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敘利亞革命戰紀3:北敘利亞革命的爆發

北敘利亞革命革命戰爭史連載之三:北敘利亞革命的爆發

北敘利亞革命既是敘利亞革命的一部分(現在是其最主要的部分),這是它民主革命的一面;而又有自己獨特的元素,也就是它民族革命的一面。北敘利亞地處敘利亞、土耳其、伊拉克三國邊境,聚居著庫爾德、土庫曼、敘利亞克、亞美尼亞、切爾克斯、車臣等多個民族和族群。然而,自獨立以來,敘利亞國家政權的掌握者卻長期從大阿拉伯民族主義出發,拒絕承認這些民族和族群的存在,反而對他們的語言和文化進行了限制乃至摧殘。1970年代,復興黨政權又在北敘利亞實施了阿拉伯帶計劃,將大批貝都因游牧民遷徙和安置到庫區,試圖分而治之,結果人為激化了民族矛盾。本世紀初,復興黨政權的這種民族壓迫政策終於結出了名為革命的果實。

庫爾德人是何時定居敘利亞的,存在不少爭議。姑且不論微茫難求的上古,至少在中世紀時期,各種史料已確認他們游牧在北敘利亞的廣大地區。公元12世紀,以薩拉丁(An-Nasir Salah ad-Din Yusuf ibn Ayyub/صلاح الدين يوسف بن أيوب)為首的庫爾德軍事貴族以敘利亞為基地,建立起了廣袤的阿尤布王朝,一度統一了敘利亞、伊拉克和埃及等地,並且擊敗了盤踞在巴勒斯坦的十字軍。

圖1:薩拉丁(1137—1193),阿尤布王朝的庫爾德族建立者。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庫區曾是一個整體。當時,庫區的酋長們被帝國重用,委以各種官職,統治著今天土耳其東南部、伊拉克北部、敘利亞北部的廣大地區。作為奧斯曼帝國統治階級的一部分,他們也積极參加了19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和敘利亞克人的種族滅絕行動。

另一方面,以易伯拉欣.海諾努(Ibrahim Hananu/إبراهيم هنانو‎‎)為首的一部分庫爾德開明紳士和資產階級則參加了帝國末期反對奧斯曼當局封建統治和民族壓迫的資產階級革命。帝國滅亡后,海諾努又領導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北敘利亞民族大起義,率領庫爾德人同遜尼派和阿拉維派的阿拉伯人聯合起來,以阿勒頗為中心謀求建立獨立、自由、統一的敘利亞。1920年到1921年的北敘利亞大起義雖然被法軍鎮壓下去,但法國當局最終不得不在1930年作出讓步,建立起在法國殖民當局「保護」下自治的敘利亞共和國。到了二戰後的1958年,法國允許這個保護國獲得了完全的獨立。

圖2:易伯拉欣.海諾努(1869—1935),庫爾德族出身的資產階級革命家,現代敘利亞國父之一。

然而,獨立后的敘利亞當局卻不承認敘利亞獨立是包括庫爾德人在內的敘利亞各族人民共同鬥爭的結果,反而推行大阿拉伯主義。1962年,保守的庫德西(Nazim al-Kudsi/ناظم القدسي)政權以「人口普查」為名剝奪了北敘利亞12萬庫爾德人的公民權,這一問題此後始終沒有能夠得到解決。到2011年,仍有大約15萬北敘利亞庫爾德人處於「無國籍」的狀態。1970年代開始,老阿薩德(Ḥāfiẓ al-ʾAsad/حافظ الأسد‎‎)政權一方面支持鄰國的庫爾德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一方面卻在國內拾起了庫德西政權的余唾,侵佔庫爾德人的土地來安置從敘利亞東南部大沙漠里遷移來的貝都因人,以在北敘利亞建立一條所謂的「阿拉伯帶」。同時,阿薩德政權還禁止庫爾德人使用自己的語言、發展本民族的文化。

儘管如此,庫區各主要的民族民主革命組織(如庫民黨、庫愛盟甚至包括當時的庫工黨)卻因為貪圖阿薩德的金援,而對敘利亞庫區的狀況視而不見。而敘利亞庫爾德人雖然受到重重壓迫,但較之鄰國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國同胞受到屠殺的慘狀,也自覺尚身處小康狀況,故而沒有非常激烈的反抗發生。

1993年,伊拉克的庫爾德人獲得了事實上的自治。1998年,老阿薩德在土耳其的恐嚇下,出賣了以北敘利亞為基地的庫工黨,將其逐出敘利亞,直接導致庫工黨領袖奧賈蘭(Abdullah Öcalan)被捕。此後,庫工黨在北敘利亞轉入地下,開始組織敘利亞庫區人民反對老阿薩德。2003年,美國推翻伊拉克的薩達姆(Saddam Hussein/صدام حسين عبد المجيد التكريتي )政權后,伊拉克庫區獲得了法律上的完全自治地位。自此,庫爾德民族解放思想開始在敘利亞迅速蔓延。

與此同時,在2000年承襲父位的小阿薩德(Bashar Hafez al-Assad/بشار حافظ الأسد)則在國內繼續推進大規模的新自由主義改革,尤其是在被稱為糧倉的北敘利亞扶植具有半殖民地性質的大農莊。此舉導致大量小農破產湧入城市,淪為社會底層的遊民。到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敘利亞全國的青年失業率已高達25%,超過10%的家庭沒有合法收入來源,而北敘利亞的庫爾德人更是普遍處於赤貧狀態。

圖3:納濟姆.庫德西(1906—1998),1962年時任敘利亞總統,一手剝奪了12萬庫爾德人的公民權。

2003年,在北敘利亞從事地下活動的庫工黨人將自己重組為一個敘利亞政黨:民主聯盟黨(Partiya Yekîtiya Demokrat‎,簡稱PYD)。

圖4:民主聯盟黨(PYD)黨徽。

2004年,一次偶然事件點燃了北敘利亞革命的烽火。這一年的3月12日,在卡米什利舉行了一場足球賽,對陣雙方分別是一支以本地庫爾德人為主的球隊和另一支來自代爾祖爾、以遜尼派阿拉伯人為主的球隊。來自代爾祖爾的遜尼派阿拉伯族球迷揮舞著薩達姆的畫像,表達對這位剛被美軍逮捕的伊拉克前總統的支持;而庫爾德人則認為薩達姆是在「戰利品章」戰役(Al-Anfal campaign/پڕۆسەی ئەنفال‎/حملة الأنفال‎‎)[1]中屠殺了128000名庫爾德平民的劊子手,對此大為不滿。雙方因此發生對峙,隨即阿拉伯族球迷手持棍棒、石頭、刀子襲擊庫爾德族球迷,釀成了大規模的球迷騷亂。

這本是一次由於球迷騷亂釀成的民族衝突,同阿薩德政權沒有直接關係[2]。但是,阿薩德政權的軍警卻在衝突中偏袒阿拉伯人,竟在「鎮暴」中打死包括3名未成年人在內的6人——而且無一例外全都是庫爾德人,而非先動手的阿拉伯人。3月13日,整個卡米什利沸騰了,數以萬計的庫爾德族市民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選擇性執法。憤怒的群眾搗毀了當地的復興黨黨部機關,從而引發政權軍警更大規模的鎮壓,超過15名抗議者在衝突中被殺。3月14日,在阿夫林(Efrîn‎/عفرين)、科巴尼(Kobanî,阿拉伯語名為「艾因阿拉伯」[عين العرب])等庫爾德人聚居的城鎮也都發生了遊行。3月15日,敘利亞阿拉伯陸軍(SAA)在小阿薩德的直接指揮下開入了卡米什利。在正規軍坦克和直升機的支持下,政權軍警終於奪回了城市,在整個過程中,總共有超過30名庫爾德人被殺,上百人負傷,數千人越境逃亡伊拉克庫區。

此次事件徹底點燃了敘利亞庫爾德人民族解放運動的烽火。此後,民主聯盟黨組織起游擊隊,在北敘利亞展開了對復興黨政權的游擊戰。而這一游擊隊,就是人民保衛軍(Yekîneyên Parastina Gel,簡稱YPG‎‎‎)。

圖5:卡米什利事件(2004年3月)。

[1]「戰利品章」戰役發生在兩伊戰爭中的1986—1989年。當時,得到美國、蘇聯、法國等世界主要大國支持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為了鎮壓站在伊朗一方參戰的庫民黨和庫愛盟敢戰士部隊而發動了這場戰役,並且在戰鬥最激烈的1988年悍然使用毒氣屠殺了大量庫爾德平民。據信,在整個戰役期間有超過5萬平民被殺,超過4500個村莊被夷為平地。戰役的結果是庫爾德敢戰士受到大幅削弱,但未被徹底消滅。庫爾德人把這一事件作為種族滅絕來紀念,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直到1991年海灣戰爭后,這次戰役才被西方輿論作為薩達姆一大罪狀報道而廣為人知。

[2]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在伊拉克戰爭中既不支持美國,也不支持同其爭奪全球復興黨運動領導權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維持了中立狀態。

卡米什利事件后,北敘利亞庫區幾乎每年都會有大規模的群眾抗議示威遊行。人民和政權軍警的小規模衝突時有發生。

2011年初,在「阿拉伯之春」和敘利亞其他地方群眾運動的鼓舞下,北敘利亞的哈塞克等城市開始出現小規模的群眾示威。3月7日,13名政治犯宣布舉行絕食鬥爭,此舉鼓舞了更大範圍內的群眾運動。三天後,數十名敘利亞庫爾德知名人士相繼宣布參加絕食。3月12日,卡米什利和哈塞克兩市爆發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以紀念「庫爾德烈士節」[3]。這也就宣告了北敘利亞革命的開始。

圖6:2011年初卡米什利的示威群眾。

2011年3—4月間,群眾運動在北敘利亞不斷壯大。儘管復興黨政權方面試圖許諾解決無國籍庫爾德人的問題,以此來安撫民心,但由於行動遲緩而沒有收到什麼成果。由民主聯盟黨方面聯合敘利亞克聯盟黨(Syriac Union Party,簡稱SUP)等建立的統一戰線組織「爭取民主社會運動」(Tevgera Civaka Demokratîk,簡稱Tev-Dem)則應時而起,領導人民在北敘利亞各地(包括但不限於目前的北敘利亞民主聯邦解放區)展開鬥爭,在城鎮鄉村建立了大量臨時政權性質的「人民之屋」(People's House/Mala Gel),組織了游擊隊和民兵性質的人民保衛軍、婦女保衛軍(YPJ)、公安部隊(Asayish)、敘利亞克公安(Sutoro)等武裝力量。6月底,「爭取民主社會運動」的幾個主要成員又在大馬士革參與創立了全國左翼反對派統一戰線組織「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National Coordination Committee for the Forces of Democratic Change/هيئة التنسيق الوطنية لقوى التغيير الديمقراطي,簡稱NCC或NCB),希望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危機。

圖7:2012年初尚處於游擊隊時期人民保衛軍(YPG),游擊隊員(男性)為避免暴露身份而在合影時蒙面。

另一方面,由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巴爾扎尼(Mesûd Barzanî/مەسعوود بارزانی‎)政權所扶植的敘利亞庫民黨(KDP-S)等以庫爾德封建勢力為政治基礎的保守派庫爾德民族主義政黨,雖然一度同土耳其支持的穆兄會等教權反對派接觸,但在2011年5月底還是與之決裂了。8月,在土耳其的扶植下成立了穆兄會主導的敘利亞全國委員會(Syrian National Council)。由於這個組織拒絕考慮給予庫爾德人以自治權,只有庫爾德聯盟黨(Partiya Yekîtî ya Kurdî li Sûriyê,簡稱Yekîtî)和庫爾德自由黨(Partiya Azadî ya Kurdî li Sûriyê, 簡稱Azadî)這兩個極端反對北敘利亞革命的庫爾德小黨[4]參加了這一組織。10月,敘利亞庫民黨成立了自己的統一戰線組織庫爾德全國委員會(Kurdish National Council/ENKS)。

圖8:庫爾德全國委員會徽章。

[3]這一節日即是卡米什利事件(2004年3月12日)紀念日。

[4]2012年12月,這兩個小黨又投靠了敘利亞庫民黨。2014年,它們完全併入了敘利亞庫民黨。

2012年6月初,敘利亞全面內戰爆發。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此前主張的和平革命論至此已經走到了盡頭,爭取民主社會運動只能選擇加入暴力革命,首先爭取北敘利亞庫區的解放。

2012年6月11日,在多輪談判之後,爭取民主社會運動和庫爾德全國委員會雙方在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的首府埃爾比勒達成了七條協議。7月12日,雙方組建了庫爾德最高委員會(Desteya Bilind a Kurd‎,簡稱DBK)為雙方的聯合陣線機構。

圖9:庫爾德最高委員會徽章。

此時,在全國範圍內,由敘全委和自由軍領導的反對派正處於全面攻勢。7月15日,以郊區貧民窟為基地的反對派部隊分路突入大馬士革市區,開始了「大馬士革火山行動」(Operation Damascus Volcano/عملية بركان دمشق),一度攻入了市中心。7月18日,反對派特攻分隊爆破了位於大馬士革市西北部的國家安全局總部大樓,當場炸死復興黨政權時任國防部長達烏德·拉吉哈(Dawoud Rajiha/داود راجحة)等多名政權方高級將領。這一驚天爆炸大大振奮了反對派的士氣,同時也使政權方不得不調動分散在各處的部隊回防大馬士革,以免被「斬首」。7月24日,反對派已攻入了敘利亞第一大城市、北敘利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阿勒頗的市中心。

趁此機會,人民保衛軍等北敘革命武裝迅速發起了解放庫區的戰役,在7月19日兵不血刃地解放了科巴尼,,在7月20日又未經戰鬥即解放了阿夫林、阿穆達(Amûdê‎/عامودا)等庫區主要城市。7月21日起,革命武裝經過小規模的戰鬥,又先後解放了代里克(Dêrik,阿拉伯語名為「馬利基耶」[المالكية‎‎])、代爾巴西耶(Dirbêsiyê/درباسية)等城鎮,並開始進攻卡米什利(Qamişlo/القامشلي‎‎)、哈塞克(Hesîçe/الحسكة)這兩座大城市。在革命武裝的強大壓力下,政權軍被迫放棄更多城鎮,向卡米什利、哈塞克兩市的部分街區退縮。7月24日,革命武裝完全解放了代里克西南的吉爾凱.萊蓋鎮(Girkê Legê‎/阿拉伯語名稱為「邁阿拜達」[المعبدة‎‎])。

圖10:革命武裝在2012年夏天解放了北敘利亞庫區的大部分城鎮。

圖11:卡米什利人民喜迎解放。

至8月1日,政權方已將在北敘利亞的作戰部隊撤入阿勒頗,人民保衛軍隨即結束追擊戰。8月2日,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宣布除卡米什利、哈塞克外,庫區所有的主要城市均已完全獲得解放。至此,北敘利亞庫區遂告基本解放。

圖12:2012年底已由游擊隊轉型為正規軍的人民保衛軍(YPG)和婦女保衛軍(YPJ)戰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