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拯救日本國民GDP的貓咪,看萌寵文化如何擁抱經濟?

《致貓奴》

有位佳貓,在手一方。

我願膝蓋奉上,

依偎在它身旁。

有美貓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眾里尋它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喵卻在,燈火闌珊處。

居無電,

流量竭,

電腦炸,

手機裂,

乃敢與貓絕。

今日份的貓咪,你吸了嗎?

據記載,人類馴養貓的歷史長達3500年之久。《呂氏春秋》里就有一句「狸處堂而眾鼠散」。「堂」是先秦建築里的核心,若不是已被馴化,貓怎能待在裡面呢?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戰國時已經有人為了鏟屎而滿頭大汗。人類和貓之間這份古老的聯繫維持至今又有了新的背景和不一樣的語境。

有種經濟叫做「雲養貓」

近年來,網路上出現了一個大型邪教——拜貓教,教徒們自稱雲貓奴,以女性居多,她們每天在網路上雲養貓,並不時會有難以抑制的捧臉舉動,伴隨著尖叫聲「好萌啊」。

「雲養貓」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娛樂模式,可以定義為:暫時沒有能力養貓、卻十分喜愛貓的貓奴,、選擇定期從po主在社交網路上上傳的貓咪照片中吸取養分,來大飽眼福、愉悅身心。網路媒體的聚集效應,讓有同類的愛好和娛樂消費需求的人們走在了一起,形成了更多的機會——線下活動的需求開始了,價值鏈的拓展和增值也就此啟航。

其中貓咪影響力最集中地就是自媒體。尤其是短視頻爆火以後,有關貓咪的視頻數量也在不斷激增。雲養貓帶來了巨大流量,可以說,這也是內容創業的風口之一。一大批以貓咪為賣點的自媒體紛紛湧現。例如「回憶專用小馬甲」去年出版了《願無歲月可回頭》,還有「完顏西紅」等大V都是從自家貓咪起家。而像是「日食記」「郭斯特」「十四闕」等大V,則是在美食、漫畫等基礎屬性上加上貓咪的日常,形成與同類自媒體的區隔性。

對於品牌而言,利用一些很強烈的感情點刺激消費者的同時,還有一些事值得被一直熱愛。雲養貓咪就能做到這一點,不爭一朝一夕的營銷爆款,而是嘗試與用戶建立細水長流般「陪伴式」的情感溝通。

一朝擼貓,終身想貓

史懷哲曾說,逃離生命迷思的方法有二:音樂和貓。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雲養貓的心理屬於自我實現的需求,這和玩遊戲或看直播的心理不約而同。都是對熱衷事物的追求,都是為了在虛擬世界中實現自我滿足,得到精神寄託和情感慰藉。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學者李向民就提出「物質財富的生產必將呈基本飽合和相對過剩狀態,精神產品生產再生產的規模將不斷擴大並吸引更多的資源向其集中,智慧、知識和情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以精神產品生產為龍頭的新興產業正在逐步成為新的經濟生長點,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時代——精神經濟時代。」

如今,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許多人因日間冷漠的人際關係而倍感孤獨、痛苦,千千萬萬的「貓奴」需要被解救,那麼治癒系的貓咪可以對人的內心世界起到很好的撫慰治療作用。貓咪們正經歷著「准精神產品」向「泛精神產品」的價值轉化和擴散過程,不斷充實豐富著人們的日常。

不想拯救世界的Hello Kitty,不是一隻好貓

貓咪這一物種的到來一度改變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喵星人憑藉其自身的靈性與柔性,正在悄悄行進著一場「溫柔的」產業革命。

挽救了島國人民的「貓咪經濟學」

在近年陷入經濟泥沼的日本,「貓咪經濟學」這一新名詞引來了商業人士的矚目。「只要把貓咪放在聚光燈下,此商業模式就必將成功。」這一論調已成神話。即使日本經濟不景氣,只要與貓咪相關聯的商品依然能在各個領域保持高人氣,只要用對了「貓咪」,就會受到關注並獲取利益。

的確,日本「倚靠貓咪」的商業鏈不一而足。例如,與貓相關的暢銷書、以貓為主題的書店、貓咖啡、與貓有關的長年保持人氣的動漫等等。「貓咪文化」催生「貓咪經濟」,而「貓咪經濟」又反過來推動貓咪文化。日本「貓咪經濟」是文化與經濟互動,直至產生良性循環的經典案例。

根據關西大學榮譽教授宮本勝浩計算,2015年平均每個日本人為貓花費的金額接近2萬日元,全民在關於貓的飼養費、周邊產品、主題旅遊等「貓咪經濟」上的消費總額為2.3萬億日元。這甚至超越了日本現象級國民偶像團體AKB48的年度GDP貢獻值565億日元。

貓界勞模,我們請來了小玉站長、貓叔、觀復貓館長……

如果有一天貓咪掌控了世界,那麼我們也一定不會驚訝……畢竟它們或許早就開始了潛伏:

日本旅遊業的金牌導遊。早在2006年,日本和歌山縣貴志車站就有一隻國民小貓叫做「小玉」,擔任了原本車站駐員的工作,成為貓站長,負責招呼客人。小玉的人氣爆棚,2014年為和歌山電鐵創下了223萬人次的客流量。不但帶來大批遊客,有關它和車站的周邊商品熱銷,甚至有義大利的製作人為其拍攝紀錄片。因此,貓經濟(nekonomics)由小玉而生。「neko」在日語中即是貓,用以形容以貓為主角的一個新型經濟產業。

參悟貓生的超級明星。大白出生於日本岩手縣一戶農民家庭,主人為它開設博客,每日更新,後續更是出版了它的系列寫真,以其頭頂萬物的造型和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而風靡全國,被日本人譽為「禪宗大師」和「世界上最知足悠閑的貓」。后因有網友在微博上傳其可愛的照片和視頻,加上它相當於人類50多歲的年齡、淡定無比的神態,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貓叔」,成為網路熱點。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貓辦。比起觀復館里的收藏,如今馬未都更愛聊的是他的觀復貓。聰2003年起,這20隻經歷各異的貓被他收養在觀復博物館中,並且讓它們當了館長,還給它們蓋了辦公室。裡面有黃花梨的辦公桌,紅木的凳子,桔木的椅子,鐵梨的條凳,每間宿舍門按照11種各不相同的明式壺門設計,裡面還鋪著兔毛褥子。(投黑馬專註於文創領域的服務平台)館長們平時不是在宋代釋迦牟尼浮雕下的明代黃花梨榻上發獃,就是在《金瓶梅》里提到的罄架子下打盹。

顏值越高責任越大

貓作為一種有溫度的文化符號,不僅能夠重新譜寫我們的歷史,甚至還能支持人類的藝術文學創作。沒有貓哪裡來的藝術創作呢?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想成為心理學家或者小說家,試試跟貓生活在一起。」歷史上,眾多藝術文學領域的大師都在養貓這件事上栽了跟頭,從此沉迷吸貓,不可自拔。

所以貓,在許多大家看來,是打磨人性的首選。很多文豪的繆斯都是貓,這是一個令人覺得詫異,又難以否定的解釋。比如夏目漱石的長篇小說《我是貓》,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此前,在大阪市大丸心齋橋店還舉辦了一場名為「CAT ART美術館」的展覽。

由此可見,貓身上獨有的精神氣質,可以令文化創意生產者改編、重獲靈感,置入語境,完善材料和整合資源,使得它們形成一個確定的形態,拼編出新的文化內容。

進擊的萌寵星人,準備好了嗎?

根據《2017-2022年寵物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15年寵物行業市場規模約為978億元,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無論是寵物食品消費、寵物醫療消費還是寵物玩具和寵物服務,都呈高速發展的狀態。

而對人來說,比起貓,國人似乎更喜歡狗。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沒有風靡起轟轟烈烈的汪星人經濟學呢?

的寵物消費市場似乎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小,反而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可挖掘。近幾年寵物市場的多元化發展也佐證了這點。新興的寵物美容、寵物演員、寵物寄居等行業嶄露頭角,但這些行業僅流行在養寵一族的圈子。不難看出,上述新興寵物行業仍停留在服務行業,並未能融合進文化產業鏈,或演變成一場現象級的產業現象。

這令人不得不聯想到曾經的網紅寵物「馬達加斯加」。在電影《後會無期》的前期宣傳中,馬達加斯加作為戲份搶眼的「男主角」,成功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在電影海報上,馬達加斯加的「分量」甚至超越兩主演。

韓寒及其幕後團隊抓住「明星寵物」的噱頭,為馬達加斯加開設了微博號,一時間,馬達加斯加在寵物界風光無限。趁勢而上,韓寒團隊為馬達加斯加設計了袋子、衣服等周邊產品。甚至還為馬達加斯加舉行了愛犬見面會。但其走紅似乎也是曇花一現,並沒有更深遠的話題影響力,也沒有形成獨特的標籤性文化現象。

癥結在哪?

深究起來,不管是小馬甲的妞妞還是韓寒的馬達加斯加,都未能具備獨有的文化內涵,成為影響力深遠的寵物文化現象。其創意與策劃的整體性是一時的、局部的,不是長遠的,整體的。缺少為受眾和創作者留下足夠的空間,使後期的開放式再創作和續創作戛然而止。換句話說,現有的寵物經濟氛圍仍未成熟,缺乏帶有深層次內涵的寵物文化。

那麼我們與日本的寵物文化的差異在哪?

在日本動漫文化的價值觀輸出中,哆啦A夢象徵了友情、創新;Hello Kitty塑造了浪漫、夢幻的少女情懷。日本本土打造的寵物明星映射著人類身上溫暖的光芒,讓人產生共鳴,樂意親近。這些都無一不在表明,寵物經濟要想走得更深遠,必須具備成熟的文化氣質和正確的價值導向。

結語

的汪星人人氣指數並不弱,但要想走得更長遠,如何將這虛浮的寵物營銷鏈,嵌入或升級到實在的文化產業鏈,仍是我們要思考的重點。萌寵文化在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新型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當下,公眾的超越性文化需求非常旺盛,文化要求也日趨嚴格。萌寵的象徵價值和視覺聯想比它的生物結構和功能更重要也更有創作空間,萌寵經濟是創意產品和文化資本的又一次世紀對話,讓我們擁抱萌寵的同時,一起擁抱這一時代的到來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