的另一個方向。

【2】初創電影公司,《大話西遊》讓星爺破產

1993年,依靠《唐伯虎點秋香》再奪票房冠軍后,創下香港票房紀錄「四連霸」的周星馳再也不滿足於演員的身份,與楊國輝等人在1994年籌建了他從影以來的第一家電影公司——「香港彩星電影公司」,他要獨掌大權,自編、自導、自演出完全屬於自己的影片。

當時,他迫切想拍出一部成功的商業片,將新公司一炮打響。可惜事與願違,他選擇與劉鎮偉合作拍攝的《大話西遊》票房慘淡,剛成立的彩星因此破產。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並不成功的商業片數年後開始走紅內地並且風靡至今,被眾多影迷奉為經典,《大話西遊》也確立了周星馳在內地「神一般的市場號召力」。

破產後的一兩年裡,周星馳不得不又做回打工仔,為永盛電影拍了《百變星君》等幾部非常叫座的電影,雖然這些影片的風格他並不喜歡。

【3】跌倒再爬起,星輝出品屢破票房紀錄

靠打工積累起資本后,1996年,不甘心的周星馳又與楊國輝創立了旨在專拍高質量、高娛樂性電影的星輝國際,首部作品就是票房與口碑俱佳的《食神》。再創業的前期,也是周星馳於電影商人一路摸索前進、創建自身品牌的時期。

之後,星輝投資製作的電影不斷創下票房神話——1999年的《喜劇之王》再次收穫香港年度票房冠軍,其也與《大話西遊》一道成為周星馳實現轉型最重要的兩部作品——他徹底摒棄了淺薄搞笑,拍出了一種獨具深度的「悲喜劇」。

星輝於2001年和2004年相繼推出《少林足球》和《功夫》,都取得了6000多萬的票房,並在香港內外斬獲多項大獎,周星馳本人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認可和尊重。

此後的10年間,周星馳陸續推出了《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以及最近上映的《西遊伏妖篇》等電影,分別取得了3億、12.5億、34億和16億人民幣的高票房,其中最高的《美人魚》,和《西遊伏妖篇》均由星輝參與投資。在持續的高票房映襯下,周星馳的名聲與威望也不斷走高。

【4】「周星馳」三個字值多少錢?

今年1月初,一則收購公告引發輿論嘩然。

上海新文化影業發消息稱,投資周星馳100%控股的「優質數據有限公司」(簡稱PDAL),新文化與周星馳將分別持股51%和49%。這是周星馳與內地股權首次合作,通過股權讓渡和業績承諾,他將直接套現13億。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突然浮出水面,估值高達26億?這引發了財經界的高度關注。

PDAL註冊於2002年,主要從事娛樂內容投資、開發等。從業績上看,PDAL此前並不理想,但是在2016年的1月到9月,它的營收突增至8117.51萬元,凈利潤為6418.5萬元,營收比2015年同期翻了近80倍。

是什麼業務促使PDAL出現飛躍式增長?新文化為何要收購這家公司?

新文化的公告中有一條這樣的說明:「除PDAL書面放棄外,凡由周星馳先生擔任主控人員或主創人員(包括但不限於導演、編劇、製片人、監製)的電影、電視類作品,PDAL及其子公司享有不低於投資總額20%的優先投資權」。

這句話透露出了新文化此次交易的最大目的——通過股權收購綁定周星馳和他作品20%的優先投資權。

此外,新文化還計劃依託自身業務基礎,對周星馳電影IP展開多元化開發。目前新文化已拿下《美人魚》電視劇版權。另據介紹,PDAL公司2016年營收數字的高漲,主要來自《美人魚》電影的新媒體版權銷售。

換句話說,新文化其實是看好並買下了周星馳這一超級IP的未來。

有媒體據此估算,僅「周星馳」這三個字的價值就在78億至130億之間。雖然這樣的演算法不是很準確,但至少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投資商眼裡,周星馳個人IP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魅力與潛力依然巨大。

【5】天分+勤奮=獨樹一幟的商業電影IP

「你覺得周星馳有商業頭腦嗎?」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與周星馳相識30多年的香港導演李力持反問說,「你是想逗我嗎?他的新片在內地的票房都那麼高了,我會說沒有商業頭腦嗎?」

從演員到幕後再到老闆,周星馳的電影商業一路走來,名利雙收。在電影上,他的成功有跡可循。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周星馳小時候喜歡練武功,他一度認為自己是同年紀里全世界武功最好的,他曾找到學校的校長,說想開班收徒,「因為我覺得我的武功已到了一定的境界。平時書讀得不好,校長看不起我,但我想我也有強項,然後就告訴他,我的強項是武功。結果校長看了很久,然後叫我出去。」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發現,周星馳自小就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他無厘頭式的喜劇風格是天生的,他在創意上過人的天賦和想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影的成功。

而他還有一種藝術家式的性格特徵,執著、認真、勤奮,工匠精神十足,被稱為「產品偏執狂」,事無巨細追求完美,然而,這當中其實也有他作為商人的敏銳洞察,他說,把事情做好是第一位的,而賺錢是配套的,認真才有希望。

因此近些年周星馳的電影走的都是「精品路線」,所謂精品,就是他要竭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以對投資人負責。

這樣的天分與勤奮,為周星馳在電影上屢創佳績添加了必然因素。經過多年積累,周星馳塑造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喜劇品牌,他的名字由此也成為資本市場上估值巨大的商業IP。

【6】老闆周星馳的電影市場運作

在做過多年周星馳助手的田啟文眼中,電影之外的周星馳木訥、自我封閉、幾乎不通人事,但為了電影,他也有商人敏銳圓滑的一面——會製造話題、炒作新聞、結交拜訪等。

身為電影公司老闆的周星馳,善用新人,造星能力突出。比如「星女郎」,從張柏芝、黃聖依,到張雨綺、林允……幾乎每個人都成了備受關注的一線女星。此外,與周星馳搭檔或由周星馳挖掘的許多配角演員,在電影中也都閃閃發光,看點十足,從吳孟達、苑瓊丹、李健仁,到陳凱師、盧正雨、張美娥……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這也成了他電影的一大特點。

除了用「星女郎」選拔等製造噱頭,周星馳還擅長「飢餓營銷」的手法宣傳電影,用低調製造高調。通常他的電影映前都很保密,偶爾會流出幾張片場探秘照,為影片增添神秘。

此外,為擴大資金和市場,不擅交際的周星馳還會拓展交際,比如常拜會中影集團老總韓三平、主動邀約對話馬雲等,藉助這些資源和圈子為影業發展保駕護航。

【7】上市公司老闆周董

周星馳與很多企業家是好朋友,而成為上市公司老闆,則是他一貫的夢想。他曾說,自己拍電影常缺錢,因此需要一家上市公司來籌集資金,實現好創意。

早在2005年,周星馳就試圖推動其控股60%的影視公司「品記國際」在香港創業板上市,計劃募資5000萬港幣,但最終失敗。

5年後的2009年,周星馳作價3億港幣將名下一處商場售予貿易公司帝通國際,換取其24.21%的股份,並在2010年出任帝通執行董事。

同年,帝通更名「比高集團」,於5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周星馳以35.64%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在持股量逐漸達到50%以上后,周星馳絕對控股比高集團,「星爺」終成周董。

借殼上市后,周星馳表示,藉助比高的平台,他計劃以電影業務為旗艦,在電影製作、投資、動畫、影院、特許經營及衍生產品和網游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發展,打造全產業鏈電影帝國,做成的「時代華納」。

這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市場,鏈條中的每個版塊都蘊含大量商機。以往往最被忽略的電影衍生品為例,《星球大戰》三部曲的全球票房為18億美元,而其相關衍生品如玩具、圖書等的銷售卻超過了45億美元,遠超票房收入。打造全產業鏈,也成了比高成功上市的重要原因。

經過幾年過渡,比高集團的業務已由之前的貿易等徹底轉向影視,與星輝一道,成為周星馳手下的兩大核心資產。和星輝側重電影項目開發和內容製作有所區別,比高是周星馳電影商業資本運作的主要平台,更注重影院經營等電影產業鏈條的發展。

【8】全產業鏈電影帝國,版圖逐漸清晰

在打造全產業鏈的思路下,周星馳的整個電影帝國版圖逐漸擴張、擴大。

首先,北上內地,拓展電影資本合作。

近些年,隨著香港電影市場逐漸走向暗淡,周星馳留意到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內地,開始了北上撈金的步伐。除了巨大的電影消費市場,他還看中了內地雄厚的資本力量。

此前,周星馳的電影基本都由星輝公司獨立製作出品,而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成為分水嶺。

這是比高上市后投資的第一部作品,那之後,周星馳參與的電影資本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特點和趨勢,就是資本方走向多元化。公開資料顯示,《西遊降魔篇》的出品方達到了6家,《美人魚》的為3家,而今年的《西遊伏妖篇》,出品方高達21家,這21家公司覆蓋產業鏈的四大環節「投資、宣發、院線和電商」,從線上到線下,從互聯網到實體院線,這些出品公司基本囊括了電影市場最佳資源,堪稱豪華資源包。

▲圖:網上流傳的《西遊伏妖篇》公映許可證

在這三部電影的投資名單中,除了周星馳自家公司,還包括華誼兄弟、中影在內的一系列內地資本。

眼下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周星馳敞開大門引入多方資,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更多資金,最大程度地優化電影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分散高投入帶來的種種風險,還有就是借力各公司,打通各環節,儘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和《西遊伏妖篇》三部電影所公布的製作費分別為1.13億、3億和4億,投資金額呈直線上升的背後,其實是周星馳作為電影主控方的一種「電影溢價」的做法——當其他公司想要進入電影項目分享投資權時,主控方會通過提高項目整體價格的方式與投資公司開展合作,以提前回收成本甚至實現盈利。

此外,周星馳還從《西遊降魔篇》開始採用了「保底發行」的電影資本運作手法。所謂保底,就是製片投資方與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簽訂一個對賭協議,雙方對影片票房達成預估數額,無論最終是否達到這個數額,發行方都需據此按比例分成,製片投資方可穩賺不賠,但若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發行方則在超額部分優先獲利。一般情況下,只有大製作電影才會採取這種發行方式。

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和《西遊伏妖篇》,曾分別簽下了3億、18億、和15-20億左右的票房保底發行協議。保底數額之高,足見內地發行方對「周星馳」個人品牌的認可。

最終,周星馳的這三部電影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好成績,其中,《美人魚》穩據華語電影總票房冠軍頭把交椅,「周星馳」儼然成了華語電影界最大的IP,其後的《西遊伏妖篇》能夠吸引21家公司共同出品,也就不足為奇。

其次,投資影院,影視地產。

由於院線終端在產業鏈中拿到的票房分成高達57%左右,所以,自2011年起,比高集團就在內地斥巨資收購、重組、與中華影業合建影院,這也是比高的重頭業務——「計劃3年內發展成5大影院運營商,5年內成為影院運營商3強。」期間,比高影院開始逐漸覆蓋上海、東莞、杭州、臨安等地。

除了影院,周星馳還曾計劃在浙江烏鎮投資打造「大話西遊」影視主題公園。

再者,網游與電影衍生品開發。

這些年來,結合電影IP,周星馳推出和授權了多款遊戲,以及一系列衍生商品,包括首飾、服裝、玩偶等,均取得一定收益。

多鏈條並舉之下,周星馳的電影商業帝國一度初現規模,但隨後的幾年裡,其發展卻舉步維艱,甚至與高票房背道而馳。

【9】票房高漲背後的創作困境

一直以來,周星馳都在圍繞電影事業奮鬥,其電影票房收入之高在華語影壇令許多人望塵莫及。但近幾年,周星馳的電影逐漸呈現出兩個基本趨勢:一是票房高開低走,口碑欠佳;另一個是選用當紅演員作為主配角,大有「一改以往『人靠戲紅』的特點,轉而投向『戲靠人紅』的套路」,商業色彩更加濃厚。

這兩個態勢的背後其實有一個討論不休的重點——周星馳的創作是否陷入「江郎才盡」。這也是國內外眾多喜劇導演走過中青年時的輝煌后,都難避免的困境——與社會流行的笑點脫節,陷入從前套路難以自拔卻也難再擊中痛點。對此,周星馳也曾多次承認:「想東西越來越困難,每一天都在面對這樣的狀態。」「我是已經江郎才盡了,可是我還想拍電影,怎麼辦呢?」

周星馳前期作品節奏明快,腦洞十足,數十部電影佳作的積澱,成就了今天的周星馳,以及「我們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的情懷。只要說到周星馳,人們始終都對他的作品有所期待,正是這份情懷和期待,造就了周星馳一個又一個票房神話,也成為他如今雖面臨「江郎才盡」的尷尬,卻依舊能收割超高票房、獲得高商業價值的根本原因。

有評論稱,周星馳不斷用個人影響力擴大影視布局,其實是在透支個人品牌,總會「坐吃山空」,將直接影響他未來的票房。

而被眼下高票房虛掩住的,還不止周星馳的創作困境。

【10】風光表面難掩業績窘境

票房如此可觀,周星馳的公司得賺多少錢?真實答案令人難以置信。業績方面,周星馳的公司一直問題重重,負面纏身。

星輝雖打造出了多部賣座電影,但內部頻現欺詐苛扣、藝人出走等負面消息,出走的人中包括跟隨周星馳多年的御用班底等。總之,星輝公司的口碑一直不佳。

再看比高,自上市7年來,業績虧損已成常態,目前市值只有5億左右。周星馳個人商業價值不斷攀升的同時,比高集團的市值卻縮水了4成。

根據最新發布的季報,從2016財年4月1日開始至12月31日期間,比高集團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160萬港幣,同比下降39.75%,虧損約4590萬港幣,比去年同期虧損增加約910萬港幣。

比高上市后,營業額從2010財年往後,一路從當初的數億元降至當前的數千萬元;除了2013財年因《西遊降魔篇》上映短暫出現盈利,其他全是虧損,財務狀況可謂「慘不忍睹」。

公告顯示,2014財年起,比高營業額銳減,是由於當年比高徹底終止貿易業務,而在截至2012年3月31日為止的年度,貿易業務共帶來97%的營業額。目前,影院業務作為主要營收來源的比高,仍未能發展出合適的增長點。

那麼,周星馳的天價票房都去哪兒了?華商韜略(微信號hstl8888)總結看來,公司發展與天價票房背道而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 推出新作頻率太低

按投資慣例,影視公司每年會出10部左右的電影,只要保證其中兩部大賺,其餘持平,則整體利潤不會虧。據統計,每年拍攝的700多部電影中,只有不到10%能賺錢。

而周星馳常隔3、4年才出一部作品,因此即便票房總刷新高,收入依舊入不敷出。周星馳更像個藝術家式的老闆,他只掙大錢不圖快錢,而且只專註自己的事業,不顧他人發展,這樣的經營思路成為了他旗下藝人不斷出走的重要緣由,也是他在商業上難以實現規模化的原因。

◇ 低估作品,實際分成低

近三年來周星馳《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和《西遊伏妖篇》的票房累計高達63億左右,但作為製作投資方的周星馳卻並沒有享受到高額紅利,實際到手的分成不高。

「罪魁禍首」在於他與發行方簽訂的「保底」協議。第一次是《西遊降魔篇》,他基於此前《長江七號》的3億票房,簽下了3億的保底數額,但最終票房一路衝到了12.5億;第二次的《美人魚》他曾吸取教訓簽下了18億的保底金額,結果天意弄人,票房最終達到了34億,兩次票房收入都遠遠高於保額,發行方成最大贏家。

所有票房中,刨掉給院線的57%,給發行方的大頭比例,在與其他投資方瓜分后,周星馳公司拿到的分成已所剩無幾。

◇ 「無厘頭」商人

周星馳還在電影資本運作過程中栽過跟頭。在《西遊降魔篇》的票房分成上,他曾與華誼起過糾紛。最終法院判周星馳的比高集團敗訴,比高不但未能拿到8600多萬的分成,還搭進了數百萬的訴訟費。

而據報道,比高敗訴的關鍵點在於,他與華誼雙方曾通過郵件往來確認的有關票房分成相關概念和比例的補充協議,未簽字生效。

從這場官司隱約可感覺到,周星馳似乎缺乏專業嚴謹的法律顧問,他將無厘頭式的隨意作風帶到了如戰場般的商場中,遭到了沉重一擊。

◇ 公司過於依仗周星馳個人名氣

當初周星馳未能推動品記上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聯交認為「品記太過倚重周星馳個人名氣」,風險難估。而這樣的問題確實出現在了比高集團的業務中,周星馳接手后,比高集團的股價只是偶爾會隨著周星馳的電影上映和「星爺效應」直線上漲,後勁不足是常態。

◇ 許多業務「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比高上市之初開展了一系列全產業鏈項目,最後不少都走向「虎頭蛇尾」:「大話西遊」主題公園因地價談不攏徹底泡湯;影院業務雖是這些年比高集團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但距離當初立下的宏偉藍圖相距甚遠,另據報道,在國內本就為數不多的十多家比高影院中,還有幾家的實際控制人其實是比高的內地合伙人印鋼,而非比高集團。

◇ 精力有限,缺乏嚴謹專業的管理團隊

周星馳將很多心思都花在了創作和拍戲上,時間精力有限的他,很少參與企業管理,也沒有足夠專業的管理團隊替他打理。他似乎只想著怎麼籌錢,卻沒有對如何進一步經營賺錢做出深入嚴謹的規劃,自然也難取得相應的成就。

以上各種狀況都暴露出了一個事實,就是電影之外的周星馳作為公司管理經營者,存在著諸多缺陷,不可謂成功,以致其生意場上的風光,最終止步於票房表面。

周星馳愛錢,所以一走紅就開始經商當老闆,他把這世上最有錢的兩樣職業都做了——明星和老闆。他有才,也有財,但藝術家式的性格更像一把雙刃劍,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的商業發展。

外界仍在期待,周星馳這個超級IP在未來還將創造怎樣的票房奇迹。但在另一端,「商人」周星馳卻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END------

本文作者:華商韜略 | 華商名人堂 高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