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工智慧正在搶你的飯碗 哪些人最需要擔心失業?

正當自動生產機器人與自動駕駛車引領產業人力縮減的發展趨勢之際,多數白領階級的上班族都還沒意識到,已經足以進行知識工作的人工智慧AI,正悄悄地攻佔我們的職場領域。

2016年年末,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科學和經濟顧問發布了一份人工智慧的報告,主要論述了自動化對美國就業市場的影響,其中,在談到人工智慧技術時,報告警告稱,人工智慧可能會在20年內讓47%的美國人失業。另一份由花旗銀行與牛津大學合作的2016年2月份公布的報告也預測,美國47%的就業崗位可能被人工智慧代替,在英國,這個比例是35%,在,該比例居然高達77%,在整個世界經合組織國家,平均57%的工作崗位將實現自動化。

機器人不會累、不用吃喝領薪,是老闆最愛的員工類型。那麼,哪些人最需要擔心失業呢?

未來,機器人將取代掉40%的地產人

早在2015年,在「下個十年的亞洲可持續動力論壇」上,王石便表示,「萬科沒有興趣投資跟房地產無關的領域,只有機器人除外」,其認為,未來萬科40%的勞動力將被機器人代替。

當的互聯網+已經炒爛了的時候,德國已經發明出了砌牆機和抹灰刷牆機,這就是德國的工業4.0。這不只是一個概念產品,這樣的設備已經可以在工地應用了,1天就能蓋一棟房子。

機器人正在搶傳統製造業飯碗

人口紅利的消退,用工成本的上升,發達國家製造業迴流以及東南亞低成本競爭的雙面夾擊,都不斷壓縮著傳統製造業的生存空間。為了降本增效「騰籠換鳥」,由政府力推、企業力行的「機器換人」潮正加快部署中,完全由機器人來代替人工進行生產的「黑燈工廠」不斷湧現。

做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一直在流水線機器人作業方面做嘗試。前不久有消息稱:富士康目前已經裝備了超過4萬台機器人,它們被部署在公司的各個生產流程環節用來取代人工。機器人開始搶飯碗了,未來廠妹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除了傳統製造業代工廠工人有很大失業可能之外,這些行業的從業者在未來可能也將無工可務。

金融業坐班人員可能被機器人淘汰

銀行櫃員和辦事員也有可能被機器人淘汰。銀行分行的運作費用很高,部分原因是需要支付櫃員的費用,而如果使用機器人來從事相關工作,就可以省掉這一部分開支。

在美國,至少已經有一家銀行正嘗試大幅縮減分行櫃員相關費用。美國沿海聯邦信用合作社已經用機器人替代了40%的僱員,在其下屬的16家分行中,客戶已無法找到哪怕一名櫃員,與他們打交道的,是能夠處理銀行櫃員大部分工作內容的「個人櫃員機」。

日本富國生命保險公司於今年1月正式「錄用」34名智能機器人,負責公司的保險理算業務,公司34名理算員(占理賠部的30%)因此將在3個月後正式「下崗」。高盛在2000年的巔峰時期,位於紐約總部的現金股票交易櫃檯有600名交易員,為投行金主的大額訂單進行股票買賣,如今只剩下2名留守,其餘工作均由機器人包辦。

編輯記者極有可能丟掉飯碗

美國一家科技公司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利用開發軟體的模板、演算法、框架可瞬間撰寫出上百篇報道。韓國一家媒體「聘用」了人工智慧記者,0.3 秒一篇稿,文通字順,數據詳實。事實上,互聯網的出現就在不斷的壓縮紙媒的生存空間,未來編輯記者極有可能丟掉飯碗。

2016年,日本名古屋大學組織的項目團隊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序,以「人工智慧以自己的興趣寫小說」為內容所寫的科幻小說居然通過了「星新一文學獎」初選,該團隊雄心勃勃地表示,他們有信心在兩年內開發出能獨立編寫成熟小說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不僅要搶記者飯碗,甚至連作家都工作不保。

餐飲服務員75%的工作可由機器人取代

麥肯錫國際諮詢公司的專家認為,隨著智能機器人的普及,現在咖啡店和餐館75%的工作可由機器人取代,餐飲服務人員將面臨新一輪的失業潮。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RT)報道,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橡溪的麥當勞總部被迫關門。數以千計的員工及工會活動人士聚集在總部大樓外舉行遊行示威活動,要求最低時薪15美元。去年5月份,美國有成千上萬名快餐店僱員上街遊行,要求時薪由現在的7.5美元增加到15美元。

麥當勞公司前美國負責人愛德華·倫西接受《福克斯商業》雜誌採訪時稱,花3.5萬美元購買一台機器人,比付給效率低的員工每小時15美元去炸薯條要實惠得多。提高工資的要求「將會導致更多美國人失業」。

據悉,美國動力機器公司已推出能做漢堡的機器人。2016年7月,該公司研製的一款能在一個小時內自動切、烤、組合包裝400個漢堡的機器人,在加州已投入使用。

機器人操控的自動化藥房

世界最大在線零售商亞馬遜公司的倉庫,已全部由橘黃色的機器人接管。這些機器人會從貨架上取下物品后,遞給人類「同事」進行掃描。結果表明,這樣使生產力提高了3倍。

人工智慧的日益完善正使機器人悄然走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說不定哪天你去抓藥,站在櫃檯後面的就是一個機器人。據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就推出了一個由機器人操控的自動化藥房,醫生開好藥方並輸入電腦之後,機器人會按方取葯、打包並分好,再把病人需要在12小時內服的所有藥物放在一個貼了二維碼的塑料盒中,以便病人自行買葯。該機器人一年中共配了35萬劑葯,沒出過一次錯誤,表現出色,這反而讓人類相形見絀。

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字商務中心主任埃里克·布林約爾松曾表示,還有一點機器人藥劑師比人類做得更好,那就是機器人能確保病人處方葯不會與其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發生衝突。

部分律師工作機器人做得更好

律師助理和文件審閱律師會向客戶收取高額費用,但實際上,就他們所從事的某些工作來說,機器人可能會做得更好。在所謂的「文件審閱」工作中,律師需要對成百上千的文件進行搜索,從而找到提及特定條款或概念的文件。

總部位於矽谷的科技創業公司「黑石探索」可向客戶提供一種服務,用機器人來搜索相關辭彙和概念。專家表示,跟人類不同的是,機器人不會因為從事這種瑣碎而重複的工作而感到厭倦,因此,經常能做得比人類更好。

機器人等人工智慧是否會成為「就業殺手」?

事物總是相對的,有人持悲觀看法,也就意味著有人持樂觀看法。對於人工智慧是否會造成人類大面積失業的問題,許多人提出了具有遠見的看法。

2010年諾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機器人會減少我們的工作量,給就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休閑時間,同時也將在包括醫療保健、教育、房地產管理、家庭服務、個人服務等方面創造很多新的就業崗位。從分析OECD國家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工作時間最短國家的是德國,不是失業率較高的希臘。大部分技術創新國家的勞動者工作時間其實都更短。」

麥肯錫: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表的《未來產業:自動化、就業與生產力》報告就指出,目前有關機器人、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這類自動化科技的討論主要聚焦它可能造成的勞動力供過於求以及伴隨大規模失業,這一觀點有失偏頗。

報告指出,自動化技術帶動的大規模勞動力轉型將持續幾十年,類似的勞動力轉型歷史上早有先例,但並未出現長期的、大規模的失業,這是因為技術發展也衍生出之前不曾預見的新工作型態。

美國國家協會的副總裁Viswanathan:

人工智慧不會導致失業,而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事實上,因為工作效率提高,更多的工作機會出現了。同樣,如今IT行業也想要提高效率和生產率。因此,像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這樣的工具,它們都是專註於提高效率和提高生產率。

大數據公司湯森路透的董事、總經理山吉夫·查德拉:

人工智慧一定會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但不會帶來勞動力市場顛覆式的改變。

因此,相當部分的人對於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持以歡迎態度,並且認為這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更多的就業崗位,雖然有可能短期的局部失業不可避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