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社」3月7日報道,台灣海軍敦睦遠航訓練編隊3艘軍艦於當天抵達基隆港,「磐石」號補給艦上的「敦睦文宣館」中展示了「國艦國造」的各項計劃,其中台海軍首度公開展示了俗稱為「直升機航空母艦」的兩棲攻擊艦建造計劃。台灣多家媒體紛紛將「直升機」也省去,稱之為「航空母艦」……
台灣將建造的「直升機航空母艦」真實名稱叫做「兩棲直升機船塢登陸艦」。根據公開展示的內容,該兩棲攻擊艦設計排水量為22000噸,航速約30節,艦長約220米,武器裝備包括76毫米艦炮,防空導彈等,此外還有相控陣雷達和聲吶,飛行甲板至少可以同時停放六架大型直升機。
在蔡英文上台之後積極推動所謂「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根據民進黨規劃,未來20年投入240億美元,計劃中的艦艇包括,四艘6000噸級「神盾」艦、多艘2500噸護衛艦、7-11艘"沱江"後續型輕型護衛艦、6艘掃雷艦、兩艘16000噸船塢登陸艦、6艘以上1500噸柴電潛艇,並改裝現役兩艘荷蘭"旗魚"級潛艇等,其中潛艇方面的投資約4000億新台幣。
資料圖:正在建造的磐石號補給艦
早在去年的高雄國際海事船舶展暨國防工業展,台灣軍方就曾宣布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LPD)明年將開始建造第一艘的「弘運」計劃,「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則為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兩棲突擊艦。
但是當今時媒體求證時台海軍官員表示,將兩棲攻擊艦列入造艦計劃是海軍的願景,但是未來是否會建造,還是要由「政府」決策決定,海軍只是配合執行。
台灣是否能力建造兩棲船塢登陸艦?
據資料介紹,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是台灣造船業的旗艦企業,該公司擁有兩家大型船廠:高雄船廠和基隆船廠。民船包括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特種船舶、海上平台等,軍船包括導彈巡邏艇、導彈快艇、補給艦、快速人員輸送等各型艦艇。此外船舶修理業務平均每年可修理或是改造船舶達200-250艘次。
設施方面,基隆船廠擁有船塢3座,13萬載重噸2座,船塢275×45×10米;3萬載重噸1座,210×26米。修船塢2座,1號修船塢210×26.4×12.4米;2號船塢270×45×11.5米。1600米碼頭,均配有起重機和公用系統。土地面積311534平方米,建築面積96063平方米,裝配場地總面積35000平方米,儲放廠總面積90000平方米。
高雄船廠擁有:1座百萬噸級船塢,950×92×14米,配備有350噸大型龍門吊。運用中間塢門可以將該塢隔為3段。各段長度分別為180米,390米,380米,龍門吊2座,跨越百萬噸船塢和大合攏區,每座起重能力為350噸。10萬噸船塢1座,275×45×12米,配有各型先進修船設備。碼頭共長1800米,平均水深10米,均配有旋臂起重機和公用系統。
以台灣造船能力建造兩棲船塢登陸艦不成問題。台灣此前曾建造過20000噸的「磐石」號補給艦。目前是台灣最大噸位的艦船。但是台灣不能製造兩棲船塢登陸艦所需的發動機,這個需要進口。不過根據磐石號情況,台灣可以從美國引進LM2500燃氣輪發動機。
台灣建造船塢登陸艦是為了馳援太平島嗎?
台灣《軍情與航空》主編施孝瑋指出,海軍計劃建造的直升機母艦從噸位上來看,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日向」級直升機母艦相似。此類軍艦進行反登陸作戰的效益並不大,不過要是太平島受到威脅甚至攻擊時,直升機母艦可以搭載攻擊直升機,作為馳援太平島的戰鬥力量。當然不排除有這種可能。筆者認為更像「出雲」號。
台灣媒體在報道時點破了台灣軍方的小算盤:那就是夢想有朝一日:台灣的兩棲船塢登陸艦能夠變成起降垂直戰鬥機的航母。從這點來說,台媒稱其為航母並不為過。
香港《亞洲周刊》2月19日(提前出版)一期刊文,近期有美國媒體報道:台灣有意購入210架F-35隱形戰機,其中60架垂直起降型F-35B。
台灣「空軍」一直主張採購具備短距起降能力的F-35B戰鬥機,但是保守估計能夠取得已是20年後的事情。民進黨選前曾考察漢翔公司,考察自行生產垂直起降戰機的可能性。漢翔方面說,以現有IDF戰機為基礎,自行研發短距垂直起降飛機所需要的矢量噴口技術,大致估計需要13年,再完成從技術到實用戰鬥機的轉化,又需要13年左右,這讓民進黨方面大失所望,完全無法適合台軍「備戰」的需要。
因此民進黨退而求其次,意圖引進美國退役的AV-8B垂直起降戰鬥機。據「聯合新聞網」1月18日發表報道證實此前美媒曝出的美國可能向台灣推銷美海軍陸戰隊即將退役的AV-8B「鷂」式戰鬥機的消息,稱有民進黨幕僚透露,在此次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民進黨就已經與美方「交換意見」,並計劃2019年開始求購。
AV-8B飛機是已併入波音公司的麥道飛機公司引進英國授權生產的,目前該機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未來10年內將被F-35B取代。
因為AV-8B是上世紀的產品,由於技術複雜,這款飛機很難操作,如果操作不好就容易出事故。自從美國海軍陸戰隊1971年從英國引進這種飛機以來,它在非作戰情況下共發生了300多起事故和900多起險情,導致45名飛行員送命。
按照美國軍方制定的衡量飛行安全的標準———每10萬飛行小時重大事故(也稱A級事故,指導致人員死亡或永久受傷,或財產損失超過100萬美元的事故)率,第一種鷂式飛機(AV-8A)的A級事故率之高簡直稱得上是天文數字———31.77起/10萬飛行小時。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於某鷂式中隊接連發生機毀人亡的事故,中隊飛行員乾脆給這種飛機取了個「寡婦製造者」的綽號(也曾用來形容美國生產的F-104「星」戰鬥機),結果它一直流傳至今。據統計,AV-8A(B)一半多在事故中墜毀。
20世紀80年代中期,陸戰隊開始用安全係數更高、作戰能力更強的AV-8B取代AV-8A。但是截止到1996年,新型鷂式戰鬥機也摔毀了近1/4。AV-8B的平均事故率是11.44起/10萬飛行小時,比同期其它軍種攻擊機或戰鬥機的事故率總和還要高。此間,由鷂式飛機失事所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了18億美元。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大陸曾與英國進行了接觸,謀求購買「鷂」式飛機。當時的報道估計購買70-80架,於80年代中期交付,但最終由於「種種原因」而沒能成行。但是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一架「鷂」式戰鬥機,該戰機被北京航空館收藏。可以說大陸對鷂式戰鬥機情況還是了解的。
因此台灣當局企圖依靠這款老飛機實現自己的航母夢,還是悠著點吧。別賠了錢不說,還要搭上很多飛行員的無辜性命。況且兩岸軍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僅靠一兩件裝備想改變台灣被動的態勢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冪談天下,張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