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琥珀中雛鳥的「訴說」

6月24日,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騰衝虎魄閣博物館(籌)館長陳光以及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的講座上,為聽眾講述了9900萬年前古鳥類琥珀背後的秘密。

今年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

這是一塊大約9厘米長的琥珀,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從這隻鳥嘴裡的牙齒和翅尖的爪子可以判斷,它屬於反鳥類。

反鳥是一種原始鳥類,它們幾乎都擁有牙齒和爪狀肢體,因其肩胛骨和烏喙骨的連接方式與現代鳥類正好相反,因此得名。所有的反鳥在白堊紀後期就已滅絕,研究它們對弄清物種演化方向大有裨益。

「這件標本保留著迄今最為完整的幼鳥羽毛和皮膚,這在白堊紀的標本中尚屬首次。」瑞安·麥凱勒說。根據尾巴羽毛的解剖學信息,科研人員把這隻古鳥的年齡限制在一周之內,也就是屬於早熟性鳥類。這類鳥出生不久就具備了獨立生活能力,可以出巢覓食。

這件標本是目前緬甸琥珀中最完整的古鳥類化石,琥珀的特異性使其保存了人類歷史上最豐富的雛鳥骨學與軟組織細節,為我們了解反鳥類和今鳥類在發育上的顯著差異提供了新的證據。

「羽毛形態是本次研究的重點之一。」瑞安·麥凱勒說道,「比龍標本保留著迄今最為完整的古鳥幼鳥羽毛和皮膚,這在白堊紀的標本中尚屬首次,這些細節包括羽序、羽毛的結構和色素特徵等。」

人們一般認為,鳥類進化出羽毛是為了飛行,不過從許多封存於琥珀中的羽毛來看,事實卻未必如此。邢立達推斷,羽毛的出現更多是因為當時地球環境變冷,需要保溫,而且擁有美麗羽毛的雄鳥更容易獲得雌鳥的青睞。

邢立達說:「這隻小鳥體型嬌小,從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長度約6厘米。當時它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濕的熱帶環境中,不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針葉樹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邢立達未來的目標,是重建緬甸北部地區白堊紀時期的脊椎動物群,以現在的科研進度,他表示,5年內爭取向公眾交出一份研究報告。

據悉,這塊珍貴的琥珀,將從7月起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地下一層演化之道展區展出,為期一個月。 (黃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