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有了中國品牌日,但你的業務真的需要品牌么化么?

品牌這個群體已經相當龐大。據統計,2016年,商標註冊申請量達到369.1萬件,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品牌對於企業的意義無需贅言,但對於很多企業來講,需要討論的是你的業務真的要品牌化嗎?

從福布斯每年所發布世界品牌價值榜,再到政府和企業呼籲品牌時代來臨的熱潮,「品牌」這個詞語已經帶給了企業太多的嚮往,同時也帶來了太多的感傷。

任何一種市場策略的表達,一定要基於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品牌為什麼會存在?公司追根到底為什麼會用到品牌?他們希望通過品牌達到什麼目的?

回答這些問題,是我們發展所有品牌策略的根本的根本。當你連品牌最根本的問題都不知道,你怎麼來發展?

按照品牌的歷史來看,公司、產品之所以需要品牌,是因為要幫助消費者識別出自己不同的特徵,是要「以示差異」。

表面上看,我們似乎已經觸摸到了品牌存在的原因。但是如果再追問,為什麼要以示區別?為什麼要幫助消費者識別?

從正面考慮為什麼要以示區別似乎很難得到結論,現在讓我們從反面看起。如何反證?我們假設在一個市場中所有產品與產品之間,如果從消費者看來都沒有任何區別,它會出現什麼狀況?

我們可以假設一個二手車交易市場。好車到差車均勻分佈,只有賣方知道車的質量,而買方只能根據市場上的平均質量出價。

這個市場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對稱。每一台車的性能買者都不會在買前得知,也不知道車市裡的質量分佈情況。好的時候,這台車可能是一台剛剛出售的新車,而壞的時候買到的可能是一輛騎上去就壞的破車,然而這一切買者在買前都是不知道的。

現在假設你來買車,肯定受到兩個要素來約束。

第一,你作為買者所喊出的報價,賣車者是願意賣給你的,也就是說你報的這個價格是比較公允的,如果報得太低賣車者不會讓車輛出手。

第二個,你的報價還不能讓你太多吃虧。如果你只要能買到,多少錢都給賣主,賣主毫無疑問報最高價,那麼你會虧得倒霉透頂。

我們現在來做模擬,如果你現在的報價是按照一定的質量區間來報的,比如0-1區間,在不明白每個車子的具體的質量區間之前,你會報什麼價?

這種正常的出價的行為舉動我們把它叫做「中間價估價」或者叫做「平均成本出價」。在面臨著信息不明朗的時候,消費者為了規避風險,往往會採取這種保守的估價方式,往往會報價到0.5,正好在0到1之間的平均值。

然而等你按照「中間價估價」或者「平均成本出價」——報價為0.5的時候,賣家很自然地把品質高於0.5的車悄悄地收起來,退出市場,否則他就賺不到錢。第一個買家過來報價0.5他不賣,第二個買家過來再報0.5他再不賣,再第三個買家過來報0.5他還是不賣。慢慢地,品質高於0.5的車都會在整個市場中退出。

而在這個時候,整個二手車車市的平均品質將會整體性降低,整體降低到0.5以下。而當整體二手車的品質在0-0.5間分佈的時候,買者將會怎麼出價?

同樣是平均成本出價,出價為0.25。而在這個過程中,同樣的,凡是品質高於0.25的車也會被賣家悄悄地收起來,最後退出市場。市場上,只有那些爛得不能再爛的車它會堅守陣地。直到爛貨充斥著市場,整個市場面臨徹底瓦解。

實際上這個例子的原型來自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之一阿克洛夫(George Arthur Akerlof)。1970年,阿克洛夫發表了著名的《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一文,提出了檸檬市場模型,說明了信息不對稱的後果:通過逆向選擇導致一些市場消失,以至於市場經濟不再是充分有效的。

阿克勞夫論證了市場中賣方比賣方更了解產品的質量:如果賣舊車的人知道車的質量,買車的人不知道,他只能按照市場平均價格來支付,這樣賣好車的人就覺得不划算,不願意賣他的好車,最後只有賣壞車的人才賣車,當然買的人也知道這是壞車,所以也不大願意買,於是這箇舊車市場就可能會消失。

劣貨驅逐良貨。

我們常常講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然而這種劣貨驅逐良貨的情形卻讓市場上的企業黯然止步。你想把產品搞得好一點嗎?搞得好一點,你連賣都賣不出去。這種狀況我們真的不願意看到。

如果這種狀況我們不願意看到,我們就必須先來找到造成現象的本質原因是什麼。本質上講,是因為買方和賣方對雙方交易產品所掌握的信息不對等,使得買方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夠區別開來。

當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市場按照「平均成本」來定價,而這類市場下的平均成本定價最終會演進到市場整體瓦解。因此,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不讓產品跌入平均成本定價這個陷阱,企業必須要明確的告訴消費者我們的產品和其他人有不一樣、有區別、有獨特性,換句話講,企業必須發射市場信號以出示自己的差異性,品牌就是最典型的信號之一。

表面上講,品牌存在的本質是出示企業或者產品的差異性,而這個所謂「顯示差異」的背後,從根本上講是要處理信息不對稱下市場瓦解的困境。這是品牌之所以存在的「原因背後的原因」。

在這個意義上挖掘出品牌存在的意義后,我們會問,品牌對所有的公司來講,是不是都是必要的?

什麼情況下,一個公司可以不需要品牌?

第一類是市場上具有壟斷性質的公司,它沒有做品牌的必要性。因為它的定價權不在企業和賣家的博弈中產生,它因為壟斷而自身具有定價權,說多少錢就多少錢,不會按照平均成本定價。

第二種不需要品牌的,是產品品質大大低於平均定價的企業。它巴不得這個市場混亂,越混亂他越好渾水摸魚。

第三種是品牌得到的溢價遠遠大於品牌推廣的成本。這也目前很多製造廠商專心做OEM的原因,因為對他來講,做品牌,發射這個市場信號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還有一種就是當產品的差異非常小,很難挖掘出產品差異的時候,也沒有很大必要做品牌,比如說泥沙,比如說土豆。

信息越不對稱的產品越需要品牌。同樣,品牌的溢價性也與信息不對稱程度密切相關。

一般而言,品牌具有三種重要角色,即吸引顧客的「磁鐵效應」、提醒顧客有關企業的產品與服務的「提示效應」和在顧客與企業之間構建起感情紐帶的「聯繫效應」。不過,品牌資產的作用主要取決於顧客參與的程度、顧客在購買前進行質量評價的難易程度。

在下列情況下,品牌資產的作用尤為突出:

第一,顧客參與程度不高,決策過程相對簡單。

對於許多產品而言,包括經常購買的日常消費品,購買決策常常已經慣例化,往往需要較少的顧客注意和顧客參與。此時,品牌的角色和顧客的感情聯繫就顯得至關重要。比較而言,當產品和服務購買決策需要較大程度的顧客參與時,品牌資產的作用一般小於價值資產。例如,在工業品市場上,顧客企業就是否應該採購某品牌的高級機械設備時,價值資產的重要性可能會大於品牌資產。

第二,顧客對產品的使用可以為他人所見,或當有關產品的經驗易於在顧客之間傳播時。

例如,當具有一定身份與地位的顧客購買寶馬車時,作用最大的可能就是品牌資產了。

第三,使用前很難評價質量的信用產品。

例如,律師事務所、投資銀行、廣告代理公司等,在購買消費它們的產品和服務之間,顧客一般很難對其質量進行評價。

理解本質后,回首再看,你的業務真的需要品牌化么?

本文來源:中歐商業評論,作者:王賽,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如有疑慮,請聯繫絕活傳媒小編。【絕活傳媒:專業的網路營銷服務提供者,專註於品牌營銷、品牌營銷培訓、絕活專訪,致力於打造行業第一品牌。如果你還有品牌營銷推廣的妙招,不如關注公眾號來一起分享吧。分享即可獲得品牌營銷秘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