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有了屏下指紋,iPhone 8要怎麼辦?

距離2017的蘋果秋季發布會越來越近,關於iPhone 8的傳聞越來越多。除了以及傳遍天的「全面屏」設計之外,關於iPhone 8指紋識別去向的話題,同樣是不曾停歇。

不過筆者的觀點從未改變,對於蘋果來說,屏下指紋必然是最佳選擇。

兩代鋪墊,只為今天

2015年秋季,頂著「沒有創新」的壓力,蘋果發布了全新的iPhone 6s / Plus。這代iPhone雖然沒外觀上的變化,但是卻引入了兩個功能——3D Touch和Taptic Engine。個人認為這兩項功能的問世,對於蘋果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3D Touch的引入,給電容屏帶來了壓感功能。有了這項功能后,iPhone 6s多了不少新玩法。

▲像是重壓調出快捷操作

▲還有重壓預覽消息等等

但是屏幕玻璃畢竟是硬邦邦的,雖然系統能感覺到我們的按壓,反過來我們的手指卻得不到手機的反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蘋果又帶來了另一項黑科技——Taptic Engine。

所謂Taptic Engine,本質上就是一個振動馬達。但是它的結構更加特殊,詳細的技術細節在這裡就不討論了。總而言之,Taptic Engine不僅能提供更加精確、有力的震動,還可以根據需要模擬某些操作的反饋。

用過3D Touch功能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在用力按壓屏幕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短促而有力地震動,感覺像是指尖周圍的玻璃「凹」下去了一樣。這種凹陷感就是來自於Taptic Engine。

不過說實話,在iPhone 6s / Plus上面,這兩項功能的歷史使命還不明確。

直到iPhone7,蘋果的野心才完全展露。這代iPhone可謂備受爭議,尤其是在取消3.5mm耳機介面上以及改用不可按壓Home鍵的問題上。

對於取消3.5mm耳機介面,有分析認為是為了實現IP67防護等級。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從iFixit的拆解來看,iPhone7取消耳機口騰出來的空間,被體積更大的Taptic Engine完全佔據。iPhone內部空間寸土寸金,這個功能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憑什麼蘋果還要給他讓位?

答案就在這枚不可按壓的Home鍵上。iPhone7取消了Home鍵的機械結構,但是多虧了這枚體積更大、震感更強的Taptic Engine。配合3D Touch,按壓「Home鍵」時能產生逼真的震感反饋。不少人都被逼真的反饋騙到了,以為iPhone 7 的Home是能按下去的。直到關機再試,才恍然大悟。

從表面上看,不可按壓Home鍵是為了防水防塵。但往深了說,其實是蘋果在給全面屏+屏下指紋做的一次預演。想想,按壓按一枚不能動的「按鍵」,跟直接按在屏幕上,不是有幾分相似嗎?

從這兩代iPhone來看,3D Touch、Taptic Engine、不可按壓Home鍵,這一步步都是為了全面屏+屏下指紋作鋪墊的。那另一個問題就來了,蘋果為什麼需要這樣做?

蘋果邏輯:對老用戶友好,講究體驗一致性

大家也許會有這樣的經驗,蘋果用戶換手機的時候,通常會優先考慮iPhone。個中的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iPhone功能簡潔、流暢、用起來省心等等。但是大家往往會忽略了一點,就是iPhone對老用戶非常友好。

要理解這點,不妨先來看看蘋果的老對手——谷歌。在早期,Nexus系列的按鍵邏輯經歷了多次變化。從Nexus One的「四大金剛」+軌跡球,到Nexus S取消軌跡球。再到後來Galaxy Nexus顛覆性的改動(新三大金剛,屏幕虛擬按鍵)。一直到Nexus 6,才基本成型。

谷歌這樣頻繁改動手機按鍵,固然是出於時代的需要。但弊端同樣明顯:每一次更換手機,都需要重新適應、學習新的按鍵布局,學習成本會相應增加。對於老用戶來說,不見得友好。

反觀蘋果這邊,從第一代iPhone開始,按鍵布局就幾乎沒有變化,一晃就是十代。整整15款手機,都是「同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除了電源鍵為了適應大屏,略有調整之外;包括Home鍵、音量鍵、靜音開關,布局都沒有任何變化。

10年過去,iPhone功能得到了極大豐富。但無論如何進化,蘋果都能將它和Home鍵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例如Siri、Touch ID。而不是選擇像谷歌一樣,為了適應新功能,輕易地改動按鍵布局。可以說,整個iPhone/ iOS的操作理念,都是圍繞這個Home鍵展開的。

當然咯,蘋果的這種做法,被不少人認為是「保守」、「擠牙膏」。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對老用戶非常友好。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有用戶把iPhone 2G用了9年,決定換一台最新的iPhone 7。一上手他就看到熟悉的Home鍵;在第一代iPhone上習以為常的操作,用在iPhone 7上同樣靈光。這種操作體驗,無疑是非常自然、舒適的。

如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安卓上,我很難想象Nexus One的用戶,在不做任何學習的情況下,能輕鬆地使用Pixel手機。

過去十年,每一部iPhone都有Home鍵,下一部憑什麼沒有?

所以我第一次看到這張渲染圖的時候,覺得這樣會不會太大膽了?但仔細一想,合情合理!

你看,還是熟悉的那個Home鍵!雖然沒有任何機械結構,但是3D Touch確保了它可以感知到你的按壓,Taptic Engine可以給你逼真的震動反饋。它看起來像Home鍵,用起來也沒有區別!

如果連Touch ID都能集成到裡面,屏下指紋識別得以實現,那蘋果可謂是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轉身:實現了工業設計上的巨大飛躍,又完美兼顧了老用戶的使用習慣,豈不是美哉?

屏下指紋之外,蘋果還有什麼選擇

說了這麼多,終於要討論到屏下指紋識別了。種種跡象來看,蘋果已經為這項技術部署了多年了。但是蘋果到底有沒有實現,或者說,這項技術的有多成熟?還是未知數。

從其他廠商來看,匯頂科技、vivo都展出屏下指紋識別的解決方案,提供了demo但離量產還很遠。高通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但還停留在PPT層面上。

那擺在蘋果面前的有幾個選擇呢?

1.全面屏+屏下指紋識別

就如同上面所說的,這個方案既能實現工業設計的進化,又能維持iPhone的體驗一致性。是最完美的選擇。

但同時缺點也很明顯,屏下指紋識別還是新技術,目前絕大部分廠商都還是無能為力。縱使蘋果真的財大氣粗把這技術攻克下來了,識別體驗也不一定好。

2.非全面屏,保留實體Home鍵

這應該就是傳聞中的iPhone 7s / Plus了。這個方案的最大好處就是,穩!這一代先擠一擠牙膏,等全面屏和屏下指紋成熟之後再來。保證用戶體驗,也不會傷害到iOS的體驗一致性。

但是這個選擇在商業上風險很大。畢竟競爭對手都用上全面屏了,而且iPhone的外觀設計已經很多年沒大改了,要是再擠牙膏,怕是發布會後股價又要跌。

而且現在iPhone的全面屏概念圖已經傳遍天了,今年也是iPhone十周年。要是沒有全面屏,前後反差巨大!那可是對蘋果老用戶信仰的大考驗啊!

3.全面屏,指紋識別改為側面或背面

這個說法最近傳得比較多。這個方法既能蹭上全面屏的熱點,又能迴避開屏下指紋識別可能存在的不穩定。相對來說比較中庸。

但是前面也提到了,蘋果一直以來的操作邏輯都是一個Home鍵打天下。iPhone 8的指紋識別,無論是改在側邊還是背面,都會顛覆iPhone堅持了10年的操作邏輯。對老用戶不友好,也白白浪費了前兩代iPhone做下的鋪墊。

而從產品傳承的角度來看,如果iPhone 8改用了側面 / 背面指紋識別。那再下一代,屏下指紋識別成熟之後,iPhone 9是用還是不用?如果用了,那iPhone 8就成了iPhone歷史上唯一一個指紋識別不在正面的手機,成了一款過渡產品,顯得非常尷尬。

這樣分析來看,對於蘋果最有利的就是趕緊上馬全面屏+屏下指紋識別。如果蘋果能做到,在全球首個屏下指紋識別的光環下,即使識別率稍差、識別速度慢,用戶肯定也能包容。S8的後置指紋,大家不也都忍了嘛。

為了啥,還不是那塊全面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