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日本人崇拜盛唐,卻鄙視如今的中國?

日本人在7、8世紀憧憬盛唐,膜拜的是文化的魅力

一、

經常會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以上這種「日本對緣何不服輸」、「日本為什麼至今不服」之類的文章。這種文章都是從歷史現象分析了日本不服的理由。然而這種設問背後所體現出的大國意識讓人感到憂慮。不少人認為儘管已成為全球第2經濟大國,軍事實力也已僅次於美國和俄國,然而日本仍然不服,這很令人詫異。

首先要指出的是這種設問本身就是一種跟不上時代的觀點。

當今的國際關係已不只是由國家來左右,跨國企業及跨國境的非政府組織(NGO)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強,投資資金的跨國境流動,一流藝術家和科學家的跨國境活動,都對世界產生了影響。國際關係由國家(政府)的力量關係來決定的這種想法也只是延續到了20世紀的前半期。現今的國際關係已經不能只靠國家和國家的主從關係來討論了。用封建時代的陳舊觀點來討論現代社會將是沒有意義的。

退一百步,先從以往的以「國家」為標準的觀點來進行分析。就算是從過去的陳舊觀點進行分析,小國應該服從大國的這個觀點也還是有問題。

這是因為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是不能僅由國土面積、經濟規模的大小和軍事實力來決定的。讓我們以16世紀后稱霸世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這幾個國家為例來具體說明一下。首先是國土面積,除西班牙以外,剩下的幾個國家都比日本的國土面積還小。當時各國人口也只不過是幾百萬到1千萬左右。

二、

在軍事實力方面,19世紀初的法國在拿破崙的統治下擁有著壓倒性的實力。儘管如此,小國英國也沒有向法國屈服。

只有小規模陸軍的英國在與普魯士、俄羅斯結成同盟后,打敗了兵力是自己數倍強大的陸軍國法國。結果,當時人口僅有1千萬的小國英國(國土面積為日本的3分之2)稱霸了世界。只靠國土面積、人口多少及軍事實力是無法判定一個國家的優劣的。

那麼經濟實力方面又如何呢?到19世紀前半期為止,和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遠遠超過英國,擁有全球第1位和第2位的巨大經濟規模。

經歷了產業革命的英國,經濟規模雖然比較小,卻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了廉價的工業產品。中印兩國的國內市場最終被英國產品奪走,中印的傳統產業也日漸衰退。到19世紀中期英國不但把印度變成其原料供應地,對也加強了經濟統治。

儘管曾經有過這樣的歷史性悲劇,人之中,似乎仍有人尙未從巨大經濟幻想中走出。

的領導層早就將經濟發展重心從量的擴張轉變成質的提高。過去那種將GDP的規模視為國力的想法也已改變。儘管如此,如今還是有人只憑經濟規模來討論國際關係,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大國經濟幻想最嚴重的缺陷就在於因妄信自己的實力而難以客觀判斷他國的經濟狀況。「經濟停滯不前的日本不依靠的經濟就無法生存。日本終究會服」,這種想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這種討論並非基於經濟事實。因為日本對的出口總額只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4%左右而已。同出口總額比率達到10~20%的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其它亞洲各國相比,日本經濟對經濟的依存度是相對較低的。

三、

還有觀點認為到日本的外國遊客4分之1是人,如果遊客不再去日本,對日本經濟的打擊將難以估量。其實這個影響也沒有街頭巷尾所說的那樣嚴重。訪日遊客的人均消費額約為30萬日元左右,即使每年有500萬人來日本旅遊,總消費額也只不過為1.5萬億日元。而日本每年的GDP達到500萬億日元,訪日遊客的總消費額還達不到1%。2017年4~6月的訪日遊客(含人以外的外國遊客)的消費也只不過將日本的GDP推高了0.03%。

對於日本經濟來說,喪失市場和遊客是會構成打擊的,但僅憑這一點就認為日本將會消沉、聽從於的想法不免過於簡單。跟19世紀的英國一樣,日本在眾多的領域裡仍然掌握著走在世界前列的產業技術,這些產業技術的優劣將會決定經濟關係的主導權。更進一步地說,遊客大量湧向日本,正是因為信賴日本產品的質量,尤其是對產品「安全性」的信賴。「安全性」這種用眼睛看不到的價值當然無法包含在GDP當中。

在論述國際關係時還會經常使用軟實力這一概念,強調通過文化和社會機制贏得他國尊敬、在國際關係中獲取優勢地位。前面所提到的產品「安全性」就是軟實力的一種。巧妙利用軟實力的例子,還可以列舉17世紀至18世紀的法國波旁王朝的外交政策。當時的法國並不像後世拿破崙那樣以炫耀的軍事力量成為歐洲的政治中心。

波旁王朝藉助的是文化而非武力。波旁王朝建造華麗的宮殿,將歐洲各國貴族雲集一堂,不斷地舉行各種舞會、音樂會、芭蕾、歌劇和話劇。不知不覺中法語就成了歐洲的通用語言,法國的宮廷時尚也開始成為歐洲流行的先驅。波旁王朝不僅保護文化人,同時還積極保護科學家。19世紀英國和德國超越法國之前,法國還是一個科學最發達的國家。

日本在7、8世紀憧憬的唐朝,也是因為唐朝文化的魅力。很多日本人被的詩歌、音樂、繪畫和技術所吸引,自願漂洋過海。當時的日本人並非是遭受武力威脅才學習文化的。

憧憬、崇拜他國的感情是無法在強制的情況下產生的。比如說,附近的一個彪形大漢跑過來一邊揮舞拳頭、一邊恐嚇說「喂,你要服從我」,任何人也不會從內心產生尊敬。

*

一直到近代約1810年左右,日本都是仰視,對國力、歷史、文化佩服得五體投地,全盤照搬使用。除了利用漢字創造出日語外,政府機構、建築、服飾(現在和服就是唐代女服)、官吏名稱(現在縣級領導依然稱為 知事),都沿用了完全一樣的內容,包括相撲的土台,還按照宋代的製造標準,稻草墊底,上鋪細沙,尺寸都與宋代不改絲毫。在漢代,皇帝曾經授予日本「倭王金印」,與當時授予雲南省的「滇王金印」制式一樣,因此那時日本是的藩屬國之一,那時稱之為國與現代國的語義是不一樣的,只是中央集權下的諸侯國而已。

清代末期,開始衰落,而日本被美國軍艦轟開閉關鎖國的大門后,積極引進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進技術,很快發展成亞洲強國。當時東北是俄羅斯人的殖民地,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后野心膨脹,為爭奪資源豐饒的東北地區,發動了日俄戰爭,最後日本勝利,攫取了俄羅斯在東北的權益,後來野心越來越大,逐漸產生了霸佔全的念頭。

跟翻臉,完全是利益驅使的結果。道德凌駕於利益之上,但一旦需要,利益可以踐踏道德。要讓世界上的人都接受傳統文化的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不太可能,何況巨大的利益驅使也使當權者昧著良心決策。

*

日本從來就是一個注重「實力主義」的民族,它不信真理,唯信實力。在它全盤吸收西方文化的明治維新時期,正是西方達爾文主義「適者生存論」和尼采「權力哲學」風行的時候,這種思想在日本從此紮根結果,以至於產生野蠻的軍國主義;近代史上,日本基本上是以鄙視的眼光看待亞洲國家,想他們「如此無能、遠不及日本」。

未來如果做到文化、教育、經濟以及國際影響力全面超過日本,統一台灣,收復琉球群島,到那個時候,日本人絕不會歧視人,而且會對人刮目相看,再次跪舔人。

戳這裡「閱讀原文」,你就知道,為什麼這個群不是誰都能加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