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世界上不光有「熊貓」血,還有「熊貓」屍

之前我們了解過乾巴巴的屍體,也知道了油膩膩的屍體。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軟綿綿的屍體吧……

本文中插圖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閱讀!

午夜時分,有著強迫症的周六組長(本主稿人)正抓狂地敲打著鍵盤。

當你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已經是周六了吧,感謝你們百忙之中閱讀這個創作於深夜的重口味文章。

關於保存型屍體,我們之前有過一些介紹近距離了解乾屍化,就是現在!》《又滑又膩又噁心……屍蠟化到底是什麼?》),在《現實中真的有養屍地嗎?》一文里,我們也提到了一種極其稀有的屍體現象。這種屍體現象,全世界發現的例子都極其稀少,數目大概兩隻手就能數得出來。

那麼,這種神奇的屍體現象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你看過本欄目之前的更新,大概可以搶答成功了——沒錯,就是泥炭鞣屍。

為了更嚴謹地撰寫本文,我在資料庫里仔細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有一篇文獻中提到這樣一個有意思的事:在西北歐的某處沼澤中,曾經發現了100例左右的泥炭鞣屍。

哎?之前說的極其稀有呢?

我懷著疑問繼續往下追查,卻發現除了那篇文獻,其他地方都沒有相關的介紹。

看來,孰真孰假,還有待商榷。

那麼,這麼稀有的屍體現象,發現過多少例呢?我同樣也檢索了資料庫。

儘管地大物博,發現過純天然的乾屍,也發現過純天然的屍蠟化屍體,但關於泥炭鞣屍的記載,一共只找到了兩例。兩具泥炭鞣屍的記載分別來自參考文獻[1]&[2]

首先被發現的那具泥炭鞣屍,是於1957年,在浙江吳興楊家埠發現的。該屍體被發現時,棺材處於含有酸性紅壤的地區,且土壤中的酸性隨水分進入棺內,浸潤屍體。

由於酸性環境的存在,使得屍體的腐敗得以停止,進而得到了保存。該屍體的性別特徵為男性,從頭到腳呈蜷曲狀,死於清代乾隆年間,距發掘時已有200餘年歷史。屍體被取出棺木后,可見皮膚呈白色、雞皮樣,面部輪廓較清晰,屍體的內臟均已縮小了。

泥炭鞣屍,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而有記載的第二具泥炭鞣屍,發現的年代被發現人故意隱去,而因為該屍體為一起刑事案件,所以,具體細節本文也不做重點描述。

這裡要說明的是,該屍體為女性,死亡時年紀為25歲。死者被害后,於11月被埋入1米深的地下,而於次年的7月份被案件偵查人員挖掘出來。屍體被床單包裹,埋藏地點為農田。由於該處有植物腐爛分解而形成的酸性腐殖酸類,以及深埋地下1米處,與空氣隔絕,所以形成了本例特有的鞣屍樣改變,屍體被發現時內臟縮小,膚色呈灰白色,皮膚完整。

通過上述的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總結出泥炭鞣屍的概念:屍體在酸性的水中浸泡,腐敗停止,皮膚鞣化,因此可以長期的保存

因為這種屍體多見於泥潭沼澤中,所以被稱之為「泥炭鞣屍」,又因為該類屍體在酸性環境下,骨骼鈣質脫失等原因,使得屍體變軟,故而也稱為「軟屍」。

那麼泥炭鞣屍的形成條件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上面的兩個案例我們也不難總結:

第一:屍體所處的環境為酸性,在酸性環境中,屍體內的鈣質與酸反應,發生脫鈣、脂肪與蛋白質溶解,屍體的重量減輕,外形變得柔軟,屈曲。

第二:酸性環境下,細菌的繁殖被抑制,屍體腐敗停止,從而得以保存。

可以說今天介紹的泥炭鞣屍是形成機制最簡單,然而,卻是最稀有的。

之前,我們都會以一個真實的案例作為結尾,今天也不例外,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之前我們所講解的都是在本不適宜形成某類屍體的環境下,卻反倒形成了某種屍體。例如,在南方潮濕的情況下形成了木乃伊化的乾屍,在潮濕的環境下,胖屍體在很短的時間下形成了屍蠟化。

今天我們要說的卻與之前相反,今天我們的案例要說明的是屍體在適宜形成泥炭鞣屍的環境下卻反倒沒有形成預想中的結果。

筆者想通過這樣的例子來說明,保存型屍體的形成,是屍體自身原因與環境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結果,而並非是某種情況下單一的某種因素所獨立決定的。

案例:

該案例被報道的時間為2012年,但是具體發生的時間不詳。死者女性,35歲,被害后被投入井中。被拋屍的廢井已經荒廢多年,且被多次倒入用於加工廢舊金屬的酸性液體,井口被石塊與水泥封閉

屍體被拋入井2年8個月後,被警察叔叔們打撈出來。打撈時井水的PH值為1.4,在這一酸度下,細菌的繁殖被抑制,同時各種能夠損害屍體的小動物與昆蟲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屍體得以保存,然而,在這樣的酸性條件下,屍體並未形成泥炭鞣屍,反倒形成了早期屍蠟化。

經過屍檢,法醫叔叔們初步分析出了原因:

I:井水的酸性濃度不夠,達不到鞣屍的形成條件;

II:井水中含有的金屬離子,抑制了骨骼在酸性環境下的脫鈣反應;

III:屍體在井中的時間太短,無法形成鞣屍。

屍體打撈后,大、小腿部皮膚呈灰白色脂蠟樣,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屍體打撈后,胸部皮下組織呈灰白色脂蠟樣,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泥炭鞣屍作為保存型屍體的一種,與之前我們提到的其他保存型屍體一樣,在法醫學的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此類屍體可以完整地保留死者生前所受到的傷害。

比如,1950年在丹麥發現的一具男性屍體,經過鑒定,他死於2000年之前。雖然經過了數千年的歲月變遷,但是該男子死於祭祀時頸部被絞殺的痕迹卻依舊清晰可見。

以上就是本期的話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

本期參考文獻

[1]郭景元.法醫鑒定實用全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

[2]余方列.程少青.陳峰.泥炭鞣屍1例[J].法醫學雜誌.2007.23(4)

[3]董文彬.柯偉力.胡小雄.葉光華.喻林升.強酸液體中保存型屍體1例[J].法醫學雜誌.2012.27(4)

[4]醫科大學:法醫病理學 PPT

本期編輯團

主稿:我在你左右題圖:花顏公子;校對:笑言;排版:夏小婷

原文作者:我在你左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