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帶你走進青花瓷的歷史變遷,您真的了解嗎?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漢族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一.唐代青花瓷

歷史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如今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保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保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保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保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經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能條件進行剖析,初步判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這些年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數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淡雅,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區域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保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他的均為花草紋。其間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畫紋飾。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址(揚州為唐代首要港口),可證實唐青花瓷器首要供外銷。

特徵

唐青花瓷的特徵如下:

1、一定是白瓷。

2、釉下點鈷藍。

3、燒成溫度攝氏1300度。

二.宋代青花瓷

歷史

目前國內發現的宋青花非常稀少,僅在浙江的兩座宋代塔基和重慶巫山縣的一座宋墓中出土過,並且都是小件器物。宋青花瓶,不僅器型很大,而且花紋複雜,最為難得的是上面有「宋元佑三年」的文字,其研究價值、學術價值非常珍貴。但由於真正見過宋青花的專家在全國寥寥無幾。唐青花經過草創期今後,並沒有敏捷開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到目前為止,我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從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餘片瓷片,這十餘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胎質有的較粗,有的較細。紋飾有菊斑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青花發色前一處的較濃、發黑;后一處的較淡。發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浙江省自身就有著豐厚的鈷土礦,這些青花瓷應該即是運用了本地的鈷料。它們與唐青花並無直接的連續聯繫。

特徵

宋青花瓷的特徵如下:

1、宋青花瓷一般胎質較粗,胎色呈灰白色,少數為胎質細膩的白色瓷胎。釉面呈現純白色的較少,多為白中閃青、黃、影青等色。

2、宋青花瓷顏色為灰藍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現黑色的。裝飾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

3、紋飾上,宋青花瓷圖案紋飾多為牡丹、菊花、花草紋、樹木、圓圈紋、波浪紋、文字等,到了宋代晚期,紋飾發展的更加複雜。

4、器形上個,宋青花瓷趨於實用器物,如碗、盤、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三.元代青花瓷

歷史

元青花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元青花瓷的胎因為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含量增高,燒成溫度進步,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削減。大都器物的胎體也因而厚重,外型厚實飽滿。

特徵

元青花瓷的特徵如下:

1、元青花的釉面先後有三種:(一)影青釉(二)白釉(三)卵白釉。

2、元青花瓷器總體分兩種色調,一種呈灰藍色,較淺淡,一種是深藍色,較艷麗。

3、元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從製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但也有精細之作,如胎體輕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盤等。

4、元青花的主體紋飾,植物類有:牡丹花紋、蓮花紋、菊花紋、松竹梅紋、月梅紋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組合圖案中還出現牽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棗花及萱草、靈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蟲等作畫面襯托。動物類有:龍紋、鳳紋、麒麟紋、魚藻紋、鴛鴦卧蓮紋、孔雀紋、鹿紋、海馬紋等。其中元代龍紋極具特色,身軀細長如蛇,龍頭呈扁長形,雙角,張口露齒,細長頸,四腿細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張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狀。麒麟紋是元青花裝飾中富有時代特徵的題材之一,在元青花紋飾中其形象特徵是鹿頭、牛蹄、馬尾,並常與花草、瓜果紋組合成畫,也有與龍鳳紋同時繪於一器的。

四.明代青花瓷

歷史

明代青花瓷器是當時瓷器生產的主流。洪武時期 既有元代風格,又開拓新樣,呈現出過渡時期的獨特風格。玉壺春瓶及執壺由元代的瘦長器體而演變為粗碩豐圓,大尊、雙耳瓶、墩碗、軍持、盞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盤類,均古樸莊重,也有更加清秀圓潤的盤、碗。其裝飾工藝,器內陽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裝飾,是為元代樞府窯及元青花技藝的繼續。南京明故宮御帶河和北京的元、明宮殿遺址,於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殘瓷,表明此時有青花雲龍盤,外壁青花,里壁模印雲龍紋飾,盤心畫有長腳形如意雲紋 3朵。其後的永樂、宣德乃至正德、嘉靖時均沿用這一裝飾,但洪武時如意形雲的雲尾較長,顯得飄灑流暢。這時的青花瓷圖案多扁橢圓形菊花紋樣,其葫蘆形葉紋不像元代層多而規矩,風格較柔渾豪放,最常見的為松竹梅、竹石芭蕉和纏枝花紋,也有牡丹、蓮花、菊花、茶花及靈芝紋及如意頭形雲肩與變形蓮瓣等。其中,或空白或繪以團花。隔斷籬笆的園景極其新穎,有寬闊的蕉葉、奔放的龍紋及草書「福」、「壽」等字,筆意流暢,再襯以較為白潤肥腴的釉面,時代特點鮮明而突出。

特徵

明青花瓷的特徵如下:

1、永樂時期的胎釉精細,青色濃艷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

2、宣德時期的樣式多種,底部寫款多。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說,多為6字、少有4字與篆書。有的款識寫於蓋里與器內底或器里中心,有的書於器物外口邊或器里口,

3、正統天順的成化時青花瓷工藝襲宣德之制,亦有標新,更多的青花紅彩、青花釉里紅及黃、綠釉青花、青花填綠配以鮮艷的五彩和鬥彩,更是爭奇鬥豔。款識書寫「大明成化年制」或「天」字,楷書體筆鋒蒼勁有力,獨具風格。

4、弘治時期的官窯青花瓷遺物量少,以盤、碗為多,瓶、尊、罐類少見。從器形、紋飾到色彩,都是繼承成化時的風格。以「平等青」色料為主,一般色澤更趨淺淡,亦有色顯濃深,釉色青亮中閃灰或泛白。紋飾線條尤為纖弱,以雲龍、蓮塘游龍較多,還有月影梅花、三友、魚藻、海馬、海螺、八怪、獅子牡丹、鶴鹿、高士訪友。詩句書法亦用作裝飾。習見「大明弘治年制」 6 字楷款。

5、正德時期的器形、色調、釉色、紋飾均有與成化、弘治青花瓷相同之處。新採用瑞州「石子青」 料燒制,大部分呈色淺淡灰藍,雖不濃重,但穩定勻凈,並有發黑灰色的一類,有的或帶鐵鏽斑。晚期新用雲南產「回青」料,發色類似後來嘉靖時的鮮艷濃重泛深色調。正德後期開始燒造大器,花觚、葫蘆瓶、燭台、爐、罐、綉墩等漸多,文具類器的筆山、盆、洗、奓斗、奩盒、插屏、花插,亦很新穎。燒造工藝日趨粗糙,胎體逐漸增厚,釉泛青灰。紋飾以穿花龍、翼龍、螭龍、雙勾石榴、嬰戲、人物故事和阿拉伯文古蘭經語作主題的為多。款識楷書「大明正德年制」4或6字,或以八思巴文、阿拉伯文寫款,是本朝的特殊風格

6、嘉靖隆慶的燒制數量最多,以「回青」料為主,基調以色澤濃艷泛紫為共同特徵。隆慶時的青花瓷,色澤鮮艷,製作精細,可居三朝之首。傳世品有瓶、壺、缸、罐、爐、盒、洗、盤、碗。器形除圓形外多為菱形、梅花花瓣形、方勝、長方、六方、多方、銀錠式,且有鏤空工藝裝飾手法。器體厚重,但很精緻。紋飾以雲龍、龍鳳、兔紋、仕女、嬰戲為多,人物形象摹擬元人筆意,額寬、身長為其特點。款識一改以往的「制」字,幾乎全部書「造」字,如「大明隆慶年造」。

7、天啟崇禎的官窯器物較少,多系民窯燒造。天啟青花色澤有鮮艷明快的,也有藍中泛灰程度較大的一類,工藝與明早期相比則明顯粗糙,紋飾以塗染手法繪出,有泛藍黑或灰色者,同時出現濃淡混水,層次分明,色澤蔥翠的為向清代色澤過渡的清新色調。造型有梅瓶、爐、罐、壺、缸、花觚、凈水碗、盤、碗、杯等。胎體一般多厚重,質粗松與堅緻者並存。其精細作品,胎薄體輕,輕描繪畫,細柔如宋畫白描,為歷代少有之妙筆,如書「大明天啟元年孟夏月造」畫八仙人物的龍鈕鍾和官窯款繪松竹紋小杯,就是晚明的精品。用浙料繪製色彩明快深沉的青花器面盆,始用皴染法,一改萬曆時的繁密風格,紋飾廣泛,既有人物故事如達摩、羅漢,又有動物如虎、牛、蘆雁、魚、蝦,也有大寫意山水,具有豪放誇張的寫意畫特點。

五.清代青花瓷

歷史

清代青花瓷器上服務於皇室,下普及於民間,外遠播於世界,無論是在工藝技術、繪畫水平還是產量方面都達到了歷史上的又一高峰。清代的青花瓷器主要採用浙江產的鈷料,大量燒造。由於各朝鑒賞藝術的風尚、所用青花鈷料以及工藝與技術水平等的變化,形成了各朝青花瓷的不同特徵。

特徵

清代青花瓷的特徵如下:

1、順治時期的

此期署官窯年款的青花器很少,其造型風格敦厚古樸,胎體厚重,釉面呈卵青色,多以醬黃釉塗口邊,所繪浙料青花紋飾的色調,既有青翠的正藍色,也有深沉、暈散的墨藍色,宛如其後康熙朝前期的作品。這時署干支紀年款的民窯青花器頗為豐富。造型以香爐、筒瓶、花觚、凈水碗等佛前供器為主。紋飾內容多繪斑片雲龍、麒麟芭蕉、瑞獸、竹林僧人、羅漢、進爵圖等,並常題寫「梧桐一葉生,天下盡皆春」等詩文,時代特徵十分鮮明。此時傳世的「官搭民燒」的青花瓷器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順治十五年題款的青花人物大盤,其青花人物與景緻沿器口旋轉而繪,滿飾盤心,不留空邊,堪稱順治青花的代表作。

2、康熙時期的青花與明代青花迥然不同,別具時代風格。其青花鈷料的來源,沒有確切的文獻記載,但景德鎮工匠中有著康熙青花用雲南珠明料的說法。這時的制瓷工匠不僅掌握了製作青花器的精湛技術,還將傳統的水墨畫暈染法運用到瓷畫中,使青花器清新明快,晶瑩透澈,如採用水墨畫的「分水法」,可使同一青花呈現濃中有濃、淡中有淡的多種色階,使瓷畫中的山川景緻富有層次,花鳥樹木栩栩如生,具有豐滿的立體感,被藝術家們譽為「青花五彩」。

3、雍正時期的青花原料有多種來源,青花瓷也是多色並存。早期的青花色澤淡而深沉,略有暈散,與康熙五十年(1711)前後的色澤大抵相同。此外還有灰藍與深藍色。中期以後,出現了最富時代特色的仿宣德青花瓷,典型器有梅瓶、玉壺春瓶、寶月瓶、雞心碗及大盤等,造型、胎釉、青花乃至紋飾均以原件為規範。色澤清新幽菁,發色暈散外溢,紋飾用筆纖細。為追摹明永樂、宣德青花蘇尼勃青料的自然暈散斑點,特意由工匠於紋飾線條中用筆刻意點染,但這些大大小小的點痕卻不能象蘇尼勃青自然暈散斑那樣滲入胎骨,意趣天然,留下了人為修飾的痕迹。

4、乾隆時期的青花瓷造型精美,圖案新穎,華縟多姿,令人嘆為觀止。青花用料以浙料為主,經精心泡製,呈色比雍正青花穩定、渾厚、鮮亮,紋飾清晰沉重,採用重色者藍中泛黑。但初期的青花仍保留雍正時期呈色不穩定和線條暈散出廓的現象。

5、嘉慶至宣統時期,嘉慶朝的青花瓷、風格、造型、紋飾、色彩與乾隆朝基本相同,因襲前朝舊制,不敢僭越,但青花瓷的品種和數量卻遠遠不及乾隆盛世。嘉慶初期,青花色澤與乾隆時類同,深沉穩定;其後,部分器物出現了暗淡漂浮的色調並延續至道光、咸豐時。

6、同治以迄宣統時期,景德鎮瓷業明顯萎縮,工藝低下,但官窯、民窯的青花瓷器仍不斷燒造。這一時期的青花瓷,由於青料不純,色澤或俗艷泛紫,或淺藍、黑褐,均漂浮而不潛於釉下。由於制瓷工藝粗糙,胎體厚重見拙,施釉稀薄,紋飾線條含混,筆觸呆板平庸,較之清前期的青花作品,有天壤之別。

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是近年來拍賣界的一匹黑馬,成立6年就已經擠入全球十大拍賣行之一,在現如今行情低迷的拍賣市場,福義國際始終保持著高成交率的成績,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始終給著眾多藏家一份希望,一份憧憬。福義國際拍賣行總裁吳徵兵,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福義國際上拍的藏品必須是經過嚴格的徵集制度徵集而來的,我們只要精品。今年是福義國際拍賣行進軍亞洲香港的第二個年頭,這次迎春拍的出色表現,既表明福義國際拍賣行已躋身並穩居香港拍賣市場陣營,也將推動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發展再上一個大台階。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今年迎春拍稱為「一場完美的拍賣會」,也將是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一個新的里程碑」。

這就是福義國際企業精神,嚴格的藏品甄選制度,只求精不求多。這也促成了福義國際高成交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拍賣是否成功關鍵還是看拍品的品質,如果依靠拍賣形式的創新,忽視提升拍品的品質,恐怕不會有質的改變與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賣或者參加拍賣推薦會請即諮詢793297146與福義國際拍賣公司客服經理或授權徵集點客服經理聯絡,洽談市場趨勢與托售事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