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漠碧波何處來

原標題:大漠碧波何處來

上圖 王克海在自家的日光溫室里操作水肥一體機。

下圖 4月中旬的哈拉諾爾湖。

本報記者 陳發明攝

今年年初,在乾涸半個多世紀后,位於甘肅敦煌戈壁深處的哈拉諾爾湖碧波重現,形成一片2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這表明,自2011年來,敦煌生態治理工程取得初步成效,也為下一步生態輸水至玉門關、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恢復和實現敦煌生態保護規劃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3月份,一則《哈拉諾爾湖60年後重現》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不少遊客也紛紛前往戈壁「看海」。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區西北30多公里的哈拉諾爾湖是黨河與疏勒河兩條內陸河匯流處的一個大型窪地,曾為疏勒河下游的河道湖。自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黨河及雙塔水庫建成后,這個敦煌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徹底乾涸。

「2011年,經國務院批複,總投資47.22億元的《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啟動實施。現在,多年乾涸的哈拉諾爾湖形成水面、重現生機,說明敦煌生態治理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孫志成說。

嚴管控,規劃落地初見效

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緊臨庫姆塔格沙漠,年降水量僅42.2毫米,年蒸發量高達2505毫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敦煌流域人口持續增加和經濟的發展,流域內的用水量大幅上升,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時,土地沙化和風沙侵蝕危及莫高窟文物以及敦煌文明,也直接影響著河西走廊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生態安全。

解決敦煌生態問題,關鍵是解決好水的問題。這是敦煌生態治理的答案,也是根本出路。

為此,自2011年《規劃》實施以來,敦煌在嚴格管控地下水的開採上狠下功夫。

「在敦煌要打一眼井,作為縣級市的敦煌市是沒有審批許可權的,必須上報酒泉市才能獲批。實際上,近些年在敦煌已經禁止打井了。」敦煌市水務局局長孔愛告訴經濟日報·經濟網記者,近幾年,敦煌不僅沒有新增地下水井,還關閉了318眼井。同時,敦煌黨河灌區近幾年共壓減灌溉面積5.4萬畝,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採量。

各項監測數據顯示,敦煌盆地地下水開採量由《規劃》初期的9570萬立方米減少到2015年的7450萬立方米,基本達到了地下水開採量控制在7500萬立方米內的《規劃》近期治理目標。

月牙泉不僅是敦煌著名旅遊景點,也是敦煌生態環境的「晴雨表」之一。2012年,敦煌市關閉了月牙泉周邊82眼地下水井,月牙泉水位及水域面積變化逐步趨於穩定。據實測數據顯示,月牙泉平均水深由2011年的0.82米提高到2016年的1.46米,水域面積由2011年的11.17畝提高到2016年的12.91畝。

對於地處黨河、疏勒河下游的敦煌而言,一方面要嚴格節流,另一方面還得想辦法開源。2011年以來,黨河水庫和疏勒河雙塔水庫始終確保入庫來水量的15%至20%下泄河道用於生態補水。「明年,我們將關閉人口密集的七里鎮附近的57眼飲用水地下水井,通過地表水凈化來保證飲水。屆時,每年能節約2000萬立方米的地下水開採。」孔愛告訴記者,敦煌明年所有綠化用水都將來自處理后的中水。近幾年,敦煌境內幾個自然保護區的植被每年都有變化,生態治理初見成效。

省出來,精打細算節水賬

種了30年大棚蔬菜的王克海,設施蔬菜越種越精細,越種越輕鬆。

「以前施肥、灌水都是靠人工,現在用水肥一體化設備,一壓按鈕,10分鐘就幹完了。」王克海的兩座日光溫室位於敦煌市莫高鎮蘇家堡村,去年安裝了水肥一體機,每套設備2.8萬元,自己掏1萬元,剩下的由政府補貼,「不僅省人工,還省水」。

站在自家日光溫室的水肥一體機前,老王邊操作邊給記者算賬,「最早種大棚,7天澆一次機井水,一次用15度電,大概就是60方水;現在用這機子,12方水能用一個月,每次10分鐘,通過滴灌管道,植物吸收后,剩餘的水又回到了池子里,可以循環利用」。

如今,在敦煌像王克海一樣精打細算用水賬的農戶越來越多。早在《規劃》實施之初,酒泉市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敦煌市水務局等單位就作過分析,敦煌缺水的原因,除了水資源稟賦條件差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粗放用水造成的。因此,吸取各行業先進的技術改造輸水、用水方式,可以讓用水更加節約。

為此,近幾年,敦煌大力推廣以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等技術為主的高效農田節水技術。2016年,敦煌在全市8個農業鄉鎮和農林場站落實高效農田節水技術面積24.66萬畝。

「膜下滴灌節水技術每畝節水240方左右,壟膜溝灌、壟作溝灌每畝節水150方左右。」敦煌市農技中心主任全亞明告訴記者。同時,敦煌市加大農業產業調整力度,逐步壓縮低效、高耗水的棉花作物種植面積,推廣以葡萄、大棗、瓜菜等農作物為主的高效節水農業。據統計,敦煌市灌區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由2007年的0.56提高到0.62,灌區凈灌溉定額由2007年的522立方米/畝減少到415立方米/畝。目前,黨河灌區棉花種植面積比《規劃》實施前減少17.8萬畝,葡萄種植面積比規劃實施前增加近11.8萬畝,農民年純收入也由5306元提高到15311元,實現了節水增收雙贏。

除了推廣節水技術,敦煌市在灌溉用水上施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在全市2989眼機井上都安裝了智能水表。「一眼井每年配額2萬方水,自己省著也就夠用了。」作為土生土長的敦煌人,馬斌在敦煌黃渠鎮流轉了2600畝土地搞規模種植,全部用上了滴灌技術。幾年下來,他對節水農業感觸很深,「現在通過滴灌技術控制用水,2600畝地一年的用水量只有以前的一半」。

幹下去,生態恢復可期待

「哈拉諾爾湖水面的形成,體現了《規劃》實施的初步效果,但是不能忽視『天幫忙』的自然因素。」甘肅省酒泉市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副局長甘宜文說,近年來在全面實施灌區節水改造的同時,黨河上游來水明顯增多,是近十多年來少見的豐水年,下泄生態水量逐年增加,再加上近幾年實施的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逐漸發揮作用,沿途損失的水量較之以前大為減少,才有了戈壁「觀海」的奇觀。「但哈拉諾爾湖短暫形成的水面,並不是《規劃》的目標,下泄生態水的最終目的地是經玉門關斷面進入西湖。」

《規劃》分兩期實施,通過灌區節水改造、引哈濟黨調水、月牙泉恢復補水、敦煌市城市地下水源地置換、河道恢復與歸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橋子濕地生態引水、水權建設及水資源管理基礎八大工程的建設實施,合理配置黨河水系、蘇干湖水系及疏勒河幹流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效益及承載能力。

自《規劃》批複實施以來,酒泉市、敦煌市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組織實施了灌區節水改造、河道恢復與歸束、水權建設及水資源管理基礎等5項工程,敦煌市城市地下水源地置換、橋子濕地生態引水、引哈濟黨調水3項工程正在抓緊前期報批工作。截至目前,國家共下達敦煌生態項目專項資金19.2億元,已實施的5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6.97億元,完成率88.4%。

到2020年,黨河灌區地表水引水量不超過2.2億立方米,控制地下水開採量在6800萬立方米以內,敦煌盆地地下水開採基本處於採補平衡狀態,月牙泉水深提高到2米以上;敦煌盆地土地沙化、綠洲邊緣天然(草地)生態惡化初步得到遏制,西湖水量穩定在3800萬立方米以上。

「儘管《規劃》實施6年多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還沒有到拍手稱快的時候,因為目前實施的灌區節水改造、河道恢復與歸束、水權建設及水資源管理基礎等一系列工程離總體目標還有差距,工作依然任重道遠。」甘宜文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敦煌生態用水問題,還需要解決敦煌資源性缺水問題和水資源承載能力不足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只有適度調水,就是通過實施引哈濟黨跨流域調水工程來完成,目前該工程各項前期工作正在抓緊籌備。

同時,甘宜文表示:「目前敦煌在節水型社會建設方面還需繼續發力,水權改革需要進一步細化,群眾節水意識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