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何有人敢不給中國足協錢?

體壇李論

為何有人敢不給足協錢?

中超版權商、體奧動力公司延緩支付足協今年第二筆中超6億人民幣版權費!

消息一出,眾人皆驚。

為何要吃驚?

一則,原以為不過是說說而已,或者它就是一個動搖軍心的謠言,沒想到是真的啊!

二則,體奧動力是誰啊,到了今天,公眾對它的認知度也不高,儘管他允諾為中超從2016年到2020年這五年間,掏出80億元人民幣的賽事版權費,但時至今日這事怎麼還覺得那麼不真實。

但是,這一次的拒付----延緩支付是拒付的低級別狀態-----卻讓我們著著實實地感受到了以體奧動力為首的商業公司的力量,並牢牢地記住了它們。

實質上,這是一次在錢與權的較量中,錢罕見地佔了上風。

(以李義東為首的商業力量,這次以暫時拒付款,摸了一下足協這隻老虎的屁股)

誰是權的代表,不用說,足協是也。

誰是錢的代表,也不用說,體奧動力。

(人民幣,顯示了人民的力量)

在職業聯賽中,在權與錢的明爭暗鬥過程中,我們不記得什麼時候,權力曾向錢財低下過高昂的頭顱。即使中超有過深陷谷底之時,中超有過裸奔,或者近似於准裸奔的時代,但是,足協也沒什麼懼怕過。

作為一家全國足球領域最高的行政管理者,足協的各級官員們只懼怕來自於行政更高層的各種指令與批評,商業力量之於他們,一直處於這樣的地位:有了它自然更好,沒有了,也不能把他們怎麼樣,好歹體育總局來點財政撥款,自己多少能賣出一點聯賽冠名權,就足以維持國內聯賽最基本的運營了,他們有什麼可怕的呢。

但在這次的僵持與妥協中,情形卻發生了耐人尋味的變異。

01

體奧動力為何敢於緩付版權費?

作為商業合同,最大忌諱就是到了該支付期限時,卻支付不起相關的費用。失去了這個商業信譽,那麼,在商業圈裡是很難混下去的。

樂視一度在業績多牛啊,橫掃千軍如卷席,手中的賽事資源甚至多得連老大哥央視都比不了,可現如今又怎樣了,你不按時給亞足聯版權費,人家分分鐘就斷了你的亞冠的直播信號,這有什麼可商量的?樂視能像拖欠商業合作夥伴,或給手下僱員們畫大餅那樣,今天拖明日,明日何其多麼?

(今天再看這張照片,是不是有一種滑稽感?歷史就是這樣,昨天的信誓旦旦,今天卻成一把荒唐淚。)

但這次體奧動力不但在71日本該支付20176億元版權費時不予支付,而且還理直氣壯,公開發聲,說是要找足協、中超公司談談!你一個欠錢,能跟被欠的人談什麼呢,可這氣勢卻真有點香港廉政公署請人喝茶的意味,牛!

其實,有什麼可談的。合同是白紙黑字寫好的,什麼時間該支付多少錢,這個本該是沒得談了,你不支付了,就屬於違約,違約的責任在合同款式中應該都有的,不但此後該付時還得照常支付,而且還可能涉及違約金呢。

足協是誰啊,它還能怕你一個商業公司?不說是動用公權力,強硬地要求體奧動力必須按合同履行約定義務,而且退一步,足協是不是也可持合同直接上法庭,打一起贏面很大的官司呢?我們不知道,但這一定是足協可選項之一。足協下面有專門的法律顧問,他們也不是吃乾飯的,這個手段不會忘記。

但足協沒有這麼做,體奧動力也沒有忌憚這方面的後顧之憂,這才是奇怪而又耐人尋味之處。

在我們看來,體奧動力這次之所以要延付6億元人民幣的版權費,主要依據有兩個。

一個是足協今年聯賽之初匆匆忙忙中推出的聯賽新政,較大影響了中超聯賽的觀賞性與吸引力,缺少了這兩點,就會導致中超聯賽的價值明顯降低。而且隨著聯賽的深入,以及這項新政在明年聯賽中還將出台一個加強版本,中超聯賽價值降低這一趨勢只會增強,不會減弱。

換成商業語言,上面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今年的中超和明年的中超,不值體奧動力當初允諾要掏出的80億元人民幣啦!!既然不值了,那麼對不起,體奧動力就不能如期、如數地將錢交到中超公司賬上。

至於這6個億怎麼交法,是全交,還是打一個小折、大折后再交;什麼時間再交,71日不成,81日交?還是聯賽結束那天再交,甚至拖到今年1231日前再交?這些條款對於商家都意義重大。

這是體奧動力這次最能宣之於口的理由,這也是足協如今表態要積極溝通的原由。

第二個恐怕是體奧動力說不出口的理由。

這個理由就是2015年他們拍出的80億元人民幣天價,明顯是當了冤大頭。

在當時有資格出價的幾個爭奪者中,體奧動力的這一天價,不但在公眾眼中顯得缺乏理性,而且就算是在足協、競價的商業公司眼中,80億元的價格也是一個顯得無厘頭的價碼。當然,他們不好公開這麼說,但心裡偷著樂是免不了的。

所謂無厘頭,主要是體奧動力缺乏在這五年中,通過現有的市場資源、公眾對於中超聯賽的粘合度,來尋找到回收成本的途徑,更不要提什麼贏利模式了。

體奧動力公司的董事長李義東在這次延遲支付的解釋中透露,他們曾設想過要在今年或明年,嘗試對一些中超精彩場面的轉播實行收費制。這個確實是一個收回成本的較好方式,但這個創意一點不新鮮。在英超等五大聯賽中,早就有過這個營收模式,近日陷入財務危機的樂視體育,此前也一直熱衷於這方面的試水,但效果怎麼樣?李義東不妨去樂視打聽打聽,如果樂視的試水能取得像英國天空電視台在英國那樣好的商業效果,那麼,賈躍亭何至於處於四面楚歌的困境呢?

所以,很有可能----當然,這是我們的猜想-----體奧動力在順利拿下從2015年中超的五年賽事版權的興奮勁過去之後,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面對球迷和消費者極為有限的付費消費意識與認知程度,儘管今年才是體奧動力購買中超版權費的第二年,他們也已感受到了越來越沉重的支付負擔。

按體奧動力與足協達成的五年支付方式,2016年是10億,2017年是10億,2018年是15億,2019年是20億,2020年是25億。可見在前兩年如何無法建立起看得見的高效營收渠道,那麼,這個包袱在隨後三年裡會越來越沉重。除非體奧動力有其他領域內重大的利潤奇高的產品,否則,光指靠著從中超聯賽中,通過各種創新的衍產品來達到回收成本,乃至贏利,無異於痴人說夢。

體奧動力賺回成本的主要渠道,是將中超版本費進行二次分銷,可這個事哪是那麼容易的?體奧動力曾將中超直播權分銷給了樂視,但如今樂視自顧不遐,體奧動力能拿得到錢嘛?再分銷給各個中超城市的電視台,或央視?現在的各省市電視台經營狀況是什麼樣的,體奧動力不清楚?除了一二個電視台外,目前各個有中超城市的電視台,都是通過各種條件的交換,只能顧得上直播本城市中超球隊的比賽,像80億時代以前那樣普遍轉播其他中超場次的現象幾乎絕跡。

還能往哪裡去分銷?網路直播嗎?光是騰訊、PPTV就能滿足得了那麼大的資金缺口?我們嚴重懷疑。實際上,在體奧動力以天價拿下五年的中超版權后,圈內圈外一直在猜測、質疑體奧動力的營銷能力,人們真不清楚他們怎樣賺回這一大筆投資。

然而,無無絕人之路,足協今年初出台的所謂聯賽新政,實際給了體奧動力一個止損談判的機會。它會讓商家借中超新政造成中超聯賽價值受損,吸引力下降,球迷、觀眾不買賬,作為難以如期收回成本的一個理由,延緩支付今年第二筆6億元的版權費。

這真是有人剛一犯困,就會有人送上枕頭啊。體奧動力為此真該給足協贈送一面錦旗。

02

足協為何不敢玩橫的?

在體奧動力到期該付而拒付的這起事件中,足協本該有比現在我們看到的更強硬的態度,才更符合我們這對家行業管理組織的印象。

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體奧動力違反了雙方簽定的商業合同,違規在先的事,足協憑此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申張自己的權利,別的廢話先不多說,咱先按合同辦事,把錢打入中超公司的賬上再交流、再對話也不遲。

可足協沒有這麼做,奇怪至極。

被人欠了錢的足協,卻像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沒有對體奧動力這一違反合同之舉進行嚴厲批評,相反通過新聞辦,表達了足協願意積極地、進一步地與體奧動力進行溝通與交流。

真是見了鬼了!仔細想想,足協之軟,是不是在聯賽新政方面底氣不硬有關呢?

那咱們就得說說這個新政。

首先得說,足協有沒有推行聯賽新政的權利?有啊,足協或職業聯賽管理委員會,就是中超、中甲聯賽這些競賽品牌的最高行政與業務的管理者,這跟國際足聯有權其名下的世界盃、聯合會杯有權改變相關規則與玩法是一樣的。有了這個身份,足協自然就有權利對中超、中甲、中乙等聯賽進行管理。而所謂的管理,無非就是出台一些措施,規範聯賽的發展方向。所以,足協出台新政,是師出有名。

再看今年的聯賽新政。簡單說,就兩點。

1:一場比賽中外籍球員可累計上場3人次,且將亞洲外援包含在內。各隊外援名額從原來的3+1,縮減為3個。

211名首發上場及7名替補球員中,應包括至少2U23球員,其中至少1U23球員首發。

前者針對近年外籍球員越來越多,牌子越來越大,這種發展趨勢一方面讓中超出現了某種炒作外援的風氣,也讓中超資本泡沫越吹越大,另一方面較多外援的到來及上場,也確實擠壓了國內球員的生存空間,這點同時執教過廣州恆大與隊的里皮現在最有感觸。

後者是針對各俱樂部為了過於追求聯賽成績,導致各隊23歲及以下的年輕球員,很難有上場踢球的機會,不利於足球新老交替工作。

針對這兩種現象,足協作為管理機構出台新政進行調節,這與國家有關部門出台各種措施調整房地產市場有何區別?

沒有區別。但即將在2018年實施的新政2.0升級版本中,還是讓人感到了一種非專業味道。比如,將U23年輕球員上場人數,與外籍球員上場人數實行掛勾,各俱樂部隊要想將三名實力外援都派上場,那麼,你也就派上三名U23球員,這個新政就有點顯得弔詭了。

(埃里克森:兄弟,明年首發中,不知咱倆還能不能上場上了。)

眾所周知:一場足球比賽只有11個首發,只能更換三名隊員。如果一支中超球隊按今年的通行安排,首發要上三個外援,明年就得同時安排三個U23年輕球員,再拋去一個門將,等於首發陣容中,就只剩下4個名額留給其他年齡的球員,這就帶來一系列問題,

其一:足壇目前後備力量如何,足協不清楚么?明年16支中超球隊有那麼多的U23球員儲備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算球隊想用,想滿足足協這個新政,到哪裡大變活人,找來那麼多的U23球員?

其二,光是年齡上符合U23就可以上場打中超么?今年只規定首發上一場U23球員,我們看到幾支中超球隊主帥會把U23球員當成一個正常的首發球員去安排?是不是經常出現打了半場、甚至十幾分鐘就被換下的場面?一個U23還這樣,明年首發硬性規定上3U23,我的天,這比賽還怎麼打,觀眾還怎麼看?

如此地培養年輕球員,如此地給年輕球員上位機會,這是在幫助年輕人出頭成才,還是違背了足球人才成長的規律表現?

其三,在23歲至30歲之間,各支中超球隊都擁有大把的國內球員,他們實際上都是各隊國內球員中真正當打的實力派,是除了外籍之外,任何一支中超、中甲球員的骨幹力量,這麼大的一個群體,每場比賽首發只能安排4人,其他人最多是替補機會,這讓各隊主教練怎麼安排、平衡一支球隊的利益?

要說還可以列舉出一些問題,咱們僅說以上的三個問題,就不能不為明年各隊的首發陣容實力擔心,為明年中超聯賽的比賽質量下降捏一把汗。足協內只要干過五年工作以上的官員,都不會看不到新政實施后存在的這些問題,但在今年新政存在的負面影響還未得到妥善消解的時候,有關明年的新政2.0版本就不容分說地公之於眾,甚至連聯賽的重大合作夥伴都不事先徵求一下意見,知會一聲,也難怪體奧動力感到憤怒與不解。

所以,這個所謂的新政,是真正出於足協自己的專業建議,還是不得不執行什麼人的瞎指揮,頗為令人疑竇。

雖說足協有權力可以對中超聯賽進行管理、出台管控措施,但是這個權力不是無法無天的,它必須要置於在足球運動發展規律的籠子里,才不會讓這個權力被濫用,才不會讓聯賽這個遊戲玩不下去,或者徹底走了樣。

既然足協可以不顧聯賽規律,不按常理出牌,那麼,體奧動力當然也覺得自己沒必要再謹守固有的商業合同信譽,於是,他們采以行動,暫時拒付到期該付的2017年下半年中超版本費。這樣地回復,等於通過商業手段告訴足協,商業夥伴不是足協太過隨意政策的埋單者,他們有權力說「不」。

足協對此第一反應,不是開罰單,不打官司,而是願意積極地與體奧動力進行溝通,不是足協突然變得多麼溫情了,友好了,明智了,而是更可能透露出這樣一種可能性:足協內部還有那麼一些明白人,他們知道這個新政中確實存在著某些不恰當因素,影響了中超的品牌價值,也損害了體奧動力的商業利益,所以,這個事足協不能動硬,也不便於動硬。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