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火箭發射罕見失誤,網友反應完全讓人想不到……

藍色字關注,即可免費收閱

政商內參

據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方網站消息,2017年6月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具體原因正在調查分析。目前衛星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衛星系統工況正常。各方正在採取有效措施。

中星9A衛星,是首顆國產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採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台,提供Ku BSS規劃頻段轉發器直播服務。

中星9A衛星,將定點於東經101.4度,星上設計的24個Ku BSS頻段轉發器,覆蓋全(含港、澳、台地區),滿足廣播電視、新媒體和直播產業發展需求。

此外,中星9A衛星專門設計了南海波束,將徹底解決南海海域、島礁的政府、軍隊、人民群眾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難題,確保了主權地區的直播衛星覆蓋。

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它捆綁了4個助推器,可將5.5噸以下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自1996年首飛以來,它既承擔了國內重要衛星發射任務,還是國際商業發射任務的主選火箭。

而在得知中星9A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因火箭三級故障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之後,很多網友表示,「難得看到一次發射失敗,這也算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還有網友對於航天這種公開透明的態度表示肯定。認為比起無數次成功所帶來的驕傲與喜悅,在失敗后的的坦誠與透明才更能讓人感受到真正的自信!

當然,更多的人都是在理性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失敗,然後紛紛給予鼓勵和安慰,畢竟,想要給航天一次安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事實上,雖然由於火箭故障導致中星9A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從技術層面而言,這並不意味著衛星就此失效。根據以往的經驗,雖然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是還可以利用衛星發動機將衛星調整到預定軌道。

而根據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方通報,目前衛星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衛星系統工況正常。各方正在採取有效措施。

所以,這樣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也很好的驗證了廣大網民對於航天的成熟心態。也許大家早已經習慣了你們的波瀾不驚,這偶爾的一次失敗就當是你們求關注吧。

近20年長征火箭發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1970年4月24日,用首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將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成為第五個可以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這拉開了太空探索的序幕,因此國務院批准將4月24日定為航天日

航天事業發祥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搖籃、最大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研製生產基地——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簡稱航天一院)的黨委書記郝照平表示,航天雖然起步較晚,但進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經達到航天大國的水平。

根據他展示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期間,俄羅斯每年的航天發射數量一致保持在20-30次左右,排在第二的美國每年20次左右,而每年發射數量穩居前三,將近20次,這表明進入太空的能力已經達到國際第一梯隊。

在乃至世界航天大國的活動中,的載人航天是可以贏得同行尊重的成就,是能夠自主進行有人太空探索活動的第三個國家。除了載人航天,衡量一個航天大國成色的另一個指標就是深空探測,按照自己的技術攻關節奏和計劃已經後來居上,成為全球第五個能夠進行深空探測的國家,嫦娥工程就是最好的代表。

而這些航天工程的背後,都離不開運載火箭的發展。因為運載火箭是把衛星、飛船、航天員送入太空必不可少的能力與工具。所以經過5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運載火箭型譜,能夠將衛星、飛船、空間探測器送入地球的任何一個軌道。郝照平強調,只有擁有這樣完備的能力才能稱為航天大國,我們火箭的某些性能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總體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有一項是值得所有人引以為豪的:近20年長征火箭的發射成功率一直居全球之最。據介紹,運載火箭具有串併兼具、固液並存、常溫低溫共用,三級和上面級實現兩次啟動、一箭多星等特點,發射成功率達96%。

除了目前獲得的成就,還在不斷關注航天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包括低成本運載火箭、可進行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的重型運載火箭、像美國SpaceX公司正在進行的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都是航天的未來發展與關注方向。據郝照平介紹,可回收運載火箭的相關技術,正在進行研製。他還展示了一段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發中心可回收火箭團隊負責人申麟接受採訪時的視頻。申麟表示,美國公司較好地解決了回收方面的關鍵技術,但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去分析,因為我們把火箭的子級回收回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但重複使用也未必就是低成本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太空梭,美國的太空梭實際上最後成了一個成本上無法承受的項目,連NASA都無法承受這樣一個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所以,還真不能把重複使用與低成本等同起來。

申麟還介紹了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十二五」期間結合的實際情況我們在相關領域做了一些工作,其中一種方案是基於降落傘加氣囊的回收方式,這種方式我們有很好的基礎,採用單傘回收方式的神舟飛船的回收都非常完美。有這個技術做基礎,再加上緩衝氣囊,實現起來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去年底(視頻中顯示),我們進行了一次相應的縮比模型的空投試驗,驗證了我們這個大型群傘的設計技術,獲得的實驗數據都非常好地支撐了之前做的一些相應的設計和論證工作。目前我們還是處於整個項目的初級階段,屬於方案的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階段。

雖然取得了大量成就,但目前仍然處於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階段。郝照平公布的一組全球航天發射活動字數的圖表顯示,俄羅斯共進行了3230次航天發射,佔全球總數的近60%,美國共進行1694次發射,佔30.8%,共進行了222次發射,略少於歐洲,排名全球第四,佔全球發射總數的4%。不過,郝照平表示,俄美的大量發射都是在冷戰時期完成的,而的大量發射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進行,無論是增長數量還是加速度來說,都是全球一流。而且,航天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人才。據統計,目前在航天一院35歲以下人員比例為53%,科技人員的平均年齡為35.3歲,比歐美髮達國家年輕15歲左右。對此,連美國航天局前任局長邁克爾·格里芬都不得不承認:「我們認為最可怕的不是航天所取得的成就,而是現在領軍和主導航天的這些人太年輕了,他們會工作很多年,會創造很多驕人的業績」。

除了探索太空之外,航天還有一個非常神聖的使命:維護國家安全。據現場播放的視頻顯示,航天一院的兩大主業包括運載火箭和導彈武器。航天一院研製的各型運載火箭可以把衛星送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軌道,能夠把的航天員安全送入太空。同時天一院還在研製構成國家戰略核威懾力的國之重器——戰略洲際導彈,以及門類齊全、系統配套的國之利器——戰役戰術導彈,兩者形成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立體實戰能力。

郝照平表示,舉行了為數不多的天安門廣場閱兵,每一次閱兵的最後一個方隊必然是代表國家戰略安全基石的導彈裝備。根據他現場展示的視頻,1984年閱兵時,最後一個方陣的數枚白色裝備一出場就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這是首次向世人展示的戰略威懾能力。而在建國50周年廣場閱兵中,集中向世人展示了從中遠程、遠程到洲際導彈。國慶60周年閱兵中,展示了性能大幅提升的戰略武器。2015年9月3日的閱兵,將更加完備的裝備體系展示在世人面前,其中既包括突防能力很強的導彈,也包括機動性能很強適於應對周邊突發事態的導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